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活动教学研究

时间:2022-08-01 04:37:59

摘要:高中语文在整个高中学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活动课教学是语文顺应时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内容,根据教育局对语文课标的重新制定,在高中语文的新教学大纲中,已经将活动课列为必修课内容,这充分说明了活动课的重要性。文章对传统教学方式造成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活动课教学占据的不能替代的优势进行分析,从中看出活动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高中语文活动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活动教学研究:高中语文活动教学之我见

【摘要】“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可以这样说,活动是人得到锻炼和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手段。此外,西方心理学家、教育家同样重视活动教学。皮亚杰认为活动是问题教学契机,布鲁纳认为活动是发现教学的依托。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活动;创新思考

1.活动教学的渊源和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教育就重视活动。孔子强调“听言观行”,荀子认为“行高于知”,王夫之提出“行先知后”。先哲们早就意识到人的知识、思维以及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必须经过实践,即主体自觉参与、全心投入的活动来实现。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体出于某种目的主动地认识和改造客体的社会活动。

然而,并不是任何活动都对学生的发展具有价值和意义,我们所提倡的活动教学是指能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让他们在活泼主动和谐中发展个性的活动。因此,活动教学应具有以下特征:①学生是有意识的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具有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不是教师的传声筒或教师意旨的执行者。②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能动脑思考,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和探索。③教师在活动教学中是一个平等的指导者的角色。

活动教学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生存状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使他们成为具有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人格和创造性思维、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的以及丰富知识、健康情感、独特个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代新人。

2.语文活动教学的形式和实操步骤

语文教学有着广阔的天地,不应人为地把它囿于区区的四十分钟之内。我们在向课堂要效率的同时,也要把眼光投向语文学习的外延。我们应该沟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广泛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语文教学活动。

活动教学以人为本,语文活动教学应采取有利于激发学生主体性的丰富形式,如“新教材写作单元部分安排的即席发言、演讲、讨论、辩论、采访及诗歌、小小说的创作等:配合新教材重视人文教育的要求,可开展朗诵、配音、自读课实验教学、创办班级文学杂志、影视欣赏、编演课本剧等研究型、体验型、创造型的活动。

新教材语文课本第四册全部是文学作品。文学是人学,表现人性、人道、人权、人生,表现人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和情感。文学给中学生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善人性的艺术环境。因此语文课不能变成肢解真善美的工具,而要成为培养高尚情操、健全人格的沃土。文学鉴赏是一个需要融入个人阅历情感的内化过程,因人而异,千人千面。语文活动教学正是文学鉴赏的有效途径。

下面以我校高中二年级组织学生编演课本剧为例,谈谈语文活动教学的实操步骤。

激趣教师介绍前人编演课本剧的成功经验和收获的喜悦,让学生产生过一把瘾的强烈的渴望,为活动的顺利开展铺下思想和情感基础。

分组让学生以自愿为原则,给合成若干小组,推举出负责人,人人动手改编课文。由于是自由组合,大家都不想落后,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选择选择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的过程,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参与。选择过程实质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学生必须了解戏剧的特质,选择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的课文,而这正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阅读我们要求学生把课文改编为剧本,如果课文是剧本,就要有自己创作的成分。要改编、创作课本剧,阅读时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如了解幕、场、人物说明、舞台说明等,体会“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的特点,理解个性化、动作化的戏剧语言。阅读的时候要了解背景,熟悉内容,理解主题,把握人物形象等。

改编学生在编写课本剧时,往往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沿句,冗长luō@①唆。应让学生明确:改编时可适当增删。因为演出时间限制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内,所以枝节应该大刀阔斧地砍掉,保留和创作一些能强化戏剧冲突、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动作的内容。当然,无论是人物对话、舞台说明还是矛盾冲突的设计,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简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排练我们在班内众多改编的剧本中选择一个最优秀的作为本班的演出剧目,安排三周排练时间。这个过程要求学生尽量正规化,不要成为胡乱凑合的乌合之众。为了贯彻编剧的改编、创作意图,编剧顺理成章地当上导演、副导演。导演、副导演根据剧情和人物气质特点在班上选择合适的演员。为了排练能顺利、落实,还安排了:灯光师,负责灯光效果;音响师,负责剪接背景音乐配合剧情;化妆师,负责为演员化妆,使其形似;道具组,负责服装、布景、人物道具等的制作或租借;剧务组,负责前前后后打点一切;场记,负责记录每一次排练及导演对演出的所有要求。各人分工合作,同心协力,为的是最后把自己班的心血结晶搬上舞台。

