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 42-1026/G4 国内刊号
  • 1001-4233 国际刊号
  • 8.5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约专稿、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比较高等教育、教学学术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新工科研究与实践
工科之“新”的文化高度(一)——浅谈工程与技术本身的文化要素1-4

摘要:仅仅停留于常规工程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只是基于从工具主义、实用主义的角度去观工程教育之"新"。从教育文化的层面去俯视工程教育,当是工科之"新"的关键与高度。文中从存在、时空、互联、去中心化等方面探讨了工程与技术本身所蕴含的文化要素。

从应用理科到“新工科”5-14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设的讨论中,从"应用理科"延伸出"新工科"被认为是一种可行的方案。本文分析了"理科"和"工科"的关系和区别,并从此角度探讨了由上述方案可能引出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文章指出,从"应用理科"衍生出来的"新工科"在教育教学上必须增加新的工科要素或"基因";其中特别强调了由"创造人所需的有用物"的"工程"定义及其"多源"的综合性质所引发的"设计"与"融合"在教学上的重要性。笔者阐述了北大早年尝试建设新工科的经验教训并对此加以了说明。结合新经济所要求的"四新",文章分析了"融合"在"新产业"中的作用,据此提出了在建设新工科的课程体系中贯彻"融合"的一些原则建议。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实践对新工科教育的重要性,并就"学产研"结合之途做了多方探讨。

基于“4I”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15-19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正面临着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双重挑战,大学需要从学科、产业、社会、人才成长等四个维度重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工程学习共同体。华南理工大学以高端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为目标,以"4I"(交叉复合、产学研合作、国际化教学、深度工程学习)为路径,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工科专业建设:内涵、路径与培养模式20-24

摘要:专业建设是新工科与实践的关键问题。而对于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涵、路径和培养模式的认识,是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基础。本文系统分析了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涵、路径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从源头探索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内在规律,把握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发展方向,为科学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介绍了重庆大学开展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前期探索。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特约专稿
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呼唤新职教25-29

摘要:本科院校正在讨论"新工科"问题,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应对新经济需求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同理,职业教育应当讨论"新职教"问题,关注如何培养应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需求的优秀产业大军。我国职业教育须加快从"世界工厂"背景下的职业教育转型升级成"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理清思路,完成八个方面的重新定义;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新职教的推进和建设。

聚焦设计:实践与方法(上)——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三30-44

摘要:本文是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三,主要介绍在这场改革中美国学者和教师创造的行之有效的实践和方法。全文共九部分。第1~3部分介绍相关文献、科学基础和大学教学有效性双因素假设。第4~6部分介绍由科学研究、受生活与职业发展影响和由经验总结而产生的实践与方法。第7部分是SC方法论,讨论了"SC方法树"、"3650"框架和5个"方法论误区"。第8部分是关于SC改革的未来,介绍了颠覆性创新概念和两所创新性学校。文章特别强调了设计在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核心作用。好的设计能把SC原则贯穿教学实践,能结合学生实际,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由于原文较长,故分为上下篇发表。上篇包括前四部分,下篇包括后五部分。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工程教育前沿
麻省理工学院新工程教育改革的形成、内容及内在逻辑45-51

摘要:麻省理工学院进行的三次工程教育改革举世瞩目。2017年8月,该校启动了新一轮工程教育改革,其宗旨是培养能够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领导型工科人才,改革的内容涵盖工程教育的出发点、重心、教学方式和发展方向,体现出多重逻辑:从现实到未来的取向,从学科和心理的分离到整合,从学科隔离到跨学科合作,从工程实践的回归到工程教育育人本质的回归等。虽然此次改革仍存在质量保障及认证等方面的问题,但大胆创新的麻省理工精神却再次引发各国关注。该校能否以此改革契机,开启第四次工程教育改革新时代,引领世界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成了举世关注的焦点。

培养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改革52-59

摘要:工程教育认证对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据此制定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学年递进式培养要求,并通过对工程实践课程和学科知识课程进行改革与重组,构建出一个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递进式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形成对培养要求的完全支撑。本文通过对其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进行详细阐述,以及从课程群建设、知行一体化建设、课外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一体化建设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以期为其他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工程教育学生通用学习成果鉴别:基于工业界视角60-66

摘要: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及高等工程教育毕业生素质与工业界需求差距明显的背景下,从工业界视角识别工程教育学生通用学习成果,对提高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综合运用内容分析、问卷调查、交叉比较的方法,识别出工业界版、适用本科院校工科专业类认证性通用学习成果"时间管理""组织承诺""终身学习""人际关系网络""诚信""主动性""沟通""团队合作""工程领导力""经验知识""问题解决""工程实践"等12项要素。工业界需求的通用学习成果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规定的学习成果之间有涵盖交集,但不完全相合。

