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 42-1026/G4 国内刊号
  • 1001-4233 国际刊号
  • 8.5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约专稿、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比较高等教育、教学学术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新工科研究与实践
新工科与新范式:概念、框架和实施路径1-13

摘要:自2016年提出新工科建设后,从"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到"北京指南",教育部新工科项目,相继成立了工科优势高校组、综合性高校组、地方高校组,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工作。在总结过去多年工程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参考新工科建设的研究和工程教育范式转变的探索,本文试图回答什么是新工科、为什么叫新工科等基本问题,探讨新工科教育以及新工科教育范式;并根据以往工程教育改革实践经验,以汕头大学为例,提出新工科建设的技术路径、组织实施方法,并讨论了需要关注的问题。

问“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开展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14-17

摘要: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销售收入居世界第二位,但与世界发达石油和化工强国相比,我国还面临产业结构层次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管理效率低等挑战。根据"产业需求"和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国工程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详细分析了当前我国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和"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提出化工类专业新工科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人工智能与新工科人才培养:重大转向18-23

摘要:人工智能已进入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新阶段。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音图像处理、医疗卫生、金融、教育等相结合,正推动新工科人才培养向智能化、自动化和类人化等目标转变。人工智能也将深度影响新工科学科建设活动,既将促进新工科学科专业的生成或消失,也将促进新工科学科专业的融合发展。新时期,理论界与实践界应更加密切关注人工智能的后续发展,深入开展人工智能与新工科建设的关系研究,及早谋划、及早行动,借助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促进中国新工科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CPS与工程教育改革24-32

摘要:"信息物理系统"(CPS)正在深刻影响着工程实践和工程教育。美国于2016年了《21世纪的信息物理系统教育》,在分析CPS迅猛发展的势头及社会对CPS人才需求的基础上,就CPS人才培养的知识基础、教学途径、课程建设、培养层次和类型等问题提出了改革工程教育的思路。本文重点介绍报告中有关CPS本科人才培养的内容,并结合智能化社会趋势的发展以及我国新工科建设的背景,就有关CPS工程师培养及我国新工科建设提出了若干建议。

面向智能船舶的航海类新工科人才培养刍议33-38

摘要:智能船舶背景下,船岸交互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未来航海类人才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方式。在论述了智能船舶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基础上,指出了传统的航海类人才将不能适应未来行业需求;高等航海教育界必须谋求转型发展,面向智能船舶全生命周期培养航海类新工科人才,包括航海科研人才、工程技术人才和具有航海教育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智能船舶背景下航海类新工科人才的培养需要重新建构培养模式和路径:一是专业调整和内涵建设;二是促进课程体系的重构;三是开展跨学科培养;四是强化实践和创新能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特约专稿
新工程教育之器和新工程教育之道合一的新型工程教育——工程教育哲学笔记之二39-46

摘要:"工程教育之道"是"工程之道"与"教育之道"的交集。一方面,前者与后两者都有联系,不能脱离后两者去认识前者;另一方面,前者既不单纯等于"工程之道",也不单纯等于"教育之道"。"工程教育之器"也有类似关系。"工程教育之道"和"工程教育之器"都是不断演化的。欧美和中国在最近几十年都涌现了工程教育改革和探索新型工程教育的潮流。工程教育范式变革、新工科、新职教、创业型大学、CDIO、STEAM等都是探索新型工程教育的表现。建设新型工程教育是一个范式转移、不断探索的过程,其实质和目的是建构"新工程教育之器和新工程教育之道合一"的新型工程教育体系。

文理教育的终极目标与资深学者的责任担当——访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47-50

摘要: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1943年生,哈佛大学本科(1965)、博士(1971)毕业。世界著名发展和认知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1972年至今,在哈佛大学担任全职科研人员和教师;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哈佛大学零点项目资深主管。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工程教育前沿
培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兼备的工程师——兼论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51-56

摘要:传统工科培养出来的工程师已成为工具理性思考的典型。新工科应该将"培养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兼备的工程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这是由学生个体发展、工程本质属性、社会需求以及国家意志所决定的。新工科人才质量规格体现为"六个更加":更加具有家国情怀、更加具备国际视野及交往能力、更加具有社会责任感、更加具备工程创造力、更加具备工程领导力、更加具备终身学习能力。为此,高等工程教育改革须回归"生活世界",扎根中国大地,面向世界、面向工程、面向未来,把学生培养成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兼备的工程师。

