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 42-1026/G4 国内刊号
  • 1001-4233 国际刊号
  • 8.5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约专稿、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比较高等教育、教学学术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新工科研究与实践
工科何以而新1-4

摘要:本文论述"新工科"之"新"的关键,从内涵、方法上提出在传统工科教育中尚未引起普遍关注的一些问题。文中提出面向未来的工程人才应该具备的若干"新素养",如对"超世界存在"的关注、空间感、关联力等。关于未来"新工科"的实践和方法之要,强调应该落地在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新",诸如"关联"、非正式学习、去中心化等等。文中也指出当前存在的对"新工科"活动认识的误区。

新业态之新与新工科之新5-9

摘要:"新工科"是对当前工程教育问题的全面反思和全领域提升,而认识"新业态"则是实施"新工科"战略的前提与基础。未来"新业态"之新,在于我们对当前和未来涉及工程活动全维度形态的全面和全新认知;"新工科"之新,在于对未来业态崭新模式的理解与应对,也在于对传统工程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和教育体制的新革命。未来"新业态"在技术、规模、政治、产业和人文五个维度上具有崭新特征,而"新工科"必然要应对这些工程业态的复杂变化,并在工程范式回归、课程体系革新和工程教育体制创新三个方面进行重新设计。为此,建议加强对未来"新业态"的预测性研究,重视对基于"新业态"的"新工科"落地路径分析,具体落实路径应该关注新业态、重构新课程,同时加强政策调整、推进社会协同。

融合、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体系建设思考10-15

摘要:新工科建设是高等工程教育适应新经济、新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与部署。本文从新工业的基本特征以及对工科人才的新要求出发,分析了地方院校现有工程教育体系与新产业、新需求之间的不相适应,给出了依托产教融合、学科融合、科教融合、创新创业融合,建设开放、自适应的地方院校新工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思路,并给出了一个框架原型的设计。

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16-19

摘要:本文结合新工科讨论中的有关论述,界定新工科是指新的工科形态,是对工科注入新的内涵以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诞生的工科新形态,可表述为"工科+",不宜人为划分新工科与老工科。新工科首先是工科,应从工程教育的整体性出发植入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等核心要素,使其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规律并适应新经济发展需要。开放包容、重构知识、实现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有机结合是新工科教育未来的主要方向。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动态
新工科建设指南(“北京指南”)20-21

摘要:"大业欲成,人才为重"。新工业革命加速进行,新工科建设势在必行。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呼唤新工科建设,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深入实施呼唤新工科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呼唤新工科建设,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硬实力呼唤新工科建设。6月9日,教育部在北京召开新工科研究与实践专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全面启动、系统部署新工科建设。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特约专稿
以“道器合一”“道在器中”的理念重塑工程教育——工程教育哲学笔记之一22-29

摘要:工程教育哲学是工程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交叉学科,工程教育的使命、目前形势和困境要求开拓和深化工程教育哲学研究,特别是要求研究工程教育理念问题。在教育史上,学校形态工程教育的开端晚于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两千多年。在工程教育缺席的情况下,一般性教育理念不可避免地是"排斥工程教育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史上,纽曼和洪堡的教育理念都有"轻视工程教育"的特征。本文认为,工程教育理念的核心问题是道器关系问题。根据工程哲学原理、中国哲学史上对道器关系的认识以及对黑格尔主奴观和马克思工程观的分析,工程教育理念应该是道器合一和道在器中。这种理念既反对重道轻器又反对重器轻道,对工程教育的自立、自觉、自信和自强具有重要意义。

打开黑箱:学习与发展的科学基础(下)——美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之二30-46

摘要:本文是美国"以学生为中心"本科教学改革系列研究的第二篇,主要探讨这场改革的科学基础。本文认为这场改革有四大基础:脑科学与神经科学、青春期发展研究、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学习心理学与学习科学,可分别称之为了解大脑、了解学生、了解认知、了解学习。本文在简要介绍这四个领域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了它们对这场改革的贡献和意义。原文较长,故分为上下两篇发表。上篇已经介绍了脑科学和青春期大学生发展研究,这是下篇,分别介绍认知心理学与认知科学、学习心理学与学习科学研究的发展,并探讨它们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贡献和意义。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工程教育前沿
美国合作教育认证制度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47-57

摘要:合作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服务国家战略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新工科"建设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国合作教育认证制度是专门针对美国的合作教育而建立和完善起来的质量保障制度,在促进美国合作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其质量上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推动我国目前急需强化的校企合作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全面系统地分析和研究美国合作教育认证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美国合作教育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合作教育认证标准、合作教育认证组织体系、合作教育认证程序等4个方面,以及提出对构建中国合作教育认证制度的启示,旨在促进和推动符合中国国情的合作教育认证制度的建设。

