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博览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防灾博览杂志 省级期刊

Overview of Disaster Prevention

防灾博览是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2001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地震局主管的学术期刊。防灾博览为学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学术成果和经验的平台,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防震减灾工作_新闻速读、防震减灾工作_视点、本期关注、减灾综述、减灾教育、我行我述、绿色生活、科技前沿、震情速递、灾害录

防灾博览 2008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防灾博览杂志本期关注
回顾20086-7

摘要:2008,一个令人兴奋激动。又令人惊悸难忘的年份。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会永远铭记它的伟大及不平凡。

美丽依旧——重走灾区路,见证重生情8-15

摘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震惊世界的汶川8.0级的特大地震给天府四川带来了巨大的创伤,人民的生命财产和经济生产蒙受了巨大损失。在党和国家的直接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迅速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如今寒冬来临,半年的时间过去了,灾区人民现在的生活怎样了?重建家园进展如何?遇到了哪些困难?还需要什么帮助?带着这些问题,我们重走了部分汶川地震重灾区,让我们一起来共同关注。

隔震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16-23

摘要:以叠层橡胶隔震支座为主导的建筑隔震技术.已经发展较为成熟,并在大量工程建设中得以应用。5·12汶川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工程结构破坏,震后恢复重建采用何种技术,关系到在未来地震中是否可以保证工程结构的安全,更有效地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

明珠璀璨耀荆楚——丹江口水利枢纽防洪与兴利举世瞩目24-29

摘要:兴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丹江口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汉江与丹江交汇口以下800米处,是治理和开发汉江流域水利资源的关键性工程,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改革开放30年来,丹江口水利枢纽充分发挥防洪和发电效益,保证了汉江中下游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大的电力源源不断地输向鄂豫两省,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30年的奋力拼搏,30年的不懈努力,丹江口水利枢纽如同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荆楚大地上。

西藏当雄6.6级地震30-33

摘要:2008年10月6日,这一天是西藏当雄县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一场没有任何预兆的里氏6.6级地震灾难降临到西藏中部大地。

关注艾滋病患者34-35

摘要:艾滋病的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母婴遗传和性接触等。艾滋病目前仍是不治之症,它在全世界的广泛流行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防灾博览杂志减灾纵横
理性看待地震预报36-37

摘要: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一些地震研究先进的国家开展了有计划的地震预报研究。数十年来,地震预报研究工作历程艰难,路途坎坷,对地震能否预报的争论也一直伴随着地震预报研究工作没有停止过。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成功预报,让人们欣喜雀跃,以为大功告成,但一年后的1976年河北唐山7.8级地震的惨烈后果,给地震工作者当头一棒。

地震灾害与地震保险38-43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自公元前1831年我国有地震历史记录以来,至今共记录到6级以上强震800多次,遍布于除浙江、贵州以外的所有省份。就浙江、贵州两省而言,也都发生过5-6级地震。我国大陆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4,但20世纪有1/3的陆上破坏性地震发生在我国,死亡人数约60万,占全世界同期因地震死亡人数的一半左右。

让防震减灾成为一种生活方式44-45

摘要: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瞬间夺取了上万同胞的生命。同年6月14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7.2级大地震,却仅造成数十人死亡,上百人受伤。从后来的电视新闻画面可以看到,地震来临时,身处震区的日本民众并没有慌张失措,他们有的钻到了桌子底下,有的靠着墙角,有的就站在屋里比较空的地方,没有人尖叫。没有人乱跑,所有人都十分镇定。如此强烈的对比,不得不让人深思。

调查:学生防震减灾意识46-49

摘要: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其中包括很大一部分中小学生。在汶川特大地震后,作者走访了震区,并对中小学防震减灾意识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诗经中的地震记载50-51

摘要:我国东部处于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边缘.西部地区又被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活动带贯穿。在这世界上最大的两条地震带的影响下,我国成为一个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自古至今,不断有破坏性很强的大地震发生。历史上令江河改道、让人间发生沧海桑田巨变的特大地震也有好多次,我们祖先对历次特大地震都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字记载。

减灾纪念章——筹赈豫灾足球义赛纪念章52-53

摘要:1942年冬到1943年春.久旱之后的大暴雨导致黄河决堤,河南省遭受特大旱涝灾害,数百万灾民流离失所,淹死、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发生了罕见的“”,惨绝人寰,举世震惊。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难的时期,困难重重,加之国民政府吏治腐败,封锁灾情,救灾无力,河南灾民得不到救济,情况十分危急。社会各界纷纷强烈要求:赈济豫灾!

防灾博览杂志绿色生活
一日三餐,吃什么最健康?54-55

摘要:一日三餐,我们每天都在吃,而吃什么最安全,吃什么最健康,聪明的您,又有多少了解呢?这是一份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经过约三年时间研究得出的最佳食品榜。

冬季用车小常识56-59

摘要:汽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三分修、七分养”是车辆维护的准则,那么如何在冬季关怀我们的爱车呢,下面本刊就向你推荐几招。

防灾博览杂志人在旅途
天近之境——走进敦煌雅丹地貌60-67

摘要:这种神奇的地貌形态为什么叫雅丹,人们却很少去探寻,以为不过与喀斯特地貌一样,是舶来语。其实雅丹这个词是地地道道的新疆“乡土货”。据资料记载,本世纪初,瑞典科学家斯文·斯定和英国人斯坦因到罗布泊地区考察,发现大面积隆起的土丘地貌,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

旅游小贴士68-68

摘要:出境旅游应注意以下事项: 出发前尽量了解一些前往旅游国家或城市的风俗习惯; 每到一新的旅游城市或住地,尽量不要单独行动,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

地震虚拟博物馆69-69

摘要:地震虚拟博物馆“话说地震”是中国数字科技馆的一个子馆,由中国地震学会和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共同承担建设工作,由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承担维护工作。2008年5月21日地震博物馆正式上线。

防灾博览杂志科学探索
中国人从哪里来70-71

摘要:1949年,中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和平时代。历史中断的记忆被重新唤醒:你和我,这些今天一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群,到底是不是周口店那些古人类的后裔?现代中国人是否正如人们猜测的那样,可以一直追溯到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进而到50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中国的古生物学家们,迫切的想要找到答案。虽然原始化石已经丢失,但还有一些复制品被保存了下来。如果魏敦瑞的猜想成立,北京猿人经山顶洞人进化成今天的中国人,那么,在山顶洞人的骨骼上,就应该同时具有北京猿人和现代中国人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