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业科技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 省级期刊

Fujia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35-1078/S 国内刊号
  • 0253-2301 国际刊号
  • 0.45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福建农业科技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0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万方收录(中)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主管的学术期刊。福建农业科技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优秀学者论坛、园艺科学、农产品加工、动物科学

福建农业科技 2008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粮食作物
早稻新品种比较试验1-3

摘要:以优Ⅰ66和新香优80为对照,对引进的6个早稻新品种进行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T98优58、泰香89两个品种的产量比两个对照种显著增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可进一步示范;天优217产量居第2位,综合性状好,可进一步试验示范。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信息快递
平海镇鲍藻混养喜获成功3-3

摘要:2007年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尝试推广“鲍藻混养模式”,经过近1年的摸索试验。这种创新模式喜获成功。全镇万亩海带养殖面积,如果全部推广“鲍藻混养模式”,鲍鱼产值至少可增10亿元。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粮食作物
特优158早秋高产制种技术4-5

摘要:特优158是龙岩市农科所用龙特浦A与龙恢158配组而成的基本营养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株型紧凑、根系发达、分蘖力强、后期转色好、生育期适中、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1998年引入龙岩市新罗区种植,是本区目前早、中、晚稻主栽品种之一。

Ⅱ优131特征特性及再生高产栽培技术5-6

摘要:Ⅱ优131系福建省泉州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泉恢131配组选育的晚籼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属基本营养型,具有高产稳产、米质较优、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等特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福建、广西、广东南部地区作早稻种植,汕优63种植区作中稻及晚稻种植。尤溪县2004年引进在管前镇村尾村作早中稻示范种植,2005-2006年在梅仙镇玉石村作再生稻高产栽培示范。其特征特性及再生栽培技术如下。

金两优289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7-8

摘要:目前福建省早稻生产上多数品种(组合)还存在着产量较高,但米质偏差;或是米质较好,而产量明显偏低的问题,高产与优质矛盾突出。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采用优质两系不育系金山S-2(原名T154S)与优质恢复系早恢89配制而成的优质两系杂交早稻新组合金两优289,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该组合于2003年和2004年参加福建省早稻优质组区试,表现丰产性好、品质佳,于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闽侯县荆溪镇于2006年早季引进试种,表现生育期适中、丰产陛好、米质优等特性。现将金两优289的主要特征特性和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汕优89旱作高产栽培技术研究8-9

摘要:干旱对水稻产量的不利影响仅次于病虫害,灌溉稻作是我国现行水稻生产的主要方式,其用水量占农业用水的65%以上,一般耗水量在1.0~1.4m^3/m^2,有的甚至达到3m^3/m^2,而水稻实际需水量仅为0.45m^3/m^2左右,表明灌溉稻的大部分耗水并非水稻生育本身所需而是未能有效利用造成浪费所致。我国很多地区由于相对缺乏灌溉用水而制约了水稻生产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耕地资源的充分利用。莆田市地处东南沿海,属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大,然而由于雨量月份分布不均,容易造成季节性干旱而存在大量的丘陵干旱、半干旱耕地,这些耕地只能种旱地作物,而莆田市人多地少,粮食缺口大,每年需从外地调入大量的粮食,承受巨大的粮食压力。发展节水型农业,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是稳定与发展水稻生产的必然要求。发展节水型农业包括选育抗旱、节水的水稻新品种以及相配套的旱作栽培技术,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更有效地发挥水资源短缺地区耕地的粮食生产潜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明市中稻区域试验新品种(组合)的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10-13

摘要:利用联合方差分析、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的多重比较、互作方差和相对变异系数分析方法,对三明市2006年中稻新组合区域试验品种进行丰产性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Ⅱ优326丰产性最好,主效应最大,品种×地点互作的相对变异较小,稳定性表现较好;特优明占、Ⅱ优43,11优009、特优326、Ⅱ优299的丰产性较好,其中Ⅱ优43、Ⅱ优009的稳定性较好,特优明占、特优326、Ⅱ优299的稳定性中等;Ⅱ优911、Ⅱ优653的丰产性中等,稳定性较差;G优527、花优8号丰产性和稳定性表现较差,缺乏推广价值。

播种期对“两优2186”产量的影响13-14

摘要:两优2186是福建省农科院育成的两系杂交稻组合,2003年在福鼎市秦屿镇示范种植20.5hm^2。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组合的特征特性,明确其在秦屿镇的最适播种期,2004年在该镇进行了不同播种期试验。

