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叶杂志社
分享到:

福建茶叶杂志

《福建茶叶》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79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茶与健康、网络·数据、市场·贸易、经济管理、茶馆设计、茶艺创作、生态旅游、机具·包装、教育实践等。
  • 主管单位: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福建省茶叶学会
  • 国际刊号:1005-2291
  • 国内刊号:35-1111/S
  • 出版地方:福建
  • 邮发代号:
  • 创刊时间:1979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32
  • 综合影响因子:0.044
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福建茶叶 2015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福建茶叶杂志综述

β-葡萄糖苷酶在茶叶加工过程中的研究进展

摘要:β-葡萄糖苷酶,属于葡萄糖水解酶类,能够水解结合于末端非还原性的β-葡萄糖苷键,同时释放出β-葡萄糖和相应的配基。其广泛存在于各生物体中,β-葡萄糖苷酶是茶叶重要的水解酶类之一,而不同的茶叶品种,生产产地季节,加工工艺等很多因素都能影响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保持β-葡萄糖苷酶的高活性对影响茶叶的香气和品质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不同茶类制作工艺、不同栽培环境、不同叶位等的β-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变化。
2-4

加工工艺对凤凰单丛茶品质影响研究进展

摘要:加工工艺是影响茶叶品质的重要因素。对影响凤凰单丛茶品质的主要加工工艺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介绍加工工艺对茶品质的影响与工艺改进对茶品质的提高。
5-7

花香型绿茶的研究进展及品质特征

摘要:花香型绿茶即采用高香型乌龙茶新品种,按绿茶标准采摘鲜叶原料,同时按绿茶加工工艺流程(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结合乌龙茶中的晒青、摇青方法加工而成的。花香型绿茶干茶具自然花香,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持久,滋味浓爽带花香,叶底黄绿明亮,具有乌龙茶的自然花香。据调研,花香型绿茶是当前绿茶消费市场的新宠,价格一路飙升,供不应求。
7-8

EGCG生物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EGCG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主要集中阐述EGCG在抗氧化活性研究、抗肿瘤作用研究,抗毒性研究及神经系统、心脑血管的保护研究方面。并对未来EGCG发展方向作展望,期望为EGCG的研究提供思路。
9-11

乌龙茶干燥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干燥工序虽是各大茶类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但它对茶类的品质的形成与固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一些较新的适合茶产业的干燥技术已经慢慢在茶产业中运用,主要有微波干燥、红外干燥、远红外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真空低温干燥等。探究出适合我国当前茶产业发展的干燥加工技术,有助于优质茶产品的形成。
12-14
福建茶叶杂志试验研究

影响富阳早茶龙井43开采期的天气与积温分析

摘要:对1996~2014年富阳早茶龙井43的开采期及富阳区气象台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导致富阳早茶开采迟的天气主要有二种类型:先暖后冷型和前期持续低温(阴雨)型。从冰冻天气结束且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6℃之日算起到龙井43开采前一天,前期持续低温(阴雨)型天气所需日平均气温〉6℃的有效积温平均为45℃,先暖后冷型天气所需日平均气温〉6℃的有效积温为60~100℃。
15-16

IBA对福鼎大毫扦插生根的影响

摘要:在相同的扦插、管理条件下,采用穴盘扦插,研究IBA处理浓度和时间组合对福鼎大毫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福鼎大毫的生根率和生根数量与IBA的处理浓度相关性显著。100mg/L、1h处理效果最好,可达85.6%。采用100mg/L IBA处理,延长浸泡处理时间生根率和生根量均下降。50mg/L和200mg/L的处理效果较差。
17-19
福建茶叶杂志生产技术

紫云英在茶园的应用效果及栽培技术

摘要:分析了尤溪县茶园冬季套种紫云英旱作模式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上的应用效果,总结、推广了紫云英在生态茶园建设中的栽培技术,以期达到改良土壤、增产增效的生产目的。
20-21

武夷岩茶——肉桂的制作技艺

摘要: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武夷岩茶肉桂的制作工艺,结合肉桂茶树品种特性从鲜叶采摘时间与标准、萎凋、做青、杀青、揉捻、烘干、复焙等主要工序进行阐述。
21-23

