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 42-1026/G4 国内刊号
  • 1001-4233 国际刊号
  • 8.5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约专稿、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比较高等教育、教学学术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院士论坛
化学工程教育的挑战与创新1-6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化工高等教育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应当从化学工程学科理念创新的角度来认识化工并引领学生了解、热爱和献身化工。进而回顾了化学工程学科范式和内容的演进,讨论了当前化工学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重要前沿问题,着重分析了目前化工高等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师资队伍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建议,特别是如何通过课程创新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以多学科交叉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工程教育前沿
工程教育宏观控制模型与培养目标和教育评估7-14

摘要:工程教育的责任是为国家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大量创新工程人才。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只有应用系统工程和控制论的方法来加以分析、综合,才能不断改进完善、达到目标。本文应用控制论的思想,建立工程教育系统的宏观控制模型,并从此出发,讨论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评估体系两个关系到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期为工程教育改革战略的制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归纳式教学法的定义、比较与研究基础(上)15-28

摘要:教学模式是目前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传统的演绎式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工程人才的培养。本文首先探讨了归纳式教学法的原理,然后对各种常用的归纳式教学方法作了全面的综述,就每一种方法的定义、相互之间的异同之处及对各种方法有效性的评价研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对各种方法的具体实施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PBL:大学课程的改革与创新29-35

摘要:本文阐述了PBL的基本概念、学习原理以及不同层面PBL课程改革需要考虑的因素。以“技术、人文与社会”课程(旨在提高工程师的社会责任感)为案例,分析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教案设计:以传统授课为基础的教学设计、单门课程的PBL教学设计及交叉学科的PBL课程设计。最后得出结论:交叉学科的PBL方法是一种比传统授课模式更有效的课程设计,可以有效地提高和促进学生的认知学习、合作学习、内容掌握、自我满意程度及职业认同感等。

工程师形成的质量规制分析36-42

摘要:本文探讨工业化国家专业人员规制(regulation)中的准入规制,着重分析准入规制中的4个关键证书(credentials):鉴定(accreditation)、认证(certification)、执照(1icensure)和注册(registration),解析工程师准入规制中的质量规制机理,借鉴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讨论我国工程师制度建设中的几个质量规制问题。

教科产结合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创新43-46

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一项国家战略,促进教科产结合,是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本文探讨了教科产结合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和机制创新问题,以促进教科产结合的深入发展。

社会责任视角下企业与高校联盟个案分析47-50

摘要:目前对校企联盟问题的讨论,多基于双方经济利益的角度,而在反映校企联盟的实质方面还不够全面。本文试图从企业的社会责任视角来分析企业与高校的联盟,以求更加全面地理解校企联盟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树立良好社会形象方面的积极作用和影响。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大工程”理念的创新与实践51-54

摘要:工程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根本任务。文章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大工程”理念,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实施,取得明显效果。

以行业学会为平台,探索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55-57

摘要:产学研合作是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必由之路。加强校企合作,实现校企互动,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高校最主要的功能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而企业则是使用人才和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借助学会(协会)组织,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合作的桥梁,可以极大地推动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推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专题研究
大学的学术性与中国大学的改造58-63

摘要:我们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国家学术水准与大国地位很不相称,而这又与大学密切相关。本文由此出发,提出了大学改造的命题。文章首先论述了大学的学术性以及大学学术与学术创新的重要性;进而追溯了中国大学的先天缺陷与学术发展中的坎坷历程,分析了中国大学早期发育不良的学术品性与至今仍然堪忧的学术水平和学术风气;最后以中国大学实际为依据,以西方大学学术精神作参照,探讨了改变中国大学学术处境、提高国家学术水准的思路。这一思路概括起来就是觉醒与改造,即解放思想,突破成见,从国家和重点大学做起,促进大学的学术战略觉醒和全面的学术化改造,包括大学理念的转变、办学模式的创新和学术制度的完善,并为此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中国当代大学生从军观研究64-69

摘要:在中国军队历史上有三次大学生从军高潮,分别在延安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和20世纪末至今。最近一轮次的从军热潮方兴未艾,政策扶持力度大,参军人数以及培养国防生签约院校数更是规模空前。中国当代高校大学生从军思想表现出一定的主体性、开放性、多元性、务实性和可塑性,同时因个人选择性、发展两重性以及思想层次性而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而从从军的高校大学生现实行为来看,其从军观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实惠、乏理念,图享乐、淡奉献,强自我、轻他人等现象。当代高校大学生从军观培育,一要突出从军观的三个基本特征,即政治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二要凸显从军观的三项基本内容,即意志、诚信和牺牲;三要抓好从军观养成的基本过程,尤其要加强教育目标牵引,并完善培养模式;四是强调主体意识、战斗精神及心理健康的培养和教育。

大学生选择性失业的归因分析——从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视角70-73

摘要:大学生选择性失业是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因主动放弃某一或某些就业机会,而在一定时期内处于失业的状况。我国在地域范围、就业单位性质、职业等级、政策制度等方面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分割性,因而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能合理分析当前我国大学生选择性失业的原因。

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心理学分析74-78

摘要:规范的高校教师职业行为有助于其获得职业成功和幸福。基于心理学视野的系统分析,高校教师教育者角色的职业行为主要包括对大学生的理解、激励、指导和示范;管理者角色的职业行为主要包括课堂管理、组织集体活动和协调入际关系;科研者角色的职业行为主要有专业学习、创造发现和合作交流;社会服务者角色的职业行为主要包括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对社会问题的观察批判。通过理顺其心理上相倚的逻辑联系,可以消除职业行为之间的冲突,达到多重职业角色的整合。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外国高教研究
美国本科生科研及对我国的启示79-85

摘要:本科生科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开展本科生科研活动,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本科生科研活动的国家,也是迄今开展本科生科研活动最为广泛的国家。本文回顾了美国本科生科研的历史沿革,介绍与分析了美国本科生科研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提出了可供我国开展本科生科研活动借鉴的政策建议。

试析俄罗斯高等工科教育的培养方向(专业)目录86-89

摘要:俄罗斯高等教育的专业目录设置始终是被视作国家层面的重大改革问题。从所设置的专业数上看,工科教育始终是俄罗斯高等教育的最重要的部分。本文介绍了俄罗斯高等工科教育的专业目录的设置及其发展变化情况,总结了其发展变化的脉络和特点,从中也可以透视出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美国高校专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90-94

摘要:美国高校专业管理是一种以内外合作、上下联动为特征的协商式管理。高校专业设置和调整虽不受学科专业目录的限制,但要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参与。高校、政府和社会的共同治理保证了专业发展的灵活性、多样性和有序性。本文从州、高校两个层面介绍了美国高校专业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并分析了这种管理模式的特征和经验。

英国本科生管理体制改革现状与特点95-100

摘要:本科生管理是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运行的制度保障。在以高质量本科生教育著称的英国,许多大学建立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本科生管理体制。近年来,在继承导师制等管理传统的基础上,许多大学的本科生管理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在学生自主管理、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取得有益经验。

加州大学跨学科研究的组织结构与制度研究101-106

摘要:当前大学中跨学科研究面临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缺乏专门稳定的组织系统支撑,二是制度存量不足。加州大学在开展跨学科研究的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成立了专门的组织系统——“组织化的研究部门”(ORU与MRU),并形成了稳定的组织结构;同时,建立了组织系统内部的管理制度与基于整个大学系统的科层化管理制度,并定期对ORU与MRU开展评价。本文就上述问题对加州大学个案进行了考察,以期对我国一流研究型大学开展跨学科研究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