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适用杂志社
分享到:

法律适用杂志

《法律适用》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6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大法官论坛、特别策划、法学论坛、法官说法、司法调研、问题探讨、案例分析、司法技能、国外司法等。
  • 主管单位:最高人民法院
  • 主办单位:国家法官学院
  • 国际刊号:1004-7883
  • 国内刊号:11-3126/D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86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1.94
  • 综合影响因子:1.465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法律适用 2012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法律适用杂志特别策划:合同效力问题研究

论无效合同的判断标准

摘要:编辑提示:合同效力是合同法的核心问题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经过立法、学说、判例以及司法解释的共同努力,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合同效力制度。由于合同效力同时关涉私法自治的精神和国家管制的实现,因此近年来,行政审批与合同效力、强制规范与合同效力、无权处分与合同效力等问题再次引起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关注。本期特邀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和资深法官共同讨论合同效力问题,以飨读者。
2-8

公司担保与合同效力

摘要:一、引言:问题的提出及其背景 2005年10月27日修订的《公司法》在公司担保问题上确立了一套新的规则,废除了旧《公司法》第60条第3款的规定.以第16条为核心对公司担保决策的授权、公司为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提供关联担保的特别决议机制以及上市公司对外重大担保事项的审议机制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范。
15-21

论合同行为的一般生效条件

摘要:引论 合同行为的效力是合同法中的核心问题。我国现行民事立法认可的合同行为效力类型主要包括生效合同、绝对无效的合同、可撤销的合同、效力待定的合同、相对特定第三人无效的合同以及尚未完全生效的合同。其中所谓生效合同,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行为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力。这里所说的法律效力,并不是指合同行为能够像法律那样产生拘束力,而只是强调合同行为对特定当事人具有的拘束力。合同行为之所以能够具有法律拘束力.并非当事人自由意志之功,而是合同行为符合法律持守的价值取向的结果。
22-26
法律适用杂志每月新论

耐心倾听、正确判断与合理采纳——法官的正确思维及对控辩意见的合理判断

摘要:人们习惯于认为,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亦即,法律是向一般人颁布的。一般人阅读了法律就找到了行为的指引。其实,任何一个法条,如果未曾被法院适用,一般人就不可能知道该法条的真实含义。事实上,一般国民并不是通过直接阅读刑法典从事活动的,绝大多数人都不可能阅读刑法典;那些从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也可能从来没有阅读过一个刑法条文。
27-32
法律适用杂志法学论坛

论《刑事诉讼法》修改中庭审对质制度的完善

摘要:证人以出庭作证的方式提供证人证言,并由控辩双方以交叉询问的方式对其证言进行质证,这既是辨识证言真伪的有效方式,也是被告人应享有的诉讼权利——对质诘问权的重要体现,并已成为法治国家刑事审判的通行做法。但长期以来,在我国刑事审判实践中,证人(尤其是控方证人)却几乎不出庭,对其证言的质证只能通过宣读证言笔录的方式进行。证人不出庭,自然无法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对质制度,也将极大地影响刑事审判的质量。
33-36
法律适用杂志法官说法

刑事二审程序问题研究——谦评《刑事诉讼法渺改相关内容

摘要:刑事二审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两审终审的制度架构下,二审程序对司法公正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总体而言。我国1996年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符合刑事二审程序的基本规律,对维护司法公正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诉讼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刑事二审程序暴露出一些突出的问题,亟待修改和完善。2012年3月14日,第11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对刑事二审程序进行了较大程度的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改革呼声。促进了刑事二审程序的科学和完善。本文拟结合本次《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刑事二审程序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和剖析。
57-60

不当履行清算义务案件审判实务若干问题探析——以常州市两级法院的审理情况为研究基础

摘要:引言 《公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以下简称“《公司法解释(二)》”中确立了清算义务人不当履行清算义务给公司或债权人造成损失时的民事责任,该规定对于督促清算义务人依法组织清算。保护债权人利益,建立和规范健康、有序的法人退出机制具有积极意义。近年来,因不当履行清算义务而引发的诉讼日益增多,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囿于审判思路和执法尺度上的不完全统一.导致实际的处理效果不尽如人意。鉴于此,课题组试图在总结、分析此类案件的基础上对相关疑难复杂问题进行剖析、研究,以期对审判实践有所裨益。
61-65

民事抗诉再审制度理论审视与实效分析——以当事人穷尽上诉救济之建构为视角

摘要:作为我国的法律监督机关,民事抗诉权属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在民事诉讼领域的具体体现。自1991年新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民事抗诉制度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监督机制,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为践行实质公正发挥了积极和不可磨灭的作用。但在学界,对民事抗诉制度存废问题一直莫衷一是。口]对于民事抗诉制度论述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或多或少反映出法、检部门利益冲突,也正是由于理论界和法检部门的不同见解.致使民事抗诉制度缺陷和矛盾迟迟难以得到有效纠正和化解。
71-75

