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法医学杂志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 31-1472/R 国内刊号
  • 1004-5619 国际刊号
  • 0.4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法医学是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法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医昆虫学专题、论著、技术与应用、综述、经验交流、医疗损害、案例报道

法医学 2010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法医学杂志论著
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大麻素Ⅰ型受体表达241-245

摘要: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大麻素Ⅰ型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Ⅰ,CB1R)的表达及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段CB1R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组织中有少量CB1R的表达,位于表皮、毛囊、皮脂腺、皮肌层。伤后6~12 h,中性粒细胞不表达CB1R,伤后1~5 d,阳性染色以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伤后7~14 d,CB1R阳性着色以成纤维细胞为主。阳性细胞率6h~3d逐渐升高,5d达到高峰,7~14d逐渐降低。经Western印迹法显示各个时间段均有CB1R的阳性条带,其中5d为CB1R表达的高峰。结论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CB1R被激活,CB1R表达于单核细胞,可能参与炎症反应,CB1R在损伤周边区表达于成纤维细胞,可能参与皮肤损伤后的愈合,其变化规律可用于损伤时间的推断。

大鼠脑挫伤后微管相关蛋白2 mRNA表达变化246-249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mRNA表达变化,探讨其时序性变化与脑损伤时间的相关性。方法参照Feeney法建立大鼠右顶叶脑挫伤模型,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挫伤区脑组织MAP-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MAP-2 mRNA表达;伤后1h,挫伤灶脑组织MAP-2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下降,伤后6 h降至最低;12 h~14 d逐渐增高,至14 d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结论脑挫伤后MAP-2 mRNA的表达规律,在法医学实践中可以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的新方法之一。

《法医学杂志》常用主题词(四)249-249

运用猪眼视网膜细胞DNA降解程度推断死亡时间250-252

摘要:目的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技术观察猪眼视网膜细胞DNA降解规律,推断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方法猪死后取眼球放置于避光、温度(15±2)℃、湿度(50±5)%条件下,分别于2、4、6、8、10、12、14、16、18、20、22、24 h提取猪眼球视网膜细胞,进行SCGE,荧光显微镜采集图像,并运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图像分析系统(IMI 1.0)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死后2~24h,视网膜细胞DNA降解程度随着PMI延长而增加;头DNA含量(%)、LT/LH、IT/IH与PMI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92.227-5.188 x+0.019 x^2+0.001 x^3(R^2=0.971)、y=0.035e^0.191x(R^2=0.947)、y=0.099 e^0.264x(R^2=0.955)。结论运用SCGE检测视网膜细胞DNA降解情况有助于推断PMI。

石家庄地区夏秋季常见嗜尸性昆虫群落演替规律253-256

摘要:目的研究石家庄地区常见嗜尸性昆虫种类及其群落演替。方法观察法研究2007—2009年夏秋季放置在同一地点的9只家兔尸体上常见嗜尸性昆虫的种群演替。结果该地区家兔尸体上出现常见双翅目3科4属9种,主要有蝇科的家蝇、厩腐蝇、开普黑蝇、厚环黑蝇;丽蝇科的丝光绿蝇、大头金蝇,麻蝇科的棕尾别麻蝇、肥须亚麻蝇、黑尾黑麻蝇。鞘翅目5科11种,主要有埋葬甲科的大黑葬甲、Silpha carinata(Herbst)、大负葬甲、Ptomascopus morio(Kraatz)、双色葬甲;蜣螂科的金龟子;步甲科的毛婪步甲和蠋步甲;拟步甲科的细土潜;隐翅甲科的大黑隐翅虫、小隐翅虫。膜翅目2科2种,蚁科的路舍蚁;胡蜂科的墨胸胡蜂。结论该地区嗜尸性蝇类群落演替明显,嗜尸性昆虫有地域特征。研究结果可作为石家庄地区对尸体进行死亡时间推断的依据。

Micro-XRF法检测肺内抗酸性硅质颗粒及其在溺死诊断中的应用257-259

摘要:目的利用微束X射线荧光光谱(microbeam X-ray fluorescence,Micro-XRF)分析技术检测肺内抗酸性硅质颗粒,并探讨其在法医学溺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只大白兔随机分为溺死组(n=12)、死后入水组(n=10)和对照组(n=10),分别提取现场水样和各组肺组织。采用Micro-XRF法测定现场水样和肺组织中抗酸性硅质颗粒的面积含量。结果现场水样中抗酸性硅质颗粒面积含量为4.4mm^2/mL;溺死组、死后入水组、对照组肺组织中抗酸性硅质颗粒面积含量分别为(25.30±10.95)mm^2/g、(1.68±0.63)mm^2/g、(1.65±0.85)mm^2/g;溺死组肺组织中抗酸性硅质颗粒面积含量较死后入水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内抗酸性硅质颗粒面积含量可作为一种溺死诊断的指标,Micro-XRF测定法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在法医学溺死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雷公藤甲素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260-265