美国高校工程沟通能力培养课程分析及其启示57-61

摘要:良好的工程沟通能力在美国工业界和高校普遍得到高度重视,且培养课程体系完善。本文对美国普渡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及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在工程沟通能力培养课程设置进行对比分析,对我国工科高校工科师生进行工程沟通能力培养课程需求调研,并提出我国工科高校工程沟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构建建议,以此完善我国工科学生培养方案,持续改进工程教育,培养更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

我国工程职业发展的问题与建制——基于“工程师认知调查”的数据分析62-66

摘要:工程职业的形成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工程职业化发展也成为工程技术创新重要的职业制度基础和保障。本论文通过对我国工程师进行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式,指出工程师对相关工程职业制度、技术标准和伦理规范认识不清,自我认同度不高和职业归属感不强等问题,提出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国际化,促进工程职业协会自治,加强工程伦理教育,制定并完善工程伦理规范等对策建议,以加强我国工程职业化发展,推动工程技术创新。

质量管理工程专业“自哺式”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67-70

摘要:结合社会需求及质量管理工程专业的特点,构建了全新的"自哺式"专业建设模式,归纳和总结了其在中国计量大学质量管理工程专业10多年研究和实践的经验,讨论了其对其它非质量专业以及国内其它高校质量专业的普适性及其存在的不足。该模式的实践不仅提升了中国计量大学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建设的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对国内其它高校同类专业也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时空融合知行耦合的机械大类课程教学新范式探索实践71-75

摘要:本文简述了国际工程教育范式的发展历程,探索了时空融合、知行耦合的机械大类课程教学新范式。以工程设计为主线,构建了模块化三段式机械大类课程新谱系;以时空融合为基础,开拓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同时异地联合授课新途径;以知行耦合为导向,实施了学科交叉、校企协同、国际合作的工程实践教育新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根本,践行了关注学习全过程的多元考核新评价。

新建本科院校推行成果导向工程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76-80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发展理念不够先进、发展机制不够完善、发展方式不够科学。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从选择适宜本校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明确专业改革的定位与目标、确定专业改革的实施步骤和建立实施OBE的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研究了理工科院校如何实施OBE工程教育模式,为新建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制度分析81-86

摘要:制度是研究型大学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斯科特的制度定义,研究型大学国际化中的制度包括法律和政策等管制要素,学术规范与道德、世界大学排名等规范要素,以及国际化理念及共识等文化——认知要素。制度本身虽有促使组织趋同的内在动力,但制度三要素的不同结合却体现出不同情境的制度差异。把握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深层逻辑,有助于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的理性和可持续发展。

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双一流”建设路径研究87-94

摘要:高等教育遵循学术逻辑和社会逻辑的统一。不同国家和不同类型的大学中,两种逻辑各有所侧重。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是适应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需求、主要遵循社会逻辑的一类高校。基于标杆管理法的实证研究发现,若干所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初步具备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的实力,但存在学科结构单一的缺陷。坚持社会逻辑和学术逻辑结合的办学取向,体现知识创造和服务国家的有机统一,工科类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可行路径有:加固"冰山之基",缔造学科巅峰;强化有组织的科研行为,激活知识生产"动力源";推动教育目标重识与流程再造,培养面向产业技术和专业学术的行业精英人才;增强知识溢出能力,服务产业转型升级。

大学知识创新与近代城市新兴产业发展——以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为例95-99

摘要:20世纪30年代中国一些大学开始设立科学研究机构,并以其成果服务所在城市产业升级。南开大学应用化学研究所是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研究机构。该所成立后通过技术咨询、产品研发及人员培训等形式,在天津化工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昭示了中国大学从知识传播主体向知识创新主体的转型。

试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建构100-104

摘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紧迫的核心任务。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其质量由人才培养工作各要素形成的总体合力决定。本文从如何看待人才培养、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由谁培养人、如何保障培养人和学生想成为什么人等六个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以期在育人主体——学校层面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高校制造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实证研究——以C大学为例105-110

摘要: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批制造类高等工程人才的配套和支撑。对某"985"院校C大学制造类本科生的问卷调查表明,C大学制造类本科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水平,与先进制造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高校应围绕制造强国战略,确立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要求,面向先进制造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适应制造业国际化加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支撑和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