汇演到了激动人心的一天,经过抽签决定演出次序后,各班倾注了全部的热情,把最精彩的演出带给了观众,使汇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评价应该把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让其成为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教学实际过程的认识及改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对课本剧编演的评价包括三部分:一是评委评价。我们对学生在“剧本改编”“表演语言”“形体动作”“服装布景”等方面分别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最佳表演奖、最佳舞台效果奖。二是学生评价。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及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三是学生评课文。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具有挑战性、激励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将从外部实践活动中获得的感性经验转化为理性思维,实现语文素质水平的新的飞跃。

3.语文活动教学的效果和意义

教师在课本剧的编演过程中,充当的是指导者、参与者和配合者的角色,学生才是主角。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促进了教学,锻炼了才干。具体表现在:

促学习热情。学生由于拥有了学习的主动权和充分的自由,在课本剧编演过程中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热情,不需要往常的“威迫”“利诱”,不需要语重心长苦口婆心的教育,充分表现了“我要学”的积极心态。

促竞争意识。现代社会是竞争的社会,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良性竞争意识。这次编演课本剧,首先是班内各小组最佳剧本改编之争,随后就是各班剧目之间的比拼,充分体现了作为学习主人的健康精神。

高中语文活动教学研究:浅谈高中语文活动课的教学策略

目前,我国的学校教育正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课程体系的弊端日益显现。学校课程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期待,如何构建新的课程模式,尤其是如何加强活动课课程建设,如何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适应现代教育培养有个性和创造精神、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才的需要,这已经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颁发实施后,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被列为必修课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鲜活局面。那么,如何开展高中语文活动?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真正打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一、优化活动课文化环境,打造浓厚的精神文化家园

为优化活动课文化环境,树立鲜明的学校形象,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我们可以在每届新生入学时,围绕办学理念、学校历史、师生规范、专业特色、校园标识等方面展开大型讨论,对制定的校训、校标、校歌、校风、校规等提出意见,形成有鲜明特色、统一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这些工作开展之前,档案室可以向师生提供一些图文资料,让活动开展得更有深度,更有文化内涵。这样做,既让学生切实深入了解了学校的规章制度,又让学生参与了学校的文化建设。同时还可以就校园内的假山、花园、喷水池、生物园、地理园、古树、绿地、楼台阁榭等举行命名或者题写诗文对联,以及创写故事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文学才华,在这样的活动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也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了解学校,进而热爱学校。

二、选择喜欢的名句格言,营造高尚的活动文化氛围

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他们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学校,这里的一切最好让他们感受到这是他们亲手营造的,这样,他们才会投入最大的注意力。譬如,可以发动学生为学校各场馆室所选择合适的名句格言,甚至可以写好推荐理由并结集公布。试想想,如果是他们亲自选择或者书写的名句格言,他们能不注意吗?也可以让学生选择心目中仰慕的伟人,然后订制并张贴这些伟人的肖像。这样的大型活动涉及的学生面广,影响一定深刻,可以每个学年组织一次,让他们经常受到发自自我要求的教育。但是,目前大多数校园各场馆室所的名句格言往往是事先由学校定死在那里,它起到的作用,当然就大打折扣。

三、利用文化活动载体,构建活跃的思想教育平台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并通过开展“读书比赛活动”“读书知识竞赛”“讲高尚故事”等活动,诱发学生读几本好书,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操;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平台、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及校园里的时事报廊的作用,通过“看新闻,评时事”的活动,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将学生的视野拓展开。这些活动不仅推进了校园文化建设,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还会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

当然,由于网络文化的鱼龙混杂,如果不及时发现问题,防止不良文化的侵袭,给青少年学生带来的危害是不堪设想的。因而,必须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可以通过确定阅读主题、布置阅读任务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让学生就上网中碰到的不良文化的侵袭现象展开交流讨论,探讨抵制办法。总之,加强网络道德建设,也是语文活动的重要课题之一。

