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法学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urists Review

  • 11-3212/D 国内刊号
  • 1005-0221 国际刊号
  • 4.8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法学家是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法学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研讨:法治、紧急权与例外状态、专论、视点_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研究、视点、争鸣、评注

法学家 200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本期视点:国际法与中国发展——中国的和平发展需要国际法1-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密切,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经济正式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中国的发展一方面为世界发展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对原有的格局产生了影响。在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如何进一步抓住机遇,利用可能利用的一切有利务件,实现更大的发展,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成为大家关注、探讨的问题。国际法是国际社会交往的基本准则。中国的发展,需要在国际法的框架内进行。遵循国际法的要求,促进国际法的发展,利用国际法的保障,是中国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同时,国际法不是一种静态法,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其内涵与外延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随着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与扩展。本期以“国际法与中国发展”为题,约请相关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论述,期望引起更多的学者、专家对这一重大问题的更深入的研究,促进中国与国际法的共同发展,促进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

和平发展与国际合作义务7-11

摘要:我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特定的国际环境。尽管与二战结束之前或与冷战结束之前相比,国际形势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国际社会的基本结构未变,即:国际社会依然是由地位平等的主权国家所构成,不存在超越国家之上的世界政府。

中国发展过程中的外资准入阶段国民待遇问题12-17

摘要:近年来,在国际经济合作中最引人注目的动向之一,是区域性或双边自由贸易协定(ITA)的发展。例如,美国已与一些国家达成了VIA协议,其与南美洲国家进行的美洲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 of American,简称FFAA)的谈判也预期于2005年结束,届时美洲自由贸易区将成为包括34个国家在内、具有8亿人口的最大的自由贸易区。

中国和平崛起与全球治理17-22

摘要:中国“和平崛起”是一种理论,是一种战略,是一种路线(发展道路),一种政策,一种治国理政的新理念。中国“和平崛起”的道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开始了。20多年来,中国在改革与开放的互动中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即,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下,既参与全球化又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方面大踏步地对外开放走向世界,

“和平崛起”时代国际私法的定位22-27

摘要:“和平崛起”是新近提出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崭新理论。它表现为对国家发展战略的理性深思。这一理论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关系的深刻理解和时代脉搏的准确把握,既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内政外交大政方针的总结提炼,又是中国新世纪发展战略的精辟概括。中国的和平崛起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中国对和平争端解决的充分参与——WTO争端解决中的第三方与中国的参与27-30

摘要: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是WTO这个多边贸易体制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争端解决程序和规则的谅解》(DSU)架构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的诉讼程序。自1995年开始运作以来,WTO争端解决机制对解决贸易纠纷、促进和发展WTO规则、维护全球贸易秩序稳定和WTO规则的严肃性、推动全球贸易进一步自由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人为本”的法哲学思考——马克思的理论阐释31-37

摘要:人们以往对马克思法哲学思想的研究主要注重于经济基础决定法律上层建筑的主体论方面,而相对忽视了马克思法哲学思想中的另一重要内容即法价值论方面的探求。“以人为本”是马克思法哲学价值论中的核心思想,法律的发展要以人的人性、人的自由、人的权利和人的个体为本。马克思的这些法哲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作为一种立场和方法的法律文化38-47

摘要:认识、理解和运用“法律文化”可以有两种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角度,一是把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立场和方法,二是把法律文化作为一种论域和对象。作为一种学术立场的法律文化,它要求我们将法律看作是人类自身的一种生活经验,意味着对所有法律的一种同情的理解,它代表着一种看待法律的合理的相对主义态度,它象征着一种对待法律的整体性考察和开放的心态。法律文化作为一种立场和方法,旨在把法律看作文化的一个部分并通过文化来进行解释,其特征表现为经验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其缺陷则在于作为立场和方法的法律文化往往强调文化类型的划分,力图通过不同类型的比较以强调“差异最大化”或者寻求同一性,且更易于带上研究者价值判断甚至事实描述上的前见。要克服这些缺陷,关键在于如何确立“可比较性”的标准。

