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35-1078/S 国内刊号
  • 0253-2301 国际刊号
  • 0.4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福建农业科技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0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福建农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优秀学者论坛、园艺科学、农产品加工、动物科学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生物技术
水稻OsTZF3基因敲除和过量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遗传转化1-5

摘要:为进一步研究水稻OsTZF3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利用日本晴基因组的OsTZF3基因序列,构建了OsTZF3的CRISP/Cas9敲除表达载体pKTZF3和过量表达载体pCXUNTZF3;并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导入粳稻日本晴胚性愈伤组织中,分别获得了pKTZF3和pCXUNTZF3转化再生植株55个和42个克隆;进一步通过PCR法鉴定了35个克隆转pKTZF3植株和10个克隆转pCXUNTZF3植株。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蜀恢527对白叶枯病的抗性6-9

摘要: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可快速实现对目标基因的准确选择,为分子育种提供有效工具。以杂交水稻恢复系蜀恢527为受体亲本,以携带抗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IRBBL23为供体亲本,利用杂交、回交育种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将广谱持久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导入到优良恢复系蜀恢527中,获得22份含有Xa23基因的改良株系。用白叶枯病菌致病菌系P6接种改良株系,筛选出1份高抗白叶枯病的新恢复系R527Xa23。进一步考察R527Xa23与不育系谷A、Ⅱ32A和特丰A配制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结果显示R527Xa23与蜀恢R527的组合,在穗长、每株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相关农艺性状上相似,表明该恢复系R527Xa23在培育白叶枯病抗性杂交水稻组合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粮食作物
闽红两优727母本再生力和品种适宜头季机收的再生特性10-14

摘要:对不育系闽红249S的再生力以及水稻品种闽红两优727作再生稻头季适宜留桩高度以及机械化生产的产量潜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闽红249S是一个再生力强的水稻不育系,其再生率(力)为1.89,比强再生力对照佳辐占(1.67)高13.17%,差异达显著水平;闽红两优727作再生稻栽培时较适宜留低桩,留桩高度15cm,再生季产量构成性状协调、产量高;闽红两优727头季、再生季和全年两季平均每667m^2产量分别为597.87、320.05和917.92kg,与机收低桩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主推品种泸优明占产量相当,适合作机收低桩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应用推广。

不同覆盖物对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15-18

摘要:以马铃薯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计4个马铃薯品种(荷兰14、闽薯1号、兴佳2号、青薯9号)与4种覆盖物(黑色农用膜、银灰色农用膜、白色农用膜、干稻草),研究不同覆盖物处理对不同品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筛选出各品种马铃薯适宜的覆盖栽培模式。结果表明:覆盖干稻草处理的青薯9号产量最高,其次为覆盖银灰色农用膜处理的闽薯1号和覆盖干稻草处理的闽薯1号,3个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马铃薯品种适宜的覆盖物不同,荷兰14适宜的覆盖物为银灰色农用膜和干稻草,青薯9号适宜的覆盖物为干稻草,兴佳2号适宜的覆盖物为黑色农用膜,闽薯1号适宜的覆盖物为银灰色农用膜和干稻草。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园艺作物
2018年福建省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翔安区试验点)19-22

摘要:2018年翔安区承担省级菜用大豆新品种区域试验,选用9个菜用大豆新品种,以毛豆3号作为对照进行物候期、生物学特性、抗逆性、农艺及经济性状、荚粒商品性状和产量等综合性状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闽豆9号、兴化豆614、兴化豆618、兴化豆713等4个品种比对照增产8.71%~14.78%,且抗病性好,有效荚数多;苏成3号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但单株有效荚数和有效荚率均表现良好,抗病性好;建议以上5个品种继续参加试验。

红肉蜜柚引种与品质提升试验23-27

摘要:研究红肉蜜柚在福建省闽侯县的引种表现,观察红肉蜜柚在引种地的物候期、植物学特性及果实经济性状,并开展了不同肥料及套袋材料对红肉蜜柚果实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红肉蜜柚引种表现果大皮薄、色泽鲜艳、瓤肉无籽、多汁柔软、风味酸甜适中、品质优、丰产性好、适应性强等特性,适宜在闽侯县推广种植;施用不同肥料对红肉蜜柚产量和果实品质有不同的影响,其中施用柚类专用肥的效果最佳,其单株产量、单果重、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总糖、还原糖、糖酸比、固酸比均比施用生物有机肥及常规施肥高,且果实裂瓣率、粒化瓣率及总酸含量最低;套袋处理可改善红肉蜜柚外观品质,显著提高果实商品果率和一级果率,降低落果数、病虫果数、果实裂瓣率和粒化瓣率,但果实内在品质有所降低,比较发现黄色单层柚果专用袋套袋效果较好,不仅外观品质得到提升,而且对果实内在品质影响较小。

百香果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28-30

摘要:在对漳浦县百香果生产实际情况调研的基础上,从园地选择、整地、搭架、定植、整形、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总结百香果的栽培管理技术;重点分析百香果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病毒病、炭疽病、疫病、茎基腐病、果实蝇等的发病症状、发病规律,针对病虫害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漳州地区秀珍菇周年栽培技术31-33

摘要:漳州市秀珍菇发展较快,栽培规模呈逐年扩大趋势。近年来,当地大力推广秀珍菇周年栽培模式,但菇农对秀珍菇周年栽培技术掌握不够,导致产量和质量均不高。根据秀珍菇对温度、湿度、空气、光照等环境条件的要求,从品种选择、培养料配方、装袋与发菌、出菇管理、采收及转潮管理等方面内容,总结一套适合漳州地区气候特点的周年栽培技术。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植物保护
太子参芜菁花叶病毒时空动态定性初步检测34-39

