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博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防灾博览杂志 省级期刊

Overview of Disaster Prevention

防灾博览是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地震局主管的学术期刊。防灾博览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防震减灾工作_新闻速读、防震减灾工作_视点、本期关注、减灾综述、减灾教育、我行我述、绿色生活、科技前沿、震情速递、灾害录

防灾博览 2014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防灾博览杂志新闻速读
:强化防震减灾能力建设,扎实做好地震防范应对工作6-6

摘要:2014年1月14日,国务院副总理、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参加并主持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

陈建民:全面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6-7

摘要:2014年全国地震局长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1月16日上午在北京召开。 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民代表中国地震局党组在会上作工作报告。他强调,要以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巩固和扩大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科学统筹、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地震局举行全国地震系统表彰大会7-7

摘要:人力资源礼会保障部、中国地震局1月17日在北京举行全国地震系统表彰大会。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吴云华在会上宣读了《天于表彰全国地震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中国地震局与北京大学签署“大陆强震巨灾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框架协议7-8

摘要:2014年1月22日,中国地震局与北京大学签署了"大陆强震巨灾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组建框架协议,中国地震局陈建民局长和北京大学王仰麟副校长出席签字仪式。

中新开展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冬季适应性联合训练8-8

摘要:2014年1月6-9日,由中国地震局、新加坡民防部队土办的中新城市搜索与救援队冬季适应性联合训练在位于北京西郊的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举行。

防灾博览杂志震情速递
全球5级以上地震信息(2013.12.11-2014.2.10)9-9

摘要:2013年12月16日13时4分.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北纬31.1,东经110.4)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

防灾博览杂志视点
2014年:着力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10-12

摘要:在年初召开的2014年全国地震局长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工作报告中明确了2014年防震减灾9项工作,不仅提出了要做什么,还提出了要怎么做,体现防震减灾工作新理念、新措施、谋全局、抓大事的特点。

回望2013 数说防震减灾工作新进展12-13

摘要:一年来,中国地震局党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防灾博览杂志本期关注
2013全球地震活动及灾害14-17

摘要:2013年,全球地震活动频繁,7级以上强震频发,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我国地震活动也十分活跃,5级以上地震达50次,显著超过历史平均水平。

防灾博览杂志市县防震减灾
锐意进取 积极创新 促进防震减灾宣传工作跨上新台阶——河北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特色与实践18-29

摘要:在地震预报还被称为世界难题的当今,如何树立全民危机意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未雨绸缪,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共同应对地震灾害显得尤为重要。本期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将河北省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工作特色做法及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能得到一些启发。

防灾博览杂志科普教育
《环球同此凉热》解说词连载30-37

摘要:本刊遵循关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号召.配合国家建设美丽中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从本期开始连载中央电视台大型系列科教纪录片《环球同此凉热》解说词(本刊略有删节)我们将这些世界最前沿研究成果和先进理念奉献给广大读者,以引起公众对生态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的关注,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尽微薄之力。

防灾博览杂志地震人·中国梦
划开天路岭为门——平凉中心地震台开拓创新启示录38-45

摘要:在我国这样一个多地震的国家,遍布全国各地的地震台站担负着地震活动监测、前兆信息探索,为科学研究提供各类观测数据的重要任务。为了贯彻中国地震局关于加强防震减灾文化建设的要求,本刊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支持下,组织专业作者,深入基层台站,采访撰写反映全国台站十年来变化的系列专辑,从历史发展与现实环境相结合的角度展示历代台站人由奉献坚守逐渐发展为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全国台站已由模拟观测技术转为数字观测技术模式,观测环境、技术标准的改变使台站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如今遍布全国各地的地震台站是如何继承传统、开拓创新的,本专辑将向您讲述一个个真实的台站故事。

防灾博览杂志本期专题
关注气象灾害46-47

摘要:大气对人类的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害,称为气象灾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气象灾害在自然灾害中出现次数最多,发生范围最广.危害面最大,造成的损失最严重。联合国的有关报告指出,过去十年全球发生的气象灾害,导致30多万人丧生,造成经济损失超过8000亿美元。

美国,如何应对气象灾害?48-53

摘要:美国是气象,火害频发的国家,飓风、龙卷风、旱灾、洪涝灾害、雪灾等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年均十亿美元以上。

不得不防的灾害——浓雾54-57

摘要:在人类所了解的宇宙范围内.地球是唯一具有美丽的蓝色外表的星球。之所以呈蓝色.是因为地球裹着厚厚的大气层。众所周知,人类和动植物都需要空气,没有空气就只有死亡。地球大气是生命的源泉,然而大气在养育生命的同时,也会对我们的生命、财产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危害,这种危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

防灾博览杂志减灾综述
地震灾难与防护58-59

摘要:《十万个为什么》被誉为我国影响最大的科普书。此次第六版的出版更可谓是少儿科普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大创举。整套图书共含18册.邀请数十位两院院士担任主编,110多位院士参与编写,各界专家作者更是多达700多人。《灾难与防护》作为新增的一册,由马宗晋院士出任主编.高建国教授为副主编。《灾难与防护》力求能够通过活生生的灾难事实.敲响人类的防范警钟;同时传达在灾难面前.防范比抢险更加重要的观念.不让这种思想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应急避难场所应坚持室内与室外并重建设的原则60-63

摘要:应急避难场所是以应对地震灾害为主、兼顾其他灾害事故,用于紧急疏散人员,避免直接或次生灾害威胁,具有一定功能设施.并可供政府集中救助而事先规划、建设的场所。应急避难场所具有应急指挥、应急供电、应急物资供应、应急篷宿、应急供水、医疗救护与卫生防疫等11种功能,融通信、电力、物流、人流、信息流于一体。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备、

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有几道坎64-67

摘要:近日,北京海淀区学院路街道静淑苑社区联合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在市民学校举办了“园林绿化废弃物再利用”科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