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教育杂志社
分享到: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4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德育研究、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理论与实践、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等。
  • 主管单位:辽宁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 国际刊号:1002-1981
  • 国内刊号:21-1088/G4
  • 出版地方:辽宁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4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03
  • 综合影响因子:0.468
期刊级别: 部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等农业教育 2013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高校领导论坛

构建因人而异、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摘要:华南农业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把人的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和根本动力,构建因人而异、分类培养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个性发展和社会需求相统一,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目标,为终身教育奠定坚实的本科基础。多年改革实践,积累了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3-6

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载体的创新与实践——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摘要:农科类大学生是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面对当前部分农科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出现的偏差,以集农业科研、农业教育、农技推广于一体的温州科技职业学院结合农科类学生生源的三个主要特点,针对农科类学生在理想信念存在的四大现象,逐步探索出蕴含学院特色并行之有效的理论育人、实践育人、党建育人、科技创新育人、校园文化育人等五大理想信念育人载体。
7-9

高校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

摘要:对高等学校而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是平安校园创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大限度减少安全成本的有效途径。高校作为浓缩的小社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内容相对复杂,该体系可以通过安全标准制定、系统软硬件建设、规范管理和加强考核以及安全教育和培训来实现。
10-12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教育发展研究

财政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特点、困境及选择——基于广西的分析

摘要:政策制定与政策保障决定了民办教育的发展程度,其中财政政策是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以广西为例,通过探讨财政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以及政策特点,揭示影响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困境,并提出财政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选择,以期为政府制定与完善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
13-16

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理论思考

摘要:建立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系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核心工作,结合就业工作实践,综合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的主体,探索性地提出就业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并针对具体的研究,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17-19

产学研合作视域下的地方农业高校定位

摘要:产学研合作是技术创新的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是产业界、学术界、科研界之间构建的一种协同创新活动。地方农业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学研合作中应厘清思路、面向市场,在角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方面准确定位,树立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走出一条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之路。
20-22

农林高校产学研合作系统及其优化

摘要:产学研合作是农林高校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农林高校产学研合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众多要素和主体,体现为物理、事理和人理三个层次,具备推动农林产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农林企业发展、提高农林高校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水平以及促进农林科技研发创新和成果转化三大功能。农林高校产学研合作必须引导系统多方共赢,促进系统创新涌现,实现系统整体最优,加强系统环境支撑。
23-25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大学文化与传承

从大学之精神谈大学之教育理念

摘要:摘要:大学的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所在,大学的理念是大学的办学思路,大学的精神是大学的航标,大学的理念是大学的航道,大学的精神和理念之间的关系就是通过把握大学之精神实质来确立大学之办学理念,再通过大学之理念这条航线达到大学之精神这个航标。从8个方面详细论述了大学之精神和与之相对应的大学之理念,即思想自由之精神与开放式教育的理念、反思批判之精神与创新教学研的理念、人格独立之精神与尊重个性发展的理念、追求卓越之精神与全面发展的理念、求知主义之精神与以学术为业的理念、人本主义之精神与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人文主义之精神与德育为首的理念、爱国主义之精神与服务社会的理念。
26-30

林业高校与生态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摘要:林业高校在传承创新生态文化方面具有三个特点和优势:林业高校的生态文化身份由大学和社会共同创造,具有广泛的社会认同性;林业高校以追求人和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的大学精神,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性;林业高校在生态研究方面具有学科、师资、设备等优势,具有传承创新文化的持续性。林业高校需要在提供思想和价值引领的同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过程中传承创新生态文化。
31-33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人才与队伍建设

论大学教师培养之道——兼论大学教师职前教育、在职培训与持续发展的关系

摘要:教师培养是所有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职前教育、在职培训与持续发展是大学教师培养的主要途径。以专业性学校教育为主体的职前教育是大学教师培养的基本渠道,各级各类在职培训是提升大学教师素质和水平的重要路径,而基于终身学习理念、促进教师自主学习与自我提高的持续发展则是大学教师培养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大学教师培养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大学教师培养的现状,应积极构建正规的职前教育机制、全面的在职培训体系和科学的持续发展机制。
34-37

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的隐性知识共享与转移

摘要:青年教师培养是高等院校教学团队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教学经验和诀窍等隐性知识的共享和转移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的必经途径。文章从隐性知识转移的特征和条件出发,从教学团队形成、激励机制设计和合作精神培育等方面分析了促进团队隐性知识共享和转移的主要策略。
38-41

高校“双栖”型辅导员发展:问题与对策

摘要:“双栖”型辅导员定位是指通过辅导员角色的回归和管理方式的转变,成为能够承担科研和管理双重任务的双栖型人才,这是辅导员队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针对目前高校辅导员日常管理与科研工作关系的现状进行剖析,进而提出打造高校“双栖”型辅导员的选择路径:以政策为指引,用发展保稳定;以理论为根基,借培养促提升;以实践为抓手,倚科研求创新。
42-45

民办高校教师工作绩效调查研究——基于江西省的数据

摘要:对江西民办高校教师进行抽样调查,采用工检验、方差分析对人口学变量各维度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行比较研究,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得到如下研究结论:男教师工作绩效显著高于女教师;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工作绩效具有显著差异,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工作绩效水平较低;专科生工作绩效高于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岗位教师工作绩效最低。
46-49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学科与专业建设

“产学研管”四结合培养种业广适型人才新模式

摘要:在广泛调研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概述了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对问题存在的根源做以剖析。阐述了“产学研管”四结合培养广适型种业人才的优势;提出构建“产学研管”四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构想,并对该模式的发展途径提出建设性策略。
50-54

基于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三创”能力培养探索

摘要:阐述高校产学研合作实践能力培养平台建设的方法和运行模式,提出“三创一传承”创新型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并总结了“三阶段两导向”的全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通过将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的创新贯穿于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三创”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55-58

动物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山东农业大学为例

摘要:针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山东农业大学立足专业特点从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全力建设动物医学专业师资队伍、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动物医学实验室建设、多举措提高学生实践创造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增强、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实践能力得到提高、社会认可度不断提升。
59-61
高等农业教育杂志教育教学管理

山东省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效果路径效应研究

摘要:构建了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效果结构方程模型并以山东省667个样本数据为基础.研究了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效果及其路径效应。结果显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对人才培养效果的影响具有放大效应;制度效率对人才培养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非常显著的;教学基地、实习教学、实验能力和对学生的激励都会对人才培养效果产生重大影响。研究的政策启示:农业大学应该顺应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制度创新激励学生不断地钻研业务知识和从事科学实验,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和规格培养农业专门人才,为转型期中国农业现代化源源不断地提供人力资本。
62-66

新媒体时代高校教研室面临的挑战与转型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教学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促使高校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产生重大变革。在新媒体时代,作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的高校教研室面临变革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挑战。为建设现代大学、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促进自身发展,高校教研室需由“教学研究室”向“教学、研究室”,即教学、科研并举的组织角色转型。在转型中,为促进教学、科研事业的发展,应坚持教学是大学基础任务的原则,坚持教学、科研联动发展的原则,坚持教学、科研分类考核的原则。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