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杂志

风景园林杂志

Landscape Architecture

  • 11-5366/S 国内刊号
  • 1673-1530 国际刊号
  • 1.52 影响因子
  • 预计1个月内 审稿周期
风景园林是北京林业大学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5年创刊,目前已被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优秀期刊)、知网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风景园林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刊首语、专题:绿色城市设计、作品、研究

风景园林 2012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风景园林杂志刊首语
刊首语8-9

摘要:2012年,是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实现“三年成熟完善”任务目标的收官之年,也是推动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向东西北地区延伸的开局之年。近日,在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指导下,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广东绿道讲坛”,围绕“绿道功能综合开发”的主题,通过主旨报告、专家解析、互动交流等方式,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城乡建设者和管理者共同分享绿道建设的成功经验,共谋绿道可持续发展之路。

风景园林杂志资讯
特别报道12-14

摘要:共享经验共析困难共谋可持续发展之路”广东绿道讲坛”在京闭幕(图01-02) 2012年是珠三角地区绿道网“三年成熟完善”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动粤东西北地区绿道网建设的开局之年。为借鉴国内外绿道综合功能开发成功的先进经验,探索符合广东实际的绿道网功能开发模式,充分提升绿道网的综合效益,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以“绿道功能综合开发”为主题,于2012年4月27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了“广东绿道讲坛”。

微博15-15

摘要:@风景园林杂志官方微博:建筑师不研究城市做不了好建筑师,不研究技术进步,不是好建筑师;规划师不调查社会经济,不做建筑设计、建筑工程.不研究绿色生态不是好规划师;对于风景园林师,不研究季候、不研究植物配置、不通晓环境、不研究风景建筑,也就不会成为好的风景园林师。(齐康院士,2011)

综合快报15-16

摘要:[2012世界屋顶绿化大会在京启动] 本刊讯 2012年3月30日,2012世界屋顶绿化大会启动仪式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本届世界屋顶绿化大会于10月在杭州举行,届时将集各国经验,重点就PM2.5治理问题展开探讨。

简讯16-23

摘要:悼念 本刊高级顾问 陈俊愉院士逝世 享年95岁(图07) 本刊讯 一代宗师,著名园林花卉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本刊高级顾问陈俊愉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6月8日10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风景园林杂志专题1广东绿道讲坛
“绿道”为生态文明领航24-29

摘要:“绿道”是一个新生事物,我们如何更好地来认识和推广它?先行国家的经验表明,“绿道”的规划建设,能够促进可持续的发展。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城镇化与机动化同步推进的情形,这将带来城市蔓延、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方面的危机。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坚守净土?这就需要创造应对的措施,探求一种人人喜闻乐见的绿色交通新模式,“绿道”建设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2000/1991深圳市绿道网的建设与管理30-33

摘要:从地图上看,深圳是一个小城市,面积只有1991km2;但深圳又是一个大城市,去年GDP达11502亿元,实际管理人口达1400万人,是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市、产业大市、人口大市。深圳城市之“小”之“大”的矛盾,只能靠城市发展质量,

论美国绿道规划经验:成功与失败,战略与创新34-41

摘要:在规划绿道之前,设计师需要从优秀的规划师前辈学习成功经验并吸取失败的教训,并需要制定明确的策略、采取适宜的手法,思考联系人与绿色空间的创新方法。绿道通过演绎重要文化特征、保护和改善生态功能以及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来体现场所的本质。回顾早期绿道规划者的一些重要经验,概述绿道规划的4个关键策略原则,强调新荚格兰绿道网络规划中提出的多功能规划方法,着眼于一些在美圈逐渐发展成熟的创新型绿道。一个稳固的绿道是多用途的,使人愉悦并结合生态功能。

法国生态网络设计框架42-48

摘要:介绍在欧盟和法国的生态网络背景下从自然保护区到生态网络有关自然保护法律的转变。这种转变扩大了自然保护的范围——从物种或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到生态系统服务。景观生态学的发展在这个转折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出物种是如何在不同景观之间移动、在这片土地上如何实现这些网络的多功能使用,以及在不同尺度的规划都必须实现连贯而跨区域和国家的网络。不管是地方或者区域,在城市、农村和“自然”风景之间的生态网络都必须是连贯性的。城市,乡村和自然景观之间的生态网络必须保证连续性。

绿道作为国家与地方战略从国家生态基础设施、京杭大运河国家生态与遗产廊道到连接城乡的生态网络49-54

摘要:绿道作为维护生态过程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发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土地网络系统,可以成为困家和地方战略,提供整合自然保护、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乡:±:遗产保护和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机会。以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1998年以来完成的研究成果为例,阐述建立国家绿道系统——国家生态基础设施、京杭大运河国家生态与遗产廊道的构想,以中山市、杭州市、合肥市和北京市为例阐述连接城乡的绿道网络的规划与实施途径。

