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博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防灾博览杂志 省级期刊

Overview of Disaster Prevention

防灾博览是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地震局主管的学术期刊。防灾博览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防震减灾工作_新闻速读、防震减灾工作_视点、本期关注、减灾综述、减灾教育、我行我述、绿色生活、科技前沿、震情速递、灾害录

防灾博览 2013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防灾博览杂志防震减灾工作
回良玉:进一步提升地震灾害综合防御能力6-6

摘要:2013年1月7日.刚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回良玉参加并主持了全国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他强调,要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断完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强化震灾防御基础,提高应急救援水平,全面提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火和影响。

陈建民: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推动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6-6

摘要:2013年全国地震局长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于2013年1月15—16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民代表中国地震局党组在会上作了工作报告,他强调,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着眼经济礼会发展全局,牢同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切实做好大震应对准备,协调推进规划实施,突出承点领域和地区,抓住重要环节和时段,扎实做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

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6-7

摘要:国务院总理2013年1月16日主持召开同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没中长期规划》明确了未来20年我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发展方向和“十二五”时期建设重点。未来20年,要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重大科技突破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针对科技前沿研究和闰家重大战略需求,以能源、生命、地球系统与环境、材料、粒子物理和核物理、

中国地震局与甘肃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推进兰州城市圈防震减灾体系建设7-7

摘要:2013年1月20日,中国地震局与甘肃省政府签署共同推进兰州城市陶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合作协议。中国地震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建民,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刘伟平分别代表双方存合作协议上签字,中国地震局副局长修济刚、甘肃省副省长冉万样分刖致辞,甘肃省政府秘书长李沛文主持签字仪式。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吴恒副主任委员来中国地震局调研工作7-7

摘要:2013年1月22日上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剐主任委员吴恒率调研组来中国地震局调研,中国地震局剐局长阴朝民主持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防震减灾法》实施工作。阴朗民副局长在鹰谈会上介绍了2012年全球和国内地震灾害情况.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基本情况和法制建设工作情况,分析了当前《防震减灾法》实施及事业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数说2012防震减灾工作8-9

摘要:一年来,在中国地震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国地震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践行防震减灾根本宗旨,全面落实年度工作部署,重点领域取得新突破,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展望2013:同心筑伟业 实干续华章10-11

摘要:2013年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在1月份结束的2013年全国地震局长会暨党风廉政建没工作会议上,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在工作报告中明确了2013年防震减灾八项工作,提出了防震减灾与经济社会相融合的发展方式,是对广大十部职工近年来防震减灾实践的总结和认识的升华,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同情震情,符合事业发展规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防灾博览杂志本期关注
中国地震局“十一五”以来十项最具应用实效科技成果12-17

摘要:背景资料:2012年12月22—23日,中国地震局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推广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搭建交流平台,梳理、展示“十一五”以来地震系统取得的具有突出应用实效的科技成果,推动地震科技成聚的转化应用。会前,中国地震局委托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综合考虑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成果推广转化前景,从地震系统各单位推荐的177项成果中,遴选推荐了20项候选项目。会上,全体会议代表在听取项目介绍、参观展览、交流询问的基础上,从中投票推选了“中国地震局‘十一五’以来十项最具应用实效科技成果”。

防灾博览杂志市县防震减灾
解放思想 创新模式 建设新型地震科普教育基地18-25

摘要:烟台市地震局面对广大群众对地震科普知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的新形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攻坚克难,创新模式,与烟台市塔山集团共同投资兴建地震科普教育基地,走出了一条利用社会资源兴办公益事业的新路子,取得了可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一致肯定,苯刊编辑翻‘在蛇年春节来临之际,专程赴烟台进行了实地考察及采访,现将烟台市地震局利用社会资源,运用市场运作机制,建设地震科普基地的成功案例介绍给大家,以供学习借鉴。

