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博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防灾博览杂志 省级期刊

Overview of Disaster Prevention

防灾博览是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地震局主管的学术期刊。防灾博览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防震减灾工作_新闻速读、防震减灾工作_视点、本期关注、减灾综述、减灾教育、我行我述、绿色生活、科技前沿、震情速递、灾害录

防灾博览 2013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防灾博览杂志新闻聚焦
聚焦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6-11

摘要: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7月22日7时45分,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北纬34.5度,东经104.2度)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距岷县约15千米,距漳县约45千米,距定西市约120千米,距兰州市约170千米。此次地震极灾区烈度为Ⅷ度,地震引发了滑坡、崩塌、液化、滚石和塌陷等次生灾害。

防灾博览杂志新闻速读
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与北京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举行座谈12-12

摘要:2013年6月20日,北京市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刚在市政府会见了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就首都防震减灾工作发展进行了座谈交流。陈建民局长结合汶川、芦山地震成因、灾害损失及恢复重建情况介绍了首都圈地区特别是北京地区历史地震情况,同时,简要介绍了我国地震预警工作的进展情况。陈局长指出,提升北京这样特大城市的灾害应对能力,需要建立综合防范体系,提高抗震设防标准,推广抗震节能技术,普及社会宣传教育。

中国地震局与北京大学加强合作交流12-12

摘要:2013年6月15日,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副局长赵和平与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潘懋、党委书记宋振清等一行六人在防灾科技学院就加强中国地震局与北京大学合作事宜进行研讨交流,双方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交流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陈建民局长和潘懋院长表示,双方通过此次交流增进了了解、明确了合作方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灾害应急救援系列装备研制”项目启动13-13

摘要:2013年6月28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灾害应急救援系列装备研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凤凰岭基地举行。该项目由中国地震局组织,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牵头,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院等16个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参加。该项目针对防灾减灾、生产安全等领域对应急救援与生存保障装备的需求。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赴青海调研《防震减灾法》实施情况13-13

摘要:2013年8月13日,"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防灾科普电影暑期基层放映活动在天津市东丽区举行。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少年部、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协会、天津市地震局、天津市东丽区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活动,500多名天津市中小学生参加了当天的活动。

防灾博览杂志视点
中国地震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4-15

摘要:活动概述根据中央部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2013年6月18日正式启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全党深入开展。

各地“7·28”活动集锦16-19

摘要:为贯彻落实好河北省人民政府防震减灾专题会议要求和部署,进一步推进河北省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提高全省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由河北省地震局、河北省教育厅、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等9部门联合主办的河北省中小学防震减灾知识竞赛决赛于2013年7月24日在河北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录制完成,并于7月27日河北电视台少儿科教频道晚上黄金时间播出。本次知识竞赛题目包括地震常识、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防震减灾综合知识等,最终,保定市代表队荣获一等奖。

地下搞清楚: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20-25

摘要:中国地震活动断层填图计划,由"喜马拉雅计划——中国地震活动断层探察"和"我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活动断层地震危险性评价"两个项目组成,计划完成我国大陆破坏性地震多发地区和主要活动构造带地震多发地段的主要活动断层条带状填图和关键构造部位深浅构造关系探测,建立区域地震构造模型。

防灾博览杂志市县防震减灾
一切为了明天——运城市地震应急演练素描26-35

摘要:多年以来,山西省运城市地震局立足现状,强化作为,常年坚持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以增强老百姓的防震意识,提高政府应急处置能力,对于推进城市社区地震应急救援系统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本期市县防震减灾工作将向大家推荐他们的一些做法,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防灾博览杂志科普教育
防震减灾基础知识问答36-41

摘要:震时避险有哪些办法?地震时如何避险,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各种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办法:(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震时就近躲避在小开间房屋,承重墙墙根、墙角,桌子、床等家具下,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人们根据邢台、唐山等大地震经验总结并逐步完善的。这也是基于当时"房屋主要是平房和低层楼房,从地震初动到房屋垮塌大概时间为十多秒,人们在外逃过程中伤亡严重"的情况总结的。(2)"不盲目外逃"。

