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适用杂志社
分享到:

法律适用杂志

《法律适用》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大法官论坛、特别策划、法学论坛、法官说法、司法调研、问题探讨、案例分析、司法技能、国外司法等。
  •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 主办单位:国家法官学院
  • 国际刊号:1004-7883
  • 国内刊号:11-3126/D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4
  • 综合影响因子:1.465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法律适用 2015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法律适用杂志特别策划

刑事赔偿应当确立有利于受害人原则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国家赔偿法》中刑事赔偿问题,重点谈财产损害赔偿的方式、标准和赔偿的原则问题。具体包含3个方面:第一,刑事赔偿的主要特点;第二,刑事赔偿的种类、方式和标准,重点探讨财产赔偿的标准问题。第三;完善刑事赔偿制度和赔偿原则的建议。
2-6

侵犯财产权的刑事赔偿问题探析

摘要:侵犯财产权的刑事赔偿是国家赔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修订的大背景下,侵犯财产权的刑事赔偿,在赔偿范围、立案、审查标准和程度等方面也面临新问题。文章分别探讨了查封、扣押、冻结赔偿、追缴赔偿、财产刑赔偿、保证金赔偿中存在的问题,对涉及财产的刑事赔偿与刑事诉讼的衔接提出了建议。
7-13

特别没收裁定之国家赔偿探析

摘要:特别没收裁决的应赔偿性体现为特别没收程序中诉讼主体的非平等性与财产处置的惩戒性。特别没收的裁判属性决定了应当适用结果归责原则作为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基础。这种特殊侵权应当适用与民事侵权一致的损害赔偿方式与标准,同时适用基于结果归责原则的举证责任。诉讼标的的非同一性使得特别没收程序与原因诉讼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要求在现有条款之外增加有针对性的国家赔偿制度设计。
14-18

权利保障与责任追究的衡平——两个案例引发的国家赔偿问题思考

摘要:我国《国家赔偿法》树立了保障权利与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双重宗旨,但在实践中加以落实却并非易事。本文通过对虚拟版"有人落水案"和现实版"单据赔偿案"进行分析,认为应将保障受到公权侵害的公民合法权益为基本宗旨的《国家赔偿法》定位于社会法,在权利救济与责任追究上确立有别于传统法律观的观念。
19-24
法律适用杂志法学论坛

论排污权的权利属性

摘要:排污权是一种新型的权利类型。排污权的主体既包括企业,也包括单个的自然人。排污权的客体并不是人们直观感受到的污染物,而应当是环境资源的环境容量。本文从主客体多个方面进行论证,提出排污权是人类和企业与生俱来的权利,应当被归纳入私权的种类。进一步说,在私权的体系之中,排污权具有鲜明的准物权属性,可以被纳入准物权的体系。
30-34

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标准和责任范围——以夫妻一方经营性负债为研究重点

摘要:夫妻共同债务的本质要素与核心判断标准是该债务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但如何判断"是否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不能简单地做一刀切的认定,而要根据不同债务的类型和成因,在确定相应责任基础后分别作出判断。在夫妻双方实行共同财产制的前提下,原则上夫妻单方所负债务包括经营性负债均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但应排除无偿担保、无关连巨额借贷等特殊债务。此外,夫妻共同债务的责任性质属于共同债务,其责任财产范围应当根据责任基础的不同作出不同界定,如对于夫妻一方的经营性负债的责任范围应当限定在夫妻共同财产以及举债方个人财产范围内,而不应要求非举债配偶方以其个人财产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35-40

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立法的困境和出路

摘要: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运用市场机制分散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的有益国际经验。近年来,我国多地开展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总体上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主要是存在污染企业因污染赔偿追责不力而投保意愿不高、保险公司因环境污染风险过大而动力不足等障碍。当前,我国应优化环境侵权责任制度,加强环境损害的责任追究,并尽快出台有关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专项立法,健全和完善相关配套立法,为全面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而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和良好的外部环境。
41-45

中小企业集合信托的法律困境与出路

摘要:中小企业集合信托是信托支持实体经济背景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金融创新。然而,中小企业作为融资主体本身具有较高的信用风险,集合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剧了信托计划的兑付风险。现行信托法制体系下,中小企业集合信托面临一系列法律困境。制定专项法律法规、加强法律规制以及完善增信和征信法律机制是推动中小企业集合信托健康发展的可行路径。
46-51

互联网领域公认商业道德研究

摘要:当前,互联网公认的商业道德通常作为认定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评判标准和裁判规则。然而,互联网商业道德具高度抽象性和不确定性,表现为互联网行业惯例与互联网公认商业道德的关系模糊,互联网商业道德对传统商业道德的巨大冲击。对互联网公认商业道德的研究应首先明确其不等同于日常伦理道德及社会公德,在具体适用上可参考互联网行业惯例,在构建互联网公认商业道德体系时应结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立法宗旨,从保护经营者利益、消费者利益及社会公益这三个维度综合考量,进而周延性地规制互联网新型不正当竞争行为,提高《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安定性和法官的裁判预期。
57-61

