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催化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分子催化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 62-1039/O6 国内刊号
  • 1001-3555 国际刊号
  • 1.29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分子催化是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院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分子催化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研究论文、快报简报、论文、综述、络合催化、酶催化、光助催化

分子催化 200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分子催化杂志研究快报
第三组分Et2Mg对二茂锆/铝氧烷体系催化乙烯聚合反应的影响401-403

摘要:研究发现在二茂锆-铝氧烷催化体系中添加少量Et2Mg能够明显促进在低Al/Zr摩尔比条件下乙烯高聚.以MAO作为助催化剂,Al/Zr/Mg摩尔比为10:1:2时,得到高聚物,粘均分子量(Mv)为1.37×105,催化活性为2.83×104g聚合物/mol(Zr)h.而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Cp2ZrCl2-MAO和-EAO二组份催化体系在如此低的Al/Zr摩尔比条件下无催化活性或以很低的催化活性生成低碳烯烃.对于这类三组份烯烃高聚催化体系的研究目前仍在进行中,以期得到有效的低Al/Zr比乙烯高聚茂金属催化体系.

分子催化杂志研究论文
负载型Ru基催化剂用于丙酮常压气相加氢404-408

摘要:采用气相脉冲法,首次将非晶态Ru-B合金催化剂用于催化丙酮常压气相加氢反应.研究结果表明负载型Ru-B合金催化剂在较低的反应温度下表现出了很高的活性及生成异丙醇的选择性;负载在γ-Al2O3上的非晶态Ru-B合金与晶态的Ru相比,活性及异丙醇的产率都有很大提高;采用不同载体的非晶态Ru-B合金催化剂活性不同,在所选定的反应温度下,以膨润土为载体的Ru-B合金催化剂的活性与异丙醇的产率均高于以γ-Al2O3作载体的.用程序升温还原(TPR),程序升温脱附(TPD),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等方法对催化剂表面性质及含量进行了表征.

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第一轮通知408-408

摘要:受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络合催化学科组委托.经第八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第九届全国络合催化学术讨论会定于2005年10月在郑州召开.会议由郑州大学工业催化研究所承办。

不同镁源MAPO-11分子筛的合成及其表征409-415

摘要:详细考察了镁源、Mg/Al比、晶化温度、模板剂等因素对MAPO-11分子筛合成的影响,并采用XRD、SEM、TG-DGA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样品进行表征,初步探讨了MAPO-11分子筛结构性能及其合成机理.

Ru-SBA-15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活性416-419

摘要:在酸性条件下直接合成了Ru-SBA-15,经XRD、N2吸附-脱附、TEM表征其保持了高度有序的六方介孔结构,并在用氧气催化氧化环己烷的过程中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

用新方法催化合成6-乙酰基-1-甲基环己烯420-424

摘要:室温下用HY沸石取代传统催化剂通过1-甲基环己烯与乙酐的酰基化反应合成了6-乙酰基-1-甲基环己烯.考察了HY沸石的SiO2/Al2O3摩尔比、用量和活化时间以及反应时间对该酰化反应的影响.当1-甲基环己烯/乙酐/HY沸石(SiO2/Al2O3摩尔比=29)=1 mmol/10 mmol/0.200 g、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 h时,所得酰化产品的产率为60%.HY沸石能够回收和重新使用,显示出与新鲜催化剂几乎相同的催化活性.

钯催化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425-429

摘要:通过催化剂反应性能和反应前后XPS谱图对比,分析了负载型钯催化剂在甲醇气相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过程中的失活原因,研究了HCl在维持催化剂活性及失活催化剂再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氯离子的流失是负载型钯碳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由于氯离子的流失,对于PdCl2/AC催化剂,钯很容易从二价变为零价;对于PdCl2-CuCl2/AC催化剂,CuCl2发生变化,失去使钯保持二价氯化物状态的功能.在反应过程中补充HCl可以延长催化剂的寿命,也可以利用HCl对失活催化剂进行再生,但采用HCl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催化剂失活的问题.

还原温度对超细K-Co-Mo合成低碳醇催化剂结构的影响430-435

摘要:采用XRD及XPS技术研究了合成低碳醇反应中还原温度对还原态超细K-Co-Mo催化剂结构的影响.分别考察未还原及不同的还原温度下K、Co和Mo活性物种的价态以及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表面上Mo主要以+4和+6两种价态存在.随还原温度的升高,表面上Mo4+/Mo6+比增大,较高的Mo4+/Mo6+比有利于形成合成醇反应中活性位.Co也是以+2和金属态两种价态存在.还原温度低于500℃时,表面上Co2+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但是在体相中可以检测到有金属Co形成,且随还原温度的升高而增多.当还原温度为550℃时,表面上的Co2+迅速减少,这种表面上的Co2+的迅速减少可能导致了合成醇活性的迅速降低.K+在还原温度低于500℃时相对含量没有明显变化,经550 ℃还原后,K+在表面明显富集.

