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适用杂志社
分享到:

法律适用杂志

《法律适用》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大法官论坛、特别策划、法学论坛、法官说法、司法调研、问题探讨、案例分析、司法技能、国外司法等。
  •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 主办单位:国家法官学院
  • 国际刊号:1004-7883
  • 国内刊号:11-3126/D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4
  • 综合影响因子:1.465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法律适用 2014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法律适用杂志特别策划:刑事诉讼中证据制度的若干问题研究

指向与功能:证据关联性及其判断标准

摘要:本文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对于证据关联性标准缺乏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的问题,就证据关联性的含义和结构要素以及证据关联性规则的内容和应用进行了阐述,并提出判断证据关联性的两项标准——指向标准和功能标准。作者以实例引出问题并在讨论中就该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运用这一判断证据关联性的标准提供了例证,体现了相关证据理论的实用性。
2-10

我国刑事证明标准的理解与适用

摘要:刑事证明标准是指认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所要达到的程度。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确实、充分"的定罪证明标准作了细化,引入了英美法系国家"排除合理怀疑"的表述,体现出刑事证明标准由客观向主客观相结合的发展动向。中国语境下的"排除合理怀疑"是从主观方面为"证据确实、充分"提供判断依据,使之更具可操作性。在司法实践中正确适用刑事证明标准,应当注意:"排除合理怀疑"不应孤立适用,而是与其他条件紧密联系形成统一整体;严格适用刑事证明标准,不得对案件事实的认定降低要求;坚持疑罪从无原则,摒弃"留有余地"的判决方式,对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没有达到证明标准而难以决断的案件,应依法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16-21

刑事审判中“新证据”的界定及处理程序

摘要:刑事审判中新证据的崭新性,是相对于法庭而言的。基于新证据认定的时间节点和范围,有必要区分存在意义的新证据和发现意义上的新证据,新发现的新证据和已收集但新出示的新证据,新出现的新证据和改变原证据的新证据。在不同的诉讼阶段,认定新证据的时间节点和新证据的范围存在一定差异。根据证明价值、证明对象、证明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新证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新证据对诉讼程序的影响存在差异,有必要基于已有法律规定和诉讼证明原理,梳理刑事审判中处理各类新证据的程序和方式,确保审判公正。
22-26

电子数据的收集、固定和运用的程序规范问题研究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增加了电子数据这种新型证据种类,而且对刑事诉讼的相关程序及证据规则有重要影响。本文首先对电子数据的收集、固定的程序法规范进行分析,着重剖析关于获得电子数据的搜查、扣押、勘验、鉴定、侦查实验等方式的法定程序;其次对电子数据的运用和审查判断展开阐述,包括对电子数据的真实性判断、关联性判断等;并对电子数据合法性由检察院承担证明责任、适用法定排除程序时应重视辩护律师意见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基于电子形式的证据载体与其他形式的传统证据材料有共性亦有其特性,探讨了在遵循法定程序、证据规则的同时需要注意新技术的运用方式;在将科学技术发展的便利引入刑事纠纷解决的同时,强调诉讼法与证据规则有其基本规律与原则必须遵循。
27-35
法律适用杂志新法新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释评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是一部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和药品安全的重要司法解释。这部司法解释,在确认知假买假的购买者为消费者、食品药品经营者对赠品造成消费者损害的赔偿责任、食品集中交易市场开办者等的连带责任、挂靠经营的无照经营者的连带责任、食品药品检验验证机构的责任,以及食品药品经营者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证明标准等方面,都规定了新的规则,对于统一执法尺度具有重要意义。
36-42
法律适用杂志法学论坛

借助司法公开深化司法改革

摘要:司法公开是司法机构活动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要求。司法权的专属性、定分止争的功能和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司法活动必然要遵循司法公开的原则;其内在规律也揭示了司法公开性的必然性。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对我国现阶段司法改革而言,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必要性,是维护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和树立司法权威的可靠制度保障。司法公开绝非简单的文书公开,而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建构,并以此倒逼司法改革的深化。
51-56

行政强制执行实施权配置研究

摘要:行政强制执行实施权的配置,不仅关系执行效率问题,而且对当事人权利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行政机关自力执行模式、由其他行政机关实施执行模式、由法院实施执行模式等三种理论模式各具优劣,并常常以混合的面目出现。从世界范围看,不论哪种混合形态,司法机关的主要角色都常常限于做出裁判,同时对行政强制执行提供必要的协助和监督,体现了司法的谦抑性。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混合模式问题的基础上,就行政强制执行实施权配置改革,提出分三个阶段发展的建议。第一阶段的改革,是以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职权配备现状为基础,对行政强制执行实施权予以适当调整,但其主要缺点是难以避免不同机关之间的推诿与扯皮;第二阶段的改革,重点在于通过集约化执行,提高执行的效率,其主要缺点在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第三阶段的改革,是设立专门的行政强制执行实施机构,提高执行效率,加强执行监督。
57-63

个人征信侵权责任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摘要:征信报告对个人的经济信用极为重要。金融机构负责将信用信息上传至征信中心,对于错误信用报告给信用主体造成的损失,司法实践对金融机构是否承担责任的判法不一,少数案例认为金融机构不承担责任,多数案例认为金融机构应承担责任。目前法律对此没有明确规定,本文结合相关案例详细分析了个人征信领域侵权责任的主体、客体、归责原则、责任方式、损失及赔偿范围等问题,提出应增设信用权,在个人没有过错或者仅有部分过错情况下,金融机构应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承担相应侵权责任,赔偿范围应包括精神损害。
64-69
法律适用杂志法官说法

