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
  • 国际刊号:1001-4233
  • 国内刊号:42-1026/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06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8.51
  • 综合影响因子:4.36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工程教育前沿

卓越工程师胜任素质模型研究———以电力行业某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工程师为例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参与某电力行业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中的20位工程师进行了行为事件访谈(BED,获得研究新时期中国工程师胜任素质的一手资料。本研究初步形成了卓越工程师的胜任力素质模型,最终获得的胜任素质模型包括“鉴别性胜任素质”和“基准性胜任素质”两个维度,并对两类素质进行了详细区分和具体描述。本文还对工程教育和工程师在工作岗位中的培养问题分别提供了相关建议。
18-28

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使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更好地适应国家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迎接新工业革命的挑战,需要我们更新教育理念,并以此引导和推动工程教育改革。成果导向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在美国等一些国家已有了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至今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模式,而且已证明是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本文介绍了成果导向教育的基本思想及特点、实施原则及要点,并对成果导向教育和传统教育进行了对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应着力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学科导向向目标导向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从质量监控向持续改进转变。
29-34

通用工程师毕业生去向解析———基于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的案例

摘要:毕业生去向是表征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特色和办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经过九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中法两国高等工程教育融合的国际通用工程师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首批持有法国和欧洲认证的工程师学历证书和北航硕士证书的毕业生。本文通过分析学院毕业生的去向说明中法合作培养的通用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与特点;通过与合作方法国中央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对比,说明通用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和中外合作办学的本土化特征。
35-42

本科工程教育研究性教学探索与实践———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

摘要:近年来,在李约瑟之谜与钱学森之问的审思下、在现实窘境的胁迫下、在工程教育特点及建构主义理论的推动下,研究性教学成为了本科工程教育的必然选择,国内外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性教学思想与实践。华中科技大学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由发展、培养人文情怀的研究性教育理念,完善了知识、条件、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性教学环境,初步建立了一套本科工程教育研究性教学体系。本文对该体系中第一课堂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习以及第二课堂的自由探索各选取一个典型案例,就实施背景、指导思想、实施方法和实施效果展开论述,分析了其成效与不足,揭示了本科工程教育研究性教学的流程范式,探讨了建构“三位一体”本科工程教育研究性教学体系的注意事项及合理化建议。
43-49

长时间实习:多方合作、深度互动的育人模式

摘要:本文针对专业实习提出长时间实习的概念,通过文献检索梳理我国实习教学向长时间实习发展的演化进程,通过国外高校学生实习实证研究,探索推进高校实习教学改革的新模式。简要分析了长时间实习若干特征,以浙江大学业已开展若干年的长时间实习为例,通过高校教师、企业导师、实习学生之间的深度互动,展示了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互动,展现了长时间实习的可行性,分享了实习学生的成长感受。
50-56

产学研合作的新发展及政策启示———基于2013国家科技奖励数据的分析

摘要:基于国家科技奖励的数据分析,窥探产学研合作的新发展并揭示其背后的政策启示。数据统计分析表明,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为代表的科研主体仍然是主要的获奖主体;以自然科学奖为代表的基础研究方面,产学研合作较为薄弱,特别是企业参与尚十分缺乏;以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为代表的科技应用层面,产学研合作较为紧密,现有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政策已经产生较好的绩效。未来,国家应进一步推行和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政策,释放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转变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劲生产力。
57-60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专题研究

为决策者服务———如何在高等教育领域做政策咨询

摘要:本文探讨了高等教育领域政策咨询研究的特点与性质、工作程序与咨询报告写作等三个方面的若干问题。
61-65

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办”两个问题。作为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结果,应用型人才逐渐成为一种区别于研究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独立人才类型,其显著特征在于学以致用,以用为本。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方法、质量评价标准、培养途径等方面的改革与突破,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保障。
66-70

工程伦理研究的前提考量———基于本质与特征的学理视角

摘要:工程伦理就本质而言是一种“大伦理观”,包括工程主体价值取向和工程活动对环境、社会影响的两个维度。工程伦理的社会性特征决定我国工程伦理研究不可像美国那样简单地将工程伦理等同于工程制度,因为美国是法理型社会,其伦理是制度伦理,而中国是伦理型社会,有着几千年的精神伦理传统。中国工程伦理既要探究工程伦理本质精神,又要探索工程伦理建制。工程伦理的系统性特征决定主体间性研究必须置于工程伦理研究中心,工程伦理研究必须从责任伦理、团体伦理向主体间性的伦理指向转化。
71-74

