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法医学杂志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 31-1472/R 国内刊号
  • 1004-5619 国际刊号
  • 0.46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法医学是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5年创刊,目前已被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法医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法医昆虫学专题、论著、技术与应用、综述、经验交流、医疗损害、案例报道

法医学 200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法医学杂志论著
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aspase-3的表达及其活性161-163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切创愈合过程caspase-3的表达、激活情况及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切创模型后,应用比色法、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不同时间段caspase-3的表达、激活情况及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伤后不同时间的caspase-3活性倍增值、caspase-3酶原表达呈现时间规律性变化,并可见caspase-3的激活片段。结论caspase-3可能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细胞的凋亡中发挥作用,caspase-3可以成为用于皮肤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大鼠死后骨骼肌FTIR光谱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164-166

摘要:目的应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大鼠死后骨骼肌随死亡时间推移的化学降解过程,为死亡时间推断提供新的研究方法。方法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2)℃环境,不同的死亡时间点提取大鼠大腿骨骼肌组织,并运用FTIR光谱仪测定不同化学基团随死亡时间的变化。结果随着死亡时间的推移,大鼠骨骼肌组织不同吸收峰的峰强随着死亡时间增加呈现出四种不同的变化方式:增加、下降、稳定、波动,且不同峰强比显示了相似的时间变化趋势。结论FTIR光谱分析技术有望成为法医实践中推断死亡时间的新方法。

大鼠死后腓肠肌内糖原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167-169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死亡后腓肠肌内糖原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断颈、机械性窒息、失血性休克三种方法分别处死大鼠,于死亡后0﹑0.5﹑1﹑1.5﹑2﹑3﹑4﹑8﹑12﹑18和24h时间点取腓肠肌,利用PAS染色方法并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分析糖原含量变化。结果大鼠腓肠肌内糖原含量和阳性面积随死亡后时间的延长而呈线性减少。结论腓肠肌内糖原含量和阳性面积可作为死亡时间推断的参考指标。

大鼠视神经横断伤后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及Bcl-2/Bax表达170-173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视神经横断伤后,视网膜细胞(RGCs)形态学变化、Bcl-2/Bax蛋白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与视神经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球后视神经横断伤动物模型,用Bcl-2和Bax免疫组织化学和HE染色方法观察伤后不同时间RGCs的动态变化。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Bcl-2及Bax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神经横断伤后RGCs数目严重下降,2周内RGCs快速减少,2周以后缓慢减少;伤后Bcl-2、Bax表达随时间不同程度的增加,Bax对损伤反应较Bcl-2稍晚,两者表达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并维持一定的时间。Bcl-2/Bax蛋白表达比率与RGCs存活数目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视神经横断伤后Bcl-2和Bax的表达在伤后不同时间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可为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一定依据。

HIF-1α、IGF-1表达与脑挫伤时间的相关性174-176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脑挫伤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SABC法)对正常及伤后不同时间HIF-1α、IGF-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神经细胞偶见HIF-1α表达,IGF-1表达呈弱阳性。脑挫伤后HIF-1α和IGF-1的表达主要位于大脑皮质、脑干和海马的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中,并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伤后2h挫伤区周围神经细胞可见HIF-1α蛋白阳性表达增加,24h达高峰,14d后恢复正常;伤后6hIGF-1蛋白阳性表达增加,3d达高峰,14d后恢复正常。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损伤后HIF-1α、IGF-1蛋白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时间规律性,可望用于法医病理学推断脑损伤时间。

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TLR2、TLR4表达及其法医学意义177-180

摘要:目的探讨皮肤切创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TLR2和TLR4阳性表达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以寻找损伤时间推断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45例不同损伤时间小鼠皮肤切创组织中TLR2、TLR4的表达情况,同时以3例正常小鼠皮肤组织作对照。结果皮肤切创组织中单核-巨噬细胞TLR2和TLR4阳性表达与损伤时间具有相关性。单核-巨噬细胞TLR2、TLR4阳性细胞比率(单核-巨噬细胞阳性细胞数与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三种阳性细胞总数之比率)与损伤时间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3.8099+0.9572x-0.0077x^2+1.5×10-5x^3(R^2=0.872);y=25.2256+0.7893x-0.0059x^2 +1.0×10^-5x^3(R2=0.879)。结论TLR2、TLR4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内单核-巨噬细胞阳性表达比率与损伤时间相关;检测损伤区单核-巨噬细胞TLR2、TLR4的表达可望成为推断损伤时间的新方法。