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现状与对策58-62

摘要:"科教融合"连接教学理论与实践,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从洪堡的科研与教学结合到吉尔曼的传承、博耶的发展,"科教融合"正经历从理念到教学模式的演进,在此过程中出现关于科教融合教学模式的认识、教师考核评价体制机制、资源分配、科研成果转化等问题。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科教融合教学模式四条举措与路径,阐述了实施该教学模式的重要意义。

以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目标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改进研究63-67

摘要:在我国已经正式加入工程教育本科专业认证国际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后,如何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成为开展工程教育的高校和专业关注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企业界技术创新历程的经验教训出发,解析了企业界经验对工程教育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培养模式改进的启发,以培养和提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作为目标,从企业视角给出了我国工程教育培养模式的改进思路。

基于准则分析的工程伦理教育探讨68-72

摘要:本文基于对高校教师与工程师样本群体的调查与实证研究,建构了工程伦理准则的体系,分析了两个不同群体的认同差异。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发现,工程伦理准则体系由"工作精神"、"品行特征"、"工作宗旨"和"责任品质"四个维度构成;通过独立样本检验的差异分析和重要性排序结果的分析发现,高校伦理教育者与工程师两个群体在工程伦理准则内容选择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作者基于工程伦理准则体系的实证结果、高校教师与工程师本身对于工程伦理准则体系认同的差异性,提出了改进中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相关建议。

面向工程教育的STEP教学模式73-77

摘要:工程教育要永远面向工程实践。在新时代的工程教育改革和工程认证大环境下,从中国的国情、校情出发,借鉴CDIO等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对工程教育具有普适性的STEP教学模式。为此,对STEP的内涵以及STEP与工程认证、STEP与CDIO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考虑STEP教学模式在课程群以及本研一体化等方面的可扩展性,提出了STEP BY STEP的教学模式。其中,单一课程中的STEP教学模式强调项目训练、软件使用、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等教学环节之间的有机融合;课程群或本研一体化系列课中更强调知识体系的关联性、项目设置的层次性与不同软件工具的无缝连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STEP BY STEP(进阶)。近5年,两种层次的STEP教学模式在机械原理、精密机械设计等少数课程中进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实践验证了STEP教学对工程教育的有效性。

夯实培养环节全面提升学生工程素质——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78-80

摘要:加强本科生工程素质是工程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的目标。针对我国工程教育实践的问题,结合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实际,从工程素质要求出发,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中心,落实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堂教学、工程实践、氛围营造三环节,为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的高校参考,为提升工科毕业生工程素质、培养符合"卓越工程师"要求的工程专业人才做出贡献。

青年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培养:场域、惯习与组织改进81-85

摘要:青年教师工程技术能力提高本质是场域、惯习与组织改进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结构是培养场域、成长惯习以组织政策的实施为中介形成的紧密联系的动态稳定结构。从实践角度观察,高校场域封闭、惯习固化滞后、缺乏制度保障是青年教师工程技术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因此,培养青年教师工程技术能力需要开拓新的合作场域,改变被动成长的陈旧惯习和实施完善的组织政策体系,促进高校、政府、企业与青年教师工程技术能力协同成长。

资源勘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若干探讨——以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86-89

摘要:本文基于当前高校开展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不确定,探讨了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并基于"卓越计划"通用标准对如何按照标准要求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素质"、"知识"、"能力"进行分析。同时以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简要阐述了学校基于"行业导向—平台支撑—竞赛驱动"三位一体的培养理念所构建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框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
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指标结构分析及启示90-93

摘要: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已成为当前高教界热议的中心议题。何谓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有哪些评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体系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逻辑关系?本文以目前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四个一流大学评价机构采用的考核指标为依据;梳理出主要考核指标(因素),通过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29个一流大学评价指标进行解构分析,得到了6层递阶模型,通过分析这一模型,得出了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指标多级递阶层级结构模型;进而分析得到世界一流大学评价指标内在逻辑关系,最后依据该结构图对我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提出建议。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同级类差”与“同类级差”的视角94-98

摘要:本文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探讨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双师型"师资水平及结构优化程度、实践教学过程优化程度、应用型人才考核合理程度通过对大学生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积极性的双重促进作用来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大学生理论学习积极性与实践学习积极性存在相互促进关系,且大学生理论学习积极性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素质的促进作用更大,大学生实践学习积极性对大学生非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与素质的促进作用更大。这说明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的功能体现"同级类差"与"同类级差"所在的层次与类别特色,并据此提出相应策略建议。

“立式阶梯”实践培养模型课程体系设置及验证99-103

摘要:现阶段高等工科教育的各个阶段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不均衡,基于此本文针对"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这一工科专业,提出了一种"立式阶梯"结构的实践培养模型,旨在突出创新能力教育,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文章详细阐述了该模型的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侧重点,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置了独立的调查问卷,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假设检验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实践、理论课程重要性与年级的关系,分析了在"立式阶梯"实践培养模型下本科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最后总结了学生期待的教学方式,其结果与"立式阶梯"结构的实践培养理念相符,使这种实践教学为主线的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得到了初步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