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与试制、科技动态、专家论坛、企业之窗、博士论文、会议消息、新品介绍、产品导购等。
  • 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国营第715厂
  • 国际刊号:1001-2028
  • 国内刊号:51-1241/TN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36
  • 创刊时间:198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43
  • 综合影响因子:0.33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3年第09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综述

锰锌铁氧体的制备工艺研究进展

摘要:简要介绍了锰锌铁氧体的传统制备方法和工艺流程,综述了近年来制备锰锌铁氧体的新工艺,最后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探讨了锰锌铁氧体制备工艺优化的发展方向。
1-4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研究与试制

ZnO-B2O3-SiO2掺杂对锆酸钙基陶瓷性能的影响

摘要:研究了ZnO·B2O3-SiO2(ZBS)玻璃掺杂量对CaZrO3陶瓷烧结性能、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形貌和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掺杂ZBS,可使CaZrO3陶瓷的烧结温度由1550℃降至1000℃,且无第二相生成,相对密度达97.8%。当ZBS添加量为质量分数15%时,CaZrO3陶瓷在1000℃烧结3h获得良好的介电性能:ε=25,Q·f=8584GHz,zf=-45×10^-6/℃。
5-8

低温常压烧成工艺制备Al2O3-SiC复相材料

摘要:将6H-SiC和a-A1203以质量比7:3混合,添加质量分数0-10%的MgO-CaO作为烧结助剂,球磨后的粉体压制成生坯,在1200℃预氧化1h后在氢气氛下常压烧结1h制备A1203.SiC复相材料。研究了烧成温度和MgO-CaO含量对该复相材料烧结性能和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500℃下,随着烧结助剂含量的增加,烧结致密性明显提高,当烧结助剂质量分数为10%时,显气孔率降至0.1%。预氧化时,添加烧结助剂MgO.CaO,方石英和甜A1203与之反应,生成CaAl2Si2O8和Mg2Al4Si5O18,促进6H-SiC的进一步氧化。烧成过程中,CaAl2Si2O8和MgAl2O4溶解生成玻璃相促进烧结,同时a-Al2O3从玻璃相中析出,1500℃烧结试样所含物相为6H-SiC和a-Al2O3。
9-11

Bi2O3对Al2O3-ZnO-Bi2O3-B2O3低熔玻璃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传统的熔淬技术制得了低熔Al2O3-ZnO-Bi2O3-B203玻璃,研究了玻璃结构、玻璃特征温度、线膨胀系数(al)以及密度随Bi203含量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随着Bi203含量的增加,玻璃网络中【BO4】取代了部分[BO3],玻璃网络中出现Bi-O结构,玻璃中非桥氧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软化温度(气)、玻璃化温度(t8)都是先上升后下降,而线膨胀系数先减小后逐渐增大,玻璃密度先是线性增加,然后增加趋势变大。
12-14

中高压阳极铝箔直流脉冲电蚀工艺及机理研究

摘要:用直流脉冲电源对高纯铝箔进行电化学侵蚀,研究了影响腐蚀箔性能的工艺参数条件,探索了隧道孔生长机理。结果表明:在硫酸和盐酸电解质体系中,影响腐蚀箔性能的工艺参数有直流脉冲电流密度、脉冲频率、占空比以及脉冲时间等;控制直流脉冲的电流密度峰值在0.8A/cm。以上、脉冲电流单次通电延续时间在0.53ms左右,能使铝箔产生纵横交错的隧道孔。
15-18

不同电解质对LiNi1/3Co1/3Mn1/3O2/AC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

摘要:在以LiNi1/3Co1/3Mn1/3O2为正极,活性炭(AC)为负极的混合型锂离子超级电容器体系中,研究以LiBF4和Et4NBF4的不同配比混合为溶质的乙腈(Acetonitrile,AN)电解液对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液中Et4NBF4与LiBF4的比值的增大,LiNi1/3Co1/3Mn1/3O2/AC体系超级电容器的线性放电区间逐渐变窄,循环性能逐渐变差。其中采用1mol/L的LiBF4/AN为电解液的超级电容器的综合性能较好,其线性放电区间为0~2.7V,倍率性能也较好,最大比功率达到23600W/kg,经30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3.2%。
19-22

侧面高阻釉对ZnO压敏防雷芯片电性能的影响

摘要:为了抑制压敏防雷芯片边缘低熔点元素在烧结过程中的挥发,在芯片侧面涂覆不同配方高阻釉,研究其对压敏防雷芯片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涂覆了高阻釉的芯片组分均匀性得以提高、缺陷减少,样品的8/20μs大电流耐受能力提高;在1000mA工频电流作用下,芯片的熔穿点位于芯片中部铜电极区,利于热脱离机构动作,从而提高芯片的暂态过电压耐受能力。
23-25

CdTe量子点敏化TiO2纳米棒光电极的制备及分析

摘要:利用电化学沉积法在TiO2纳米棒阵列上沉积了CdTe量子点,通过调节沉积时的电量使整个TiO2纳米棒上覆盖了致密均匀的CdTe量子点,CdTe和TiO2形成了核壳结构。研究了沉积电量对FTO/TiO2/CdTe光电极的结构及光电性能的影响,发现随着沉积电量的增大,FTO/TiO2/CdTe光电极的吸收边发生红移。当沉积电量为0.9C时,在光强为0.1W/cm^2、AM1.5G标准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所制光电极产生最大的饱和光电流密度3.23×10^-3A/cm^2。
26-29