论民事诉讼费用负担原则的完善——以诉讼费用裁判差异为分析视角

摘要:诉讼费用的负担,是指诉讼终结时,确定已预交和支出的诉讼费用最终应由谁负担及如何负担的问题。尽管相对于当事人所争议的实体权利而言,诉讼费用的负担处于次要地位,但由于几乎每件民事案件都涉及到该问题,故其影响重大而深远。2007年4月1日新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施行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诉讼费用制度的探讨似乎尘埃落定.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加强法院经费保障上,对如何决定当事人之间的诉讼费用负担却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司法实践中,不同法官对诉讼费用负担适用规则的理解不一,裁判差异很大,影响当事人对诉讼的合理预期,妨碍了诉讼费用调节功能的实现。鉴此,本文拟通过对实证分析,对如何实现个案诉讼费用负担的合理化改造和类型化处理进行探讨。
76-80
法律适用杂志司法调研

北京市基层法院审理涉亲子鉴定纠纷案件的调研报告

摘要:亲子鉴定是司法鉴定技术的一种,属证据学上的独立证据之一。但亲子鉴定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操作规范、利用得当,则能为司法审判提供有利的科学证据,维护社会安定;如果规范缺失,将会扰乱婚姻家庭秩序,给司法实践带来难题。为深入分析北京市亲子鉴定纠纷的现状,课题组通过开展专题论证会、发放问卷、到其他法院调查等多种方式进行深入调研,并通过北京法院裁判文书系统对各区县基层法院2006—2011年受理的涉亲子鉴定纠纷案件进行统计分析,梳理所受理案件的总体情况,总结该类案件的特点。发现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期对完善立法、规范审判有所裨益。
81-84
法律适用杂志问题探讨

刑事羁押折抵刑期问题研究

摘要:一、刑期计算规定适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刑期计算规定司法适用现状 我国现行刑法中,自由刑是刑罚的绝对主体部分。自由刑中,只有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这3种有期自由刑才涉及刑期计算的问题。现行刑法所规定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这3个自由刑的刑期起算均从判决执行之日而非判决确定之日起算(分别见刑法第41条、第44条和第47条)。“判决执行之日”与“判决确定之日”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判决确定之日”亦即判决生效之日,但判决生效之后并非立即能够送交监狱等行刑机构执行刑罚,交付执行活动也是一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85-89

关于滥用入罪的初步构想

摘要:依据现行法的规定,以吸食、注射等方式滥用的行为,是一种违法但不构成犯罪的非法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2条规定,对吸食、注射行为者,可以处10Et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二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第26条规定,吸食、注射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吸毒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登记或者到有资质的医疗机构接受戒毒治疗的。不予处罚。这两条规定表明,我国立法采取“非罪说”立场,将滥用现象认定为一种违法行为。属于治安处罚法规制和矫正的范围。
90-92

在均衡中寻求正义——-有关人民法院均衡结案的路径探析

摘要:长期以来.不少法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种“怪现象”,即全年审判工作任务“前松后紧”,年底加班加点,“干预收案”、“突击结案”、“集中清积”情况普遍。透过此种现象.折射出结案不均衡的司法痼疾。据最高法院司法统计数字,从2006年到2010年,全国法院诉讼案件数增长了44.36%.而同期法官人数却没有太大变化。
97-100
法律适用杂志司法技能

试论妨碍调解成功的当事人心理偏误及排除

摘要: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调解是法官与当事人之间进行心理互动的过程,是法官在查清事实、辨明是非的基础上,通过信息传递和积极引导,对当事人的心理状态施以有效影响,使当事人在对案件予以正确认知和评价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的过程。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而进行的谈判,则是当事人就利益不同而进行的协商,目的在于调节当事人之间就备择方案集合选择时所产生的选择冲突。谈判,不仅涉及认知过程,它还是一种混合动机互动.因为谈判者在让步以达成协议的同时,还要为己方争取更有利的交易。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而进行的谈判一旦失败,就意味着调解失败,而这种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能克服因认知、动机、情感因素的负面影响而形成的心理偏误。因此,在调解过程中,了解当事人存在的心理偏误并采取措施予以排除对于促成调解尤为重要。
106-110
法律适用杂志案例分析

并存的债务承担与保证之司法区分——应志伟诉杨定炳、王崇兴买卖合同纠纷案

摘要:【案情】被告杨定炳、王崇兴于2010年2月9日向原告应志伟出具欠条1份,欠条内容为“今欠到应志伟水泥沙泥挖机石子款人民币壹拾贰万元正,4月底付清”,两被告在欠款人处签名。后原告应志伟诉至法院,请求判令二被告共同归还欠款人民币120000元。
114-117
法律适用杂志观点集萃

如何进一步推进案例指导工作

摘要:一、对案例指导的再认识 近年来.媒体有关司法的负面报道明显增多,这些报道在现代高度发达的网络环境下常能迅速传遍全国,形成全国性的公共热点。例如,“许霆案”、“彭宇窠”、“李昌奎案”、河南“天价过路费案”等,甚至最高法院有关司法裁判的标准如“醉驾入刑情节的把握问题”、
118-119

法院委托调解制度的完善

摘要:一、法院委托调解存在的问题 (一)当事人对法院委托调解认识不足 由于法院委托调解目前尚属于新兴事物。当事人对法院委托凋解缺乏了解,对法院委托调解的程序和效力亦存有疑虑,往往出于考虑到委托调解出具的调解协议的效力和执行力问题,仍偏向于用诉讼手段处理纠纷。
1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