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论坛杂志社
分享到:
《法学论坛》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名家主持、学术视点、探索争鸣、实务观察、环球评论、专题策划、读书沙龙等。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
  • 国际刊号:1009-8003
  • 国内刊号:37-1343/D
  • 出版地方:山东
  • 邮发代号:24-219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双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3.67
  • 综合影响因子:4.226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法学论坛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法学论坛杂志名家主持

论未成年人犯罪前科应予消灭——一个社会学角度的分析

摘要:以社会学为视角,并结合刑法中前科及前科消灭理论进行分析,犯罪标签的存在和前科报告制度的影响,我国法律规定的未成年犯罪入的前科保护制度基本上不能消除前科对未成年犯罪入的不利影响,而这些不利影响的存在极可能导致未成年犯罪人刑罚执行完毕后之再社会化的失败,使其重新走上再犯之路,因而应明确消除未成年犯罪入的前科记录。
5-11

中国刑法中未成年人犯罪处罚措施的完善——基于国际人权法视角的考察

摘要:《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一系列国际人权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处罚措施作出了特殊规定。中国目前有必要以这些规定为参照,完善刑法中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措施。就刑罚措施而言,需要明确限制无期徒刑的适用,宣示监禁刑的慎重性适用;而对非刑罚处罚措施,则需要以专条、专节的形式,改造现有方法,增设新的种类,建立形式多样、轻重有序、逐级递进的非刑罚处罚方法体系,强化非刑罚处罚方法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适用。
12-17

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看现行刑罚制度的缺陷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类型,具有显著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处罚必须充分考虑到这一事实特征。否则,不仅设定处罚措施的科学性将严重受损,而且实践中还会造成高负面效应。现行刑法典的罪刑设计是以成年人犯罪为基调和标准的,未能考虑到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性,因而在处罚制度的设计上存在着严重的制度性缺陷。面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严峻性,正视这种局限性的客观存在,理性把握未成年人犯罪的规律和特点并据此形成科学的处罚理念,不仅对司法实践中正确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也有助于立法完善时制定出体现对未成年犯罪人特殊司法保护要求的刑事规范。
18-24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社会调查制度的运用

摘要: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基于未成年人的身心特质、刑罚的个别化原则,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开展社会调查,以补足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非正式性,落实“教育、感化、挽救”的社会政策。在我国现行司法体制和诉讼模式之下,这种社会调查应当适用于刑事诉讼整个过程,作为司法机关办案辅佐者的社会调查主体应由独立于控辩审三方的人员担当;社会调查报告只有在听取诉讼参与诸方的意见之后,才可以作为办案的依据。未来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应当明确社会调查的主体及其诉讼地位,规定社会调查报告的运用规则。
25-30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中的全面调查制度

摘要: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在刑事诉讼中不仅要查明案件事实,调查与犯罪有关的信息,还应全面调查与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格相关的信息。全面调查贯穿于刑事诉讼的各个阶段。法院认为需进行全面调查的应依职权向检察机关提出全面调查的建议或者直接委托有关社会机构进行调查,法院自身不适合作为全面调查的主体。实践中的社会调查员应为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在诉讼中独立于控辩双方行使自己的权利。
31-36
法学论坛杂志学术视点

秩序与渐进——中国依法治国的几个问题

摘要:“左”的阶级斗争为纲的法制可以毁灭社会主义,右的全盘西化式的法制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绝对不能走向现代法治,休克疗法式的市场经济也不能带来现代法治;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法制保障,而法治的运行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支撑;现代法治既要保障穷人的基本利益,又要维护富人的合法利益和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中国依法治国主要有五大内容,其关键是实现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良性互动、集中能力办大事和防错纠错能力的双重提高。秩序与渐进是中国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法治是一种时代性和地方性知识。
37-44

试析行政法意义上的见义勇为行为——兼评我国见义勇为法律制度之不足

摘要:行政法不仅要关注行政主体的行为,而且应该重视行政相对入的行为。行政法意义上的见义勇为行为属于一种独立类型的见义勇为行为,具有特定的涵义、性质和意义,不仅区别于民法意义上的见义勇为行为,而且不同于其它行政法性质的行为。对该行为,需要行政法律制度给予其特别规范;国家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偿责任,而不仅仅是给予奖励。
45-51

论保险合同疑义利益解释原则

摘要:我国保险法对保险合同疑义利益解释原则只作了一条简单的规定(即保险法第31条),以至于司法实践中,常将该原则适用于合同的一切争议,误用于一切类型的合同条款,并将该原则视为保险合同解释的单一原则。疑义利益解释原则的适用是有其条件的,一方面,保险合同条款确实存在“歧义”;另一方面,只有在用尽其它解释原则仍不能解释保险合同疑义时方可适用该原则。疑义利益解释原则适用的范围只限于由保险人拟定的条款,而由保险人和投保人协商的特约条款和法定保险条款不宜使用。当被保险人与保险人的总体谈判实力相当,或被保险人与保险人均为保险公司的情况下,也不应当使用疑义利益解释原则。
52-57