“985”院校课程认知目标达成度及国际比较

摘要:课程建设是大学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课程目标的设定直接服务于教育目的的实现。利用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课题组开发的“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NSSE-China)测量工具,对“985”院校和国内C大学的“课程认知目标达成度”进行分析,并与美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RU/H)进行比较,用客观的数据直观呈现“985”院校课程教育认知目标的现实状态及其与美国同类高校之间的水平差异。结果表明,“985”院校课程认知目标达成度与RU/H有较大差距,高阶认知目标达成度明显偏低。为此,应大力加强高阶课程认知目标,加强课程体系的整体设计,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方式改革。
75-79

文化创意产业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系统动力学视域的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以艺术品产业和文化会展产业为基础构建模型,创意产业产学研合作系统包括政府行为子系统、高校行为子系统、艺术品产业行为子系统和文化服务业行为子系统。政府对创意企业发展的支持可以通过对高校的财政补助来间接实现,而且该方式的投入产出比更高、更有可持续性;对于高校而言,应该优先加强与文化会展业的产学研联系,缓解其由人才不足带来的发展困境;企业提高产学研合作强度对人才培养产生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性。现阶段在义乌艺术品产业中,高校对人才培养所做的努力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80-84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高等教育管理

MOOC: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新模式

摘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挑战并颠覆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同时其信息化知识共享方式也给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带来新的启示。本文提出一种基于xMOOC与cMOOC混合模式的知识传播与学术社交兼容的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型。通过将高校的知识体系信息化内容的幕课架构一体化展示,促进知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知识的协调创新,推动专业的互动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增强学校对外的科技、文化辐射能力。
85-88

我国理工科优势大学教师的学科关系观调查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法,比较我国理工科优势大学中教师学科关系观的异同。结果显示,不同学科教师在学科关系认识上呈现立场相似、认知各异的特点。不同学科教师均认同相互联系的学科关系。教师的个人背景因素对其学科关系认识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学科教师对文科角色有不同看法,但他们均认为文科发展前景不明,而在文科的再次选择上观点有别。
89-93

我国“革新式”创业型大学的转型路径———一个多案例的制度考察

摘要:在我国,地方院校是明确提出创业型大学目标的重要阵营。“革新式”创业型大学的理论铺设与实践先导给予地方院校一种新的发展图景。其中,浙江农林大学、福州大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分别集中演绎了“学术心脏激活”、“发展拓宽”与“创业教育突围”等特色转型策略,其新鲜经验给予地方院校创业转型的路径选择一些必要的启发。本文试图建构我国“革新式”创业型大学转型演进路径的理论模型,认为转型宜以激活学术心脏作为突破口与着力点,应致力于形成“理念觉醒——制度设计——学术反哺”的转型持续动力,应审慎判断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关系维度。
100-105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学科与专业建设

参与科研对理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要: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是我国研究型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对华中科技大学900名理工科大学生实施了参与科研情况和创新素质的问卷调查后发现:参与科研与未参与科研的大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深广、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思维的深刻、敏捷和独创三个创新素质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科研参与频次和科研参与强度是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影响因素;持续参与科研活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尤其是创造性人格的发展。据此,构建一个覆盖全体学生、学生持续参与的本科生科研体系是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的可为之举。
106-111

高校课程设置进步的阶梯:职业化、市场化与科学化

摘要:课程设置关系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从高校课程设置发展的系统过程来看,高校课程设置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梯,即“职业化”的初步阶梯、“市场化”中层阶梯、“科学化”的高层阶梯。
112-116

地方高校电子商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和探索

摘要:作为地方性高校,温州大学瓯江学院积极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学校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业型人才。本文主要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天猫大学生创业就业实训基地为例,通过该基地的实践与探索,分析其优点与不足,并针对自身实际,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更好地促进自身发展和为后来者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117-121

学期项目运行模式的构建实践

摘要:本文根据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企业提出的“高职学生后劲不足”与学生就业“发展空间不足”的矛盾,实施了学期项目教学改革,提出了学期项目运行模式构建的四个原则,构建了项目运行流程化、项目管理网络化、质量检查制度化、工作考核两段化、经费支持重点化的运行方式,并经过实践,证明其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1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