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催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分子催化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 62-1039/O6 国内刊号
  • 1001-3555 国际刊号
  • 1.2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分子催化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分子催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快报简报、论文、综述、络合催化、酶催化、光助催化

分子催化 2007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分子催化杂志研究论文
醇类氧化反应中杂多酸盐催化剂的光谱研究499-502

摘要:一种可回收循环使用的磷钨杂多酸盐(n-C16H33N(CH3)3)3[PW4O16])应用于醇类的无溶剂催化氧化反应.通过IR和^31P NMR光谱对醇氧化反应前后以及反应过程中催化剂的结构变化进行表征分析,得出此催化剂为多种磷钨杂多酸盐的混合物,反应中活性中间体为含活性氧物种,多次反应-分离循环后催化剂活性会逐渐降低,催化剂的结构逐渐变为稳定的keggin结构.

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剂的表征及其催化性能503-509

摘要:研究了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剂的表征及在丁基多苷合成中的催化性能.活性炭负载磷钨酸催化剂采用浸渍法制备,并用FT-IR光谱、XRD光谱、S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磷钨酸负载到活性炭后保持了原有的Keggin结构,它在载体上的吸附过程可以分为单分子吸附、多分子吸附和体相堆积三个阶段.在丁基多苷合成反应中,催化剂负载量、磷钨酸溶脱量、葡萄糖转化率之间有较复杂的关系.杂多酸溶脱量随负载量增大而增大,转化率与杂多酸溶脱量之间没有直接联系.催化剂负载量在5%到60%之间变化时,控制催化活性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催化剂酸量、比表面积、游离的杂多酸量.最佳负载量为20%.

CuO/Ce0.9Zr0.1O2催化剂用于富氢气氛下低温一氧化碳选择氧化的研究510-514

摘要: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CuO/Ce0.9Zr0.1O2催化剂,并利用XRD,XPS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铜担载量,焙烧温度,空速以及CO2和H2O的存在对选择氧化消除CO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焙烧后的催化剂具有最佳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而且在CO2和H2O的存在下140℃也能达到有效消除CO(100ppm以下)的目的,同时选择性达到了70%.100h的连续测试显示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SiO2含量对钛/硅复合氧化物聚酯催化剂性能的影响515-519

摘要:研究了钛/硅复合氧化物聚酯催化剂中,二氧化硅含量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缩聚反应的影响.催化剂XRD谱图表示,增加二氧化硅含量会抑制二氧化钛的结晶.随着二氧化硅含量的增加,钛/硅催化剂表面Lewis酸的数目和强度都减小.比表面积和Lewis表面酸性都会影响钛/硅催化剂的活性.

离子液体相转移催化环己醇氧化制备环己酮520-524

摘要:以不同种类的离子液体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用双氧水作为氧化剂,Na2WO4·2H2O为催化剂,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能有效进行相转移催化环己醇氧化制备环己酮.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酸性离子液体[C16mim]HSO4和[C14mim]HSO4相转移催化合成环己酮,可提高环己酮的产率,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需用时间短、相转移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等优点.在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50min条件下,环己醇的转化率高达100%,选择性99%以上.

室温CO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的研究525-528

摘要:本文采用无梯度反应器,考察了纳米金催化剂以及其它商品化的催化CO氧化催化剂,在不同CO浓度下催化CO氧化反应的转化率和反应速率,证明在CO初始浓度从ppm到pct数量级范围内,纳米金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CO室温转化的能力.

第二组分对Au/CeO2催化剂甲醇部分氧化性能的影响529-533

摘要:本文研究了Pd、Pt、Ru和Ag对Au/CeO2催化剂以及Pd含量对Au-Pd/CeO2催化剂甲醇部分氧化性能的影响,并运用XRD、TPD和TPR等手段对Au/CeO2和Au-Pd/CeO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d和Pt的加入能提高Au/CeO2催化剂的活性,而Ru和Ag的加入效果正好相反.不同的Au/Pd比对Au-Pd/CeO2催化剂的活性和H2选择性的影响不同,其中Au/Pd=60:40的效果最好,因为Au60Pd40/CeO2催化剂形成的富Au型AuxPdy较多,甲醇的吸附温度较低和对反应产物H2的吸附较少.

