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
  • 国际刊号:1001-4233
  • 国内刊号:42-1026/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06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8.51
  • 综合影响因子:4.36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3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工程教育前沿

多元化的工程教育历史传统

摘要:现代工程教育以1747年巴黎路桥学校的建立为开端。法国大革命中巴黎综合理工大学校的开办,标志法国工程教育模式的形成与确立。它直接影响到德国和俄国的工程教育,以及早期的美国工程教育,但对英国影响甚微。如果说法国代表的欧洲模式是精英传统,那么英国模式就是一种经验传统。美国工程教育同时存在着两种基因,但得益相彰以致成就了。今天的美国模式。日本和中国的工程教育发生较晚,命运坎坷。尤其是在中国,至今还在探索自己的道路。本文分别探讨欧洲、美国和中日,各自工程教育的起源、传统与初期发展,以便正确识别中国工程教育未来发展的历史起点与可能的策略和路径。
1-12

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进展评析(2010---2012)(下)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至今已经取得长足的进展。对参与高校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进行全面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无疑对该计划的继续推进和深入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对“卓越计划”实施进展情况进行总体概述的基础上,分别从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推行研究性学习方法、工科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培养国际化、实施“卓越计划”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存在的困难和需要的政策支持等八个方面,总结、评价和分析“卓越计划”启动以来参与高校的实施进展情况,突出亮点展现、存在问题和措施建议,以期为参与高校继续实施“卓越计划”提供相互学〉--j和借鉴的参考以及解决问题和提高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的建议。
13-24

通用工程师与硕士培养模式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法国的通用工程师教育体系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在对法国通用工程师与我国硕士的培养模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在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探索建立了两者有机融合的预科一工程师、本一硕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工程师毕业实习与硕士论文研究相结合的科研实践环节,以及国际化培养平台上学生交流环节中的课程和学分互认机制。这种融合模式和相关经验可供其它高校在国际化联合办学与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参考和借鉴。
25-30

农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特点及启示——以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71位院士为例

摘要:农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是指拥有开拓创新的专业素质、做出成就卓著的专业贡献、发挥以点带面的引领作用的农业人才。本文通过对农业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杰出代表——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71位院士的分析,发现他们具有显著的共性特点,即均在知名高校接受过高等教育、在知名大学或研究性机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率有协同创新的团队、专业理论与实际经验相结合。借鉴农业领域工程院士的成才经验,我国高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中要树立激励创新的教育理念、设计利于创新的培养模式、注重创新视野的国际接轨,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1-35

产业视角的工程人才实践能力框架及其产学契合度研究

摘要:基于来自企业技术管理者的366份调查问卷,本文提出了产业需求视角下的工程师实践能力框架,同时根据405份来自理工科院校工科教师的调查问卷,获得了高校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契合程度。结果表明,工程实践能力可由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工程操作能力、工程商务能力和工程沟通能力五个方面构成;在产学契合度方面,高校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依然存在显著差异,但契合程度已经较高,平均接近于80%的水平。
36-40

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政策分析——基于社会政策的四维视角

摘要:从社会政策的价值选择、规范、制度和行动体系等四维视角审视30年来中国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的有关政策,其演变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4)我国工程教育政策主要是整体延续,第二阶段(1985~1999)我国工程教育政策经历了价值和制度转型,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则实现了工程教育政策的整体转型。而工程教育政策深刻地影响着工程教育模式改革的方向、方法和路径。
41-46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专题研究

教学改革如何制度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在中国的兴起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本科教育范式正在由“传授范式”向“学习范式”转变。中国大学对“学习范式”的回应就是设立创新人才培养特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本科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是打破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刚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实现“以专业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这种趋势在大学治理上的反映就是创新人才培养特区在中国大学的兴起。教学改革既受到宏观制度环境的约束,又受到行动者变革能力的影响。回归具有远大目标的大规模教育改革呼唤一种新的教育学:改革教育学。
47-56

大学生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摘要:本研究应用对西安9所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毕业班学生的调查数据,应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性别差异状况。研究发现:①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大学生的创业意向要显著高于女性大学生;②不同性别大学生群组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构路径及其系数存在差异,说明性别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据此,本研究从提升女性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水平、促进大学生创业的性别公平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开发面向女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着力提升女大学生的创业意向水平”、“丰富女大学生自主创业实践机会,激发女大学生的创业潜质”和“拓展女大学生创业支持渠道,强化女大学生的创业信心”等政策建议。
57-65