锆铪催化添加剂对PX液相氧化过程的影响436-442

摘要:向对二甲苯(PX)催化氧化体系加入锆铪离子可有效地加速该反应过程.对锆铪离子与Co-Mn-Br催化剂体系的协同催化机理作了简要阐述,并对添加不同浓度下锆铪离子的催化作用进行了动力学实验,考察了添加锆和铪离子对主反应和燃烧副反应的影响,获得了锆铪离子添加剂对PX氧化过程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实验所考察的温度与催化剂组成条件下,添加锆铪离子对反应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加速效果各不相同,且两种离子对燃烧副反应过程也有不同程度的加速作用.

金属盐添加剂对甲醇羰基化反应的助催化研究443-446

摘要:以[Rh(CO)2Cl]2为催化剂,以Sn、Pb、Cr、Zr金属盐作为添加剂,在催化甲醇羰基化制乙酸的反应中系统考察了不同添加剂对反应的影响.试验证明,含有添加剂的反应体系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其中乙酸的时空收率最高达到40 mol/(L·h)以上.

TiO2-Al2O3复合氧化物负载NiMo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447-451

摘要: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从Al2O3载体的表面改性出发,制备了TiO2-Al2O3复合载体,采用此改性载体制备了NiMo/TiO2-Al2O3催化剂;用中压固定床微反装置考察了载体改性对制备的催化剂的噻吩加氢脱硫(HDS)活性的影响.用透射电镜、NH3-TPD及吡啶红外光谱法对改性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钛溶胶改性的载体制备的催化剂与原有载体制备的催化剂相比,催化剂活性提高了20%.改性载体表面负载的钛溶胶以纳米尺寸的TiO2微粒形态存在.

用无机硅剂水热法合成纳米NiO/SiO2及其催化乙炔分解制备纳米碳管452-455

摘要:以硅溶胶为硅源,水热法制备NiO/SiO2催化剂,用于化学气相沉积法(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法)制备碳纳米管通过SEM表征,研究了催化剂原料及其配比,水热制备工艺条件对催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硅溶胶可替代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制备的最佳条件为:MSiO2:MNi(NO3)2=1:12~1:14,水热温度为180~200℃,压力为1.2~1.5 MPa,保温时间为0.5~2 h.

壳聚糖负载Pd催化剂的制备和在苯乙酮手性加氢中的作用456-461

摘要:将天然手性高分子聚合物壳聚糖(CS)负载到SiO2上制得CS-SiO2载体,通过配位反应将Pd链接到该载体上,制得多相Pd-CS-SiO2手性加氢催化剂.以苯乙酮不对称氢转移加氢为模型反应,在空气氛围中研究了Pd-CS-SiO2的催化反应性能,考察了Pd的负载量、碱助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反应转化率、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Pd-CS-Si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使用强碱NaOH为助催化剂时,可提高氢转移加氢反应的速率和转化率;高的Pd负载量有利于苯乙酮转化率的提高,降低Pd的负载量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对映选择性;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催化剂的反应活性,降低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产物的对映选择性.在30℃反应24 h,产物R-1-苯乙醇的对映体过量值可达13.7%.

WO3-TiO2/SiO2的制备、表征及光催化甲烷和水的反应性能462-467

摘要:以表面改性法制备出TiO2/SiO2,进而以浸渍法制备出负载型复合半导体材料WO3-TiO2/SiO2,利用XRD、BET、TPR、UVDRS、IR和TPD等技术对材料的表面性质与构造、光响应性能和化学吸附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该材料光催化甲烷和水合成甲醇和氢的反应性能.结果表明:载体有效分散表面物种并使其能隙增大;WO3与TiO2复合所形成的组合活性基元可调变吸光带边并促进对甲烷和水的化学吸附;在100℃以上,光激发WO3-TiO2/SiO2表面产生的光生空穴,促使分子吸附态的甲烷解离并向甲醇转化,形成一定的"光-表面-热"协同作用促使反应顺利进行,对甲醇的选择性达到83%以上.

钙钛矿结构B位掺杂化合物LaCo1-xFexO3的光催化活性研究468-471

摘要:用柠檬酸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钙钛矿型LaCo1-xFexO3系列化合物,使用XRD、XPS、红外和紫外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和测定,并测定了其对活性艳红水溶性染料脱色的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在B位掺杂Fe3+后使LaCoO3光催化活性明显提高,当x=0.05时,即LaCo0.35Fe0.05O3的光催化活性最佳.

煅烧温度对TiO2/SiO2混合氧化物表面酸量的影响472-474

摘要: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高钛含量的复合氧化物TiO2/SiO2.用BET、XRD、FT-IR和正丁胺吸附等分析手段,研究了煅烧温度对TiO2/SiO2表面酸量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TiO2/SiO2表面羟基密度、比表面积逐渐减少,TiO2晶粒尺寸变大,造成TiO2/SiO2表面酸量降低.当煅烧温度达到600℃到800℃之间,表面酸量基本不再改变.

分子催化杂志进展与评述
环烷烃分子在贵金属催化剂上的开环化学规律研究475-480

摘要:近年来,随着重油催化裂化工业的迅速发展,渣油的掺入量增加,催化裂化柴油的质量变差,主要表现在硫、氮、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储存安定性差等方面.为提高柴油的十六烷值,国内外学者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先后开发了中压加氢改质(MPHG)工艺、中压加氢裂化(MPHC)工艺[1~2],MCI工艺[3~4]、芳烃饱和技术(ASAT)[5].

2004年全国太阳能光化学与光催化学术会议在兰州召开48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