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法学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urists Review

  • 11-3212/D 国内刊号
  • 1005-0221 国际刊号
  • 4.8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法学家是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法学家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主题研讨:法治、紧急权与例外状态、专论、视点_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体系研究、视点、争鸣、评注

法学家 200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本期视点:聚焦民事诉讼法修改——略论民事诉讼法的修订1-5

摘要:1991年颁行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已经伴随我们进入新世纪第四个年头,在世界各国相继掀起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浪潮之际,已历经13个春秋的中国民事诉讼法在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现代中国何去何从就成为当前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界和立法机关所面对的最重大课题。法律的安排受制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公平与正义的要求所作出的定期性评价,

审执分立——修改民事诉讼法必作的大动作5-9

摘要:试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自1982年讼法自1991年4月9日公布施行以来也已13年3月8日公布以来已经二十二年了,现行的民事诉了,作为新中国制定颁行的重要的民事程序法,民事诉讼法发挥了主要的作用,据有关单位调查认定,民事诉讼法是我国最好的基本法之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民事诉讼法已届修改之时,认真研究作好修改民事诉讼法工作,具有重要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人权”背景下对民诉法修改的几点思考9-12

摘要: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第四次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规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章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规定: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以“人权”入宪作为标志,中国已经在把“人权”从政治概念转化为法律概念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

人性假设与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12-16

摘要:“在每一个管理制度和措施的背后,都有某些关于人性及其本质的基本看法,这称为人性假设。”民事诉讼法的制定、修改与完善背后也蕴藏有关于人性的诸多假设。从1982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试行)到1991年4月9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下简称现行民事诉

民事诉讼法内容的增删改17-20

摘要: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的问题颇多,从内容来讲,应当确定哪些需要增加(增设新制度),哪些需要删除(废弃老制度),哪些需要改变(改革现制度)。当然这种增删改的区分是相对的,其间并无明显界限,经常是相互交错的,之所以作此区分,主要是为了讨论上的方便。本文以此角度择其要者,不避挂一漏万加以说明和分析。

司法解释与民事诉讼法的修订20-24

摘要:尽管从宽泛的意义上说,司法解释包括法官处理具体案件时在裁判文书中对法律条文具体含义的阐述,但从规范意义上说,我国的司法解释特指享有司法解释权的机关在适用法律过程中对法律所作的解释。在我国,虽然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都是具有司法解释权的机关,但由于检察机关介入民事

体制转型: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基本作业24-27

摘要:1982年3月8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试行)》(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试行)》),该法典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事诉讼制度进入了一个初创阶段。《试行》基本上是对新民主主义以来,我国民事诉讼建设和民

修订民事诉讼法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27-30

摘要:呼吁对我国民事诉讼法进行全面修订的声音看来正在学术界得到广泛的共鸣。笔者也赞成目前确实到了把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提上立法日程的时机。关于修订的必要性以及怎样修改等等问题,已经有不少学者做了有益的探讨。这里只是想指出一个显而易见却也容易视而不见、但又很可能影响今后立

构建我国三审终审制的基本思路30-36

摘要:上诉和上诉制度通常被理解为上级裁决者对下级裁决者的监督,旨在维护决定的正确性、公平性、一致性等价值,并提供规则产生机制。上诉制度的目的在于,为一审遭受不利判决的当事人提供救济,以增加判决的正当性;对一审法院进行审判监督,维护司法的公正;通过上诉法院的裁判,

走向现代化的民事诉讼制度——对我国民诉法修改的几点看法36-40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和诉讼数量以及新诉讼类型的与日俱增,原有的诉讼制度已无法有效满足新的社会需求,迫切需要按照现代司法理念来制定一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民事诉讼法典,从而使民事司法制度更加接近人民,更好的体现民事诉讼公正与效益的两大价值目标。尽管实现该目标还有一些体制上的障碍,但只

关于独任制与合议制适用范围的立法依据与建议——兼评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之客体40-43

摘要:学界在提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时,基本上是出于实现当事人的程序主体理念、提高诉讼效率和消除法官滥用职权的“自由”空间的需要,而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客体一般是指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①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当事人程序选择权的客体又扩大至审判组织形式和法官,即当事

激变还是渐进?——略论修订《民事诉讼法》的应然基调44-46

摘要:时移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日益完善,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均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反映到民事诉讼领域,1991年经修订重颁的《民事诉讼法》与诉讼实践的客观需求之间也已呈现出了明显的不相适应,因此亟待修订,以求完善。作为

列宁《哲学笔记》中的法哲学思想述论47-56

摘要:列宁《哲学笔记》的法哲学价值,至今没有受到我国法学界的重视。该著作中有许多关于法哲学的精辟见解。诸如对法哲学的唯物主义前提,经济利益与法的关系,法的现象及其运动规律,政治自由、人权与法律等。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深化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哲学基础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俄罗斯转型时期法学理论的根本转向57-63

摘要:在当代俄罗斯社会转型中,法学理论的变化如同其国家一样非常巨大,根本性的变化是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基本理论由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理论指导,转变为与其他理论学说并列或不被重视的一种理论,认为它是乌托邦,或是一种假说,部分理论预测与实际不符;或认为它已过时,需要用适合社会现实的妥协与协商的观点替代。俄罗斯学界比较认同的是,尽管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理论有错误和不足,但也有可取之处,不能全盘否定,不能走极端。俄罗斯学界在苏联时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简单化和教条化的问题,转型时期也存在歪曲马克思主义国家与法的基本理论的问题。

梁启超宪法学思想研究64-73

摘要:梁启超是一位法学家,更是一位宪法学家。他对宪法学的基本问题几乎都有涉猎。特别是对宪法的三大精神的把握、对国会制度、选举制度等的研究至为透彻精辟。他深悟宪法的精髓,倡导立宪政治,主张国体与政体无关,注重成文宪法、宪法观念与宪政现实之间的互动。他一生致力于追求宪政,对中国的宪政之路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设计。当然,他也不免会存在着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古埃及法研究新探74-80

摘要:古埃及法是指适用于埃及奴隶制国家整个历史时期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既包括埃及历史上31个王朝的法律,也包括希腊、罗马统治时期的法律。研究古代埃及法律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埃及考古学资料、古代埃及文献和保存在古典作家著作里的有关记述。后期埃及长期处在异族统治之下,其法律格局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但与其固有法律仍有必然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仍保持了传统。在历史演变中,古埃及法体现出几个特点:典型的神权法、浓厚的专制色彩、发达的财产与契约法律并调和了本土法与外来法的关系。

美国两性工作平等制度研究81-87

摘要:美国在过去的40年间,逐渐发展成一套相当完整周延的保障两性工作平等的法律体系。内容涵括一般就业上性别歧视之禁止、两性薪资报酬之平等、两性职场隔离之突破、工作场所性骚扰之禁止、怀孕歧视之禁止、母性保护及家长休假制度之设计以及积极的行政奖励方案之推动等事项。本文拟作一整体的说明,并评估其优劣得失,为我国建构相同的制度时参考。

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地位论要88-98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刑法学界关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的作用范围、内涵与地位之不同观点的比较研究,结合我国刑事法律的规定,明确指出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符合刑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应当成为我国刑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从内容与作用范围上来讲,该原则属于刑事责任原则,贯穿于定罪、量刑与行刑的整个过程当中;从地位上来看,对刑法立法、修订、解释与司法实践都起统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