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 42-1026/G4 国内刊号
  • 1001-4233 国际刊号
  • 8.51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是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中国高教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全国重点大学理工科教改协作组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3年创刊,目前已被CSSCI 南大期刊(含扩展版)、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约专稿、新工科研究与实践、工程教育前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比较高等教育、教学学术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8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校长论坛
问题、变革与展望——研究型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保证研究1-7

摘要:研究型大学精英人才的培养需要有科学的人才质量观及合理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提供保障。为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研究型大学要以“三维”人才质量观为导向,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支撑,在课程的优化,教师聘任制度和激励机制的完善,评估监控方式、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等重要实践领域进行变革。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工程教育前沿
论工程教育国际化8-14

摘要:本文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形势下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产业转移、转型和升级的挑战与机遇,由此而来的对工程人才在质量和数量方面更高的需求,以及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必然性。本文指出了国际化的本质是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人才。要达此战略目标,需要建立校园的国际教育环境、培养国际化领导人和师资、发展国际产学合作、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文中给出了一些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典型案例。

专业人员能力框架模式与发展——以ICT专业为例15-19

摘要:能力框架作为一种基本框架,为顺利开展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提供了基础。文章在深入研究美、英、德三国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能力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职业导向、技能导向和开发流程导向的三种能力框架模式,比较分析了它们对ICT专业人员职业发展的作用和借鉴意义。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产学合作之路——以苏州国际科技园为例20-24

摘要:通过对苏州国际科技园5家软件企业的调查访谈,从企业视角探讨了中小创新成长型企业在与高校合作进行科技创新、技术转移中的合作经历、模式,以及企业对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评价和需求。提出了高校与中小科技型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的对策建议。

大工程观背景下的认知化学习机制研究25-28

摘要:在创新工程教育的大工程观背景下,认知的学习理论能够为教与学的改进提供更明确且有效的理论支持。复杂性、综合性和适应性是工程知识的重要特征,其学习机制也更加复杂,本文从高等工程教育领域的工程知识的学习出发,分析了基于图式理论的工程领域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机制、基于内隐学习理论的工程领域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机制、基于迁移和自动化的工程问题样例学习机制以及基于产生式的工程问题解决学习的机制。

大学、政府和企业三重螺旋模型探析29-34

摘要:大学、政府和企业三者间关系作为一种有效的合作创新模式,正日益受到学术界、企业界和政府的关注。对于如何建立大学、政府与企业和谐共处、良性互动的关系状态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理论解析与方法,其中,三重螺旋模型是目前分析三者间关系的主流模型。本文对三重螺旋模型理论产生的背景、三螺旋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在此基础上,对三螺旋模型参与主体的角色转变与作用进行了分析。

我国工程师职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35-38

摘要:世界在得益于科技巨大进步的同时,也正面临不断增多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工程师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将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通过对企业工程师以及学校工程硕士的问卷调查,对中国工程师职业和工程教育的状况以及对未来的改革设想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分析,并据此对全球化背景下合格工程师的培养以及工程教育的改革提出建议,旨在帮助企业和大学提高应对国际化的能力。

英美注册工程师制度的级别划分研究39-42

摘要:本文首先界定了注册工程师制度及注册工程师级别划分的涵义,而后介绍了英国与美国注册工程师制度中的级别划分:前者通过不同的会员身份以及不同的注册工程师类别加以区分,后者则在注册过程中为申请者冠以不同的称谓,规定不同的从业范围。工程师的级别划分有利于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和后续的职业发展。我国的工程师制度也可在原有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基础上通过标准的严格控制促进其与国际工程师资格的相互认可。

亲历工程能力的项目培养43-45

摘要:工程师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应该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标准。工程师应知晓国际发展趋势,同时又能倾听企业呼声。让学生亲历工程项目以培养工程意识和工程能力,以团队工作方式锻炼学生,使之适应社会上普遍适用的工作方式。教师领路不把关,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教学基地搭台不做主,突出服务定位。悟道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内化过程,素质的培养须通过师生一招一式的交流互动和示范效仿。

国际工程教育撷英(第11辑)46-49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杂志专题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早期学院派印象50-56

摘要:今年是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制度化的3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本文特就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早期学院派的产生以及代表人物等进行了回顾和介绍;这里所谓“早期学院派”是对“”后中国高校高等教育研究学科化先驱的总称,其中,重点介绍了朱九思、潘懋元、汪永铨三位学者的共同特点与各自对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独特贡献。

我国高等教育亚中心及其发展逻辑57-63

摘要:地市州域高等教育已经支撑起了全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一些高校设置比较集中的非省会城市,成为高等教育亚中心,表现出高校数量多、高等教育体系化和办学形式多样化等特征。高等教育亚中心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地方化新的主要生长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地方政府重视、高校主动为地方服务和制度创新是高等教育亚中心快速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

粤港澳合作:广东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重要选择64-67

摘要:高等教育改革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本文分析了近30年来广东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四次有益探索,提出了粤港澳合作是新时期广东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新突破口的观点;并结合粤港澳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分析了三地加强高等教育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应当由目前的自发松散状态上升到制度化层面,以形成广东高等教育体制创新的新突破。

教育集团的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68-72

摘要:我国的教育集团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产生,近十多年来发展较为迅速。本文主要从民办教育集团与职业教育集团两方面,分析国内教育集团的产生与发展现状;通过借鉴企业集团的成长与发展途径,结合一些现有的教育集团案例,总结出若干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发展模式;并总结出教育集团的主要运行机制:资源共享与统筹机制、市场与创新机制、竞争与合作机制、校企联合互动机制。

全球化与城市化背景下的职业适应型教育73-77

摘要:中国教育的传统功能定位是“身份擢升”,这既不能满足受教育者当下的功利性需求,也不适应转型期中国对劳动力职业适应能力的要求。解决中国教育的结构性问题,应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大力加强职业适应型教育,以提升中国的全球竞争力、促进农村人口转移和农村地区城市化。

女性参与科学和工程教育及研究之现状78-81

摘要:虽然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科学与工程学习、研究与教育,但是女性在世界科学与工程发展中的作用却往往被忽视,是弱势群体。本文依据历史数据、统计报告等分析当前国际和我国女性参与科学与工程高等教育和研究的状况,描绘了女性在科学与工程发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对女性参与科学与工程学习和研究提出建议和对策。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影响及发展趋势82-85

摘要: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是在政府的计划、调控、管理之下进行的,因而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性研究就显得特别重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确立过程,其次分析了政策实施所造成的影响以及产生的问题,最后指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发展趋向。

基于知识图谱的工程教育前沿成果86-89

摘要:运用科学计量学中的作者共被引方法及可视化技术,对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的10个期刊进行了科学计量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研究存在3个主流学术群体,其研究主题主要分别围绕“科学-技术-社会、科学教育”、“工程心理健康教育、工程社会实践教育、工程教与学的互动关系、工程课程理论”、“电气力学、晶格动力学、固体物理、电工学”等方面。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一定的讨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