摘要:目的从形态和功能两方面观察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TP)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A)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服2%丙二醇、丙二醇醋酸泼尼松混合溶液和丙二醇雷公藤甲素混合溶液7周,检测各组血浆皮质醇(cortisol,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c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含量;行体质量、肾上腺器官系数测定及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组织病理学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ACTH在各组垂体中的表达。结果 (1)TP组与泼尼松组血浆COR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血浆ACTH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TP组血浆CRH高于对照组(P〈0.05)。(2)TP组与泼尼松组大鼠实验后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肾上腺器官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光镜及电镜观察均表明TP组与泼尼松组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变薄、萎缩,肾上腺功能低下;ACTH在TP组大鼠垂体中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形态和功能两方面均提示较长期服用TP可引起大鼠肾上腺皮质萎缩、功能低下,通过负反馈调节,进而使下丘脑和垂体合成、分泌CRH和ACTH增加。

布比卡因在生物样品中的分解动力学266-268

摘要:目的研究布比卡因麻醉致死犬的脑组织、血液和尿液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布比卡因分解动力学。方法将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致死犬的脑组织、血液和尿液分三等份分别置于20℃、4℃和-20℃条件下保存,于死后不同时间点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布比卡因的含量,WinNonlin软件拟合分解动力学方程,计算不同保存条件下脑组织、血液和尿液中布比卡因的分解半衰期。结果脑组织、血液和尿液中布比卡因的分解动力学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可用lgC=lgCo-kt/2.303表示,式中k为一级分解速率常数。结论 20℃、4℃和-20℃条件下保存的脑组织、血液和尿液中布比卡因均可发生分解,20℃保存时分解较快,其次为4℃,-20℃保存时分解最慢。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液、尿液中乙基葡萄糖醛酸苷269-272

摘要:目的建立血液、尿液中乙基葡萄糖醛酸苷(ethyl glucuronide,EtG)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方法血液、尿液用乙腈沉淀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用LC-MS/MS检测。结果血液、尿液中EtG的检出限均为0.05μg/mL,线性范围均为0.10~5.00μg/mL(r〉0.999),检测方法准确度为95%~109%,日间及日内精密度〈12%。对送检案例血液中EtG进行检测,效果良好。结论本方法适用于血液、尿液中EtG的检测。

法医学杂志案例报道
牙齿造作伤1例272-272

摘要:1案例 简要案情:某女,55岁,某日被殴打,进行伤情检验时称:"被打后牙齿脱落两颗"。调查证实:纠纷时伤者口腔内有少量血迹,但无人证明其当时有牙齿脱落。

法医学杂志案例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致儿童颅脑损伤伤残评定204例分析273-275

摘要:目的研究道路交通事故致儿童颅脑损伤的类型、特点、主要并发症及其受伤人员伤残评定的特点。方法对204例车祸致儿童颅脑损伤的伤残评定资料按伤者受伤的不同部位、有无并发症、并发症的类型及伤残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纯弥散性原发性脑损伤64例,单纯局灶性原发性脑损伤80例,全面性继发性脑损伤24例,局部性继发性脑损伤36例。主要并发症为外伤性癫疒间14例(6.9%)、外伤性脑梗死9例(4.4%)、外伤性脑积水7例(3.4%)、外伤性精神障碍5例(2.5%)。结论道路交通事故致儿童颅脑损伤,以单纯原发性颅脑损伤多见,容易并发外伤性癫疒间及外伤性脑梗死。对涉及儿童颅脑损伤的伤残评定应适当放宽标准,伤残评定标准应增加专门针对儿童的条款。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死亡所致医疗纠纷51例分析276-278

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所致医疗纠纷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而为此类案件的法医学司法鉴定和医疗纠纷的防范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从死亡原因以及知情选择、医疗技术环节等方面,对PCI术后死亡引发纠纷的51件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全部案例中,存在医疗过失行为的有35例,其中属医疗技术缺陷或医疗过失行为的28例,属医疗管理缺陷的2例,兼有医疗技术和医院管理缺陷的5例。结论 PCI医疗过失的主要原因是操作技术水平低下、违反诊疗规范、知情告知不够充分。