脑挫伤大鼠胶质细胞GFAP、S100的表达及其损伤时间的推断181-184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的表达,观察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随脑损伤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在脑损伤及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脑挫伤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SP法)观察大鼠脑挫伤后GFAP、S100在伤后不同时间星形细胞中的表达。并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其作定量统计分析处理。结果(1)伤后1h时GFAP阳性表达开始增多,阳性物质表达随时间大致呈线性上升7d达最大值,然后阳性物质染色强度和面积呈下降趋势。(2)伤后12h组可见S100阳性表达活性增高,S100阳性细胞数目逐渐增多,5d时达高峰后显著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脑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有一定时间规律性,在脑挫伤时间推断中及神经组织修复中有一定作用。

人体冠心病心肌组织cTnI免疫组织化学研究185-187

摘要:目的研究cTnI免疫组织化学法诊断人体急性心肌梗死的法医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人体冠心病心肌组织cTnI的变化,进行图像分析,与HE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人体冠心病心肌组织急性心肌梗死区域心肌细胞内cTnI免疫组化染色缺染、分布失规律性;梗死修复区域纤维间质cTnI免疫组化染色弱阳性;陈旧性心肌梗死瘢痕区域纤维间质cTnI免疫组化染色阴性。失血性休克组近心内膜心肌细胞内cTnI免疫组化染色轻度增强,并见点灶状心肌细胞内cTnI免疫组化染色缺染。结论cTnI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以应用于人体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皮肤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及其EDA、EDB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188-190

摘要:目的研究培养的皮肤成纤维细胞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及其可变剪接片段EDA、EDB在损伤后的mRNA水平,为推断早期损伤时间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培养人体皮肤成纤维细胞,换无血清培养液培养24h后,采用划痕法制作细胞损伤模型,损伤后0、0.5、1、2、6、24h收集细胞,抽提RNA,实时RT-PCR定量检测总FN及其EDA、EDB的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皮肤成纤维细胞中总FN及其EDA、EDB的mRNA水平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升高,EDA mRNA在损伤后1h达到高峰,EDB mRNA在损伤后6h达到高峰,FN mRNA在损伤后2h达到高峰;在损伤1h后总FN及其EDA、EDB的mRNA表达变化随时间的延长而呈现一种不断上升的趋势。结论纤维连接蛋白EDA、EDB可作为早期损伤时间推断的较理想的参考指标。

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损伤的模型的建立191-192

摘要:目的建立不同浓度的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模型,研究组织缺血、自由基损伤的机制。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PC12细胞12h,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处理后细胞的生长活力和凋亡情况。结果以0浓度组作为对照,100、300nmol/L的H2O2处理的PC12细胞生存率分别为(76±7.69)%、(39±7.08)%(P〈0.01);0、100、300nmol/L的H2O2处理的PC12细胞后凋亡率分别为2.47%、6.00%和55.54%。结论建立了以0、100、300nmol/L的H2O2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模型。

大鼠皮肤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表达与损伤时间的相关性193-195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皮肤组织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时间相关性表达,为损伤时间推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组织生前及死后CGRP表达。结果生前组大鼠损伤后皮肤组织内CGRP在神经纤维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后组皮肤组织中CGRP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生前组中CGRP表达在损伤后1h明显增多,4h达到高峰,以后恢复到正常。结论损伤组织神经纤维中CGRP表达具有规律性且有较好的时间相关性,可成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的指标。