哈佛大学工学院发展战略及其对新工科建设的启示67-70

摘要:哈佛大学自2007年重建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以来,采取了与传统工程学科大相径庭的发展路径,以解决人类面临重大挑战的前沿科学为重点发展方向,以机制保障为学科交叉融合提供土壤,以空间优化调整助力研究、孵化、成果转化一体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哈佛大学工学院发展路径正体现了新工科建设思路,对我国高校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推动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优化调整空间布局,服务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具有重要启示。

工程教育认证中毕业要求达成度的三维度评价实践71-76

摘要: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是工程教育认证中的重要一环,是持续改进的主要依据,也是促进课程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办法。本文首先介绍了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代表组织关于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的一些标准做法,由于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复杂性,作为学生学习成果评价载体的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方法仍然在不断探索与发展之中。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采用标准中的12项毕业要求,并分解为若干便于评价的指标点,在指标点的评价过程中,采用的直接评价与间接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从课程成绩评价、用人单位评价、毕业生自评三个维度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将评价结果用于持续改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三维评价方法研究77-82

摘要:国家启动实施"双一流"计划,突出"以绩效为杠杆"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对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模式的重大改革。二级学院是高校的办学主体,也是学科建设的主体,对其进行科学绩效管理是未来高校深化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但长期以来,绩效管理对高等教育而言都是一个难题,原因在于难以确立评价的科学标准和操作程序。本文深入研究大学组织绩效的内涵,从目标完成、建设水平、投入产出三个维度构建了综合绩效模型,提出了高校二级学院办学绩效的综合评价方法和相应评价指标体系。

建立面向企业的大学工业技术服务体系:界面结构及其治理——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个案83-89

摘要:为社会提供知识和技术服务是高等工业院校的重要功能之一,大学需要建立主动适应企业技术需求的工业技术服务体系。在企业和大学的双重影响下,大学工业技术服务系统具有典型的界面连结属性和界面治理机制,成为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嵌入式连接界面。建立大学工业技术服务体系应当遵循多样化、模块化、冗余度三大设计原则,并在管理过程中加强不确定性管理、建立自适应机制、实施服务创新改善流程、深化信任互惠关系。

当代媒介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探析90-95

摘要:我国当代媒介文化呈现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特点,拓宽了当代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给处在价值观形成阶段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在媒介文化消费和传播中暴露出诸多不良行为,充分说明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水平亟待提升。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以批判性思维为重要抓手。推进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培养应抓住以下三个方面:确立媒介素养课程目标,借鉴美国一流大学经验、立足我国国情,课程目标应涵盖批判性思维、合作沟通、媒介鉴赏、信息获取分析、创造媒介产品、信息技术运用,以及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坚持文化自信;开发媒介素养课程内容;加强大学教师媒介素养的在职培训。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比较高等教育
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经验的比较与借鉴——基于美、英、德、法四国的范例96-110

摘要:新工业革命是由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引发的制造业革命,旨在推动工业生产制造进一步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和网络化方向升级,将在生产和制造的各个领域产生巨大影响,引发产业变革和结构调整,也使国际工程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基于美、德、英、法四国的范例,着重分析总结发达国家在学科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式、多方合作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程教育改革措施和成功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以期为正在深入开展的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际工程联盟(IEA)工程人才质量标准比较及其经验启示111-118

摘要:本文首先从职业活动特点、公众责任和学制三个方面将工程人才分为工程师、工程技术专家和工程技术员三类,并界定了工程人才的三个成长阶段。其次,从工程人才类型、人才发展路径、国际协议类型以及所涉及质量标准等方面,对国际工程联盟(IEA)的六大国际互认协议进行了概念特征阐述。再次,针对"六大国际互认协议"的知识体系、毕业生特征和职业能力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翔实对比分析,总结了三类工程人才国际质量标准的共同点和核心差异。最后,结合我国工程人才分类培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应根据多元化工程人才需求,分类分层次制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正确把握工程科学家与其他类型工程师的培养比重,将普通本科工程教育向专业型研究生教育引流;完善高职高专到本科工程教育的有机衔接,拓宽工程技术专家以及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通道;构建中国特色的分类分层次工程专业认证标准,积极加入多类型工程人才的国际互认协议。

斯坦福大学创业教育实施的特点与启示119-124

摘要:斯坦福大学是创新创业教育全球最好的范本之一。斯坦福创业教育成功实施的原因有先进的创业教育理念、强大的师资力量、课程体系、支持网络以及运用外部环境。其创业教育整体特点在于创业教育理念上以创新为基础,培养世界眼光和具有社会责任心的创业者;创业教育的开展方式上,采取有效的合作策略与国际化策略,将理论研究、学习与实践融为一体;创业教育的结果上不仅关注经济成就,还有社会价值的实现。

学习工厂:培养适应全球先进制造的卓越人才——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工程教育案例125-128

摘要: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工程教育使命是培养适应未来全球先进制造业竞争环境的卓越工程师;该大学工程教育与工业界一起制定并实施了制造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培养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创造、技术创新能力及产品商业化能力。该培养模式获得巨大成功,使高等工程教育更加务实,值得我国正在实施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学习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