四、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形成特色的活动校本教材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特长,以良好的文化活动占领文化活动阵地。比如,语文课完全可以要求学生在某段时间里,去收集一定数量的民间故事,或者去街头巷尾收集一些优美的广告词语,甚至一些好的店面名称,作出说明,编成集子…… 还可以经常性地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或时事形势开展演讲、辩论、征文等比赛活动,既提高学生的思辨及写作能力,也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还可以利用一些有利时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如利用图文宣传、播放电影电视宣传片、实地参观等,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舞蹈、合唱、礼仪、体操、技能等活动。在多样的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政治、道德品质、身体心理、文化专业和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的天赋,促进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五、重视活动总结,注意语文活动课的整体性

整体性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学生的整体参与。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加活动 (当然不一定要求每个学生参加全部活动)。此外,教师可以按照具体的教学情况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大体上规定一些学生可能参加的常规活动,比如朗读、背诵诗词歌赋的“春之声”“夏之梦”“秋之韵”“冬之魂”的“记忆赛跑”语文活动,就可以在新生一入学即开展起来。总之,无论通过哪种途径,每个学生都必须参加活动,在参与中发展个性和特长,增强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互助精神和创新能力。反过来说,如果有部分学生对活动持观望态度,甚至完全袖手旁观,势必影响整体方案的设计和整个活动的操作,影响参与者的情绪,这是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其二,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要坚持教育教学目标的整体优化,即坚持“教书育人”,提高整体素质的原则,坚持知、情、意、行的全面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基本素质得到培养。这就必须将各类语文活动的特殊目标与整体语文教学活动所达到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寓特殊于一般之中,使特殊目标与一般目标在发生联系、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得到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在设定教育目标时充分注意精心策划、整体优化,要最大限度地避免随意性和片面性。其三,语文活动课的实施还要考虑影响学生发展的诸多教育因素的整体协调。整个语文教研组必须统一认识、统一组织、统一计划、统一实施,尤其是年级备课组工作要整体协调。因为教育教学工作本身是一项集体活动,步调一致才能顺利行进,否则寸步难行。比如在教师之间、班级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家校之间都可能发生误会甚至产生矛盾,形成压力,使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需要说明的是,语文活动课可能会受到诸如“高考独木桥”等因素的影响;但更关键的还在于教师,需要教师一是要有坚决彻底的课改思想,二是要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三是要有无私爱生的奉献精神。

高中语文活动教学研究:关于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设计的研究

摘要:高中语文活动课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颁发实施后,高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被列为必修课程。文章就高中语文活动课课目标的设计以及实施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高中语文 活动课 教学改革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这些都体现出了对高中语文活动课程的重视。高中语文活动课程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专题性和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1.高中语文活动课课程目标的设计

高中语文活动课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使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和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从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帮助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具体课程目标的设计有所不同。例如:以演讲与辩论为主题开展活动。活动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演讲辩论,提高思想认识和文化修养,增强观摩事物的敏锐性和思考问题的深刻性;探讨若干个典型演讲、辩论案例,总结经验和教训,从中获得启示。掌握演讲、辩论方法;通过观摩演讲、辩论活动,感受演讲、辩论的机智与艺术,分析演辩者的文化修养、思想深度、应对策略、语言技巧、神态风度等,观摩听众反应,了解演讲者、辩论者的表述效果;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养成在每一次活动前做好充分准备,进行反复实践,丰富临场经验的好习惯;通过活动,发展个人潜质,弘扬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培养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目标设计是高中语文活动课的重要环节,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课程才有可能向着既定的方向发展,达到预定的教育效果。

2.高中语文活动课的实施

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一般从以下四个阶段实施:(以每位学生设计一个能代表自我形象的“标志”这一活动为例)

2.1 准备阶段

2.1.1选择确定活动主题或课题:每位学生设计―个能代表自我形象的“标志”。

2.1.2制订活动方案,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每位学生设计一个能代表自我形象的“标志”。(2)活动的内容:描绘出一幅简明的图画(或图形,符号等),将自己的理想追求、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内容浓缩在“标志”之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并用简洁的文字对“标志”的内涵进行说明和评述。(3)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通过活动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课前收集各种图标,如大型活动会议的会徽,名牌产品、知名企业的形象标志等,增加学生的见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对图标内涵的分析,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通过自我形象的设计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通过设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设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文字的表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4)活动的对象、情境、时间和空间: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所有的学生和授课教师;利用活动课时间,主要在课上进行设计(可利用课下收集资料,进行整理)。(5)活动的具体过程:确定主题―制订方案一收集、整理资料―进行设计一学生总结一教师评价。

