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社
分享到: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3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高等教育经济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学科与专业建设、院校发展研究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
  • 国际刊号:1001-4233
  • 国内刊号:42-1026/G4
  • 出版地方:湖北
  • 邮发代号:38-106
  • 创刊时间:1983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8.51
  • 综合影响因子:4.36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2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工程教育前沿

卓越工程师领导力的培养

摘要:“卓越计划”不仅要求卓越工程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是高水平的专家,更要求他们能够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成为所在行业企业的领军人物。工程师领导力的培养多年来一直得到美英等世界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试图系统地讨论和研究当前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界高度重视的这一重要专题,包括卓越工程师领导力培养的重要性、卓越工程师领导力的构成要素、卓越工程师领导力培养的L—A—R模式、卓越工程师领导力培养的课内学习、卓越工程师领导力培养的课外实践以及卓越工程师领导力培养的教师选择等六个方面,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开展卓越工程师领导力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1-14

面向国家新型工业化,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的工程教育综合改革

摘要:当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正处于升级转型的关键阶段,对高素质创新工程人才有了更迫切需求。针对当前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中人才定义不统一、实施路径系统性较为欠缺等问题,我们构建了“人才成长动力模型”与“知识经济创新价值链条模型”,从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出口的有效性与成长的整体性等方面,深入开展了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综合改革的理论探索,进而提出了高素质创新工程人才系统性培养模式,相关实践取得了良好成效。
15-24

高等工程教育如何回归工程实践——以省属工科类高校为例

摘要:工程的学科性决定了工程实践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基石。当前,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就是回归工程实践。国外国内“回归工程实践”的背景、目的不尽相同,但本质上是强调工程教育应回归教学、回归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我国,省属工科院校是这类改革的重点。应对教育观念、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过程与管理方面的问题,省属工科院校必须坚持内涵式发展,着力破除工程教学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构建符合教育规律的高等工程教育。
34-39

卓越计划“3+1”模式下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

摘要:“3+1”是本科层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试点专业所普遍采用的模式。如何在该模式下发挥课外专业教育的功效,构建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的课外专业教育体系,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本文在阐述强化课外专业教育建设的必要性与基本思路之后,给出了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例的建设方案;该方案突出了以人才培养目标为立足点、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专业社团为载体的建设理念与思路,并给出了实施效果评价,对同类院校或相近专业的试点有较强的可借鉴性。
40-44

试析卓越计划中的校政企关系

摘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目前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着力点,对促进工程教育回归工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施卓越计划的急需‘破解的首要难题是如何建立让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的机制。本文采用三螺旋(triple helix,TH)模型为分析框架,提出卓越计划中的大学、政府和产业界之间的生态关系链。结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经验和教育部2010年首批“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实施实践,提出了政府、高校和企业各尽其责,形成合力实施卓越计划的几点建议。
45-49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学术动态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改革工程实践教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会议综述

摘要:2012年5月21-22日,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研讨会在华中科技大学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华中科技大学李墙根校长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高等工程教育专项)“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李茂国处长、
50-52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专题研究

NAE:美国工程教育的参谋团和推动者

摘要:美国国家工程院(NAE)把关注工程教育重大议题、引领工程教育前沿和促进工程教育实践视为中心任务,开展灵活多样的活动、计划和项目。借助充足经费、多元平台、功能宝善的组织,NAE成功扮演了美国工程教育的参谋团和推动者角色。NAE在工程教育中的积极作为对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53-58

从构建产学合作平台到实现产学协同创新——基于长三角“985”高校专利数据及典型案例的研究

摘要: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我国以高校为原始创新动力源的产学合作模式发展日臻成熟,并逐渐涌现出若干合作模式及特征,对藉由高校基础创新能力来提升我国重要的战略性产业科技能力并最终提升国家整体创新竞争力的发展路径给予了较好的论证。但其间仍存在不少值得探究的问题,诸如:是否存在一些能稳定产出创新成果(如专利、标准、重大科技奖励等)的长效产学协同创新模式?成功的产学合作实践是否存在可复制(或可借鉴)的某些特征?对于新兴的产学合作平台而言,如何构建产学合作的长效协同创新机制?等等。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尝试以“产学合作的协同创新模式”为研究对象,选取(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五所“985”高校作为研究样本,检索并整理表征创新主要产出的专利数据对五所高校的产学合作进行分析,并根据专利分析结论,选取典型案例深入挖掘,提炼出目前在我国高校现行并实现了长期有效合作的产学协同创新模式及若干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构建有效“产学协同创新模式”的政策建议,对产学合作理论和发展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59-66

