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杂志社
分享到:

法医学杂志

《法医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5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论著、案例分析、技术与应用、综述、经验交流、医疗损害、案例报道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 主办单位: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 国际刊号:1004-5619
  • 国内刊号:31-1472/R
  • 出版地方:上海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5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46
  • 综合影响因子:0.332
期刊级别: CSCD期刊统计源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法医学 2016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法医学杂志论著

大鼠尸体细菌演替规律及其在死亡时间推断中的应用(英文)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尸体细菌演替规律并评估其在死亡时间(PMI)推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成年雌性SD大鼠,处死后置于纸箱内自然腐败,采集大鼠眼周皮肤、口腔和阴道三个部位的细菌样本,使用纯培养生化方法鉴定菌种,记录菌群构成变化规律。结果大鼠三个部位细菌演替规律显示,葡萄球菌属和奈瑟菌属为死后初期的优势菌属,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乳糖奈瑟菌在死后6 h内相对含量较高。干酪乳杆菌规律地出现在死后第3或第4天,且在死后晚期维持较恒定水平。结论大鼠死后三个部位的正常细菌及腐败细菌呈现一定的演替规律,可用于PMI推断。
1-6

小鼠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PI3K/Akt通路的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小鼠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损伤区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PI3K,p-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Akt,p-Akt)的表达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印迹法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小鼠皮肤损伤不同时间段PI3K、Akt、p-PI3K及p-Akt的变化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皮肤损伤后,PI3K、p-Akt阳性染色出现在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峰值出现在组织修复期。Western印迹法显示,各个时间段均有PI3K、p-PI3K、Akt、p-Akt的阳性条带,其中p-PI3K、p-Akt表达的峰值出现在炎症期和增生期,PI3K、Akt表达的高峰出现在组织重建期。real-time PCR结果显示,PI3K m RNA的峰值出现在炎症期和组织重建期,Akt m RNA的峰值出现在组织重建期。结论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PI3K、Akt、p-PI3K及p-Akt的表达变化呈现不同的规律性并有较好的时间依赖性,PI3K/Akt通路的表达规律可以用于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
7-12

MALDI-TOF-MS对DAI大鼠脑干蛋白质组学的分析

摘要:目的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技术建立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诊断模型,筛选DAI相关蛋白或多肽,为寻找DAI的分子标志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将1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DAI组(n=10)和对照组(n=5),采用MALDI-TOF-MS技术对两组大鼠脑干组织的蛋白或多肽表达谱进行检测,运用Clin Pro Tools 2.2分析软件筛选出具有差异的分子峰,应用遗传算法建立诊断模型。结果筛选出有差异的分子峰61个(P〈0.05),其中DAI组有9个分子峰下调,52个分子峰上调。筛选出5个分子峰建立诊断模型,交叉验证的特异性为96.14%、敏感性为95.98%,盲法验证结果的特异性为73.33%、敏感性为70.00%。结论应用MALDI-TOF-MS技术不仅能够建立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的DAI诊断模型,还可以筛选差异蛋白或多肽,为DAI的法医学鉴定奠定理论基础。
13-17

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的表达,探讨其在脑水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参照Marmarou的打击负荷伤模型,建立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动物模型。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用伊文思蓝(Evans blue,EB)检测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AQP4的表达。结果打击后3 h脑组织含水量增加,24 h达到高峰。脑组织EB含量伤后明显增加,12 h达到高峰。AQP4于打击后3 h表达明显增强,24 h达到高峰,AQP4阳性表达的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增多。结论大鼠弥漫性脑损伤后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增加及AQP4表达的增强促进脑水肿的发生,AQP4在胶质细胞的表达变化可用于辅助诊断弥漫性脑损伤。
18-20

猪肋软骨和肋骨的ATR-FTIR光谱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摘要:目的应用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attenuated total reflection-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ATRFTIR)光谱技术分析长白猪死后肋软骨和肋骨组织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后较长时间段内推断死亡时间提供可行的新途径和方法。方法猪放血处死后取肋软骨和肋骨离体置于20℃环境,后每72 h提取部分组织样本,进行ATR-FTIR光谱分析,并与对应死亡时间点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肋软骨与肋骨FTIR的主要吸收峰峰位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而其部分峰强比出现了不同时序性的变化趋势,并与死亡时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肋软骨较肋骨组织有更好的时序性。结论应用ATRFTIR光谱技术发现死后猪肋软骨和肋骨组织光谱学变化存在一定的规律性,有望成为基于光谱学推断死亡时间的一种新途径。
21-25