高山茶园杂草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摘要:高山茶园大多位于600m以上,新垦茶园以狗牙根、辣蓼为主,幼龄茶园春季主要是菵草、一年蓬、荠菜、小飞蓬、猪殃殃;秋季主要是马唐、牛筋草、虮子草、小旱稗、一年蓬、碎米莎草、铁苋菜、马齿苋等。投产茶园主要是马唐、狗尾草、蟋蟀草等大量滋生。春季一年蓬、菵草、猪殃殃、婆婆纳、繁缕、簇生卷耳为主;秋季马唐、牛筋草、一年蓬、小旱稗、铁苋菜、小飞蓬、爵床等为主;其中发生最为普遍和为害最严重的种类有马唐、狗尾草、狗牙根、辣蓼、白茅等几种,在比较潮湿的地段,则以香附子、酢桨草等为主;衰老茶园中一些瓜蒌、海金砂等攀缠性杂草数量增多。根据其生长和危害季节差异,可分为春季和夏秋杂草两大类,防治对策:农业和化学防除,在每年3次杂草旺发前进行防治,注意化学除草的方式和方法,提高防除效果。
24-25

西双版纳州茶园病虫害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摘要:茶叶是西双版纳州特色传统农产品之一,在全州农业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全州31个乡镇均有茶叶分布,截止2014年1月,西双版纳州茶叶面积达5.33万hm2,居云南省第三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社会市场竞争日愈激烈,广大市场消费者对纯天然、高品质、绿色生态茶叶的需求日益迫切。为了更高效的防治茶叶病虫害,本文阐述了其发生规律,根据病虫害与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及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6-27

牡丹花的营养保健功效与牡丹花茶的研制

摘要:牡丹花和牡丹根皮具有多种保健功效。为改善牡丹花茶的风味品质,分别在乌龙茶、红茶、白茶的不同加工工序中添加牡丹花和牡丹根皮,研制出各具特色的牡丹乌龙茶、牡丹红茶、牡丹白茶。
27-29
福建茶叶杂志茶叶标准

陈香型乌龙茶企业标准的制定

摘要:前言随着消费者对陈香型岩茶、铁观音等的升温,老茶市场一片乱象,没有标准,消费者无所适从。在陈香型乌龙茶国家标准没出台之前,企业制定标准十分有必要。为此,依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特制定此标准。本标准的感官指标和特性指标(水分、总灰分、碎茶、粉末)根据产品特征及配料制定,其他指标依据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制定。
30-32
福建茶叶杂志思考·探索

“海堤红”茶产品发展历程与成功经验

摘要:"金骏眉"带动红茶热,厦茶的"海堤红"产品应运而生。通过调研寻找到中高档红茶的品质特征,经过多次有机拼配,品评试验,改变高档红茶产地概念为品牌概念,做出独特风格,形成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产品有多重高技术障碍,别人难以效仿。一举打开国内市场,取得了突出的业绩。
33-35

浅谈古田县发展乌龙茶产业的优势与对策措施

摘要:本文立足于古田县乌龙茶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发展乌龙茶产业目前具备的比较优势,并从合理规划、狠抓质量、生态建设、培育龙头、强化培训等方面提出了提升乌龙茶产业的对策措施,以供参考借鉴。
36-37

茶与咖啡的品饮及制作技术比较

摘要:茶和咖啡已经被衍生为茶文化和咖啡文化,都追求一种优雅、放松、静心享受生活,注重品味的一种生活文化。然而这两者之间除了具有相似性外,还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本文主要介绍了茶与咖啡的起源、品饮、制作。
38-39

2015年周宁县茶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摘要:1 2014年茶产业发展现状、特点与问题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山区,地处鹫峰山脉东麓,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峰龙冈头海拔1506m,最低点街头亭海拔65m,平均海拔800m,属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14.6℃,年平均降雨量1693mm。土壤的成土质系生带火山岩和岩浆岩,土层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偏酸性,是理想的茶叶生产区。2014年,全县茶园面积10.8万亩,开采面积10.2万亩.
40-41

蕉城区加强茶叶质量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摘要:宁德市蕉城区是福建省产茶大县,五次荣获"全国重点产茶县",2012年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全区茶园面积13.3万亩,年产量10610t,茶叶商品总产值13.16亿元。现有茶农23万人,占全区农民人口70%,茶叶加工企业128家,在外茶叶销售网点800多家。茶叶是蕉城区传统支柱和特色优势产业,也是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近年来随着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