大学组织变革研究及其新进展

摘要:大学组织变革是指大学内部结构和组织制度的变革,它是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前沿性命题,也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中最感困惑的问题。在最近30年中,学术界提出了三种主要的大学组织变革分析范武,即同构性理论、分化理论和同质异形理论。同构理论强调变革的动力来自于外部环境,变革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分化理论强调大学组织变革的动力来自于大学组织及其行动者,变革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同质异形理论试图把两者综合起来,强调大学组织变革是一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过程。这三种理论其实是从新制度主义中演化和生发出来的,它们各有优势。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以同质异形理论为主,充分借鉴制度分析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把三种理论范式中的某些要素综合起来,更好地解释大学组织变革问题。
67-74

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

摘要:本文采用对西安市9所不同类型高校2010名大学本科毕业班学生调查所得数据,分析了个体和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大学生具有较强烈的创业意向。;②大学生的创业态度,感知的主观规范、创业自我效能、创业能力和创业经历等个体因素对其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直接或间接影响;③创业阻力这一社会环境因素对大学生的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直接的消极影响;④与社会环境因素相比,个体因素对学生创业意向的解释力更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激发大学生创业意向的若干建议。
75-82

高校服务品质、学生满意度与忠诚度之关系研究

摘要:本研究在深入回顾文献和焦点小组访谈的基础上,开发高校服务品质衡量量表,并通过因子分析萃取出有形性、可靠性、响应性、保证性和移情性五个因子。整体量表通过了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得到高校服务品质、学生满意度和学生忠诚度之关系如下:①高校服务品质中的有形性、可靠性及响应性三个维度对学生满意度有正向影响;②学生满意度对学生忠诚度有正向影响;③高校服务品质会透过学生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影响学生忠诚度。
90-98

地方工科院校创新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从规模上看,地方工科院校占据着全国工科教育的半壁江山,在经过高等教育大发展之后,地方工科院校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也有着重大的发展机遇。这些问题和机遇要求地方工科院校必须要创新发展,先行先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99-102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高等教育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构建

摘要:打造强有力的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是高校创新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提出和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执行力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指标体系观测细节设计,直观地反映出高等学校中各层次教学管理执行力水平,通过评价及时发现影响执行力的环节和因素,并及时调控,则可以达到以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执行力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目的。本文在简要阐述高校教学管理执行力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思想的基础上,重点提出了一个比较通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以及相应的调控策略和具体方法。
103-109

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管理理论辨析及实践

摘要:本文从“目标管理理论”出发,试图构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在相应的实践操作上亦有独特的探索、绩效及跟进思考。
110-113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基于产学研结合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探索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当前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办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以需求为导向对接区域产业设置专业、校政行企合作开放办学、培养体现高职类型和层次特征的特色人才、校企合作积极开展立地式研发和建立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的保障机制等五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对策。
114-120

高职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高职教育的共同特点是校企双方在广度和深度上的合作。本文从分析现有高职校企合作的显性模式出发,对高职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和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现有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从机制.体制和组织绩效的角度对高职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途径。
121-125

基于CDIO的高职生校内岗位实习模式

摘要:毕业生“眼高手低”长期困扰我国高等教育,影响高校形象,部分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其根源在于现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偏重理论教学而忽视项目实践,致使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CDIO工程项目教学强调全员参与,讲究分工协作,注重项目实践;校内岗位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岗位上、在教职工的指导下做实实在在的事情,面向人人,主张“做中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实操能力、团队精神和项目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场竞争力。
126-129

高职学生的基础技能研究

摘要:就所在领域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础技能水平与新入行的高职毕业生掌握该技能的程度,对高职教师、校友、企业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口头表达、人际关系、计划和职业写作是基础技能中最重要的技能,高职生毕业时实现程度最高的基础技能是数学、计算机应用和资源管理,计划、决策、领导和口头表达能力是高职毕业生达成度最低的基础技能;高职教师不太重视高职生的基础技能培养。
13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