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 42-1026/G4 国内刊号
  • 1001-4233 国际刊号
  • 8.5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约专稿、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比较高等教育、教学学术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校长论坛
论教育改革之魂1-4

摘要:教育改革最大的缺憾是灵魂的缺失。教育改革之魂在于人本,在于以学生为本——启迪学生的心灵,挖掘学生的潜能。人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人本观念。进行教育改革,要全方位、全过程体现人本精神,教育管理者和教师要真正做到把“入本”作为教育改革之魂。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院士论坛
再论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很重要——纪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十周年5-10

摘要:本文首先认为成功举办三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正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最好行动之一;接着,指出了第三届大赛更加突出的三个特点;再次,详细分析这个大赛的“五个很重要”内涵的五个方面,认为大赛顺乎时代潮流,合乎科学发展观,值得研究与发展;最后,提出了下一步办好与提高这个大赛的四点建议。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工程教育前沿
台湾工程教育认证国际化之路25-28

摘要:进入新世纪,台湾高等院校经历了综合评鉴、系所评鉴和工程教育认证。尤其以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引入注目,其认证的“成果导向”、“持续改进”和“国际接轨”三大特色以及开启的研究生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引领了.亚洲国际工程教育之潮流。而工程及科技教育认证对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增强教育国际竞争力和规范指导台湾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CDIO专题研究
培养创新型、多层次、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人才理念和培养模式29-35

摘要:高等工程教育在培养工程科技人才,提高中国在工程科技领域的竞争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背景下,培养大量具有创新能力、多层次和专业化的工程科技人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专业人才的定义、特点和不足,总结出工程科技人才成长的多层次、专业化、社会性、长期性和流动性等培养规律,并以此为理论框架,结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知识、技能和实践方面的人才理念,提出了中国在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上需要关注的问题和相关建议。我们认为,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政府和企业全面合作,通过丰富教育资源、优化教育环节、完善教育环境,切实提高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CDIO的低年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探索——机械基础实践教学案例36-40

摘要:重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种必然。本文以机械设计基础实践课程建设为案例,采用CDIO的教学理念与标准,以基于项目的教学组织原则,以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课程目标、内容设置和教学方式的实践,从低年级开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其研究兴趣并促进其工程能力的提高,探索高校低年级学生工程能力培养的有效方式。

“土木工程材料”CDIO模式的设计与实现41-43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如何在带有三级项目的核心课程如“土木工程材料”中设置和布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团队项目等,从而达到在土木工程材料教学过程中实现CDIO教育模式的目的,以期为同类课程教学实现CDIO教育模式提供思路和借鉴,并进一步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CDIO工程教育模式:误解的澄明与风险的规避48-51

摘要:CDIO是近年来工程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有效解决就业问题的工程教育模式。它试图通过变革学生的求知方式,破解长期横亘于工程教育中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间的二元对立的跨世纪难题。然而,在改革试点过程中,这种模式常被误解为问题教学、项目教学、典型产品组织教学、做中学等,从而使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降格为职业技能培训的风险。为此,改革者需要坚持科学正确的认识,使这一模式在培养高级应用型工程人才中发挥更大作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专题研究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六十年的理念变迁及其启示52-61

摘要:理念创新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思想先导。建国六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理念变迁的规律表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以史为鉴,遵循科学发展,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基于本土性、合乎目的性、富于创造性,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理念体系。

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六十年回顾与反思——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62-75

摘要:我国高校专业设置政策的变迁经历了激进性制度变迁与试误性制度变迁两个阶段,前者具有制度断裂的特点,后者呈现出渐进演变的特征。我国现行高校专业设置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是政府仍然沿用计划经济的模式进行管理,计划经济的残留依然根深蒂固。影响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制度的深层结构包括计划经济体制、集权管理模式、社会本位的文化模式。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制度呈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特征,制度被锁定在一种无效率的路径之中,但偶尔也发生剧烈变化。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来克服转型期路径依赖,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研究课题。

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76-80

摘要:高等教育是实现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等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肩负着支撑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在教育方面,高校要努力培养出创新型拔尖人才;在科研方面,高校要积极进行重大项目的攻关。最重要的是,高等院校需要时刻谨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提供必要的智力和资源支持。这就要求高校从教育、科研和社会等三大职能出发,认真分析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明确战略目标,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三螺旋理论视野中的科技创新——基于美国创业型大学的分析89-94

摘要:三螺旋是大学、企业与政府,以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纽带而联结起来,通过组织结构性安排、制度性的设计等机制,三种力量交叉影响,最终形成抱成一团又螺旋上升的三重螺旋的新关系,以此达到三者资源的共享与信息的充分沟通,实现各自效应的最大化。三螺旋的主体——产业、政府、大学都是创新的主体:产业是进行创新的基本场所;政府是契约关系的来源,并承担确保三个机构范围稳定的相互作用与交换的重任;大学则作为新知识新技术的来源,是知识经济的生产力要素。在大学、产业、政府积极合作与协作的过程中,每一个组织都努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保持各自独特的身份,在合作中每个组织都可以成为创新组织者。三螺旋为研究型大学实现向创业型大学的转变提供了新的路径。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教育分层功能的弱化及其对策95-99

摘要:社会成员因各种因素会处于高低不同的层次上,从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分层。教育在促进社会合理分层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然而研究表明,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却趋向弱化。本文分析了其功能弱化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高等教育管理
创新大学师资管理模式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100-105

摘要:构建基于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大学师资管理模式是创新大学管理制度、促进大学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大学传统的师资管理模式面临大学职能变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和学科发展三大挑战的基础上,阐述了“大师+团队”师资管理模式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并以华南理工大学为案例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大学师资管理模式创新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今后我国大学师资管理模式改革的若干政策建议。

六西格玛方法与大学服务质量管理106-108

摘要:面对激烈竞争,大学纷纷采用“服务致胜”战略来提升竞争力。通过六西格玛分析发现,需要从期望和感知两方面来共同提升大学服务质量。期望是学生对大学服务质量的预期。感知是学生在大学中实际感受到的服务认知。大学要提升服务质量,需要达成期望和感知的有效组合,进而提升学生满意度。

大学评价指标分析109-112

摘要:本文分析大学评价中线性加权的不足,利用效用理论,以“院士人数”指标为例,把指标中人数得分改进为效用得分,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推导出非线性的效用函数。在此基础上,考虑规模效益,进一步引入阻滞增长(Logistic)模型。

论发展性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构建113-117

摘要:本文在分析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改革必要性、可能性的基础上,对构建发展性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指标体系、实施方法和结果处理等进行了探讨,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改革与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基于WSR系统方法论的本科教学评估体系研究118-121

摘要:随着我国第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结束,对评估活动的总结、评论众说纷纭。教学评估是我国规范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主要保障形式。但现有评估体系存在指标体系冗杂、评估主体单一、过于定量化等软肋,已为学界共识。本文尝试运用物理-事理-人理(WSR)系统方法论,从物、事、人三个层面出发,探讨构建我国本科教学评估的新体系,试图化解现行评估体系的这些掣肘。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学科与专业建设
构建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的理论依据——基于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视角122-126

摘要:技术本科教育课程是实现培养技术师这一目标的最根本途径。从科学与技术的哲学观视角来探讨其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组是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本文着眼于人们对科学与技术的认识误区及这一认识对教育的负面影响,进而追寻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从科学与技术的认识内容探讨我国技术本科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与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