担保公司涉诉案件现状与规范发展之审视

摘要:近年来,伴随福建省担保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担保公司生存运营中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课题组从近年来担保公司涉诉案件入手,总结了担保公司涉诉案件具有诉讼主体集中、普遍存在高利贷和担保公司"空壳化"等方面的特点。分析提出担保公司的盈利能力有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和风险控制不足、银根紧缩下资金需求庞大、银担合作中双方地位及风险分担失衡、多头监管的不足和缺位,是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从有效落实扶持措施并完善监管、完善担保公司治理和风险控制、能动发挥法院职能作用等方面提出建议,并就担保公司涉诉案件的审理提出了规范要求。
70-75

上诉不加刑:在救济与纠错功能博弈中寻求平衡与协调——以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第226条为视角

摘要:在司法实务中,对被告人量刑畸轻案件的处理一般采取将该案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审,发回重审后可以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这一普遍性做法被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予以否定,不禁使司法人员产生困惑。理论界与实务界之所以对此认识出现如此大的反差,在于对刑事二审救济与纠错功能的定位认识。而这种定位认识又受刑事诉讼理念的左右。在现阶段,我国刑事二审纠错功能还不应被弱化,本文从法理学、法经济学、法平衡理论等理论维度,以及中国"重实体"传统文化思想、中国国情、司法状况、引发的后果等现实维度予以论证。针对目前人民法院一般不主动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以及抗诉制度发挥不了应有作用的司法状况,新的规定更有可能成为一审法官的"护身符",自由裁量权有不正当扩张和滥用之嫌,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为了使刑事二审救济与纠错功能有效发挥,笔者认为尚需从观念、立法及司法实务等方面建立起多元支撑。否则,新的规定似有拔苗助长之意,实结欲速则不达"青涩"之果。
79-84

行政合同的法律适用之模式选择

摘要:伴随合同国家的迅速扩张,行政合同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实现公共利益的领域,然而接踵而来的司法难题立即显现了出来:在我国这样一个秉持着公私法二元界分传统法域的国度,行政合同的"合同性"法律关系应如何受到法律规范的调整至今仍然是一个模糊的问题。本文就行政合同的法律适用模式问题通过对比分析域外的三种模式(法国模式、英国模式、德国模式),再结合我们国家立法现实的情况、司法实际需要,提出当下我国行政合同案件的司法裁判宜坚持"行政法准用民法"模式,并结合审判实际就坚持这一模式的具体规则适用做出总结和设计,以期对当下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行政合同法律适用起到些指导作用,并能够进一步启发对于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
85-90
法律适用杂志司法调研

平等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和促进非公经济发展,是人民法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要内容。应当坚持"依法、平等、区分、规范"原则,对如何妥善审理各类涉及非公经济的案件进行探索与实践。
91-94
法律适用杂志问题探讨

全面深化改革视野下的司法公信力建设

摘要:司法公信建设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保证,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的司法改革为司法公信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司法权威意识溃乏、司法制度不完善、法官整体素养不高和司法产品信誉不佳,是当前影响司法公信力建设的关键因素。为此,应借助司法改革,从强化司法权威、完善司法制度、提高法官素质和加强品牌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升司法环境、司法制度、司法队伍和司法产品的公信力。
101-104

买卖合同司法解释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利息偿付规定的比较研究——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案件审理的视角

摘要:最高人民法院买卖合同司法解释(以下简称买卖合同解释)与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均有规定欠款利息偿付义务的条款。买卖合同解释第24条第3款规定,卖方要求买方赔偿其逾期付款造成的损失,法院可在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参照逾期罚息利率标准计算。公约第78条规定,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拖欠任何金额,另一方当事人都有权对这些款额收取利息,且该利息不适用公约的免责条款。我国是公约成员国,我国法院审理的很多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案件都应直接适用公约,如有公约的立法空缺未涉及的问题,应根据国际私法规则确定的准据法来解决。上述案件如涉及利息偿付问题,仅凭公约78条无法确定计算利息的利率,需要进一步寻找准据法来确定利率。如果准据法为中国法,买卖合同解释第24条是我国买卖合同领域唯一关于欠款利息偿付的规定,因此该条是我国填补公约78条立法空缺的法律条文。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与公约第78条相比,买卖合同解释第24条关于利息的规定存在单向性、惩罚性和不可免责性几个特点,在国际贸易案件的司法实践中,可能会给确定利息偿付义务时的法律适用造成一定障碍。最后,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本文尝试在立法和司法两个层面提出几个建议,供立法和司法人员参考。
105-109

试论过程评价机制在审判质效考评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从分析现行法官考评机制的弊端入手,分析法官业绩考评工作的现实需要;然后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分析将审判过程纳入业绩考评的可行性;最后从理念转变、机构设置、考评程序三个方面对审判过程评价做出制度设计。
114-117
法律适用杂志国外司法

欧盟信息保护立法与美国域外取证的冲突和启示

摘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数据信息安全的保护成为各国积极研究的课题,欧盟历经近30年的摸索与实践,逐步建立起了以《欧盟数据保护指令》为核心的信息数据保护体系。该体系的建立对于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对国际司法协助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欧盟与美国域外取证之间的冲突和矛盾,至今无法解决。而我国信息安全立法的缺失,常常使司法机关在外国提起的调查取证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欧盟的信息保护立法对我国今后的相关立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