掺Mn对镧基复合氧化物合成及CO+NO活性的影响534-538

摘要:采用分解无定形柠檬酸和乙二胺四乙酸聚合体法,合成了LaSrCo1-xMnxO4(x=0.1,0.3,0.5)催化材料,以CO+NO为探针反应。运用XRD、BET、TG-DTA、XPS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低于650℃,样品的前驱体分解为组成LaSrCo1-xMnxO4复合氧化物的物种,950℃焙烧8h后,均形成类钙钛矿型结构;随着掺入锰的量增多,Co^2+的特征峰强度减弱;锰主要以Mn^3+形式存在,锰的含量对Mn 2p3/2影响甚微;对CO+NO反应,完全转化温度低于400℃,催化活性随x的增加而增大,且催化活性与LaSrCo1-xMnxO4的B位正3价离子、氧空位及比表面积有密切联系.

Ag2 O/SiO2纳米复合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539-544

摘要:由喷雾燃烧法制备含Ag2O质量分数为8%和12%的Ag2O/SiO2纳米复合催化剂,采用SEM、XRD和FT-IR技术对催化剂及其前驱体进行表征,考察样品焙烧、活化中形貌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表征结果显示了处理过程中样品粒径和活性中心等变化情况,且两个催化剂变化情形一致.以分子氧为氧化剂,采用气相环己烷一步环氧化生成环氧环己烷反应,对催化剂进行活性测试,考察Ag2O负载量、实验温度、O2和原料气流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将两个催化剂活性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 Ag2O/SiO2纳米复合催化剂催化性能优于12% Ag2O/SiO2纳米复合催化剂;一定实验条件下,用8% Ag2O/SiO2纳米复合催化剂进行催化,环己烷转化率低于9.2%时,环氧环己烷选择性最高可达95.2%.

光催化材料NiO-TiO2/SiO2的结构与性能研究545-549

摘要:采用表面改性法制备了负载型NiO-TiO2/SiO2复合半导体材料,用X射线衍射、比表面测定、透射电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等技术,研究了光催化材料的物相结构、微粒尺寸、光响应性能及其能带结构.结果表明:复合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NiO和TiO2在材料表面产生相互修饰作用,NiO的加入促进了TiO2在载体表面的分散程度,两者复合后部分地形成了Ni-O-Ti键联.复合后的NiO-TiO2/SiO2增强了对紫外光的吸收性能,而且NiO与TiO2间的n-P复合效应改变了原来TiO2单一的能带结构,有效的抑制了光生电子和空穴的复合,从而明显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Bi2O3-WO3光催化臭氧氧化降解糖蜜酒精废水的研究550-555

摘要:采用固相合成法制备了Bi2O3-WO3光催化剂,研究了Bi2O3-WO3光催化与臭氧氧化协同降解糖蜜酒精废水的多相催化降解过程,并采用X射线衍射光谱(XRD)、紫外漫反射光谱(DRS)、热重-差热扫描(TG-DSC)等手段对Bi2O3-WO3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Bi2O3-WO3是一性能良好的光催化剂,臭氧强化了Bi2O3-WO3光催化氧化过程,反应2h后,糖蜜酒精废水的脱色率可达90.2%.Bi2O3-WO3光催化剂的禁带宽度为2.92 eV,其中γ-Bi2WO6和Bi2W2O9是其活性中心.焙烧温度对Bi2O3-WO3光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其中1073 K为适宜的焙烧温度.

中性盐对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机制556-560

摘要:通过不同阳离子和不同阴离子对唾液链球菌嗜热亚种(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thermophilus)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以及NaNO3对不同蛋白质浓度的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中性盐对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影响不是由于增加蛋白质亚基间的疏水作用引起的,而可能是由中性盐对谷氨酸脱羧酶活性的弱抑制作用与中性盐增加了谷氨酸脱羧酶的胶体体系稳定性共同作用所致,同时还可能与中性盐降低了反应体系CO2的溶解度有关.

