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
  • 国际刊号:1001-4233
  • 国内刊号:42-1026/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06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8.51
  • 综合影响因子:4.36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工程教育前沿

深入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机制

摘要:本文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工作总体进展情况、已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下一步深入推进计划实施的思路和建议。
1-6

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工程师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基于我国装备制造业工程师的调查结果

摘要: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深刻影响着我国的长足发展,重大工程项目需要一批优秀的本土工程师。本研究立足探讨工程师的成长基本规律与特点,介绍了”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的优秀工程师成长机制研究”课题的调查设计与过程,并对工程师样本的基本情况、家庭环境、教育经历、在职培训、职业发展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报告。
7-11

国际工程领导力教育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下)

摘要:培养具备领导力的工程师已经成为企业、国家发展的共同要求,也是解决全球性问题的关键。工程教育改革和领导力教育发展为工程领导力理论、工程领导力开发理论、工程领导力教育实践奠定了基础。本文对国内外文献中有影响力的国际工程领导力教育项目及其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汇总,从项目类型、项目主题、项目内容、项目组织与管理等方面阐述了项目方面的情况,从自我认知、知识获取、实践应用、反思内化四个环节阐述了工程教育项目的实施过程。并结合我国工程领导力教育的基础和需求,阐述了国际工程领导力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2-22

中国工程类大学毕业生2013年度就业分析

摘要:本文基于麦可思对全国2013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状况的调查数据,从就业状态、就业质量、社团活动和素养等方面全面分析了中国工程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并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部分指标进行了解读。总体来讲,2013届工程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2012届相比,毕业生月收入有所增长,其他方面并未得到提升。2013届工程类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与2012届持平;就业满意度与2012届基本持平;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方面,本科工程类与2012届相比有所下降,高职工程类的专业相关度与2012届基本持平;职业期待吻合度方面,本科工程类与2012届基本持平,高职与2012届持平;毕业半年内离职率方面,本科工程类与2012届持平,高职工程类与2012届相比有所上升。与非工程类大学毕业生相比,工程类大学毕业生无论是在就业数量还是在就业质量方面的优势均在减小,其中,工程类2013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职业期待吻合度还低于非工程类。在此背景下,开展工程教育认证,提升工程类专业培养质量,已是大势所趋。
23-36

“共赢共生、融通自为”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机制理论和学校多年的实践,围绕建立协同共赢、长效稳定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通过产学对接确定人才培养标准,校企之间不断强化“共建共享、权责对等”的一体化工程教育环境建设,深入实施校企协同育人,构建了“共赢共生、融通自为”的产学合作育人机制,从实践的角度深入阐述了产学合作教育机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的理念和实践方法。
37-43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专题研究

国家工业化与现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耦合分析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和科技革新的产物,是国家工业化的直接推动力。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耦合关系经历三个发展阶段:计划经济时代的紧密耦合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非耦合阶段、新型工业化时期的松散耦合阶段。从国家工业化的角度看,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在有计划的工业化阶段实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一体化政策;在市场导向的工业化阶段推行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分离政策;在新型工业化阶段倡导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立体交叉政策。
55-61

工业化国家政府规制工程专业史简析

摘要:本文分析了工业化国家政府规制工程专业的历程、原则和未来发展趋势,供我国的工程师制度改革参考。
62-66

校企协同创新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

摘要: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决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校企协同创新有助于促进高校创新意识、学科交叉、科研创新水平的综合提升。浙江科技学院依托高校科技创新团队,着力校企协同创新、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行业需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应用型工程人才,有效提升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72-75

高校未来工程师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

摘要:本文从风险社会理论、文化自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重要理论出发,探讨高校培养未来工程师社会责任感的三个着力点,即;强化风险意识,提高社会责任的认知水平;培育文化自觉,提升社会责任的情感认同;引领以人为本,确保社会责任的真正践行。进而提出了四种培养路径: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切实凸显实践体验的“绝知”功能、积极引导专业教师以身垂范和努力营造校园先进文化氛围。
76-79

