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 42-1026/G4 国内刊号
  • 1001-4233 国际刊号
  • 8.5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约专稿、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比较高等教育、教学学术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校长论坛
浙江大学人才培养的理念、模式、特色及其实践——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访谈录1-4

摘要:问:吴校长您好,请您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和高校自身发展阶段,谈一下当前科技和产业发展为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挑战,以及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吴朝晖(以下简称"吴"):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看,当前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加速会聚融合,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战,现代大学必须把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摆在更加优先的位置。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院士论坛
我国工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机制探析——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访谈录5-8

摘要:大学排名与工程教育质量 问:您对中国整体工程教育发展的判断如何?在国际上处于什么水平?US工科排名清华在第一,您怎么看? 李培根(以下简称"李"):要看具体参考的是哪些指标。在我看来,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应能引领科技发展、社会思想和文化的进步,应该是在方方面面都能够起到引领作用的。中国大学目前对社会的引领作用尚不明显。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五届理事会会议专辑
校企协同创新培养博士:基于英国经验的思考9-10

摘要:我今天的发言想换一个角度,如何实现高等工程教育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我们的研究试图找到某种机制,这种机制可能和经历有关系。因为我原来在学位办工作,所以研究内容也聚焦于学位。我们的研究就是校企协同培养工程博士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学校都在培养工程硕士,也取得了很多很好的经验,那如何培养工程博士呢?工程博士有没有可能成为高等学校和企业之间合作的桥梁和纽带,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基于慕课和混合式教学的工程教育探索与实践11-13

摘要:我今天的话题是基于慕课和混合式教育的工程教育探索与实践。我首先想讲一下"互联网+"时代的教与学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家知道在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有一段非常精辟的讲话: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发展。

创新时代的工程教育:思考与探索14-15

摘要:不久前,教育部评估中心发表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其中关于工科教育得出几个结论:一是工科毕业生质量总体上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这么多年来在国外都是满足不了工业界要求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也是对我们的各个学校教育质量的认可。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工程教育前沿
新工业革命的人本内涵及其对工程教育改革的启示16-22

摘要:"新工业革命"思潮的产生与全球化传播和响应,意味着人类对现行工业化体系、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现状与危机的反思,体现了工业文明观、社会发展观的进步,同时也提出了"工程教育如何适应并引领新工业革命发展"的重大时代课题。为进一步拓展与深化新工业革命与工程教育的关联研究,针对目前新工业革命核心本质内涵——人本内涵的认识与刻画不足问题,文章基于工业革命发展的历史观、价值观和工程哲学观,重新审视与阐释了新工业革命的核心人本内涵与本质特征,指出了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正视与解决的人本观问题。

中国工程类大学毕业生2015年度就业分析23-33

摘要:本文基于麦可思就业调查数据,从短期就业状况、中期职业提升、长期发展潜力这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工程类大学毕业生2015年度的就业现状,对部分关键指标进行解读。纵向来看,十二五期间从2011届到2015届工程类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基本持平,平均月收入跑赢通货膨胀,就业满意度有所上升。横向来看,与同届非工程类大学毕业生相比,本科的工程类毕业生在就业率、平均月收入、专业相关度、离职率上略有优势,但这些优势在缩小;高职除了平均月收入之外,在其余指标上已被同届非工程类毕业生追平或赶超。这表明伴随着制造业疲软的趋势,工程类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较为突出,其中在交通工具制造业的比例有所上升,但在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和机械五金制造业的就业比例都出现明显下降。工程类毕业生在其它行业的就业状况也出现了分化:与石油、煤炭、建筑、食品等传统产业相关的专业类(例如本科的地矿类,高职的土建施工类与食品类)受到冲击较大,面临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满意度低、毕业三年后收入涨幅低等挑战;与互联网等战略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类(例如本科的电气信息类,高职的通信类等)则在这些就业指标上具有优势。

科技人才的全球化竞争与流动——浅谈国际学生、技术移民以及经合组织劳动力市场34-39

摘要:由于全球流动性的扩大,一些国家特别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允许各国吸引并保留世界各国的科技工作者,引发了更加激烈的人才之争。为了能够吸引科技工作者、国际学生和劳动力移民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应政策和国家战略,同时积极鼓励在海外技术强国工作的人才回国。很多国家依赖国际流动性填补当前与未来的供应缺口。本文旨在扩展对不同国家科技人力资源(HRST)流动性的理解,阐述用于管理和塑造流动性的政策。

