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茶叶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福建茶叶杂志 省级期刊

Tea In Fujian

  • 35-1111/S 国内刊号
  • 1005-2291 国际刊号
  • 0.32 影响因子
  • 1个月内下单 审稿周期
福建茶叶是福建省茶叶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79年创刊,目前已被知网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学术期刊。福建茶叶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特别报道、综述、技术研究、市场·贸易、经济管理、保健·旅游茶馆·茶艺、教育实践等

福建茶叶 2012年第0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福建茶叶杂志综述
当前安徽省茶产业问题及对策简析2-3

摘要:安徽是农业资源大省,同时也是全国茶叶生产大省,茶业是安徽省确定重点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安徽茶区主要分布在地处长江南北的皖南黄山地区和皖西大别山地区,隶属于中国茶树适生区域的东北部,是国内少有的兼具南北气候带特点的产茶省,茶区主要分布于山区和丘陵地带,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区云雾缭绕,昼夜温差大,茶树生长平稳,有利于有效品质因子成分的积累,茶叶品质优异。现拥有部级良种10个,省级良种18个。全省共有12个市的58个县(市区)产茶,涉茶农业人员300多万,生产经营者100余万。现有茶园面积205万亩,其中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茶园基地认定的160万亩,占90%,无性系良种茶园20万亩,占10%以上。

婺源茶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4-6

摘要:婺源是我国的绿茶大县,婺绿也是优质绿茶产品。本文在分析婺源茶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婺源茶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产业优势和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婺源茶产业的发展。

中国红茶外销发展策略探析7-9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近年来中国红茶生产及外销现状,并结合当前中国红茶外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扩大我国红茶外销的策略,旨在推动中国红茶贸易健康、快速地发展。

茶儿茶素、咖啡碱及维生素HPLC测定方法研究进展10-12

摘要:快速有效的测定方法,不仅可以提供可靠的质量保证,同时也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近年来,学者们对茶叶中不需衍生的儿茶素、茶黄素、咖啡碱及维生素等功效成分展开了大量详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考察研究,形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测定方法。本文就近年来的工作进展进行了一次文献调研与总结,目的是为提供更多功效成分测定的选择条件及开发出更为快速、有效的测定方法奠定基础。

福建茶叶杂志试验研究
铁观音休采留养关键技术的试验初报13-15

摘要:针对当前漳州地区铁观音的生产销售现状和存在问题,总结提出适合在漳州茶区推广应用的休采留养技术,确保秋茶(寒露季节)的产量和质量。为漳州茶区铁观音持续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两种有机液肥在茶树上应用效果初报16-17

摘要:为探求更安全有效的肥料用于茶树根外追肥,今年夏茶期间,建瓯茶区选用“艾菲特”、“优伽”2种有机肥开展肥效对比试验。据试验观察,茶树通过喷施2种有机肥后都有明显的增产增效,但又以“艾菲特”含腐植酸水溶性肥为最佳,各项指数均优于其它2个处理区。

多种茶树品种加工新工艺坦洋工夫的适制性初探17-19

摘要:本文详细叙述了新工艺坦洋工夫的制作工艺流程,重点分析鲜叶萎凋、发酵过程中摇青工序的技术条件及鲜叶成分变化,采用金观音、金牡丹、菜茶和福云六号四个茶树品种分别加工新工艺坦洋工夫,通过感官审评比对,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加工新工艺坦洋工夫红茶的品质优缺点,为新工艺坦洋工夫的选种加工和技术发展提供参考。

勐海红茶生产加工工艺技术改进初探20-21

摘要:本文针对勐海红茶中存在的苦涩及泛酸现象,在传统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对红茶加工各个工艺环节进行细化改进,并着重在发酵环节进行全自动生产控制实验,旨在解决勐海红茶发酵全靠人工调控,全凭经验操作,缺乏科学的技术条件和手段,难以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弊端,改进红茶发酵技术,使滇红茶产品结构更趋合理,提质增效。从而带动本地茶叶产业发展,拉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福建茶叶杂志生产技术
普通茶园如何转变成有机茶园22-23

摘要:1有机茶产生的背景 现代工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放,化肥、农药的不恰当使用,导致农业环境污染加剧,使土地持续生产能力下降,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污染物质的迁移与恶性循环,使食品、水源、空气受到污染,直接危害到人们健康,人类生存受到挑战。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极大关注,相继建立专门机构,制定相应的法令法规,严格限制化学产品在农业和食品行业的使用范围与数量,大力倡导发展有机农业,生产没有污染的天然有机食品;同时,为保证有机食品的安全生产,还做出了一系列的规定和要求。

