高等农业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德育研究、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理论与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2-1981
  • 国内刊号:21-1088/G4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3
  • 综合影响因子:0.468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等农业教育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高校领导论坛

高等教育哲学视域下的现代大学教育改革

摘要:高等教育哲学是运用哲学的视角去审视高等教育领域相关问题,通过对高等教育哲学内在根源问题的思考,以及现代大学教育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能够形成高等教育哲学与现代大学教育两者之间的联系;运用高等教育哲学观点对现代大学的定位与类型的合理把握、大学使命与责任的担当、大学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博弈、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冲突与调试等现代大学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思考,梳理出一条现代大学教育的发展思路.
3-6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教育发展研究

地方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效能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结合目前地方高校在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效能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地方高校发展需求为导向,确定引智工作目标;以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加强引智平台建设;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科发展规划为导向,改进引智工作模式;以“融合并进、为我所用、整体带动,全面提升”为导向,最大限度激励“引智”效能的引智策略.以引进为手段,以发展为目的,由“外智”带动“内智”,在促进地方高校的国际化进程中切实提高地方高校本身的学术水平和办学质量.
20-23

生态文明下的林业高校发展战略与思考

摘要:通过对林业高校的战略地位与面临形势的分析,阐述林业高校在生态文明建设下面临的办学资源、办学水平等困难;提出林业高校凸显生态特色,强化人才培养特色,努力构建特色学科体系,引进和培养并举,造就高层次人才队伍,协同创新提升科研水平等举措,坚持走符合自身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24-28

延安民族学院的发展及其对民族院校办学的影响

摘要:作为我国第一所民族院校,延安民族学院体现了鲜明的革命式高等教育特点.为了达到培养大批少数民族干部适应延安时期抗日斗争需要的目标,延安民族学院在办学上采取基于书院传统的干部教育模式.该学院以招收各民族革命青年为主,强调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意识形态,在教学中注重教学与革命斗争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自学,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特点,该学院采取了许多优惠和照顾措施,使少数民族学员成为真正的少数民族革命干部.该教育模式对新中国民族院校办学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是我国民族院校发展的内在基因.
29-32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大学文化与传承

文化的网络与网络的文化——基于互联网平台新兴媒体的文化诉求与意识形态建构

摘要:信息化社会背景下,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新兴媒体广泛出现,进而使得个体的话语张力、舆论场域的空间半径得以拓展,时间半径得以延伸,这对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极大影响,特别是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成了直接的作用.立于先进文化的视阈,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网络信息及传播技术相联系,明确了先进文化对新兴媒体的引领作用及新兴媒体对先进文化的传播价值,在先进文化与新兴媒体的统一中探索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塑构路径.
33-36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德育研究

网络技术时代高校生命化德育之哲学思考

摘要:传统高校德育面临“去生命化”之困,工作创新性、实效性缺失,生命化德育是其必然选择.生命化德育是一种以基于生命、关怀生命、满足生命、涵养生命、提升生命为目的教育,它不拒绝功利主义但超越功利主义.然而,网络时代的来临,对高校生命化德育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可以说,网络是高校德育的新阵地、新平台,必须充分利用之,趋利避害,而不能因噎废食.因此,高校要树立“平等、自由”的德育工作理念,提高师生信息素质,设立网络生活情境,回归本真生活实践,从而实现德育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统一.
40-42

基于用户需求视角的农林高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调查与分析

摘要:从用户感知角度,对国内45所高等农林院校在线信息素质教育(OILI)平台的发展现状展开网络调查.同时,抽样选取5所美国高校进行对比调查与分析,探讨国内高校现行OILI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明确教育目标,强化用户视角,丰富教育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等改进措施与建议.
43-46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人才与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协同创新能力的评价机制

摘要:合理运用“协同创新”核心理念对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协同创新能力进行分析,这是一个新的视域.学生工作队伍协同创新能力界定的关键在于“协同”,落脚点在于“创新”;个体与群体,制度与环境等内外部影响因素制约着学生工作团队的协同创新能力;对素质、技能、成果的定性分析构成了评价学生工作队伍协同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
51-54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教育教学管理

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

摘要:在界定“冷链物流管理专业”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冷链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并按照现代课程体系构建的方法,通过分析冷链物流的培养目标、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完成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构建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框架.最后从融入冷链物流前沿知识技能、引入冷链物流标准和应用物流仿真技术的角度提出冷链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路与方法.
65-69

全运会后沈阳高校体育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以高校体育场馆赛后运营为例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考察了沈阳市高校体育场馆在全运会赛后运营的外部性,即认为推动“以馆养馆”和“全民健身”、城市功能的完善、高校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与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是沈阳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外部性.研究了十二运沈阳赛区高校体育场馆分布情况,对目前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和弊端进行探索,从多方面对沈阳高校体育场馆赛后运行模式进行研究.
70-72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课程与教学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对原精品课程进行转型升级,建设新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是近年高校本科课程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分析了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要求和前期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等院校在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原部级精品课的转型升级实施中,应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服务师生为目标,政策支持和网络建设相配合,集中优势资源展开课程建设,进一步带动学校整体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73-75

基于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摘要:培养造就高水平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任务.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照系统性、渐进性、探索性和个性化原则构建学生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理论基础与实践教育、专业技艺与创新创业、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实践教学与科研训练、本土培养与国际化培训相结合,全面促进学生基本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综合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使学生实验、实习、实训、创新实践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实现层次化、一体化和综合化,从而达到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和持续创新能力培养之目的.
76-79

高校农科专业层次性、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实施

摘要:实践教学在农科专业人才教育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专业技能和创新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依据当前农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存在的不足,结合南京农业大学实际,构建了农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的“三层次、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该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为高校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80-83

校园内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难点之一.“05”新方案实施以来,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华南农业大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以学生社团为载体的“四位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有机结合.
84-87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学生工作

能本理论视阈下的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问题研究

摘要:作为中央立足长远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大学生村官工作正显现出积极效应.但由于大学生村官角色身份的特殊性,并受相关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强烈的角色偏差和角色冲突,以至影响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期发展.以能本理论为视角,结合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政策目标,在对大学生村官角色进入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并就发挥好大学生村官的角色作用提出相关建议.
88-92

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壮大,已经成为志愿服务队伍中的主力军.大学生志愿服务对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丰富志愿服务的内容,拓宽志愿服务领域,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能够有效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93-97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农业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的优势与劣势——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

摘要:农业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存在研究生生源不足、培养模式单一、管理机制欠缺等问题,制约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为例,分析了农业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科研项目经费充足、科技平台和仪器设备优良、实践条件丰富和师资优势明显等优势,以及独立招生资格、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欠缺.提出加强与高校合作、制定激励性措施、加大对外宣传力度、积极探索培养模式等促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对策.
98-100

高等农业院校农科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作为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层次,农科硕士研究生教育对农业科技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通过对三所农业高校农科硕士研究生及导师的调查发现,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着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科研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不佳、校内学术交流氛围不浓等问题.提出注重大师精神教育、适当提高科研补助、培养科研创新能力、优化实验教学环节、建立合作交流机制等对策.
1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