行政相对人平等对待请求权初探48-57

摘要:行政相对人平等对待请求权是行政法意义上的一种积极的私人公权利,其核心是同等情况的行政相对人应该得到行政机关的同等对待,避免遭受到歧视和不公。该权利的运用和实现不仅对行政权力的运行发挥着直接的制约作用,能够促使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时自觉遵循禁止行政恣意原则和行政自我拘束原则,同时也可增强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的认同感。如何保障该权利的实现是行政法治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课题,我国应该借鉴国外对该权利的保护,进一步完善我国对行政相对人平等对待请求权的保护和救济。

监督过失责任论58-64

摘要:监督过失理论源于20世纪中叶的日本。监督过失责任的成立与一般过失在过失心理、行为的内容和因果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监督过失通常发生于企业组织内,事业单位、团体内也可适用。我国可以批判地吸收监督过失理论追究监督人(通常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的监督过失责任,督促监督人恪尽职守、勤勉尽责,预防、减少恶性事故的发生。

佟柔民法调整对象理论渊源考65-74

摘要:本文在对佟柔先生民法思想总体研究的基础上,对其著名的商品经济的民法调整对象理论,从前苏联民法理论和立法实践、马克思主义法律观特别是民法观、前苏联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和实践、中国民法对苏联民法的发展和民法与经济法的激烈冲突以及本人著述的角度,对其渊源进行考证,并予以评析。

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的宪法原则75-81

摘要:本文针对学术界和立法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对自然资源法律规范原则的不同认识,依据宪法的有关规定,阐明宪法有关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的原则。在揭示自然资源立法客观规律、分析宪法与其他法律规范关系原理、回顾我国制宪历史的基础上,归纳出我国宪法确立的有关自然资源法律规范的五项基本原则,澄清实践中对上述原则的一些模糊认识,并指出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中有待完善之处。

滥用相对经济优势地位行为的反垄断法研究82-88

摘要:反垄断法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已成为各国的共识,但滥用相对经济优势地位行为是否也会受到反垄断法的规制则存在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从商业银行收取自然人提前还贷违约金的事件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入手,探讨反垄断法是否规制和如何规制滥用相对经济优势地位的行为。

中国税法学的现代化:标志、体系和差距89-93

摘要:本文结合《税法学》和《财税法学》两书的出版发行,就中国税法学的现代化的标志、体系和差距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全面的梳理,就中国税法学现代化的进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具体案件的法治意义:从足坛“黑哨”案反思我国刑事诉讼程序改革94-100

摘要: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徘徊在“建构理性主义”和“经验理性主义”两种路径之间。在这种语境下,具体案件有着微观和宏观的双重法治意义:一方面,它通过个案纠纷的解决发挥着秩序正统性的再生产功能,从而为法治的生成提供着微观基础,是构筑微观法治的基石;另一方面,它又通过案件审理中的技术操作检测着法治秩序建构的可能性,从而获得了反思宏观法治的契机,成为推动宏观法治发展、完善的阶石。因此,从中国足坛“黑哨”案,可以对现行刑事诉讼制度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

理论创新与法理学的前沿101-105

摘要:新颖的理论一定是处于学科前沿的,因为它表达了该学科的最新样态,预示了该学科的发展趋势。以热点问题设章节,以前沿知识为内容、注重法理学学科建设和分析细微、环环相扣,是《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理论、方法和前沿》的主要特点。该书反映出社会主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法理学界所取得的成果。方法的运用是观念和视角的体现。知识结构的单一性是国内法学研究者的普遍现状,改变这种现象仍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解放战争时期“中央法律委员会”的变迁及其工作成就——兼评对中共中央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指示的某些不实之词106-112

高新科技园区立法的原理论要113-119

摘要:成功发展的高新科技园区,都离不开适宜其成长的法律调整。为此,需要对高新科技园区成长中的立法调整原理作出探讨,即总结高新区的成长规律,从理论上分析高新区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具体区分我国高新区立法与科技立法,并对我国高新区立法之定位、指导原则以及走向等事项作出前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