纳米TiO2-TBOT复合催化生物可降解脂肪-芳香族共聚酯合成的研究561-565

摘要:以TiCl4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级的TiO2,并用XRD和TEM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并以TiO2-TBOT(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1,4-丁二醇、己二酸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为原料制备了聚己二酸丁二醇酯和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共聚物,对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断裂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进行了测试,以各反应的时间长短、共聚酯的分子量的高低和力学性能对催化剂性能进行了考察.并采用堆肥埋片法,以失重率作为降解性指标,考察了含芳香组分为40%、50%和60%摩尔分数的三种共聚酯的生物降解性.结果表明,纳米TiO2与TBOT的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当TBOT/TiO2比例为1.2时,所制备共聚酯的重均分子量达到82000.在脂肪族聚酯中引入摩尔分数为40%-60%的芳香族组分,所制备的共聚酯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且随着所含芳香组分的增多,生物降解性变差.

非均相Schiff碱铬(Ⅲ)配合物的合成及催化苯乙烯环氧化性能的研究566-571

摘要:将丙氨酸水杨醛Schiff碱铬(Ⅲ)配合物嫁接到了介孔分子筛MCM-41上,并利用FTIR、UV-Vis、XRD、N2吸附和元素分析对所制备的非均相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以30%的H2O2为氧化剂,考察其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均相配合物非均相化后,其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在较优的反应条件下,苯乙烯转化率可达75.5%,此时苯基环氧乙烷的选择性为68.5%,且该非均相催化剂重复使用四次后仍保持较高的催化活性.

不对称Salen-Mn(Ⅲ)配合物催化PNPP水解的动力学研究572-578

摘要: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两种不对称Salen-Mn(Ⅲ)配合物催化α-吡啶甲酸对硝基苯酚酯(PNPP)的水解动力学.提出了相应的PNPP催化水解机理,讨论了底物浓度、体系的酸碱度、温度以及配合物结构对PNPP催化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此两种Schiff碱锰(Ⅲ)配合物在催化PNPP水解中均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活性,PNPP水解速率随着底物浓度、体系pH值的增大而增大;在15—55℃温度范围内,未观察到催化剂失活现象;其中,带有苯并氮杂-15-冠-5侧基的不对称Salen-Mn(Ⅲ)配合物比带有吗啉基的另一配合物拥有更高的催化活性,这可能主要由这两种模拟水解酶之间较大的疏水微环境差异所引起.

硅胶固载聚4-乙烯吡啶-Cu(Ⅱ)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氧化乙苯的性能研究579-584

摘要:以固载于微米级硅胶表面的聚4-乙烯吡啶-铜(Ⅱ)配合物(P4VP-Cu(Ⅱ)/SiO2)为催化剂,以分子氧为氧化剂,在常压下实施了将乙苯氧化为苯乙酮的催化氧化反应;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液相色谱对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以及各种条件(温度、催化剂性质、催化剂用量等)对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分析了催化氧化反应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固载于硅胶表面的聚4-乙烯吡啶-Cu(Ⅱ)配合物能有效地活化分子氧,显著地催化氧化乙苯为苯乙酮的反应过程;该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活性与选择性,于130℃常压下通氧气反应10h,可使约60%的乙苯转化为苯乙酮,另一氧化产物α-甲基苄醇的含量则极少.另外,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稳定性.

分子催化杂志研究简报
DECP在纳米TiO2上气-固相光催化的FT-IR和GC-MS研究585-589

摘要:沙林(Sarin,甲氟膦酸异丙酯)是一种剧毒的神经性毒剂,曾是广泛使用的化学战剂之一.为应对削减化学武器的新技术要求和日益严峻的反恐形势,发展新型的化学毒剂消除方法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传统消毒剂中通常含有强氧化剂、强碱、活性氯等成份,有时还需使用有机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这些成分具有较强的腐蚀性,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而且只能将毒剂转化为低毒的产物,

分子催化杂志进展与评述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新进展590-598

摘要:众所周知化石燃料储量有限,而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能源的快速消耗最终会使这些有限的资源消耗殆尽.人们期望通过提高替代能源,包括生物质能、风能和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结构中的比例,缓解这种危机和压力.实际上,只要我们能够利用辐射到地球表面上太阳能的一小部分,就可以满足我们目前的能源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