CDIO渐进应用模式的关键管理变量研究

摘要:在CDIO渐进应用过程中,面对不同阶段的实际教学形态,CDIO通用准则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细化设置。本文借鉴平衡计分卡(BSC)理论,对CDIO通用准则的内在机理进行挖掘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BSC的核心方法,提出CDIO渐进应用模式的关键管理变量。这些关键管理变量是CDIO通用准则在实际应用方法上的具体深化,为有效实施CDIO教学模式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工具;同时,在教学活动实施和教学质量评估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66-70

杰出创新人才的学习动力研究

摘要:本文在广泛调研和座谈过程中发现,目前的高校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已成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针对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的问题,本文借鉴美国一流高校管理经验,研究我国西北联大、西南联大以及刚恢复高考时期大学生积极投入学习的原因,指出要从内部和外部因素入手,一方面加强相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学习、敢于探索;另一方面加强过程管理,保障学生对学习过程的投入,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以培养出杰出的创新领军人才。
71-73

“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与隐性工作过程知识习得

摘要:“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知识结构以隐性工作过程知识为主要特征。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特征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是获得隐性工作过程知识从而形成“高技能”的重要途径,而能否有效获得有价值的隐性工作过程知识则是形成高端技能人才的关键所在。本文阐述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隐性知识特性,分析了高职院校“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与隐性工作过程知识习得之间的关系。
74-7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外国高等教育研究

美国一流大学校友文化特色摭谈

摘要:校友文化是世界一流大学创生与发展的重要“助力器”,世界一流大学也必有深具特色的校友文化,如密歇根大学重在联系创生的校友文化,哈佛大学重在全程分享的校友文化,普林斯顿大学重在班级基础的校友文化。洞察这些美国一流大学在校友文化建设方面的策略和做法,可为我国大学校友文化的培育实践提供镜鉴。
79-84

新美国大学的自定义式跨学科组织述评

摘要:在新美国大学愿景下,ASU把重视跨学科视为大学跨越发展的黄金准则之一,因此对其跨学科组织的设置、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也进行了相应的创新。基于跨学科和组织设计相关理论,综述ASU跨学科组织的设计思路、措施,评价其特色,为我国大学跨学科组织变革提供借鉴。
85-88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高等工程教育史

文理大师顾毓琇的工程教育贡献--纪念顾毓琇诞辰110周年暨逝世10周年

摘要:顾毓琚是一位享誉国际的科学家、教育家、电机工程学家。他一生与工程事业结缘,终身服务工程教育,为国内工程教育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其贡献主要体现四个方面:推行工程国本化,注重基本训练,凸显实验、实习,用实践诠释工程的服务精神。
102-107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高等职业教育

技术本科教育:高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跨界”生成

摘要:技术本科教育是一种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双重特征的“跨界”教育形态。从教育类型的角度,技术本科属于职业技术教育类型;从教育层次的角度,技术本科又属于高等教育层次。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建设现代职教体系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技术本科教育定位,我们认为:技术本科是沟通职业技术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重要桥梁。技术本科教育既是我国现代职教体系高端层级的重要组成,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重要类型。
108-112

协同创新与高职教育发展

摘要:协同创新的基本特征是开放、合作、共享。我国实施协同创新战略,对高等教育而言是一次教育思想的大解放、教育观念的大变革和教育体制机制的大突破。作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结合最紧密的高职教育,具有协同创新的先天优势和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应当从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出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科学合理地确定协同创新的方向和路径,充分汇聚和利用多种社会资源,大力开展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管理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推动高职教育新一轮内涵发展。
118-122

高职教育“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以机械类专业为例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教育中双证制的现状和问题,对“双证融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采用了全新的建设思路和方法,在高职机械类专业设计并实施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又以数控专业为例,精细地展示了’双证融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123-126

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思考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是衡量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程度的重要尺度。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不尽如人意,受到来自社会用人单位、政府、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因此,针对具体情况“对症下药”,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