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适用杂志社
分享到:

法律适用杂志

《法律适用》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大法官论坛、特别策划、法学论坛、法官说法、司法调研、问题探讨、案例分析、司法技能、国外司法等。
  •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 主办单位:国家法官学院
  • 国际刊号:1004-7883
  • 国内刊号:11-3126/D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4
  • 综合影响因子:1.465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法律适用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法律适用杂志特别策划:法院内部运行机制问题实证研究

论“审判权统一行使”在基层法院的实现路径——以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的微观运行为视角

摘要:审判权是国家判断权。因此,审判权的统一行使,是审判权特性的必然要求,其结果既表现为行使主体的特定性,又表现为类案裁判结果的稳定性。从目前实践来看,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以下简称审委会)的制度设计和运行结果较好地实现了裁判制度的统一,但审委会机制的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阻碍其制度目的实现的问题,亟需改革。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审委会制度的存废之争等宏观的制度考量,本文将转变视角,从基层法院审委会的微观运行入手,提出制度完善的建议,以期寻求适合基层法院审判权统一行使的最有效实现路径。
2-6

群体决策心理视角下的合议庭评议功能之弥合

摘要:针对合议庭评议功能发挥不畅,“审而不议”、“形合实独”的痼疾,本文从群体决策心理机制的角度寻找症结和解决路径。以全国20家法院的评议规则为研究对象,分析合议庭评议功能的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特殊心理现象;为探寻问题背后的心理学机理,以群体决策行为模型为参照还原了理想的合议庭评议过程;建议从评议情境、评议过程、评议结果和反馈等方面对评议规则进行重构。以促进合议庭评议功能的实现。
7-12

超越个案:诉讼批复答复的价值解析与功能优化——以我国30年来行政诉讼批复答复的实证考察为视角

摘要:行政诉讼批复答复是我国固有的诉讼制度,是作为观察我国法院疑难案件裁判方法的实证材料,它拓展了法律文本的系统性、整体性的解释方向,并且,在行政审判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社会各界对其质疑也从未间断,强力要求取消法院内部案件请示。为此,我们有必要对“请示——答复”这种制度安排进行梳理和研判,通过对批复答复进行诉讼化改造,将行政化模式转向诉讼模式,以期在功能上加以改善。把个案裁判中的有益成果引入到案例当中,最终经过严格的筛选程序,形成具有判例功能的案例指导制度。
13-17

案件质量评估的实证检视与功能回归——以发回重审率、改判率等指标为切入点探讨

摘要:案件质量评估与绩效考核挂钩以及其本身指标设置的缺陷对司法公正产生的负面效应严重.究其原因是法院对案件质量评估宗旨理解和使用的偏差,使评估工作偏离了以司法公正为标准的宗旨,以致司法活动陷入以牺牲公正为代价的“唯指标论”困境。案件质量评估的目的和功能,应回归案件质量评估以评估结果引导司法活动遵循公正原则的初衷,摆脱行政化的干扰,力求使评估结果更全面、客观,让案件质量评估成为客观评价司法状况的有效工具,为司法决策提供正确依据。
18-22
法律适用杂志法学论坛

司法程序公开研究

摘要:司法程序公开是公正司法的体现,又是公正司法的重要保障。司法程序公开与司法公开、审判公开、司法信息公开、立法程序公开以及行政程序公开有着密切关联,也存在一些差别。随着我国司法程序公开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得到扩展.司法程序公开需要破解一些新难问题,特别是在司法程序公开的范围、方式、监督方面予以完善。
23-33

全球化、创新驱动发展与知识产权法治的升级

摘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新的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以及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的新需求,我们应当及时打造知识产权法治的“升级版”,重点是在现有知识产权体系的基础上对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进行再设计.形成与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以及国内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相适应的、先进的和符合国际主流的知识产权规则体系、执行体系、理论体系和社会环境,尤其是要把理念和制度落实为现实秩序。本文强调要处理好强化接轨和适应内需、法治治理与政策治理、私权保护与公权介入以及全球化、地域性与国家利益等几个方面的关系。
34-43

论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重构

摘要:证明责任及其相关概念的不统一,在目前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领域都造成了极大的混乱,而作为证明活动的发动机,澄清证明责任相关概念及属性是首要问题。文章从证明责任一词原有的概念体系入手.分析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不同背景下证明责任的内涵,明确区分了提证责任、主观证明责任与说服责任、客观证明责任的区别,并分析了证明责任转换的本质及其与客观证明责任的关系。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文章对我国证明责任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行政诉讼法》修改中提出的类型化原则对我国行政诉讼证明责任的体系进行了构建。
44-50

刑民一体化视野中的存款占有

摘要:存款占有的归属是认定与存款相关的财产犯罪的前提。存款占有的归属在学说上存在着存款人占有说与银行占有说的对立。这种学说对立的背后,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思路:将刑法中的事实占有概念扩展为法律占有;选择性地不再适用货币“占有即所有”原理;将存款占有的客体区分为债权和现金。然而,将刑法中的事实占有扩展为法律占有,违背了刑法中占有的本来含义;选择性地不再适用货币“占有即所有”原则违背了民法的基本原理;将存款占有区分为债权和现金,则有类推解释的嫌疑和适用上的困难。从刑民一体化的视角出发,理顺存款占有问题中的刑事、民事法律关系,将为认定存款占有的归属提供新的视角。
51-58

