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叶杂志社
分享到:

福建茶叶杂志

《福建茶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茶与健康、网络·数据、市场·贸易、经济管理、茶馆设计、茶艺创作、生态旅游、机具·包装、教育实践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福建省茶叶学会
  • 国际刊号:1005-2291
  • 国内刊号:35-1111/S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2
  • 综合影响因子:0.044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福建茶叶 201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福建茶叶杂志特别报道

邵武市茶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摘要:应邵武市农业分管领导与农业局领导的邀请,我会会长一行四人于2015年5月14-15日,专程前往邵武进行茶产业发展与茶品牌建设情况调研。虽然调研时间短,但通过查阅资料,驱车沿途察看,茶企实地调研,深入深山老林考察、个别访问茶农、电话询问调查与召集当地有关部门领导、茶企代表座谈等方式的补救,调研的内容基本能完成。对邵武市农业局严跃华、廖庄鸿正副局长与茶技站正副站长始终陪同调研,并热情接待表示衷心地感谢,对参与此次调研工作的茶企领导、有关人员一并表示谢忱!现将调研报告整理如下,为进一步调查了解邵武市茶产业提供参考。
2-4

茶人的楷模——李冬水先生印象

摘要:李老冬水先生出生于1925年,至今年整整九十高龄。2015年4月20日,福建省茶叶学会和福建省张天福茶叶发展基金会共同为李老举办90周岁生日宴会。茶界泰斗张天福伉俪,省茶叶学会冯廷俭会长,张天福茶叶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叶恩发等十余人共同为李老祝寿,笔者有幸参与其中。席间李老精神矍铄,回忆往事,思路清晰,很是健谈。言语中都透着对茶叶事业的那份真挚的爱。
5-6
福建茶叶杂志综述

漫话武夷肉桂茶

摘要:武夷肉桂原为武夷名丛之一,自清代挖掘至今近200年历史。见19世纪蒋衡《茶歌》所载“奇种天然真味存,木瓜微桂味辛…”。注解中有“…肉桂在慧苑…”,又该后评语认为“辛”是具有强烈刺激之意,符合肉桂茶的品质特点。新中国成立前,原崇安县茶叶研究所曾将此名丛移栽至武夷山企山名丛观察园。说明早年肉桂就被列为诸名丛之前茅。
7-9
福建茶叶杂志试验研究

玉麒麟的植物学性状、加工适制性和主要生化成分研究

摘要:本文对武夷单丛玉麒麟的植物学性状、加工适制性和主要生化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玉麒麟为无性系,灌木型,树姿半披张;叶形为椭圆形,成熟叶片叶色为绿而有光泽,叶尖钝尖;叶片着生角度稍上斜状生长,叶质厚软。(2)夏茶加工,品质感官评定,与玉麒麟加工绿茶和乌龙茶相比,玉麒麟加工红茶品质更优。(3)玉麒麟加工绿茶、红茶、乌龙茶过程,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从鲜叶到成品茶呈现递减趋势,总体含量在23.89%-47.86%、23.76%-28.50%之间;咖啡碱、氨基酸从鲜叶到成品中含量有差异但没有规律性,总体含量在1.97%-2.74%、1.88%-2.80%之间。
10-15

有机茶园套种油菜效果初探

摘要:套种油莱翻埋作肥是有效解决有机茶园茶树肥源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阐述油菜回田影响茶园土壤有机物质的构成情况、茶树的生长发育状况,同时探索油菜良种精选、栽培、翻埋处理的关键措施。结果表明:套种油菜回田减轻土壤酸化、增加土壤养分、提高茶树的抗旱、防寒能力、促进茶树粗壮;同时提高有机茶叶产量与质量,对有机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16-17

长盛川湖北青砖茶渥堆前后叶片组织结构的比较

摘要:为了解湖北青砖茶渥堆发酵过程中茶叶组织成分的生物利用情况,从形态学上证明茶叶经过发酵主要消耗的成分。分别采集发酵前、后的茶叶叶片,石蜡切片,PAS染色,镜下观察,并取图做图像分析,比较发酵前后各成分的面积变化结果:发酵后的茶叶结构明显变得疏松,细胞室变大,由纤维素构成的细胞壁结构明显变薄;图像分析显示叶片组织的纤维成份减少显著,导致黄色的茶叶细胞胶质成分的含量相对增加。结论:青砖茶制茶过程中的渥堆发酵,主要以茶叶组织资源中的纤维素成分消耗为主。
18-19

坦洋菜茶原生种质春梢物候期观测初报

摘要:以福鼎大白茶作对照种,2012-2014年连续3年对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收集的30个坦洋菜茶原生种质资源进行春梢物候期调查。结果表明:TC-2、TC-3、TC-18为特早生种质,一芽一叶初展期比对照平均早10~18d,TC-5等8份为早生种质,一芽一叶初展期比对照平均早6~14d。
20-22

不同嫩度信阳红冲泡方法的研究

摘要:探索不同嫩度信阳红最佳冲泡条件,以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三叶信阳红为材料,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实验对3个样品进行冲泡实验(不同茶水比:1:40、1:50、1:60,不同温度:80℃、90℃、100℃,不同冲泡时间4min,5min,6min)。结果显示:单芽以茶水比1:50,冲泡水温100℃,冲泡时间4rain最佳;一芽一叶以茶水比1:50,冲泡水温90℃,冲泡时间4min最佳;一芽二、三叶以茶水比1:60,冲泡水温80℃,冲泡时间4min最佳。
23-25