建瓯水仙茶安全高效栽培技术24-25

摘要:从建瓯水仙的栽培实践。探讨茶叶安全栽培措施。以便为指导生产安全健康、高品质的茶叶产品提供依据。

伏季休茶生产技术规范26-28

摘要:1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伏季休茶的茶园选择、茶园管理、茶叶采留、修剪控制及茶树病虫害防治等。本规范适用于伏季休茶茶园的生产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寿宁县白芽奇兰红茶初制工艺和品质特征29-30

摘要:分析了寿宁县白芽奇兰茶叶的生产现状,介绍了高山区白芽奇兰红茶的初制工艺和品质特征。高山区白芽奇兰红茶初次制工艺包括:应用标准鲜叶原料、分阶段萎凋、适度重压揉捻、自然发酵、高温毛火和低温提香等技术加工而成的红茶,其外形紧结乌黑油润显毫、品种香明显且带兰花香、味甘甜醇厚并带花香、叶底橙红明亮、汤色铜红匀亮,品质风味独特,是寿宁高山红茶的典型代表。

福建茶叶杂志病虫防治
茉莉的丰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五)茉莉炭疽病31-31

摘要:茉莉炭疽病在茉莉产区普遍发生,福建、广西、安徽和湖南等省5-8月份发生较重,为害叶片引起病叶脱落,严重时导致秃枝。

福建茶叶杂志思考·探索
《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32-34

摘要: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对《茶道与茶艺》课程教学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通过整合课程内容,实现学科知识与茶艺师职业岗位技能的有机融合,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全面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

红茶“金骏眉”商标推广与使用的探讨35-36

摘要:1“金骏眉”红茶诞生、争议与和解 正山茶叶公司和制茶师梁俊德先生利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茶树芽尖精制而成的乌黑之中透着金黄的“金骏眉”,成为中国红茶高端产品…。据行内专家介绍,1公斤“金骏眉”红茶是由50万多颗芽尖精制而成的,这需要200个熟练女茶工采摘1天。“金骏眉”横空间世就成为国内茶叶市场尊贵新品,每500克售价万元乃至数万元不等,随后正山茶叶公司申请“金骏眉”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受理公告期间,遭到武夷山市桐木村十多家茶企的异议。后经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协调沟通,由正山茶叶公司完成“金骏眉”商标注册核准为自然商标,将“金骏眉”商标依照所制定的使用标准,许可武夷山辖区内符合要求的企业共同使用。才使争议和解具体操作由武夷山茶叶公会来运作管理。

黄山毛峰起源及对“四大名家”的续证36-39

摘要:黄山毛峰起源被我国著名茶叶学者陈椽教授界定,已过去半个世纪,受到社会公认,“黄山毛峰产地包括黄山的汤口、冈村、杨村、芳村、山岔、洽舍等地区的山上。前四个地区的产品为黄山本土之隽品,称为黄山四大名家;尤以汤口毛峰为最好,号称仙品”。然而,近年在《茶业通报》上出现黄山毛峰“丰乐河的漕溪……有四大名家之称”,导致社会对黄山毛峰名家被误解。为捍卫黄山毛峰起源和地域沿革的学术纯漕性,坚持黄山毛峰古今共认“高山生好茶”的理念,捍卫黄山毛峰的正宗、地道性,文中从黄山源“四溪”源头生好茶、黄山源“洋庄(屯绿)”的发源地、名茶研制组创制“黄山毛峰”、黄山毛峰何时创制仍需探究、“蔀荖一盖,妙在其中”之本意及黄山毛峰“四大名家”六个方面阐述黄山毛峰的真正起源和发展过程,供进一步佐证。

白茶加工技术探讨续报——把握萎凋失水速率,提高白茶风味品质40-41

摘要:白茶是六大茶类中,加工技术最原始,最生态的茶类。其加工只有萎凋、烘干两道工序,虽然白茶加工“一讲就瞳、一看就会”,但真正要制好白茶,并非容易事。正如茶业百岁泰斗张天福先生所言“白茶制造看起来比较简单,实际上很复杂,不容易掌握得好”。结合生产实践,简言之:白茶加工简单,生化变化复杂,关键在于萎凋技术。

速溶茶粉及茶多酚生产车间设备布置应注意的问题42-43

摘要:速溶茶粉及茶多酚的生产车间厂房如伺建造主要取决于生产工艺及设备。它关系到生产车间设备布置是否紧凑、工艺路线的长短,操作是否方便,也关系到生产车间的工作环境等问题。目前,我国南方有的生产厂家生产车间建造、设备布置均不够合理,局部设备之间管道跨度太长,车间内噪声严重超标。仅以速溶茶粉及茶多酚的生产为例,就目前存在的问题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