网店创业学习特征和需求分析

摘要:网店创业是培养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中,校园氛围、未来就业和能力锻炼是促进学生从事网店创业的最重要因素。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主动进行独立钻研和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了自身的创业素质与技能。对比分析显示,进校学习一年后再创业的学生在创业素质和技能提高程度上明显高于进校后即开始网店创业的学生。同时,学生表示,非常需要学校和教师的精神鼓励,得到教师在网店经营技术和理论方面的指导,尤其需要提高他们的团队管理能力与商品开发营销能力。
80-84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学科与专业建设

从“制器”到“成人”的系列核心课程建设

摘要:大学本科教育需要打破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模式,在课程结构中进行功能分类和政策设计,逐步减少以一个模子“塑造”人,逐步激发学生自主意识;在课程理念上变考生为学生、变教师为导师、变教材为参考书,有利于实现学生智慧和人格的全面发展。本文结合浙江大学通识、大类、专业梯次课程的架构以及近年来相应系列核心课程提升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种当今大学课程变革的新模式,并通过三类系列核心课程的建设与试运行,创新了课程建设的路径,对“谁来教”、“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和“怎么评”等几个核心的课程问题作了回答,从而使“面向成长的人”作为大学的理念落到实处,有助于实现学生的精神成长与专业发展的和谐统一。
85-94

农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摘要:本文对高等职业教育中涉农教育的现状及意义进行了概述,对以湖州农民学院培养农民大学生为代表的办学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就新时期农村人才培养的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101-105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国外高等教育管理

变革中的俄罗斯现代工程教育——从两份咨询研究报告的出台谈起

摘要:俄罗斯工业贸易部于2012年了“俄联邦工业和技术远景展望”项目(亦称“绿皮书”项目)系列研究成果,对其工业和技术未来进行规划。其中的《现代工程教育》报告和《计算工程》报告,对工程人才的培养趋势、工程职业能力以及推广策略等工程教育领域的新思路和新举措进行了详细研究,这对于俄罗斯迎接未来工业发展、提供现代工业急需人才而言非常重要。本文从梳理俄罗斯两份报告的背景出发,考察报告担纲者(圣彼得堡国立理工大学)代表的工程教育发展脉络,进而介绍两份报告的主体框架及研究要点,以期对我国工程教育的战略构思和顶层设计提供参考。
106-111

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的美国高等教育模式

摘要:本文以作者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及教学的切身体会,从核心课程、教学模式、校园活动等多个不同方面,考察美国的高等教育,并从量化的角度探讨了美国大学具体教学模式及其特征,对在校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影响,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积极可借鉴的依据。
112-117

跨学科教育:普林斯顿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案例研究

摘要:跨学科教育是后工业时代科技知识生产方式转型对人才培养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积极扬弃。普林斯顿大学本科跨学科教育模式体现在其教育理念、学生管理、通识教育定位、教学制度设计、课程设置、培养环节、组织保障以及多类型小班制的研讨课广泛应用、跨学科教育项目等各方面。普林斯顿大学本科跨学科教育实践为当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118-125

IT专业培养模式的反向设计及实施

摘要:印度Infosys公司于2004年发起了与大学合作的校园联系计划项目,构建以需求为目标的反向设计的IT专业的培养模式,为印度培养卓越的IT工程人才做出巨大贡献。本文阐述了Infosys构建的校园联系计划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教育合作模式能够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因素——可扩展性、持续性及可测评性。为我国工程人才的教育培养提供启示与借鉴。
126-129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教学工作研究

再造“知行合一”的大课程观

摘要:“知”、“行”不同程度地分离是目前世界各国工程教育的现状,需要再造契合工程教育本质的“知行合一”的大课程观,将断裂的“知”、“行”两个系列通过合理的再造设计整合为一体化课程体系。本研究交互采用模块化和过程式设计,从四个层面设计“知行合一”的工程教育的大课程体系:构建“工程能力教育”无限学习空间站,形成工程教育联合体;采用课程与项目交互设计建构整体课程结构计划;通过跨学科联结设计建构课程群;采用“五步循环教学”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130-134

基于课程项目的工程思维能力培养与工程经验知识获取

摘要:传统教育存在过分重视知识传输、学生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本文研究工科学生能力培养构成要素,分析传统工程教育方法的特点,提出提升工科学生能力的培养举措——基于课程项目的工程思维能力培养与工程经验知识获取。
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