司法权的属性及其社会治理功能

摘要:在区分具有司法性质的权力与司法权的基础上,本文对司法权进行了实用主义界定,即指人民法院围绕司法审判依法独立行使的公共权力.包括其司法审判权、司法解释权、司法建议权、司法执行权和司法帮助权。司法权的属性包括政治属性、法律属性和社会属性三个层次。基于司法权社会治理功能的局限性,当前应强化司法权在社会治理中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彰显和传播其法律理性.不断满足社会治理在结构和功能上的法律诉求。
59-65
法律适用杂志法官说法

《婚姻法》司法解释(三)适用中的疑难问题探析

摘要:本文针对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释(三)施行2年多来的实际情况,对婚后父母为子女出资购房的处理问题、夫妻之间赠与房产的问题、夫妻债务纠纷、一方擅自赠与他人夫妻共同财产的效力问题、离婚协议中赠与子女房产条款的撤销、夫妻之间借款纠纷、一方个人财产的婚后孳息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70-76

关于“两高”渎职犯罪案件司法解释(一)的法律方法论思考

摘要:法官在解读司法解释时,不仅要注意其“授人以鱼”的一面,还应关注其“授人以渔”的另一面。本文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的相关规定为样本,对不确定概念的具体化、体系化思维和体系解释、法律漏洞的填补和法律续造等三种法律方法在刑法领域的适用以及对刑事法官的借鉴意义进行了探讨。
77-81

环境公益诉讼背景下我国传统原告适格规则的反思与重构

摘要:裁判模式有纠纷解决模式和公共价值模式之分,不同的裁判模式应有不同的原告适格规则与之对应。我国传统原告适格规则是对纠纷解决模式的阐释与捍卫,已无法适应作为公共价值模式的环境公益诉讼的现实需要。我国在环境法修订过程中,应结合公共价值模式的基本要求,引入“好事者标准”作为判断环境公益诉讼原告是否适格的基本标准。
82-86
法律适用杂志问题探讨

归纳与探索:“法益可恢复性犯罪“的刑法评价思考

摘要:按照一般的观点.行为成立犯罪且处于既遂状态后,那么对于该行为的刑法评价也就止于停止形态,进而随着程序的推进.行为就会被纳入定罪量刑的诉讼程序。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犯罪既遂后,尤其是财产犯罪、经济犯罪成立既遂形态后.行为被纳入诉讼程序被实际处理,只是应然意义上的理论设想。实际上,在财产犯罪、经济犯罪成立既遂形态后.行为人大有可能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通过实际行为恢复被其先前“犯罪行为”侵害的刑法上的法益,从而在概率论上很大程度的导致了对行为人的行为评价只能停留在理论角度。既然如此,我们的刑法理论是否应当反思:对于犯罪既遂后行为人自行、自愿恢复法益的情形,刑罚处罚的必要性是否还依然存在,或者说是否应当保持克制?“法益可恢复性犯罪”的刑法评价思考由此展开。
94-100

论侮辱侵权责任

摘要:侮辱与诽谤是我国名誉侵权的两种主要方式。名誉权保护的核心为社会对特定主体的客观评价。侮辱侵害的是被侵权人的名誉感,即对自我价值的评价。名誉感是侵权法保护的人格利益,其救济范围应当限于同时满足故意与严重人身攻击的情形。我国侮辱侵权因欠缺明确的判断标准而成为名誉侵权责任的口袋,限制了文学、艺术批评或意见表达的空间。建议实践中侮辱性言辞的认定应当坚持整体性原则,严格区分尖锐批评与人身攻击,对涉及公共利益的言论应适用更宽容的标准。
101-105

违反病历记载或保存义务的证明妨碍

摘要:提要医疗机构负有病历记载或保存义务,该义务的内容包括义务目的、记载内容及记载程度三个方面。该义务常见的诉讼实现路径是证据保全和文书提出制度。违反病历记载或保存义务的证明妨碍的构成要件有五个.其法律效果主要是医疗过错证明责任的减轻,包括证明责任的转换、事实推定、证明标准的降低,具体由法官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仅在证明妨碍行为构成重大医疗瑕疵时始得减轻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我国法律关于病历记载或保存义务的规定较为细致且大致合理。但就违反该义务的证明妨碍的规定仍存在一些缺陷。
106-111

保险纠纷裁判中的近因原则及其反思

摘要:如何理解与适用近因原则是保险纠纷裁判中的疑难问题。在保险法中有必要将事实因果关系与近因严格区分。近因的认定不是事实问题.而是一个规范性的法律问题,关于“近因”的争议实质上是对保险合同条款是否适用于个案事实、保险人是否应承担赔付责任的争议。效果说既未能揭示近因问题的本质.也无法提供明确的法律适用规则,不是认定近因的实质根据。近因的认定是一种价值判断,与保险合同的解释密切相关,且受政策因素的支配,旨在实现保险人与被保险人的利益平衡。
112-115

论电子数据的审查和判断

摘要:新《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将电子数据规定为一种新的独立的证据类型,为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和采信奠定了法律基础。本文通过对电子数据的概念和特点,与其他证据类型的关系,电子数据证据能力及证明力的判断,电子数据证明力的补强等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电子数据审查、判断、采信的规则和标准。
116-120

《法律适用》引用体例及其他要求

摘要:一、引用应是已发表文献。引用未发表文献应征得相关权利人同意,并注明未发表或未出版。台湾、香港等地区的著作,凡未正式出版而自版的,注明白版。引用以必要为限,同时应保持被引证话语原貌,不得曲解原作者观点。二、引用注释为页下脚注,以阿拉伯数字加六角括号全文连续编号。
F0003-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