甲维盐中毒死亡小鼠体内的分布及死后再分布

摘要:目的研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中毒死亡小鼠的致死血浓度、靶器官组织、毒物蓄积库和死后毒物再分布的特征。方法采用灌胃法建立中毒小鼠模型,动态观察急性中毒组、亚急性中毒组小鼠的主要中毒症状和临床死亡时间。观察中毒死后小鼠各器官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死后0、24、48、72h甲维盐体内分布及死后再分布,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毒小鼠的致死血浓度和死后各时间点的血中甲维盐浓度。结果中毒小鼠均在灌胃后15~30 min内依次出现神经、呼吸系统症状。急性中毒组小鼠的临床死亡时间为(45.8±7.9)min,亚急性中毒组为(8.0±1.4)d。甲维盐的急性致死血浓度范围为447.164 0~524.463 5 mg/L。光镜及荧光显微镜下各器官组织均见明显的病理改变;小鼠中毒死后72 h内,血、心、肝、脾、肺、肾及脑甲维盐浓度变化具有规律性(P〈0.05)。结论甲维盐中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为心、肝、肾、肺、脑和接触部位(胃),其主要蓄积库为肾、肝,甲维盐在小鼠体内存在死后再分布现象。
26-30

应用下颌第三磨牙建立中国汉族18岁评估模型

摘要:目的探讨第三磨牙在活体年龄推断中的价值,评估第三磨牙能否作为18岁年龄节点的判断指标。方法应用Orhan改良的Demirjian分级标准对1 845例10~30岁个体的下颌第三磨牙分级并赋分,对性别差异进行t检验,建立第三磨牙推断年龄的三次回归模型。同时绘制各等级年龄累积分布图和ROC曲线评估第三磨牙与18岁间相关性,建立18岁Bayes判别分析方程。结果评估者内可信度为0.903。年龄与等级间呈中等相关。D、H等级存在两性差异(P〈0.05),余各等级均无性别差异。男性等级1~D,女性等级1~C均小于18岁;男女性等级H均大于18岁。ROC曲线下面积为0.797(P〈0.05)。结论第三磨牙等级与年龄间有较高的相关性,可用于18岁年龄节点的推断,但仍应结合其他指标相互印证协同鉴定。
31-34

正常人模式脉冲与模式翻转多焦视诱发电位的比较

摘要:目的比较正常人模式脉冲多焦视诱发电位(pattern-pulse 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Pmf VEP)与模式翻转多焦视诱发电位(pattern-reversal 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Rmf VEP)的优缺点,观察多焦视诱发电位(mf VEP)的双眼对称性。方法采用Vision Monitor多焦视觉电生理仪检测系统行mf VEP检查,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两种VEP的主波(P1)、波幅、信噪比及双眼对称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PPmf VEP与PRmf VEP P1波幅和信噪比均在中央视野最大,并随离心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下降速度由快渐趋平缓。在中央视网膜PPmf VEP波幅的变异系数明显小于PRmf VEP,而在周围视网膜则与之相反;PPmf VEP与PRmf VEP双眼对称象限的P1波幅及信噪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同侧象限的波幅差异均大于对称象限。结论 mf VEP能准确、客观地反映视网膜不同部位的视功能;PPmf VEP较PRmf VEP能更好地反映中央视网膜的视功能状况,而在周边视网膜没有优势;在中央视网膜,PPmf VEP较PRmf VEP稳定;而在外周视网膜,PRmf VEP较PPmf VEP稳定;mf VEP在同一个体双眼之间存在对称性。
35-39

外周血IL-17蛋白表达与双相躁狂破坏攻击行为的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在外周血的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双相躁狂破坏攻击行为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DSM-IV-TR诊断标准的双相躁狂患者36名,予以锂盐联合喹硫平治疗,同时纳入性别和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36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基线及第2、4、8周末IL-17水平。结果双相躁狂组基线、第2周末、第4周末的IL-17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第8周末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躁狂组Young氏躁狂量表(Young Mania Rating Score,YMRS)总分以及YMRS第9项破坏攻击行为评分在第2、4、8周末均显著低于基线水平(P〈0.05),且基线IL-17蛋白水平与该两项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双相躁狂可能与外周血IL-17蛋白表达水平上调相关,同时基线期IL-17蛋白表达水平与双相躁狂严重程度,尤其是攻击破坏行为的严重程度相关。
40-44
法医学杂志技术与应用

多种遗传标记分析在1例半同胞鉴定中的综合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半同胞亲缘关系的检验,探讨多种遗传标记在同父异母半同胞关系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分别使用39个常色体STR遗传标记、23个Y染色体STR遗传标记、12个X染色体STR遗传标记对赵3、赵4、赵5与赵1、赵2是否为半同胞亲缘关系进行检验。结果依据常染色体、Y染色体及X染色体STR的分型结果,采用家系基因型重建的方法可以推断出赵4(可疑半同胞)与赵1、赵2之间系无关个体,支持赵3(可疑半同胞)、赵5(可疑半同胞)与赵1、赵2为同父异母半同胞关系。结论对于同父异母的半同胞鉴定,综合应用多种遗传标记,并采用家系基因型重建的方法进行分析可获得较为可靠的鉴定意见,仅使用ITO法计算半同胞指数或判别函数法分析则难以提供可靠的鉴定意见。
45-48
法医学杂志综述