论真正非法定目的犯的解释适用——兼论刑法漏洞的补充

摘要:对于真正非法定目的犯的解释适用,我国刑法学界存在诸多理论盲点:真正非法定目的犯与不真正非法定目的犯不分;目的性限缩与限制解释不分;可补充的漏洞与不可补充的漏洞不分。真正非法定目的犯属于刑法隐藏漏洞,必须通过目的性限缩方法来补充。目的性限缩中的“目的性论据”不是刑法法益保护的目的,而是刑法自由保障的目的。
58-64

证明责任分配契约探讨

摘要:我国现行法对民事证明责任分配规定了三项标准,未明文允许当事人可订立证明责任分配契约。承认证明责任分配契约的合法性,反映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融合,凸显了当事人在举证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是处分主义在证明活动上的体现。在我国允许当事人订立证明责任分配契约,可弥补证明责任分配标准的不足,并且不违背法律强制性规定。契约订立后,一旦发生诉讼后适用该契约,对当事人、法院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当事人若对订立的证明责任分配契约效力发生争议,不能就该契约提起诉讼,应要求法院在本诉中直接审查契约的合法性。
65-70

中国刑事上诉程序的机构性功能及其缺陷

摘要:在两审终审制的框架下,尽管中国刑事上诉程序同现代法治国家刑事上诉程序一样也具有监督、保障法律统一实施等机构性功能,但在中国刑事上诉程序当中,第二审法院关注的焦点仍然仅仅局限于控辩双方之间关于定罪量刑方面的争议,而很少在纠纷解决之外,充分考虑裁判结果对未来审判的指导和影响,以及如何促使现行法律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的需要。
71-76
法学论坛杂志热点聚焦

论犯罪与文化的关系——以文化的规范性为视角

摘要:对于犯罪与文化关系的解读,研究视角的选择颇为重要。在体察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文化的规范性是犯罪与文化关系研究的连接点和研究视角。在犯罪学和文化学的跨学科研究场域中,以此为视角,通过探讨文化规范性的本质与意义,进而重新梳理犯罪与文化的关系,前瞻犯罪与文化关系研究的发展趋势,试图推进犯罪文化学在我国的形成。
77-82

论互补性专利联营的卡特尔管制

摘要:司法实践中,对互补性专利联营一般免予卡特尔管制,但多数互补性专利联营成员之间实际上是存在竞争关系的,专利联营很可能构成卡特尔。对于互补性专利联营,只有各成员在创新市场独立进行研发,各自取得专利,并且无潜在竞争关系的,才能认定不构成卡特尔。我国应当充分运用《反垄断法》,加强对互补性专利联营的卡特尔管制。
83-89

土地管理机关行使“制止权”的若干问题

摘要:《土地管理法》第83条授予国家土地管理机关以“制止权”:当土地管理机关责令非法建筑人拆除非法建筑而其继续施工时,土地管理机关有权予以制止。但是,“制止权”属于行政执行权,采取告诫的方式较为适宜,不可强力为之。如果行政机关不当地行使这种权力,给相对人造成损害的,可以提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直至请求国家赔偿。
90-93

刑罚轻缓化的文化分析

摘要:当代世界刑罚的整体发展趋势是刑罚的轻缓化。刑罚作为对犯罪的反应,其不仅因文化而创立,更因文化的发展、变迁和进化而历经嬗变,刑罚轻缓化的直接动因是文化的演进。刑罚轻缓化的历史发展进程受到文化演进的制约和限制,文化的演进推动刑罚走向缓和;文化的演进推动刑罚关注灵魂、惩罚强度降低;文化的演进推动刑罚关注人权保障和重视人道主义。
94-98
法学论坛杂志特别策划

物权法视野下农村土地制度若干问题探析

摘要:中国农村现行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一个变迁的过程。在认识论层面应当区分所有制与所有权。参照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相关制度分析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性质。《物权法》对农村土地所有权的规定仍不清晰。与农民承包经营权转让的比较,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对农民利益的影响更大,维护农民利益的关键是要处理地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转让过程中的法关系。
99-106

新型乡约若干问题探讨

摘要:本文从新型乡约的历史变迁考察新型乡约的文化结构、权力运行模式、存在形态,运用实证的方法,对新型乡约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病症进行诊断,认为要从源头上治理新型乡约面临的现实困境,必须从学理上重新审视新型乡约的特点、性质和功能,进而建构和谐视域下多元共治的乡村理想图景。
107-113
法学论坛杂志探索争鸣

国家经济安全视角下我国知识产权之刑事保护——对“专利侵权罪”增设论之否定

摘要: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经济安全具有保障作用,也具有一些负面影响,其中尤为突出的是专利标准化和滥用知识产权问题。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我国应调整知识产权刑事保护思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来控制知识产权犯罪,即对不同种类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和不同严重程度知识产权犯罪案件进行区别对待,实现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消解手段的多元化。增设专利侵权罪是不利于我国经济安全的,故主张否定增设论。
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