GC/MS/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196-198

摘要:目的探索自动质谱去卷积定性系统(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方法利用自动质谱去卷积定性系统(AMDIS)、全扫描离子模式(FIM)和选择离子监测技术(SIM)对农药、、安眠镇静类药等常见毒物进行检索分析,比较三种检索方式对不同质量浓度(40.0、4.0、0.4mg/L)毒物的检验结果。结果AMDIS与SIM具有相近的灵敏度,可以将GC/MS全扫描文件去卷积处理,解决杂质干扰问题,准确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定性;AMDIS可以自动识别重叠的色谱峰并将其与目标谱库进行匹配,为重叠峰的定性提供了直观的鉴别依据。结论AMDIS检索自动快速,适用于GC/MS法快速鉴定毒物。

五氟丙酰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尿液中7-氨基硝西泮199-200

摘要:目的用五氟丙酰衍生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尿液中硝西泮的主要代谢物7-氨基硝西泮。方法尿液经乙醚萃取后,用五氟丙酰酸酐(PFPA)进行衍生化,得到7-氨基硝西泮衍生化物的总离子流色谱图和质谱图。结果根据7-氨基硝西泮衍生化物色谱的保留时间和质谱中主要特征离子的质荷比进行定性分析;用7-氨基氟硝西泮做内标,以7-氨基硝西泮和内标衍生化物定量离子的色谱峰面积比与浓度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论用五氟丙酰衍生化-GC/MS分析尿液中硝西泮的主要代谢物7-氨基硝西泮的方法定性、定量灵敏准确,测定结果可应用于司法鉴定。

6个miniSTR基因座荧光标记复合扩增的遗传多态性201-205

摘要:目的评价6个miniSTR基因座在DNA高度降解检材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并调查广东汉族人群6个mini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两个复合扩增PCR体系、四色荧光标记及毛细管电泳技术,对D1S1677,D2S441,D4S2364,D10S1248,D14S1434,D22S1045基因座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6个miniSTR基因座均获得了清晰的基因型分型结果,扩增片段均小于120bp,分别检出7、7、5、8、8、7个等位基因和14、11、11、19、12、14种基因型,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6个miniSTR基因座在广东汉族群体的个人识别率和非父排除率分别依次为0.863、0.895、0.792、0.894、0.814、0.904和0.392、0.360、0.353、0.568、0.378、0.513。10例Identifiler^TM试剂盒未能正确分型的高度降解DNA样本,采用6个miniSTR基因座复合扩增体系检测均提高了分型成功率结论6个miniSTR基因座荧光标记复合扩增体系在DNA高度降解检材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并且在广东地区汉族群体中具有较好的遗传多态性。

法医学杂志论著摘要
我国东北地区汉族群体11个Y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206-209

摘要:Y染色体为正常男性特有,其95%在减数分裂中呈连锁遗传,因此在法医学中具有其他常染色体基因座不可比拟的独特作用。近年来,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Y-chromosome short tandem sequence,Y-STR)多态性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104名无关男性个体DYS391、DYS389Ⅰ、DYS439、DYS389Ⅱ、DYS438、DYS437、DYS19、DYS392、DYS393、DYS390、DYS385a/b11个Y-STR基因座及其单倍型的分布进行了调查,并对其在法医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书讯209-209

法医学杂志案例分析
178例心源性猝死法医组织病理学诊断分析210-212

摘要:目的探讨心源性猝死(SCD)的病理特点与鉴别要点。方法对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2000—2005年尸检出的178例SCD死亡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对其病因、年龄、诱因及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显示冠心病、心传导系统病变、心肌炎、心肌病等在SCD中占有较大比例。冠心病猝死是中老年人SCD的最主要原因,青壮年人SCD的病因以非冠心病为主。如传导系统病变、心肌炎、心肌病。在儿童的SCD中先天性心脏病、传导系统病变及心肌炎占主导地位。结论不同的病因,其病理特点不同,其病理变化是法医学鉴定的主要依据。

法医学杂志案例报道
冰冻致颅底骨骨折1例212-212

摘要:1案例 死者,男,31岁,在被刑事拘留时,自称头晕、胸闷,后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尸体存放于冷藏箱内,温度-16°C,一月后进行尸检,死因为左胫后静脉血栓脱落致肺动脉栓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