摘要:为明确柘荣县太子参携带芜菁花叶病毒情况,采用RTPCR法对不同太子参植株进行芜菁花叶病毒检测。结果表明:同株太子参有无病斑的叶片、根部、茎部都可检测到病毒;未表现病毒症状与表现病毒症状太子参植株的9个部位均可检测到病毒,未表现病毒症状的太子参植株中叶脉及茎下部病毒含量相对较高;不同海拔地区种植的太子参植株10个部位均可检测到病毒,花部位的病毒含量相对较少;对不同生长期太子参定株叶片进行病毒检测发现生长末期部分植株未检测到病毒,除此之外所取样品均携带芜菁花叶病毒。

黄秋葵根结线虫病的病原鉴定40-42

摘要:根结线虫种类繁多,鉴定黄秋葵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可为黄秋葵根结线虫病害防治提供信息基础,并为今后开展黄秋葵根结线虫病的抗病种质筛选、抗病育种提供重要理论依据。从被侵染的黄秋葵根组织中分离雌虫,并采用形态学、同工酶和rDNAITSPCR相结合的方法鉴定黄秋葵根结线虫病病原种类。结果表明:危害黄秋葵根结线虫病的病原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

黄板不同悬挂高度和不同颜色对柑橘粉虱的诱杀效果43-45

摘要:为探索柑橘粉虱的绿色防治方法,进行黄板诱杀柑橘粉虱试验,研究黄板不同悬挂高度和不同颜色对柑橘粉虱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黄板不同悬挂高度的单板日均诱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悬挂在冠层下50cm、冠层下20cm、与冠层水平,悬挂在冠层下50cm诱集效果最好,其单板日均诱虫量为28.3头,高于冠层下20cm,显著高于与冠层水平的诱集量;黄板不同颜色的单板日均诱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黄色、橘黄色、浅黄色,黄色黄板的诱集效果最好,其单板日均诱虫量为29.65头,略高于橘黄色黄板,显著高于浅黄色黄板。

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对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46-50

摘要:为探索茶园假眼小绿叶蝉的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在安溪县3个茶园基地进行司雷智能虫害防治系统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运行20d后,大宝峰茶园基地防控区虫口密度为9头·m^-2,之后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均低于对照区。智能虫害防治系统运行10d后,历山茶仙茶园基地防控区虫口密度稳定在5头·m^-2左右,均低于对照区,对照区出现2次高峰期,最高虫口密度为24头·m^-2;山国饮艺茶园基地防控区虫口密度稳定在8头·m^-2左右,均低于对照区,对照区出现3次高峰期。说明司雷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对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明显,且对茶树及天敌种群安全,适合在茶园中推广使用。

5种杀菌剂防治健宝南瓜白粉病的药效试验51-53

摘要:为了筛选有效防治南瓜白粉病的药剂,选用5种杀菌剂进行防治南瓜白粉病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乙嘧酚磺酸脂EC1500倍液、12.5%腈菌唑EC1000倍液和12%苯甲·氟酰胺SC1000倍液对南瓜白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以25%乙嘧酚磺酸脂防治南瓜白粉病效果最好,第3次药后7、14d防效分别为82.8%、86.5%;3种药剂均可在防治南瓜白粉病上推广使用。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食品科学
不同制备方法对桔柚皮膳食纤维品质的影响54-57

摘要:橘皮可用于制备优质的膳食纤维,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是决定橘皮膳食纤维品质的重要指标。以建阳桔柚果皮为研究对象,测定比较了不同干燥和粉碎方法对膳食纤维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干燥和粉碎方法均未对桔柚果皮总膳食纤维(TDF)含量产生显著影响;超微粉碎可促进SDF的溶出;冻干粉碎促进黄酮物质的溶出,且极显著提高样品的总抗氧化能力。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土壤肥料
基于物联网智慧农业的作物水肥一体化系统设计与应用58-65

摘要:为了提高农田灌溉和施肥效率,优化生产流程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开发了基于物联网智慧农业的作物水肥一体化系统,在对系统建设的物联网原理和总体构架进行阐述分析的基础上将系统应用划分为农田环境监测系统和水肥一体化系统两大模块。农田环境监测系统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为基础,采用一体化采集节点设计,可以实现农田水肥环境等数据监测,为灌溉和施肥控制提供数据支撑;水肥一体化系统在系统首部、管网和控制系统等工程建设的基础上采用组态软件开发,通过原理流程设定可以实现农田智能灌溉施肥控制和数据分析查询等功能。

不同材料生物质炭施用对果园土壤性状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66-70

摘要:为了解不同材料生物质炭施用对果园土壤质量的改良效果,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质炭施用对果园土壤性状及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质炭提高了果园土壤含水量及pH值,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相比对照,生物质炭处理的土壤含水量提高1.05%~55.77%,pH值提高0.03~1.68个单位,土壤容重降低5.00%~32.5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提高10.24%~90.94%。不同材料生物质炭对土壤含水量、容重、pH值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幅度不同。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默认
《福建农业科技》诚征稿件-F0002

摘要:期刊简介《福建农业科技》(ISSN 0253-2301, CN35-1078/S),月刊,创办于1970年{原名《农业科技简报》),1970年起国内公开发行,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福建省农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期刊,主要报道农林牧副渔各牟科领域的科研新成果、实用新技术以及“三农问题”的研究探讨。本刊立足福建,而向全国,以促进科技进步、服务科教兴农为宗旨,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术与技术并重,普及与提高兼顾的办刊方针,是一本优秀的省级农业技术研究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