防灾博览杂志科普教育
防震减灾基础知识问答26-31

摘要: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由于地震预测还处于探索阶段,人类至今尚不能做出准确的临震预报.地震的发生往往出乎人们的预料。地震成灾是在短时间内的。地震发生在瞬间.地震作用的时问很短,最短十几秒,最长两三分钟就造成山崩地裂、房倒屋塌.使人猝不及防,人们辛勤劳动积累的社会财富在瞬间被损毁,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地震的突发性及其巨大的破坏力.使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有效的府对行动。

日本的地震文化32-35

摘要:2012年9月7日11时19分.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与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交界发生5.7级地震。12时16分,昭通市彝良县又发生5.6级地震。云南彝良地震不仅造成上百人遄难,几十万人受灾。按理说,云南这次遭受的地震震级并不大.但还是造成如此惨重的损失。2011年“3·11”东日本大地震.死亡人数不到万人。相比之下,这与日本的地震文化不无关系。

防灾博览杂志我行我述
雾霾来袭 我们如何应对?36-38

摘要:什么是雾霾?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因为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观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人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

防灾博览杂志科普教育
仑敦是如何治“雾”的?39-43

摘要:伦敦之雾.曾经是英国工业革命以来空气污染的缩影。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夺走了超过1.2万人鲜活的生命。因此,近乎残酷的空气治理法案也随之而来.让伦敦走上了铁腕治“雾”的救赎之路。如今,伦敦每年雾天不到10天,“雾都”之名早已不实。到过伦敦的人都会为它的自然风光所倾倒。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

防灾博览杂志我行我述
雾霾天气的罪魁祸首44-47

摘要:灰尘的微循环 老百姓所指的灰尘通常是指看得见的道路扬尘或落在桌角的一层灰。实际上,灰尘属于气溶胶的范畴。大气中悬浮的微小颗粒物都被称为气溶胶。大到看得见的道路扬尘、沙尘暴、火山灰和雾霾,小到肉眼不可见的PM2.5都是气溶胶。气溶胶在大气中经历着“排放一输送一沉降”这样的循环。气溶胶被排放到大气中后会随着大气运动而被扩散和输送,因此,大风能让该区域污染的大气迅速变得洁净。

防灾博览杂志减灾综述
我国城市巨灾综合规则与《城市安全设计大纲》编研途径48-53

摘要:(上接2012年第6期) 中国城市安全减灾规划设计问题分析四个直辖市的综合减灾能力据第四膈直辖市安全论坛精神: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城市正呈现新的特征.如城乡一体化、人口密集化、工厂同区化、道桥岛架化、系统复杂化等。事故灾难已南传统行业向城市交通、建设、

防灾博览杂志我行我述
国剿『马路杀手』 强化道路交通管理的做法54-59

摘要:“史上最严交通法规”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新规则实施后,一些交通违法行为的记分值做了渊整.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的分值提高。据媒体报道,全球道路交通安全书故每年造成近130万人死亡,5000万人伤残。近年来,我同80%以上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是因交通违法导致的,其中超过两成的违法行为是闯红灯、不按车道通行、违反禁令标志等“小节”。国外许多国家围剿“马路杀手”,

防灾博览杂志减灾综述
国外应对极端灾害天气的做法及几点启示60-65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各种极端天气灾害层出不穷.而各种“百年一遇”、“五十年一遇”等对灾害的描述性词汇也在各种媒体上屡见不鲜。各国都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如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完整的预警自救体系、健全的应急处理系统等措施.积累了经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将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

防灾博览杂志我行我述
严防粉尘成健康“杀手”66-69

摘要:粉尘可以说无处不在.既污染环境又严重危害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是企业员工必须随时防备的可怕“杀手”。人体吸人生产性粉尘后,可刺激呼吸道,引起鼻炎、咽炎、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炎症,严重的可发展成为尘肺病。而且,生产性粉尘还可以刺激皮肤,引起皮肤干燥、毛囊炎、脓皮病等疾病。危害最大的是采石场、矿山、开山筑路、开凿隧道等产生的粉尘,它含有游离的二氧化硅即矽尘,人体吸入过量会导致矽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