防灾博览杂志地震预警知识
地震预警简介42-43

摘要:地震预警技术是利用实时地震监测台网,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根据较近台站先期获得的记录信息,迅速测定地震发生的地点、大小,利用地震P波传播速度大于造成主要破坏的S波和面波波速的特点,以及电磁波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地震波的原理,通过地震波不同时间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向震中之外的预警目标区发出警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几千米,而电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

未雨绸缪 应对暴雨洪灾44-45

摘要:2013年入汛以来,全国极端灾害性天气突发多发,多省区多流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强调要强化汛期重要堤防防守,落实抢险队伍和物资,做好应急预案和处置准备工作,确保大江大河大湖和水库防洪安全。2013年7月1日20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安徽省近期暴雨洪涝灾情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

国外洪灾防治略览46-51

摘要:洪灾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据联合国资料统计:洪水灾害发生次数占全部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的32%,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分别占全部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和人员死亡数的31%和55%。,全球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我国洪水灾害发生之频繁,造成的灾害损失之严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借鉴国外防治经验,探索适合国情的防洪对策十分必要。

防灾博览杂志国外治理城市内涝的经验
国外治理城市内涝的经验52-55

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大雨造成的城市内涝现象时有发生,而且越发严重。如何有效应对城市内涝,世界各国使出了浑身解数,有些经验值得借鉴。美国纽约从发放存雨桶开始处在美国东部沿海的纽约,每年都可能轮番遭到地面龙卷风和海上飓风带来的大暴雨袭击。虽然纽约近海市内有河流,但是在低洼地区或者排水系统不畅时,一旦降水每小时超过2.5厘米,就会发生严重的城市积水现象。

德国应用高科技开发防洪大堤建造新技术56-59

摘要:德国东南部连日来遭受洪水侵袭,导致多个城市受灾严重。德国境内的主要河流,如莱茵河、多瑙河及易北河等均无法航行。不过面对特大洪水,德国多地数千名民众自愿走上街头,"阻击"洪水,参与防洪救灾。强降水导致了东欧和德国很多地方的洪水。在堤防管理人员继续对大堤结构进行隐患检查时,德国科学家呼吁:一种电子监控系统是否是解决洪水问题的关键革新。研究可监控防洪大堤2010年,在德国和波兰交界的奥得河发生洪水,造成波兰18人死亡,随着洪水向东流入德国。

英国如何应对“洪水猛兽”60-61

摘要:英国是一个岛国,西临大西洋,国土分布在北纬50°-60°之间,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气候温和,在四季循环交替之中,温度很少超过32度或是低于零下10度。主要自然灾害有暴风雨、洪水、风暴潮等,极少发生干旱和雪灾。历史上,英国遭遇过两次特大洪涝灾害。有史料记载的第一次特大洪涝灾害发生在1903年6月,罪魁祸首是马提尼克岛培雷火山释放的火山灰,火山灰和烟尘聚集形成的云层遮蔽了阳光,改变了天气模式。

日本:建立高度完善的综合防灾救灾体制62-65

摘要: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日本人对于国民福祉和生命的尊重与保护越来越重视,于是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研究与监测的同时,开始考虑怎样能够满足灾害发生时和发生后的需求,这样便可以组成一条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完整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同时建设从个人到地方到国家立体化减损体系,由点到面到三维甚至多维地尽可能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据媒体报道,2008年8月20日,一架中国台湾的华航客机在日本冲绳那霸机场降落时突然爆炸起火,机身折为3段。

浅议防治城市高温66-71

摘要:气象上一般以日最高气温≥35℃作为高温的标准,"高温热浪"通常指持续多天35℃以上的高温天气。夏季城市高温除特定的气象条件,城市"热岛效应"是引发高温的主要元凶。近日我国南方城市高温显著,有的城市已超过40℃,缓解热岛效应是防治城市高温当务之急。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在同一时间内,城市城区的气温明显高于城市郊区气温的现象。在气象学近地面等温线图上,城市郊区广阔地区的气温变化很小,如同平静的海面,而城区则是明显高温,如同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形象地称之为热岛效应。北京最大城乡温差为9℃,柏林最高城乡差为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