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社
分享到: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82年,公开发行的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研究与试制、科技动态、专家论坛、企业之窗、博士论文、会议消息、新品介绍、产品导购等。
  • 主管单位:工业和信息化部
  • 主办单位:中国电子学会;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国营第715厂
  • 国际刊号:1001-2028
  • 国内刊号:51-1241/TN
  • 出版地方:四川
  • 邮发代号:62-36
  • 创刊时间:1982
  • 发行周期:月刊
  • 期刊开本:A4
  • 复合影响因子:0.43
  • 综合影响因子:0.338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3年第07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研究与试制

Mn2.1Ni0.9O4热敏陶瓷的制备与复阻抗分析

摘要: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Mn2.1Ni0.9O4热敏陶瓷,运用X射线衍射仪、直流阻温测试仪、交流阻抗技术对其结构和电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并对Mn2.1Ni0.9O4热敏陶瓷的微观导电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n2.1Ni0.9O4热敏陶瓷由立方尖晶石相和岩盐相NiO组成。其电阻主要来源于晶粒和晶界的贡献,在293~363K测试温区内,其晶粒电阻和晶界电阻都表现出明显的NTC特性,且两者导电机理均符合小极化子跳跃电导模型,晶界电阻受岩盐相NiO的影响大于晶粒电阻。
1-5

熔盐法合成BiFeO3粉体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

摘要:以Bi2O3和Fe2O3为原料,NaCI和Na2SO4为熔盐,采用熔盐法合成了BiFeO3粉体,研究了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合成粉体物相的影响,探讨了熔盐法合成BiFeO3粉体的形成过程。通过对甲基橙的降解,研究了合成BiFeO3粉体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750℃的合成温度下保温30min时,淬火后可得到几乎为BiFe01纯相的粉体;相应合成的粉体具有最佳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可见光光照120min后,其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62.5%。
6-9

铁掺杂对不同导电类型硅材料电阻率的影响

摘要:采用电阻率为4.8Ω·cm的p型硅片和10Ω·cm的n型硅片,通过高温扩散法制备出了Fe掺杂的补偿硅材料。在室温避光条件下,测量样品电阻率P,并用XRD对扩散后的样品进行分析,研究了Fe掺杂对不同导电类型硅材料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n型硅材料,深能级杂质Fe掺杂对P型硅材料电阻率的影响更大,其Fe掺杂P型硅材料电阻率远大于Fe掺杂n型硅材料;当P型硅表面Fe扩散源浓度为1.74×10^-5mol/cm^2时,在1200℃下扩散1h后,材料具有最大电阻率7246Ω·cm。
10-13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综合信息

添加人造边缘可让二硫化钼原子层整齐生长

摘要:美国莱斯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科学家合作开发出一种新方法,可以控制二硫化钼(MDS)原子层整齐一致地生长,借此朝制造二维电子设备前进了一步。相关研究发表在本周出版的《自然·材料学》杂志上。
13-13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研究与试制

Si面6H-SiC衬底外延石墨烯的异常硝酸掺杂效应

摘要:比较研究了si面、C面SiC外延石墨烯以及CVD石墨烯的硝酸掺杂效应。结果表明对C面SiC外延石墨烯和CVD石墨烯,硝酸掺杂显现出P型掺杂特性使其方阻降低,这是由于硝酸与石墨烯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电荷转移所导致;而对于Si面SiC外延石墨烯,硝酸掺杂则显现出n型掺杂特性使其方阻增大,这种异常掺杂效应是由于硝酸与石墨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的热量使悬挂键吸附的氧脱附,增强了石墨烯与衬底之间的耦合效应,从而使得电子浓度增大,电子的迁移率显著减小。
14-17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综合信息

铁磁“三明治”可将数据存储效率提高万倍

摘要:美国科学家最新研发出一种铁磁薄膜“三明治”系统,其效率为传统铁磁存储系统的1万倍,有望使更快更紧密且能效更高的用于存储和计算的芯片出现。相关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学》杂志上。
17-17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研究与试制

Cu2O多面体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研究

摘要:在碱性条件下,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表面活性剂,CuCl2·H2O为前驱体,维生素C为还原剂,于55℃采用液相回流法制备了氧化亚铜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ZM)对样品的组成和形貌进行分析,同时对其进行了NOx气敏性能测试并探讨了其气敏机理。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氧化亚铜呈立方相的Cu2O多面体结构,且粒子大小均一,粒径为400~500nm。该材料在室温下对NO。有较好的气敏响应,对体积分数为9.7×10^-5的NO,的灵敏度可达到20.9%,响应时间为10.2S,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气敏材料。
18-20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综合信息

美国研制出全固态锂硫电池

摘要:美国能源部下属的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全新的全固态锂硫电池,其能量密度约为目前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4倍,且成本更低廉。相关研究发表在本周出版的世界顶尖化学期刊《德国应用化学国际版》上。
20-20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研究与试制

环己苯对不同锂离子电池过充性能的影响

摘要:采用3C/5V和1C/10V过充测试研究了在电解液中添加环己苯(CHB)对不同材料体系锂离子电池防过充性能的影响,考察了CHB的加入对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体系锂离子电池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iCoO2正极材料体系锂离子电池中,电解液添加2%(质量分数)的CHB,不能明显提高电池的耐过充性能,而在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体系锂离子电池中,则可以明显提高电池的耐过充性能,同时对电池的循环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循环300周后,容量保持率为91.9%。
21-24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综合信息