超级稻组合品比试验15-16

摘要:选取9个超级稻组合,以汕优63为对照,开展单季晚稻超级稻组合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产量和综合性状较好且适宜当地种植的超级稻组合,其中Ⅱ优航2号、D奇宝优527、特优航1号等3个组合可作为单季晚稻主推组合进行示范推广,Ⅱ优航1号、Ⅱ优1273可作为单季晚稻超级稻组合进行搭配种植。

高产抗瘟杂交稻新组合“T55优627”17-18

摘要:T55优627是宁德市农科所用T55A与亚恢627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瘟杂交水稻新组合,200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松溪县2006年引进在各乡(镇)种植,该组合表现群体整齐、穗大粒多、分蘖力强、丰产性好、熟期转色好,深受农户喜爱。

常规糯稻新品种“龙糯496”的选育及应用18-19

摘要:龙糯496是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于1997年采用自选的国审品种闽岩糯作母本、引进的湖北省红庙市农科所高代稳定材料——思恢961—113作父本杂交配组选育而成的常规糯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集散适中,根系发达,分蘖力较强,抽穗整齐,成穗率高,后期转色好,结实率高,后期青秀,青秆黄熟,茎秆粗壮,抗倒性强于荆糯6号,中抗稻瘟病等特点。

粳型单季杂交晚稻“秀优5号”高产栽培模式20-21

摘要:秀优5号是嘉兴市农科院和秀州区农科所培育的晚粳杂交组合,具有生长优势明显、个体强壮、穗大粒多、产量高、米质优、抗性强等优点,近年来在浙江省各地逐步推广。粳型杂交稻的生育特点和需肥要求等有别于常规晚稻,为了达到省工、节本、高产、高效的目的,嘉善县农业经济局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土肥站通过3年的栽培摸索,总结出了粳型杂交稻的高产栽培技术,并绘制成图(图1)。现结合该模式图,将粳型单季杂交晚稻秀优5号高产栽培技术概述如下。

D优15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制种技术21-22

摘要:D优15是南平市种子管理站、南平市农科所和邵武市种子管理站用南平市农科所自育的恢复系大粒香15与D62A配组育成的单双晚兼用的杂交稻新组合,表现产量高、稳产性好、米质优、株叶形态好、熟期适中。2004~2005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2005年同时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2006年2月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杂交稻新组合“Ⅱ优沈98”初试小结23-24

摘要:Ⅱ优沈98是三明市种子站与尤溪县活水种子有限公司合作,用11—32A与沈恢98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新组合,于2007年1月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永定县引进试种5hm^2,平均产量592.4kg/667m^2.比对照组合特优175增产6%,比汕优63增产8%,比汕优46增产16%。可作为当地中稻及春烟后一季稻推广种植。

冈优科01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26-27

摘要:冈优科01系南平市农科所用冈46A与南恢科01配组育成的杂交水稻新组合,2003年参加南平市中稻区试,2004年续试,2005年进入南平市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建瓯市种子站引进作中稻、经后稻(经济作物后作)两种稻作共种植8hm^2,2007年扩大至133.3hm^2,试种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生育期适中,茎秆粗壮,群体整齐,穗大粒多,丰产性好,中抗稻瘟病。

特优009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27-28

摘要:特优009系南平市农科所用不育系龙特浦A与该所选育的恢复系南恢009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稻新组合,2001年通过南平市审定,2004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06年在政和县石屯镇大面积试验示范种植,均表现出高产、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熟期转色好、抗性强、生育期理想等特点,适合在福建省闽西北山区作单季晚稻和低海拔区域作烟菜后稻推广种植。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信息快递
建宁县均口镇引种台湾香水莲试育苗成功28-28

摘要:建宁县均口镇在2008年春节前从台湾引进试种的15株莲子新品种——香水莲,近日开出了美丽的花朵。日前正着手扩大育苗面积1334m^2,并计划在龙头村第1期试种植6.67hm^2。香水莲属睡莲科,集观赏性、食用性、药用性于一身,是莲中之精品。

福建农业科技杂志粮食作物
超级稻“Ⅱ优航1号”株型特征和产量形成研究29-32

摘要:以通过审定的超级稻组合Ⅱ优航1号为材料,研究其生物学特征、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Ⅱ优航1号株高115.0cm左右,茎秆粗壮抗倒伏,冠层叶挺直,成穗率48.57%,整个生育期的干物质总量为2011.0kg/hm^2,产量为11656.0kg/hm^2。其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生长中、后期群体适中,个体健壮,生长中、后期的净同化率和群体生长率显著提高,增加了每穗粒数、库容量和干物质积累,提高了稻谷产量。并从株高、茎叶形态、库源关系等角度,探讨高产水稻的育种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