纳米银及其导电浆料的制备与研究

摘要:以聚丙烯酸铵为保护剂,水合肼或葡萄糖为还原剂,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成功制备了单分散的纳米银颗粒。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对纳米银溶胶的粒径大小分布及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把制得的纳米银分散在一定量丙三醇中,涂在载玻片上并烧结,对其表面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银溶胶的稳定性较好,氨水及还原剂的种类对纳米银的粒径和形貌有重要的影响。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得的纳米银的平均粒径为10nm,粒径分布在6nm到15nm。烧结后的纳米银的表面形状较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其体积电阻率约为3.5×100^-5Ω·cm。
30-34

铜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场发射特性研究

摘要:采用水合肼还原硝酸铜的方法制备了高长径比铜纳米线,在此基础上,通过导电双面胶带将铜纳米线转移至阴极表面,基于二极场发射器件结构研究了铜纳米线的场发射特性。结果表明:铜纳米线是一种优良的场发射冷阴极材料,其开启场强为2.18V/μm,阈值场强为3.69V/μm,经过2h老练后具有良好的发射稳定性。
35-37

Fe93-xZr7Bx(x=10,12,14)合金的微观结构、热性能和磁性能研究

摘要:采用单辊快淬法制备了Fe93-xZr7Bx(x=10,12,14)合金,并对三种合金进行了不同温度退火处理,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差热分析仪(DTA)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研究了该系列合金的微观结构、热I生能和磁性能。研究结果表明:B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合金的第一晶化峰峰值温度。在Fe83zr7810合金晶化初期仅观察到α-Fe相,而在Fe93-xZr7Bx(x=12,14)合金晶化初期可观察到α-Fe相和Fe2386相。三种合金淬态时的Ms随B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在高于823K的温度下退火后,三种合金的Ms随B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高于773K退火后,三种合金的凰随B含量的增加而增大。
38-41

新型高抑制波导滤波器设计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波导带通滤波器设计。该滤波器是一个四阶广义切比雪夫滤波器,中心频率为9.93GHz,带宽为200MHz,插损小于0.5dB,带内回波损耗大于20dB。谐振器为CQ结构,通过一个矩形波导膜片(一个不完全高度的导电杆),实现了交叉耦合,相比传统方法,产生一个额外的传输零点。由于在高端产生了两个零点,使得滤波器在阻带高端10.1GHz处的带外抑制达到了35dB以上。仿真实验证明了该设计方法能显著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对滤波器的小型化、高性能化有一定的意义。
45-47

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小型超宽带滤波器设计

摘要:基于复合左右手传输线的原理,设计了一款新型超宽带滤波器,结构简单且尺寸只有0.5cm×1.5cm,左手电容是由微带线结构耦合形成,左手电感由接地短截线形成。通过仿真结果与实物测试可知超宽带滤波器的带宽为3.3-10.2GHz,插入损耗小于1dB,回波损耗小于一12.5dB。该滤波器可用于超宽带无线通信系统中。
48-50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可靠性

硅胶粘弹性对大功率LED可靠性的影响

摘要:基于动态单悬臂梁DMA实验测定了多频条件下LED封装用硅胶的粘弹性特性参数,用数据处理软件拟合得到松弛时间、剪切松弛系数、体积松弛系数等参数。通过有限元软件ANSYS分别模拟了硅胶线弹性和粘弹性两种不同性质下,LED器件在-55- +125℃热循环条件下的总体变形、等效应力及应力最大点的剪切应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基于硅胶的粘弹性特性的LED的可靠性模拟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
51-55

美研制出按需透光的智能玻璃

摘要: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借助纳米结晶技术,开发出一种能让门窗更聪明的智能玻璃。这种玻璃中嵌入了一层超薄纳米涂层,可按需调整进入玻璃的光线,能做到明暗可控、冷热可调,有望大幅降低建筑的空调和照明开支。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55-55

一种MLCC焊接失效分析

摘要:为找出某厂生产的多层陶瓷电容器端电极存在焊接失效的原因,运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问题批次样品的端电极进行分析。从分析结果可知,在多层陶瓷电容器Cu端电极烧结过程中,Cu端表面有玻璃相溢出,这导致端电极部分区域的Ni层和sn层电镀异常,最终造成电容器的焊接失效。经过对玻璃相溢出原理的分析,提出可以从铜浆料选择、烧结温度和封端工艺方面来解决该问题。
56-58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行业资讯

检测电缆附件局部放电传感器的发展研究

摘要:电缆附件局部放电检测对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检测出电缆附件的局部放电信号,必须提高传感器的性能,保证对电缆附件局放信号的接收能力。在分析传统电缆附件局部放电检测传感器的性能特点的基础上,研究了目前较为新颖的用于电缆附件局部放电检测的内置蝶形传感器。测量结果显示:采用巴伦馈电开槽的蝶形传感器性能优异,无高频截止,在工作频段内信号衰减慢。
59-61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可靠性

电缆局部放电检测相关专利列表

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