2.2进入问题情境阶段

本阶段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明确研究任务。一般可以讲故事、开设讲座、组织参观访问等,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与此同时,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从多角度去发现问题和分析思考问题,建立研究型学习小组,邀请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帮助并共同参加研究活动;要积极探索、搜寻相关的资料,进入探究问题的状态,并归纳出准备研究的具体题目,形成最基本的目标思路。以以上活动为例,教师将自己设计的形象图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图案、题目、文字说明猜测图标代表着谁。之后,教师讲解图标中所表达的个人内心丰富的情感。这一环节调动了学生极大的热情,也对学生的设计给予了形象的引导,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调动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设计上去。

2.3实践体验、解决问题阶段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要进入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本阶段中,学生实践、体验的内容包括:在开放情况中主动搜集和处理文献资料或研究素材,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了解社会、发现自我等。

2.4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学生要有始有终地完成研究性学习项目的任务争取达到预期的目标。但是,经过努力仍不能获得满意的结果也是正确的,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失败。在这一阶段。学生要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整理、加工,形成书面材料和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要多种多样,除了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以外。还可以通过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览、出墙报、编刊物、制作网页等方式加以表达。将研究成果整理以后还应分别以书面和口头报告的方式表达。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这是研究型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交流、研讨中,学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会理解和宽容、赞美与分享,也要敢于和善于申辩。以上面活动为例: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再推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交流时,创作者要向大家讲解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标志的含义。

3.高中语文活动课的评价

教师对活动的评价是不能缺少的。在学生进行了相互交流和总结以后,教师要对整个活动进行总结。总结包括对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目的的讲解、对优秀学生作品的展示和讲解、对整个活动的评价。当然教师的总结在让学生学习、了解比较成功的作品的基础上,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鼓励。所以教师的总结应尽量以肯定的语气来进行,如:“这次活动是非常成功的,同学们都很努力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通过自己的想象设计出了适合自己的形象。以后我们会更多的开展类似的活动,希望大家以后更加的努力,比现在做得更好。”最后教师还要指出这次活动的不足,并对以后的活动提出建议。

我们要积极地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人语文教学当中,让语文课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充满活力与趣味。让学生能够真正乐意去学习语文,让“大语文”不再是学生头疼的话题,让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够更好地贴近素质教育。当然语文活动课可能会受到诸如高考独木桥、资金场地等因素的影响;但更关键的还在于教师,只要教师有坚决彻底的课改思想,有扎实深厚的专业功底,有无私爱生的奉献精神,语文活动课就一定能进行下去,发挥其作用,促进语文教学的发展。

高中语文活动教学研究: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分析

【摘 要】 高中语文在整个高中学习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活动课教学是语文顺应时展,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内容,根据教育局对语文课标的重新制定,在高中语文的新教学大纲中,已经将活动课列为必修课内容,这充分说明了活动课的重要性。文章对传统教学方式造成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活动课教学占据的不能替代的优势进行分析,从中看出活动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 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分析

随着高中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的改革已经全面展开,现阶段,语文的课堂教学从形式到方法上都存在很大改变,尤其以活动课教学最为显著。活动课教学主要是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为教学特点,利用活跃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活动课教学隔更为生动,能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这对学生来说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一、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原因

这个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形式归于古老,教学内容太过封闭。就是说传统的语文教学,在内容上和实际生活相脱节,严重缺少时代气息,而在教学方式上经常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全部剥夺了。这样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的学习质量明显下降,进而引发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不理想。所以,语文教学要将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使用开放式的教学内容以及多形式的教学方法,真正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有效解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低做贡献。

二、活动课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

在课堂内容教学中,应注重语文知识的实用性与社会性。活动课教学是一种十分开放的教学项目,它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的语文应用知识,尤其是一些新研发的领域,同时一定要与学生的德实际生活有联系,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例如,在开展有关春节专题节目的手抄报时,让学生多收集一些民间对联,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在实际生活中的使用情况,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际使用能力,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喜爱率。在课堂方法教学中,课堂活动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性与主动性,以前的课堂教学经常注重以教师为教学主导,学生只是陪角,在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一直处在被动学习状态,语文教师没有从真正意义上讲学生带入到语文知识的殿堂。高中语文的活动课教学从头到尾一直注重强调以学生为教学主导,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意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自主选择、主动参加,让学生从心里喜欢语文,学生的语文成绩自然提高。

