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杂志社
分享到:

电子政务杂志

《电子政务》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2004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人物视点、专题报道、学术篇、建设应用篇、国际篇、政策篇等。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
  • 国际刊号:1672-7223
  • 国内刊号:11-5181/TP
  • 出版地方:北京
  • 邮发代号:82-564
  • 创刊时间:2004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2.51
  • 综合影响因子:1.954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子政务 2010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子政务杂志人物·视点

信息化研究中工业文明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摘要:工业文明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工业化的软成果,是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起作用的因素。以信息化研究与工作为例,讨论了工业文明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三个基石,即“基于工程的思维、基于系统的思维和基于制度的思维”;探讨了因工业化的大批量生产和规模经济而形成的工业文明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精髓,即“三严”:概念的严格,定义的严谨、逻辑的严密;探究了工业文明中研究问题的“三段论”思想方法——观察、发现、建议,以及工业文明中解决问题的“三段论”思想方法——目标、产出、行动。
3-20
电子政务杂志专题报告:信息安全主题研讨

关于加强我国新时期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一些刍议

摘要:进入2I世纪,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特点,我国信息安全形势总体不容乐观,信息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比例逐年上升,重大事件触目惊心,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不容低估。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制定和实施新时期信息安全保障战略策略方面还存在着认识和实践上的差距。当前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着缺失总体设计、缺失明确重点、缺失系统完整的应急预案等问题,进而导致相关信息安全工作不到位。新时期加强我国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要坚持贯彻我国信息安全的既定方针,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对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的理念、体制、机制、管理进行大力创新,实施信息安全治理的总体战略。
22-26

国内外信息安全科学技术最新进展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已经和国家利益紧密相关,信息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成为关乎国家安全和稳定的基石。本文回顾了近几年国内外信息安全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取得的理论方法和应用上的突破以及存在的不足;归纳总结了信息安全科学技术的六大发展趋势和面临的五大挑战;展望了信息安全科学技术的十大重点发展方向。
27-33

国家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概要回顾了我国信息安全标准化发展的历程,重点介绍了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专门机构的产生和作用,以及以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急需的、关键的标准勾重点,积极开展标准制订修订工作的情况;总结了20余年来我国推行信息安全标准化的经验;展望了信息化发展对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挑战,强调信息安全标准化要持续做好顶层设计和标准体系的规划。
34-39

信息安全立法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摘要:阐述了信息安全立法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概述了我国信息安全立法工作的发展进程;分析了当前信息安全立法方面存在的立法结构不合理、法规政出多门、部分法规过于笼统、有些法规明显滞后以及公民个人权益缺乏法律保护等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国家信息安全立法工作的有关建议。
40-43

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电子政务电子认证体系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深入实施,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在对国家政务外网建设现状和业务应用需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体系”的建设思路和体系架构,目标是满足现阶段基于国家政务外网业务应用对身份认证的要求并在政务外网范围内提供电子认证服务,最后介绍了国家政务外网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44-49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工作展望

摘要:回顾了我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关于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工作的一些新认识,以及两者在信息安全保护中的目的、出发点和作用的异同;展望了下一阶段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工作的重点:国家、行业、单位有关主管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和规范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等级保护工作的管理,加强有关测评标准、技术的研究,增加面向专业测评机构和用户单位的技术培训,推动和扶持我国自主可控信息测试工具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
50-52
电子政务杂志资讯篇

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开创新局面

摘要:2010年6月.国家密码管理局审核评估了国家信息中心提交的申请,批准了国家信息中心在政务外网开展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的资质,这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电子认证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
52-52
电子政务杂志专题报告:信息安全主题研讨

我国政务终端安全核心配置标准研究

摘要:概述了我国政务终端安全核心配置标准(CGDCC)出台的背景;介绍了目前已经出台的CGDCC标准草案的框架设计依据和基本组成架构,详细描述了CGDCC所涉及的各个标准的主要内容,并给出了CGDCC验证实施环境的逻辑部署架构和方案;最后提出了关于CGDCC未来工作部署的重点。
53-59
电子政务杂志学术篇

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平台数据质量的对策与方法——一个省级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数据处理实例

摘要:探讨了电子政务信息共享模式及其数据质量要求,通过“江苏省企业信用基础信息数据库和服务平台”的建设实践,分析了数据归集与共享中存在的质量问题,从技术角度论述了提高数据质量的对策和方法,并提出一个针对省级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的数据质量评估模型。
67-76

从技术进步角度浅析电子政府的本质与发展路径

摘要:从技术进步的角度分析了电子政府的本质,讨论了促进电子政府改革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电子政府的发展路径,并试图提出发展过程中解决瓶颈的对策。
87-91

我国电子公共服务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

摘要:阐述了电子公共服务的概念及其研究的现状;论述了我国电子公共服务建设的现状;总结和分析了当前电子公共服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电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92-96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两周年的经验与反思

摘要:从公开内容、组织体系、制度建设、运行机制、公开渠道五个方面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两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梳理与总结。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了剖析与反思,指出由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法阶较低、规定模糊,导致公开与保密边界不清晰;由于政府部门信息公开意识薄弱、信息整合机制不健全、信息公开不规范以及信息内容公开不高,导致公开程度与公众需求有差距;由于渠道单一且程序繁琐,依申请公开工作亟待规范。
97-102
电子政务杂志资讯篇

2010年中国信息化进程报告会在京召开

摘要:2010年6月22—23日.由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办的”2010年中国信息化进程报告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回顾和总结了中国信息化进程,宣传中国信息化发展成就.研讨现阶段信息化发展的重点和关键,以及“十二五”信息化发展的目标和思路。会议邀请了部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部委负责信息化工作的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司局、部分省市信息化主管部门、信息化研究机构、高等院校、重点企业和新闻媒体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102-102
电子政务杂志建设应用篇

创新机制 集约化推进江西省电子政务建设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信息化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江西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创新机制,集约化推进全省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走出了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方案优、功能全、效果好、投资省的成功路子。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创新机制推进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一是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实施、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网络平台、统一安全管理”的“五统一”原则,集中建设全省统一政务网络平台;二是坚持信息整合共享,集约发展,集中建设全省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全省社会信用联合征信系统和全省统一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并坚持以“统一网络、统一软件、统一监察、统一运维”为原则建设业务应用系统;三是从组织体系、建设运维、标准规范、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体制机制创新,营造电子政务发展的良好环境。
104-109

福建以“五有”标准推进农业信息化

摘要:分析了福建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提出了福建省以“五有”标准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并详述了方案的建设内容、体系框架、应用服务和保障机制;讨论了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问题,并具体阐述了“五有”标准建设方案的设计理念及其可行性。
110-115
电子政务杂志资讯篇

第四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召开

摘要:2010年6月27日,第四届中国电子政务高峰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北大信息化与信息管理研究中心、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北京研究基地和北大CIO班教务办公室主办,CIO时代网和锐捷网络承办.北达软信息化咨询与培训中心协办。来自全国各地300多位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的信息化负责人和北大CIO班学员齐聚一堂.围绕“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115-115
电子政务杂志建设应用篇

杭州市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电子政务系统

摘要:介绍了杭州市权力阳光运行机制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背景、原则、内容、系统架构及关键技术,总结了系统的特点和运行情况。发挥信息技术在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建设中的作用,符合当前电子政务发展的要求,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有力举措,是从根本上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的有力举措,也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力举措。
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