秋绿茶提香参数对色泽与品质的影响

摘要:本文选用相同的秋绿茶,设置不同温度和时间的提香参数对茶样进行提香处理后,分别用色差仪和传统审评方法对各茶样的干茶色泽和茶汤色泽进行测定、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从干茶色差和茶汤色差测定结果看,处理1的80℃提香1Omin,干茶色泽和茶汤色泽均较好,结合审评的香气和滋味因素,处理1不能达到提升秋绿茶品质的作用;从审评评语和评分、干茶色差测定和茶汤色差测定结果综合评价,处理4的110℃提香1Omin所得茶样效果最佳。根据茶样色差测定结果和审评得分的相关性分析,干茶色度值、茶汤色度值与感官评分之间都呈显著相关;与色度a值、b值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明度L值呈显著正相关。
26-29

茶树内生真菌菌株CSN-4产谷氨酸脱羧酶条件优化

摘要:从茶树中分离到一株相对较高谷氨酸脱酸酶活力的内生真菌菌株CSN一4,对该菌株产谷氨酸脱羧酶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一响应面法对以YPD为基础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为每200mL的发酵培养基:乳糖5g,酵母膏1.6g,蛋白胨5.4g,NH4NO3 2g,KH2P04 0.9g,MgSO4 0.4g,谷氨酸钠1g。发酵条件为:装液量40mL,转速180rpm,pH值6.0,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72h。葡萄糖,酵母膏,KH2PO4为3个最显著因素。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谷氨酸脱羧酶酶活力达到98.63U/mL,是优化前的2.26倍。单因素和响应面结合的方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组分和发酵产酶条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产酶量。
30-35
福建茶叶杂志生产技术

喷雾干燥连续生产的条件

摘要:喷雾干燥连续生产的长短与物料特性有关,与喷雾干燥的结构型式有关,当物料一定,连续生产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喷雾干燥塔捕粉的结构型式。近些年来喷雾干燥生产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是,物料特性没有真正了解,干燥塔捕粉结构存在问题,导致生产连续效果不佳,因此导致问题停机频频出现,喷雾干燥效能下降。
36-37

周宁县高山生态茶园建设成效与关键技术

摘要:本文作者立足周宁县茶产业发展和生态茶园建设现状,分析了周宁县建设高山生态茶园的主要做法,总结了高山生态茶园建设的关键技术措施,并提出了实现高山生态茶园建设持续推进的几点思路,为全面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提供借鉴。
38-40

浦城丹桂红茶制作新工艺

摘要:针对传统窨制工艺生产的浦城丹桂红茶综合品质不佳的问题,通过多次窨制生产试验研发出丹桂红茶窨制新工艺。本丈对丹桂红茶窨制新工艺进行了.总结,对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窨制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丹桂红茶窨制新工艺不仅能解决传统工艺窨制存在的花香不够浓郁和花香味留存时间短的问题,而且工艺简单易行,可提高成品率,保证品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工艺技术已在部分茶企生产上试用,已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建议推广应用。
40-41

浅谈生态茶园建设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摘要:本文简述建阳生态茶园建设所采取的措施及病虫害防治相关技术,从源头上保证茶叶品质,促进茶农增收。
42-42
福建茶叶杂志审评检验

浅析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检验

摘要:乌龙茶是福建极具特色的茶类产品,其感官品质至关重要。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检验是利用评茶员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通过标准的评茶程序,来确定茶叶的感官品质特征及优劣。本文通过审评八项因子分析探讨乌龙茶的条索、色泽、匀整度、净度、香气、汤色、滋味、叶底,以提升福建乌龙茶感官审评技术水平,对乌龙茶感官品质作出科学准确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45-47
福建茶叶杂志思考·探索

在《茶道与茶艺》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美育可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关、创造美的能力,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完善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茶道与茶艺》课教学中,充分挖掘美的因素,将茶道茶艺的美充分展示给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使学生学会感受美、欣赏美,获得审美体验,并获得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47-49

永春高山茶园气候条件分析及高产对策

摘要:永春的高山茶园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1000m以上高海拔山峰有58座,(其中呈祥雪山海拔1366m为最高)。茶树90%以上的干物质需要靠光合作用合成,其中红黄光最易被茶树吸收利用。海拔600m以上的高山区,云雾和降雨日数增加,漫射光多又富含红黄光,能促进茶叶氨基酸、维生素的形成,这正是高山茶芽肥嫩、香味浓的气候原因。本文利用本县多年气候资料,分析高山茶的有利于气候条件和影响茶叶产量品质的气象灾害,为发展高山茶获得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
50-52

山地茶园生态安全问题及综合治理的探索

摘要:本文从分析山地茶园的盲目无序开发、缺乏科学栽培和管理造成水土流失、土壤侵蚀、生态环境恶化和质量安全等问题和原因入手,提出做好园、水、土、肥、药等方面的综合治理,从而实现茶叶增量提质,茶农增收。
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