三、语文活动课教学源于生活

高中语文的活动课教学应以生活为源泉,这保证了活动课内容、方式的多元化、动态化,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例如,教师在纠正学生的用字错误中,要改变传统的纠正错字方式,不能将只局限在书本、教师中。应从课堂中走出来,将学生加入到社会用字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翻阅报纸、街头辨认用字,区分字的使用正误,并根据自生的语文基础,编订一份《勘误表》,提交给老师。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不仅增长了能力与知识,还能掌握一些课外知识。学生将课内、外知识相融合,加强了语文知识的功底,使活动课教学发挥出真正的意义。这种辨字活动所涵盖的语文内容、层面和意义以及所展现活力,都是传统语文教学所不能比拟的。语文的教学不能以“教”为目的,而是要将“教”转换成技能与知识,以学生自主、积极的独立完成学习内容为宗旨。高中语文的活动课教学本来就具有一定的参与性、实践性、群体性,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添加剂。从活动中可以清晰看到,学生在一堂堂的活动课教学中所展现出来的活力,也是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所无法替代的。由于,高中生较为好动,并且好胜心强,因此在每次活动中都一定会全力以赴,积极投入,并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裁判,虽然学生的语文功底有所差距,然而活动是公开、公平、公正的,大家处在同一个出发点,败者不气馁,胜者也被接纳、认可,大家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活动课教学对整体学生的智力发展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这种促进显而易见,是传统语文教学不能相比的。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个性得到发展,互相比对、鼓励,进而产生的凝聚力、爆发力、探索力都十分惊人,令很多教师震惊不已。

四、活动课教学的严谨安排与有效控制

在长时间对语文活动课教学的研究过程中,要想语文活动课展现它的优势,从真正意义上获得效益,就要在活动实践中展开严谨安排与有效控制,其中在实践中要注重处理好以下几点问题,首先,注重以学生为主导,并展现教师的主导地位;第二,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第三,一定要让语文活动不仅生动,还要有效。所以,活动一定要以教学为宗旨,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五、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活动课教学方案的实施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课堂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因此,现阶段高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努力做好活动课做好活动课教学,为培养适应我国发展的全方面、高素质的人才作贡献。

高中语文活动教学研究:高中语文学生实践活动教学法浅谈

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中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可以因此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轻负高质”正是此意,对于当前被挤到角落的语文,更是紧要。我在教学实践中,深有体会,姑且把自己的做法取名为“我参与,我体验”——高中语文学生实践活动教学法,略作介绍。

一、教学思路

从教育的本质来看,课堂教学的一切都应该是以学生的需要为原则的,只有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学其实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行为。教师如果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层次性,势必会造成教师上课满堂灌,教学效果从短期看可能还行,但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或终身发展来看,低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必须以学代教,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进来,在体验中学到学会。

二、教学措施

(一)“我在现场”之“裸读”

学生的“裸读”,指的是不借助教师的指导,摒除任何的背景资料,可以借助工具书,完全凭自己的阅历和感悟,自由地阅读和理解文本。当然自由不是无目的,学生通过圈点划线、边注眉批等方式认读感知,对文本的字、词、句以及内容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并且扫清字、词方面的障碍;边阅读边思考,对文本层次、文章思路做尝试厘清,对文本做整体体味;更重要的是即时记录阅读中的点滴感悟、疑惑。

裸读给予学生与文本之间直接对话的权利和时间。因为没有了教师的指导,学生在初读中有原始的感受,这种感受因为是“在场的”、“当下的”,就使学生有了探究文本的内驱力、好奇心;也让学生意识到只有“我在现场,我参与,我体验”,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地用感官去经历文本,用心灵的敏锐去捕捉感悟,才能有体验活动之上的精神情感之旅。

“裸读”是放到课堂中进行的,之所以不在课前进行是基于学生的学情考虑的。学生的目标很明确,考试得高分,而语文又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学科。就算有预习,学生一般也是随便应付一下。不深入文本,就难有体验,教师很难在课前得到学生对文本的真实的认识情况。预习成了出工不出力的低效行为。课堂上让学生裸读,教师就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这种原生态的初始印象是弥足珍贵的。同伴同处一个阅读场,也可以有效感染一些不乐于阅读的人。