法医学杂志技术与应用
多种遗传标记在同母异父半同胞关系鉴定中的综合应用279-281

摘要:目的通过对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STR基因座以及线粒体DNA高变区多态性的检验,探讨同母异父半同胞关系鉴定策略。方法提取3名全同胞及其1名疑似同母异父半同胞个体的DNA,采用SinofilerTM试剂盒检测常染色体上的15个STR基因座、采用Mentype Argus X-8试剂盒和自主研制的16重X染色体STR扩增体系,共检验X染色体上的19个STR基因座,同时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分析线粒体DNA高变区Ⅰ和高变区Ⅱ的多态性。结果依据常染色体STR基因型结果及全同胞指数和半同胞指数计算结果排除可疑个体与已知3名全同胞间存在全同胞关系,线粒体DNA高变区多态性检测结果提示4名被鉴定人为同一母系,X染色体STR分型结果支持被鉴定个体间为半同胞关系。结论对于同母异父半同胞鉴定案例,综合运用常染色体STR、X染色体STR及线粒体DNA高变区测序等多种遗传分析手段,可获得可靠的鉴定结论。

3个miniSTR基因座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的建立及应用282-284

摘要:目的建立扩增片段小于115 bp,包括D1S1676、D6S1274和D17S1299 3个非CODIS系统的miniSTR基因座复合扩增系统,用于高度降解DNA样本的基因分型。方法采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引物,通过PCR扩增,利用310遗传分析仪对100份成都汉族健康无关个体血样以及2份高度降解检材进行检测。结果荧光标记复合扩增D1S1676、D6S1274和D17S1299 3个miniSTR基因座,每个基因座均获得了清晰的基因型分型结果。100份样本,3个miniSTR基因座分别检出个9、9、7个等位基因和27、23、18种基因型,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3个基因座在成都汉族人群的累积非父排除率、累积个体识别能力分别为0.9991和0.9160。结论本系统可以应用于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为DNA高度降解样本分型提供了新的方法。

PowerPlex~ 16 HS系统直接扩增法检测常见检材的DNA285-286

摘要:目的研究PowerPlex 16 HS系统直接扩增法对血样、口腔拭子和烟蒂3种常见检材的有效性。方法采用PowerPlex 16 HS系统对11份新鲜血样、10份口腔拭子和10份烟蒂样本进行直接扩增检测,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鲜血样和口腔拭子的完整遗传图谱检测成功率为100%,烟蒂样本的完整遗传图谱检测成功率为90%。结论 PowerPlex 16 HS系统直接扩增法是一种适用于血样、口腔拭子和烟蒂3种常见检材的有效方法。

法医学杂志综述
根据绿蝇属昆虫推断死亡时间的法医学研究进展287-289

摘要:尸源性昆虫在某些刑事案件的侦破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推断死者的死亡时间和推断尸体是否有转移有重要的作用。双翅目中的丽蝇科绿蝇属昆虫是尸体上常见的昆虫之一,通常最先到达尸体,而且最喜阳光,该特点以及在尸体上发现的绿蝇属昆虫幼虫的生长发育阶段,可以为刑事案件的侦破提供十分有力的证据。本文主要从生物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对绿蝇的种属鉴定以及绿蝇日龄的推断等方面,综述了根据绿蝇属昆虫推断死亡时间的法医学应用研究进展。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法医学鉴定290-293

摘要: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外伤性SAH与病理性SAH,其中外伤性SAH是头部外伤的常见表现形式,同时也往往是法医学鉴定的难点。本文根据法医学实际鉴定经验并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资料,阐述了SAH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检查要点和死亡机制,并尝试将外伤性SAH分为脑损伤伴发性、脑底血管破裂性及局灶性SAH 3种类型以便于理解。

甲醇中毒机制的研究进展294-296

摘要:甲醇经口或皮肤吸收入血后造成中毒者双目失明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的案件时有发生。甲醇及其代谢产物甲醛、甲酸均可对机体产生严重毒性作用,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视力障碍及神经症状。目前对于甲醇中毒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甲醇氧化代谢过程中形成的甲醛、甲酸及大量自由基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组织细胞缺氧,结构及生物特性改变,自由基及抗氧化系统、蛋白酶及蛋白酶抑制系统平衡被打破,而造成体内一系列中毒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