陪审员专家化之合理性质疑

摘要:本文从裁判主体、案件事实认定、法律规范合理性及正当程序等角度对陪审员专家化举措进行了论证,结论是陪审员专家化实质上是法院对人民陪审制的功利性利用而非激活陪审员制度"活力"的有效措施,用陪审员专家化解决陪审制面临的问题是不合理、不明智的。
62-66
法律适用杂志法官说法

犯罪审判中的几个法律适用问题

摘要:当前,犯罪审判中存在的法律适用问题较多。本文结合日前出台的《全国法院犯罪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的有关内容,对司法实践中犯罪的死刑适用、吸毒人员运输行为的定性、从贩毒人员住所等处查获的性质认定及吸毒人员的贩毒数量认定等疑难问题加以探讨。
67-72

城镇房屋租赁纠纷利益冲突化解机制研究

摘要:当前,在国家对房地产交易进行严密调控的宏观背景下,房屋租赁市场交易异常活跃,纠纷数量亦大幅上升。房屋租赁纠纷频发,租赁市场不稳定性突显。租金的高涨与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间之矛盾不可调和,因群租而引发纠纷屡见不鲜,社会和谐面临挑战。房屋租赁市场的种种乱象,对社会稳定和综合治理造成了严峻的考验,因此,全面分析房屋租赁纠纷类型,深入剖析纠纷诱因,研究相应治理对策,具有理论及实践意义。本文在分析近年租赁纠纷案件基本审理情况的基础上,以纠纷主体不同类型为切入点,提炼其间利益冲突的基本类型,从政府、市场、个人等层面分析房屋租赁纠纷主体间利益冲突难以调和之根本病因,并以此为据,探讨纠纷主体利益冲突之多维化解途径,力求从拓宽审判思路、填补立法漏洞、创新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掘彻底化解城镇房屋租赁纠纷主体间利益冲突的有效路径。
73-80

论预约合同的出路——以类型系列的构建为分析视角

摘要:对预约进行实证考察,发现实务不适当地扩大预约的适用领域,对预约法律效果裁判多有分歧。以预约的制度价值为起点,以"类型系列"为视角,比较预约与缔约阶段的区别,分析预约与本约的界限,在缔约阶段和本约的夹缝之间,开拓属于预约的"一片纯净天空"。基于预约产生的权利不具有对抗力,但可通过预告登记获得。预约权利人原则上仅能诉请订立本约,不能直接诉请本约上的义务履行,但基于诉讼经济原则,可合并诉讼。预约权利人可请求替代给付的履行利益,且预约的履行利益与本约的履行利益应属一致。
81-86

析夫妻离婚时知识产权期待利益的归属

摘要:关于离婚时知识产权期待利益的归属,理论上主要存在"共同财产说"和"个人财产说",两种观点在理论依据、逻辑推论、利益衡平及实践操作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完善知识产权期待利益的分割规则,要区别对待不同性质知识产品的期待利益归属,总的原则是在合理补偿的前提下认定期待利益归属于权利人,并最终从立法完善及司法应对两个层面提出解决之道。
87-90

合议庭评议的对象与表决——以规范性评议意见为中心的分析

摘要:在评议程序中,规范性评议意见为评议对象和表决的桥梁,通过针对明确具体的评议对象发表规范性评议意见进行交流、协商、容忍和退让,从而形成待表决对象,这个过程是表决结论正当化的前提。本文认为实务中普遍存在评议对象和待表决对象空洞和形式化,从而导致表决的虚无化,为此,需要通过对规范性评议意见进行类型化,依此提出表决结论正当性的一些必要规则。
91-96
法律适用杂志问题探讨

见索即付保函案件司法审判疑难问题研究

摘要:见索即付保函是解决国际商事交易信用不透明,保证跨国交易顺利完善的国际结算工具。近年来,随着外贸环境的变化,见索即付保函类诉讼显著增加。在司法审判实务中,法官面临四个核心疑难问题:如何界定见索即付保函;法律与国际惯例的选择与适用问题;合同审查范围如何确定的问题;法院颁发止付令的条件。本文结合相关理论与典型性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解构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当尽快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独立担保的基础性涵义和适用范围、独立担保当事人的权责以及"欺诈例外"的适用规范等作出明确规定;针对一般性保函诉讼、涉嫌欺诈等诉因不同的案件,应当适用不同的审查范围;明确法院下达保函"止付令"的前置性条件和规范流程。
97-103

论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的司法适用

摘要:刑事证明标准在刑事诉讼中处于核心地位。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引入英美法系国家"排除合理怀疑",将之作为原有证明标准的重要补充和完善。我国法律语境下的排除合理怀疑是对有罪判决证明标准的解释;既是对证据确实性的判断,也是对证据充分性的评价。运用排除合理怀疑证明标准,应当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应当与"疑点排除"的中国经验相结合;还应当落实贯彻"疑罪从无"原则。
104-108

信息时代司法公开的认识与实践

摘要:信息时代,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和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人民法院推进司法公开的速度也不断加快。总体上看,近年来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由于各地情况不同,在理念、内涵、渠道、范围、机制等方面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北京法院依托信息技术,在推进司法公开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和做法。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司法公开还应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探索互联网+司法公开的新方式,为人民群众打造无边界的司法公开和服务平台。
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