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 42-1026/G4 国内刊号
  • 1001-4233 国际刊号
  • 8.5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约专稿、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比较高等教育、教学学术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特约专稿
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改革的成效和问题1-10

摘要:本文首先概要阐述了制造业的重要性,作为中国发展和改善工程教育的背景,提出了"回归工程"作为近年来中国工程教育发展的特征,继而从工程技术与科学的区别、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转变思想方法、建立系统概念、学科融合、评价和供需实际等七个方面讲述了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了中国教育整体的情况,并提出了人才结构研究、人力资本研究和校企全面合作等三个建议。

批判性思维与我们——在华中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与批判性思维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11-15

摘要:首先,我要向屈向军校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他对中心的慷慨捐赠,感谢他对创新教育和批判性思维活动的支持。刚才热情洋溢的讲话充分体现出他对创新教育和批判性思维的理解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新工科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建设的文化视角16-23

摘要:本文从文化视角探讨"新工科"建设。基于北京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从应用理科衍生新型工科的尝试,作者认为文化在这里起着重要作用。理科与工科具有不同的亚文化,学校的整个体制机制都会对新工科建设产生影响,滋生各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融合",首先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以及在实践层面上各种要素的紧密整合。文章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分析了这种融合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并结合"新工科"建设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实现"合"的四条具体意见。文章最后认为"新工科"建设的前瞻要求是创新需求。

新工科:从理念到行动24-31

摘要:在由"新业态"牵引的新工科路径探索中,近期学者们已就其概念的衍生背景、实践意义和人才培养内涵等进行了多视角讨论,而对于新工科倡导推动的工科院校或专业创新路径,如专业设置、知识体系、课程模块与授课方法等尚需进一步研讨。前期研究中,我们着重强调了基于"新业态"的"新工科"落地路径,讨论分析了关注新业态、重构新课程的政策建议,并简略提及CDIO转换平台在其间的价值和作用。本文结合学界前期对新工科的研究分析,通过关注我国院校当前对于新工科实现路径方面的新探索、新思考,尝试通过建构CDIO转换平台的方式,讨论如何在高等教育系统和工程教育过程中通过转换平台来实现新工科建设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

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生工科专业建设32-45

摘要:新生工科专业是指由不同工程学科的交叉复合,或由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而产生的新的工科专业,新生工科专业建设是新工科建设中一项十分复杂的核心工作,对新工科中其它类型的学科专业建设,以及高等教育其它学科专业领域的新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示范作用。新生工科专业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专业设置、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内容形成、实践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等方面。与此同时,在新生工科专业建设时还需要重视科学研究对新生工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支撑作用。本文以新生工科专业建设为主题,依次对上述六方面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新工科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工程教育前沿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思考46-53

摘要:新工业革命对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挑战,中国的工程教育将如何发展?本文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期的实施情况与当前我国及欧美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改革阐述了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卓越计划2.0"的主要思路为支撑新时期中国工程教育发展战略,要积极探索并实施"融合创新"范式、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专业设置逻辑和管理办法、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教学方法,实施"一带一路"工程教育的深度合作和新的专业评估和认证制度,加强和改进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面向能力培养的课群结构优化设计54-57

摘要:复杂性作为现代工程的本质,要求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掌握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分析"华盛顿协议"关于毕业生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其分解为知识、能力、态度三个维度,并提出"一体两翼"式课程设计方案,通过"四个步骤"综合课程群建设、实践取向的学科课程建设及多种形式的实践模式建设三个模块建设来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强化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专业实践教学建设58-61

摘要:为履行创新型国家的人才培养使命,面向机械专业,提出四年教学全程强化工程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目标,在原有的实践教学基础上进行了深层次开拓性的改革与建设,集中体现于一项顶层设计、两种教学方法和三个实践平台,教学实践证明其是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成果,获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提升我国高校协同创新能力的知识产权环境建设举措62-66

摘要:高校协同创新要着眼于解决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弱势地位问题。通过加强我国知识产权环境建设来提升我国高校的协同创新能力,需要针对在知识产权创造、运营、保护和管理四个方面阻碍我国高校协同创新能力提升的不足之处采取相应的对策,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环境建设:一是加强知识产权创新人才培养与激励环境建设,二是加强知识产权运营环境建设,三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环境建设,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利益分配管理制度环境建设。

以产业集群为载体突破卓越计划实施的阻力67-70

摘要:本文针对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目前尚未有效突破的"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态度不积极"这一现实阻力,在深入剖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聚焦具有人才供需侧特质的产业集群基层政府,分析了其参与卓越计划的动力机制,构建了新型的政校企协同推进卓越计划新模式,提出了一种突破前述卓越计划现实阻力的新途径。