CCR2和CCL2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摘要: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指由于外力作用造成的脑皮质浅层出血而软脑膜完整的一种脑部损伤。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多种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了HIBD的发生。CC趋化因子受体2(CC chemokine receptor 2,CCR2)是CC型趋化因子的代表受体,广泛分布于脑组织内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是脑组织中主要的趋化因子受体。CC趋化因子配体2(CC chemokine ligand 2,CCL2)为碱性蛋白,是CCR2的配体,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CCR2和CCL2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介绍,并对CCR2和CCL2与HIBD的关系进行阐述,以期为HIBD的相关研究提供线索。
54-57

CDK5的表达与脑损伤时间推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摘要: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5(cyclin-dependent kinase 5,CDK5)是CDK家族中一类不直接调控细胞周期的蛋白。CDK5通过靶蛋白的磷酸化在神经细胞的发育、修复及退行性变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脑组织器质性损伤,由于损伤发生后机体启动应激及修复机制,脑组织中变化的多种蛋白及酶类物质可作为损伤时间判定的指标。本文就CDK5的分布、活性机制、生理作用及其脑损伤研究与其作为脑损伤标志物可能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58-60
法医学杂志经验交流

EZ-tape在皮肤接触性检材DNA检验中的应用

摘要:接触性检材在法医DNA检验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其中皮肤接触性检材的检验更是其中的热点与难点之一。本研究使用EZ-tape脱落细胞粘取器转移皮肤接触性检材脱落细胞,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61-62

硅珠法提取生物检材DNA的影响因素

摘要:在酚-氯仿有机法、Chelex-100法、磁珠法及硅珠法几种DNA提取方法中,硅珠法在脱落细胞等微量生物检材以及骨骼、牙齿等疑难生物检材中的成功应用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可[1-3]。随着硅珠法的不断推广应用,有学者对传统的硅珠法进行了改良以提高其提取模板DNA的灵敏度[4],也有人通过实验证实加大检材量能够提高硅珠法在脱落细胞DNA中的提取浓度[5]。
63-64
法医学杂志医疗损害

主动脉粥样硬化溃疡破裂误诊为急性胰腺炎医疗损害1例

摘要:1案例1.1简要案情郭某,男,46岁,某年9月26日22:30左右因"突发中上腹部剧痛3 h余"入某三级医院住院治疗,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并对症治疗。9月28日15:00左右患者上厕所后突感胸闷气促,病情加重,经抢救无效当日死亡。
65-66

左下肢皮肤裂伤后气性坏疽致死医疗损害1例

摘要:1案例1.1简要案情陶某,24岁,某年7月30日晨,在家上厕所不慎跌倒被瓷砖割伤左膝部,某人民医院急诊予行左膝部皮肤裂创清创缝合术、左侧股四头肌部分断裂缝合术,约48 h后发生气性坏疽,明确气性坏疽予以截肢术,术后约4 h死亡。患者死亡后,家属难以接受某人民医院的相关解释及赔偿,案件遂诉讼至某市人民法院。
67-68
法医学杂志案例报道

新生儿成骨不全Ⅱ型的尸检和MSCT鉴定1例(英文)

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Ⅱ型死胎案例。在妊娠期间胎儿即有颅骨骨折和颅脑损伤。法医尸体检验后,随即进行尸体多层螺旋CT(multi-sliced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扫描和三维重建。尸检结果显示了OIⅡ型的典型特征,包括颅骨变软、四肢畸形、髋关节弯曲和外展及一些异常特征如白色巩膜、髋内翻、部分骨骼和器官缺失、唇裂和两耳不对称。CT检测到的异常变化有腭裂、下颌发育异常、脊柱裂、颈肋、肋骨和椎骨融合,这些都是在常规尸检中难以检测到的。本文阐述了OI的分类、致病性基因突变、死亡原因以及OI与儿童受虐的鉴别,更强调了OI学科知识对法医病理学工作者的重要性和MSCT在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中的价值。
69-73

脑桥小脑角处脑膜内皮型脑膜瘤致猝死1例

摘要:1案例1.1简要案情吴某,男,7岁,某日下午于玩耍时突然昏倒,后送卫生院抢救无效死亡。该男童既往曾因"面瘫"症状至医院就诊,行药物及针灸治疗效果不佳。1.2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全身体表未见明显损伤。
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