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的回顾与反思40-46

摘要:自2005年开始,汕头大学率先开始实施CDIO工程教育改革。在过去的十年间,国内多所大学实施了CDIO工程教育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本文以中国期刊网数据库收录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借助数据可视化的技术手段对国内高校实施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九年间(2005~2014)已进行深入分析,回顾了中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研究,对我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反思。

论政产学研的合作机制——兼谈大工程观背景下的工程教育发展47-51

摘要:在当代大工程观背景下,加强政产学研四方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是工程教育发展的战略性选择。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长效机制,政产学研合作的关键在于政府的积极作为。为此,政府在政策指向、法规制定、人才就业、财政投入等宏观调控方面理应发挥主导作用,在多方共赢的基础上,促进工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探究52-56

摘要:文章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观点,分析了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之间的关系,阐述了高校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指出了当前高校创业教育仍存在的诸多问题,探究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发展路径。

中日韩创新工程教育的探索与实践57-60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国际化、多元化、协同化推进,是当前教育领域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江苏大学与中日韩其他多所高校近三年已开展的几项国际创新工程教育活动,介绍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内容,以及国际化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该模式包括国际化跨学科教学团队建设、国际化跨学科学生团队建设、国际创新设计课程开发、创新设计课题学生实践、互派教师任教、学分互认与双学位等环节,最终达成国际化创新工程人才联合培养与国际教育资源共享的目标。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动态
推动校企协同创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中英校企协同创新研讨会综述61-65

摘要:2016年7月4-5日,"中英校企协同创新研讨会"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院、英国皇家工程院共同主办,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承办。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专题研究
技术发明创造与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的差别66-70

摘要:我国高等院校目前正面临着创新人才培养的极大压力,本文首先对比了技术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在概念、要求、目标、方法、评价上的区别,分析了培养技术发明创造人才与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方法上的差别。随后指出目前部分高校对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国际标准间的差距,并以企业的视角给出了高校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的演进建议。

技术与技能辨71-82

摘要:由于对技术、技能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导致职业(技术)教育,以致工程(技术)教育,在办学类型与办学层次定位上混淆模糊,也导致了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的困境和迷失。为此,有必要对技术与技能进行深入辨析。从语义范畴看,技术既指基于原理的技术,通常指工程技术,也指基于工作的技术,通常指职业技术,显现为技能;从哲学范畴看,技术既包括基于人的技术,可称为"具身"的技术,表现为技能,也包括基于物的技术,可称为"去身"的技术。这意味着,无论从哪个角度,技能都是技术的一部分,或者说,技能是另一种形式的技术。同样,在心理科学范畴,基于技能的心理类型定位,可以将其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而在职业科学范畴,基于技能的职业功能指向,又可将其分为通用性专门技能和特殊性专门技能。这又意味着,无论从哪个角度,技能都是与人有关的技术,即所谓人化的技术,亦即"具身"的技术。因此,技术与技能是相伴相生、等值异类和并行不悖的关系,技术与技能在表现形式上,呈现出对称共生的"技术耦"和完形整体的"技术链"结构。深刻理解技术和技能之间随动、伴生、互动的关系,才能充分理解技术与技能的本质,更好地理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

高校教师科教融合理念认同与实践情况的调查与思考83-89

摘要:"科教融合"是引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理念,它要求高校教师坚守科研的育人性与教学的研究性,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以上述认识为基础编制调查问卷,并对542份不同类型高校教师问卷进行分析发现:高校教师对科教融合的理念认同度高,但实践动力不足;性别、学历、学科、院校类型、职称、教龄及有无行政兼职对科教融合的理念认同与实践行动影响程度不同;高校教师对科教融合理念的认同与实践程度表现出明显的利益相关取向。创新高校教师管理文化,因循不同高校教师的利益诉求,建立教学与科研相互融通的政策引导机制,是科教融合的理念认同转化为实践行动的出路。

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思考90-94

摘要: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经过10余年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社会、学生的需求相比,高校创业教育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尤其是社会支持网络不足对大学生创业有多重影响。本文在探析社会支持网络内涵、梳理我国创业教育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从社会支持体系角度提出构建"高校—政府—社会"三环联动的大学生创业社会支持体系。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探讨95-98

摘要:"大众创业"背景下,地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高校作为创业教育体系的核心主体,如何构建完善的教育模式,建立良性长效机制,是推进高校综合改革、促进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命题。在结合社会经济背景,梳理国内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体系的基础上,本文阐述浙江科技学院基于校企协同的"343"创业教育模式,即"三感三创"新理念,"四轮驱动"的校企协同路径和"三位一体"的校企协同机制。浙江科技学院十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以期为深化我国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