国际视野下绿色工程教育的理念、特征与实践71-77

摘要:绿色工程教育着眼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等挑战,将环境教育、发展教育和生命教育融入工程教育全过程,在特征上体现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可持续发展的工程观、科学与人文交融的教学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观。绿色工程教育在国际工程教育界备受重视,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专业组织、高校等通过政策引导、战略调整、标准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学方法改革等多种途径,将绿色工程教育的理念付诸行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应在教学内容、专业设置、质量保障、师资队伍和校园文化等方面全面坚持并践行绿色工程教育理念,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

当新工科遇上新高考:机遇、问题与应对78-83

摘要:新工科建设对生源输送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新高考改革多种举措迎合了上述要求并显示出改革活力。与此同时,新高考在总体设计上却可能存在考试与招生改革"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难以从根本上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的生源目标要求;在内容设计上,可能存在科目窄化与功利性选择倾向,带来新工科人才培养基础不牢问题;在技术设计上也可能带来新的技术难题。对此,学术界应认真审视新工科建设对于生源人才的各项最新要求、认真审视新工科人才生源要求与人才选拔制度的联系、认真审视新工科与新高考的可能碰撞与冲突,通过多种举措促进新工科建设与新高考改革的融合发展。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动态
“工程教育范式变革”国际研讨会暨浙江大学第十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会议综述84-87

摘要:2017年10月13-14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大力支持,浙江大学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英国工程技术学会协办,浙江大学中国科教战略研究院承办的"‘工程教育范式变革’国际研讨会暨浙江大学第十二届科教发展战略论坛"在杭州瑞立江河汇酒店顺利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相关部委领导、国内工程教育领域权威专家和高校领导为大会致辞或做主题报告,来自美国、法国、英国以及国内近百所高校的400多名嘉宾参加了会议。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高校科研的教育性——科教融合困境与公共政策调整88-94

摘要: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缺乏有效整合以共同服务于人才培养。这种现象源自教师"为科研而科研"的行为偏好,教师的行为偏好是管理主义绩效评价制度塑造的。改变科教分离状况,公共政策要做战略性调整:一是改变科教分离体制,创新科研评价机制;二是增强教育自信,建立大学评估的中国标准;三是破除"双一流"建设的学科定势,推动学科专业一体化;四是尊重学术职业特性,重视同行评价和定性评价;五是摒弃学科本位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世界一流大学引领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伦敦大学学院的文理学位项目为例95-101

摘要:知识经济和信息经济时代,引领型人才成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世界一流大学间的竞争日益集中体现为引领型人才培养能力的竞争。世界一流大学不断探索引领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伦敦大学学院做出了创新尝试:重拾并创新博雅教育理念,以文理学位项目的形式整合校内既有教育要素资源、开展引领型人才的培养,实践取得良好效果。为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坚持三个面向 建设21世纪世界一流本科教育——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教育十项改革探索102-106

摘要:建设世界一流本科教育,不仅要有国际视野,还要考虑中国特色,提供中国方案,这是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从这一使命出发,西安交通大学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整合学校本科教育资源,深化本科教育改革,理顺本科教育管理体制,优化本科教育管理模式,建立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增强面向师生的教学服务功能,2016年底正式成立本科生院,努力构建科学、高效的本科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学校本科教育的核心竞争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改革的若干思考107-110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要进行课程改革以满足新经济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首先要明确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其次要紧跟产业发展、更新课程内容、着力体现应用性;再次,课程实施要灵活教学、理实结合、服务区域、校企合作、国际视野、搭建平台;最后,课程评价方面,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标准化、评价方式实践化。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比较高等教育
国际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认证及启示111-117

摘要:目前,工程技术人才国际化认证已成为很多国家人才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根据国情选择性实施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认证体系,对于推进我国工程强国战略有重要的意义。课题研究对工程技术人才国际认证体系及英美德日四个工程强国认证状况进行了系统梳理,深入分析国际工程联盟IEA旗下的国际工程师认证IPEA、国际工程技师认证IETA、亚太工程师认证APEC、国际工程技术认证AIET四大工程技术专业人才认证体系及欧洲工程师认证体系EUR-ING的建立背景、认证程序及认证规范。同时,对美国、欧洲、英国、德国、日本及俄罗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国际认证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从比较的视角,对我国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国际化认证中面对的挑战和机遇进行剖析,提出我国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国际认证分步实施的思路及发展蓝图:在执行高等工程教育国际认证华盛顿协议、悉尼协议及都柏林协议的基础上,开展IEA旗下IPEA、IETA和AIET三个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化认证。首先从世界一流目标高校及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始进行国际认证,其次,进一步开启我国地方特色院校及特色产业国际工程技术人才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