(二)“我在现场”之设问,自问自答

学生在“裸读”中有了第一手阅读感受,不管深浅,不管对错,这种感受都是最真实的。对于他们的所得,我欣赏;并且鼓励他们有更多的发现。这其实给学生一个信息:我尊重他们的劳动,而且欢迎他们有越来越多的别样收获。

在学生有原始疑惑时,我放手让学生充分借助各种资料,自己再细读文本,自己去尝试解决那些疑难。学生自己“设问”,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才是最有效、最生态的课堂。此时教师要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感到心境放松,心情愉快,学习效率也提高。

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有这么一个疑问:老是让学生读、思,教师不讲,不是既浪费时间,又低效吗?这就要弄清一个概念,语文课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教那几篇文章吗?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例子。”它仅是通向目标的桥梁,学生只有通过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才能养成并巩固提高他(她)的语言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如果课堂中没有学生的感悟、思考,教师就不顾学生的认知结构、学习意向讲授教材,这样做仅仅是把学生当做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这其实“不是去引导学生真正体验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而是试图让学生直接走向作者”,可以这么说,它粗暴地闯入了学生自己的体验世界,以“告诉”的方式严重干扰了学生的审美活动,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的感官钝化、心灵粗糙,最后造成学生学习的被动和消极。我认为一个好的课堂教学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更多的是学习动机的唤醒、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我在现场”之“大家一起来”

毋庸讳言,依学生不同的学习层次,学生独立的“设问”水平有高低之分,而且好多问题不能独立解决,这就需要同伴的帮助。为什么不是教师直接介入呢?一项大规模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发现,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是大不相同的,学生对所教内容的平均回忆率为:教师讲授5%,学生阅读10%,视听并用20%,老师演示30%,学生讨论50%,学生实践70%,学生教别人95%。学生在自主探究后形成较成熟的、个性化的见解之上进行合作学习,才会出现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认知冲突,最终导致高质量的理解。

为了避免合作学习中出现成员“各自为政”、“盲目随从”的情况,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内涵。它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要注重合作品质的培养,合作精神的养成;也是一种学习内容,要学会接纳别人,学会协同努力,学会为同伴负责。

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会因为向同伴提供帮助而满足自己影响力的需要;又通过互相关心而满足归属的需要。这样心理需要的满足反过来会促进自主学习的投入水平。

(四)“我在现场”之“我们需要帮助”、“让我试试”

小组合作学习之后,我会鼓励各小组提出一些高质量的问题。高质量问题的特征是:综合性、挑战性、新颖性。当然对于这样的要求学生一开始难以把握,我就会给他们进行指导:(1)明了,即让学生阅读相关提问的描述,使学生了解什么样的问题是低水平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是高水平的问题。(2)练习,向学生提供逻辑结构严密的阅读材料,进行自我提问练习,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课堂录像。(3)反馈,根据课堂录像,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分析学生提问行为和表现,指出哪些问题是高质量的问题。(4)归纳,师生共同讨论,并归纳高质量问题的特征,以及如何提出高质量问题的方法。

小组以“我们需要帮助”为开场白,向全班抛出问题。因为以“帮助”为目的,其他小组更是怀着一腔热情积极回应,一句“让我试试”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课堂呈现出活泼、民主、自由的氛围。而我常常以亲切的微笑、温和的语气、和善的目光使学生消除疑虑,以鼓励的语言、明白的手势、适时的点头使学生放开胆子,以及时的表扬、随时的赞叹使学生亮开嗓子。在全员参与,全员提问,不断设问中,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质疑问难、不断探究的过程。

我一直深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人。当学生亲自去看,去听,去思,去交流,知识、技能、情感才可能内化到他的主体认知结构中,才可能成为具有个人价值的智慧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做的就是指导。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质疑;在疑难处、关键处,适时地引导开挖,唤醒学生的认知;营造积极、平等的气氛,鼓励学生发言;调控课堂节奏和进程等。

学生通过“我在现场”的活动,真正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上课更积极、专心;思考问题想得更深、更广;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逐渐提高。更重要的是,每个学生很享受“参与、体验”所带给他们的成就感、满足感,这种愉悦非分数所能衡量。

上一篇: 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探讨 下一篇: 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探讨
相关文章
精选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