高密度亚洲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香港绿色基础设施研究与实践55-61

摘要:快速的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给自然和人文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绿色基础设施分析能成为有效的途径,帮助发现并缓解城市环境问题。从一个多尺度的视角,重估绿地并提出策略,将其整合成一个整体的绿色基础设施体系。宏观上,将自然保护区作为绿地系统的主要结构;微观上,减小城区绿地的破碎度。利用景观指数结合GIS的分析方法,重估香港的绿化总纲图,并分析香港在绿地管理上的策略,为其它高密度亚洲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参考。

城乡绿道的演进及其在城镇绿化中的关键作用62-65

摘要:阐述了绿道在城乡人居环境建设中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的作用,及其在城镇绿化中的关键作用。以城乡绿道先驱菲尔·刘易斯教授的实践研究为线索,综合国内外绿道演进,首次转译了更为综合的绿道之“易道”的概念,以早期研究、上海市宝山区绿道、上海市绿化生态网络的规划可行陛论证、江苏无锡市、新疆阿克苏市等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和相关实践为线索,概述了国内绿道研究与实践的演进。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2《城镇绿地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为例,阐述了城镇绿道及城镇绿地生态空间发展关键问题。以山东潍坊市为白浪河滨水最观所规划设计、浙江嵊州彭山台地总体规划项目为例,阐述了绿道在微观层面的巨大作用。

论绿道在中国的社会意义及发展策略66-70

摘要:绿道在中国的发展源远流长,源予西周时的“周道”,对中国城市建设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在城市绿道、省内绿道及区域绿道三个不同层面的绿道建设实践成果明娃。审视了绿道的社会意义,通过对绿道建设带来的社会价值观、生活观、幸福感和安全感转变的研究,从而提出了绿道在中国的7大发展策略:文化为基础、生态为条件、人性为根本、总体布线、多点启动、并网贯通、立法保护。

绿道在广东的兴起和创新71-76

摘要:通过对绿道发展历史的研究,可以看出绿道内涵的拓展和功能的多样性对其蓬勃发展的重要性。对广东绿道兴起原因的深入分析,揭示出广东绿道具有“多目标,多功能和多样性”的三个特点。这三个特点使得广东绿道的功能和形式都多姿多彩,从而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最后,文章通过对绿道给城市发展理念,宜居建设和生态保护带来的变化来分析绿道创新对广东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社区绿道:紧凑城市绿道建设新趋势77-82

摘要:绿道在珠江三角洲的建没已近2年的时间,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跨区域的绿道网络构架,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总结现有绿道建设特点和存在问题基础上,针对我国城市人口密集,公共活动空间缺乏的特点,结合社区绿道作为绿道网络体系的“毛细”组成。具有形式灵活、分布广泛、贴近市民生活,可有效解决高密度城市区域公共活动空间狭小、缺乏系统组织、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的优势,提出在紧凑城市建设社区绿道是绿道建设的新趋势,

珠江三角洲绿道网综合功能开发实践与思考83-86

摘要: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总长度超过2000km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巳实现金面建成,成为广东省实现区域协作、建没宜居城乡的重要物质载体。在对绿道网综合功能内涵进行深入理解的菸础上,结合珠三角综合利用现状的全面摸底,从生态保育、与市民生活相互依存、与城市发展紧密关联、借助广泛的公众参与等方面,探索多样化的绿道网综合功能开发实现方式,以期为今后绿道网工作的持续优化提供建议。

广东绿道多功能开发探索87-90

摘要:随着珠三角绿道全面完善,广东省绿道网推广建没,绿道开始进入百姓日常生活,并期望深入挖掘绿道的多功能。提出使用需求决定绿道多功能开发方向,现阶段绿道多功能开发应嘲绕满足都市慢生活开展。绿道网的多功能开发就是要尽可能使绿道的绿色开敞空间满足都市人们慢生活的吃、住、行、玩、乐等等方方面面的需求。绿道要成为公众日常生活的一种方式,需实现绿道的网络化、生活化、关爱细致化、文化遗存保护化以及空间扩展化。在多功能的绿道管理上应重点关注法律法规、安全、后期维护以及绿道文化培育等4个方面。

广东省绿道网综合功能开发策略研究91-95

摘要:从绿道的多种功能入手,分析了绿道功能开发的前景,提出了绿道功能开发的思路,认为绿道功能开发应注重绿道两侧纵深区域的发展,促进绿道从线性建设走向面状发展;关注绿道与城市经济社会和空间格局的统筹发展,以生态保育为前提,倡导主题性、特色化设计,注重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真正与城市生活、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融为一体。最后,结合广东省绿道网的规划建设情况,探讨了广东省绿道网综合功能开发的策略。

期刊推荐 投稿经验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