新型打印技术所得薄膜导电性能优异

摘要:美国科学家设计出了一种新的打印过程,不仅比传统方法更迅捷,而且适用于多种有机材料,得到的有机半导体薄膜的性能也要优异10倍。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材料学》杂志上表示,最新进展有望引领有机电子设备领域的新变革。
24-24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研究与试制

六次甲基四胺对铝箔化学腐蚀扩容过程的影响

摘要:利用添加了六次甲基四胺的盐酸.硫酸体系对铝合金箔进行腐蚀,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循环伏安法计算,研究了六次甲基四胺的添加浓度、腐蚀温度及腐蚀时间对腐蚀后铝合金箔表面状况及面积比容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在成分为2.0mol/LHCI+0.2mol/LH2SO4的腐蚀液中添加0.1g/L六次甲基四胺,腐蚀温度为55℃,腐蚀时间为70S时,腐蚀后的铝合金箔表面呈海绵状腐蚀孔,面积比容量为268.5×10-6F/cm2,较未添加六甲基四胺时提高了约20%。
25-28

开关电源用高压铝电解电容器长寿命技术的研究

摘要:为了延长开关电源用高压铝电解电容器的使用寿命,通过开发并使用硼酸系改性添加剂和24,30碳支链二元酸铵盐,合理选取电解液的溶剂、溶质和吸氢剂开发宽温高电导率的电解液。优选H110.530VF低比容阳极箔、F3K-3.0VF化成负极箔、WS285.60电解纸,100%树脂丁基橡胶等原材料,以及对含浸工艺、钉花工艺、组装封口等关键工艺改进,研制出105℃高温负荷寿命达10000h的开关电源用高压铝电解电容器。
29-33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综合信息

美研制出新式大块共聚物太阳能电池

摘要:美国莱斯大学的化学工程师拉斐尔·维尔杜兹寇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化学工程师安立奎·戈麦斯领导的研究团队,研制出了一款基于大块共聚物(能自我组装的有机材料可以自主形成不同的层)的太阳能电池,尽管新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仅为3%,但仍然高于其他用聚合物作为活性材料的电池。研究人员表示,这种新形式的电池有望开启太阳能设备研究的新领域。相关在最新一期的《纳米快报》杂志上。
33-33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研究与试制

一种光可调太赫兹波吸收器的设计

摘要:设计了一种中心吸收频率可调的太赫兹波吸收器。在开口谐振环外侧的两个开口处填充光电半导体硅材料,通过外加光照强度可以控制半导体硅的电导率,从而实现对吸收器中心吸收频率点的灵活调节。计算结果表明,该吸收器不但可以实现中心吸收频率点大范围的调节(从0.750THz到1.309THz,调谐范围高达0.559THz),而且可以实现小范围的微调(从1.312THz到1.320THz,调谐范围为8GHz)。
34-36

改善微带贴片相控阵天线轴比的方法研究

摘要:通过对微带贴片天线单元的仿真与优化,得出了法向轴比小于3dB的右旋圆极化微带贴片天线单元;用所得的天线单元组阵得到9元相控阵天线,仿真得到其s1参数小于一16dB、增益大于13dB和轴比小于3dB。针对微带贴片相控阵天线的轴比特性,提出了降低轴比的几种布阵方法,得到0.2dB的轴比,最后分析并总结了改善微带贴片相控阵天线轴比的一般方法。
37-40

二阶双通带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与验证

摘要:设计了一种具有良好带通性能的二阶双通带高阶频率选择表面(FSS)。该FSS结构是在两层介质板上加载三层金属层。利用仿真软件对FSS结构进行计算,并hu-Y-实验样件并测试。结果表明:这种三层FSS具有二阶双通带性能,它的3dB通带分别为10.26~12.24GHz和16.61-17.49GHz,两通带平稳光滑,中心插损小,且对不同角度、不同极化方式入射的电磁波保持很好的稳定性。
41-44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综合信息

矾土水泥经激光处理可变半导体

摘要:这似乎有点像古代的炼金术:美国能源部下属的阿贡国家实验室与来自日本、芬兰、德国的科学家合作,用激光对液体矾土水泥进行处理,使其变成了能导电的半导体。这意味着水泥能被用来制造计算机芯片、触摸屏等,可以说,这项创新性突破有望改变计算机行业。研究发表在5月27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
44-44
电子元件与材料杂志研究与试制

高功率1分32路功率分配网络的设计

摘要:为满足高功率微波辐射天线对其馈电系统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功率1分32路功率分配网络。该功率分配网络由同轴波导到两路矩形波导、H.T分支和波导同轴转换器三个元件构成,其32路输出具有等幅同相的功率分配特性。该分配网络的中心频率为2.88GHz,对其结构进行了仿真优化设计和测试。结果表明:该功率分配网络在中心频率2.88GHz处驻波比为1.13,对应的转换效率为98.8%,功率容量2.3GW;在2.85~2.91GHz内驻波比小于1-2,对应的转换效率大于97.8%。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