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论评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地质论评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logical Review

  • 11-1952/P 国内刊号
  • 0371-5736 国际刊号
  • 1.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地质论评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36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地质论评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工作服务城市发展与安全、城市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利用、基础地质研究进展、能源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矿产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深地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进展、自然资源经济与管理、地质遗迹、地学科普与教育与旅游地学、现代地质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主题、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

地质论评 2007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塔河地区志留系的对比1-5

摘要:塔河地区遭受过多次的构造抬升和剥蚀,志留系分布不规则,地层划分对比是本区寻找志留系油气藏的难题之一。本文综合应用古生物、测井、地震和野外露头资料进行地层划分对比,首先通过疑源类古生物的分析,确认塔河地区井下志留系的存在;继而分析其地震反射特征,通过地震一测井地层对比,将其与东河砂岩予以区分;最后通过与柯坪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地层对比,确认塔河地区所钻遇的志留系确为下志留统的柯坪塔格组中段。

关于鲁西侏罗纪一白垩纪岩石地层单位使用之我见6-10

摘要:在中生代山东分为鲁东、鲁西、华北平原三个地层分区。鲁西地层分区在不同时期、不同研究者建立和使用了许多不同的岩石地层单位,使用比较混乱。本文对相关的岩石地层单位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新的划分方案。侏罗系建议使用淄博群,划分为中、下侏罗统的坊子组和中、上侏罗统的三台组;白垩系建议使用下白垩统蒙阴组和西洼组;上白垩统固城组。其中固城组的时代根据所产化石由原来归为古新统而改为上白垩统。同时建议,废除“汶南(亚)组”和“分水岭(亚)组”,并且在鲁西地层分区不使用鲁东地层分区的“杨家庄组”、“曲格庄组”、“八亩地组”等岩石地层单位。

塔里木板块西南缘钾质煌斑岩地球化学及源区特征11-21

摘要:塔里木板块西南缘克里阳山区的钾质煌斑岩呈脉状产于前寒武纪埃连卡特群变质沉积岩中,其主要岩石类型有:金云母透辉石煌斑岩、假白榴石透辉石煌斑岩和含球粒透辉石煌斑岩。所有岩石具有低的SiO,(41.31%~44.84%)、Ti02(0.75%~0.86%)和高的MgO(7.30%~11.33%)和K20(4.01%~6.01%)含量,K20/NazO比值介于2.77~12.49之间。同时.它们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Th、U、K)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Ti)的特征,并且具有高的sr同位素比值、相似的高度分异的REE配分模式。这些岩石的母岩浆来自于金云母角闪石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的富集地幔,是该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约5%~10%的产物,岩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较弱。富集地幔是俯冲的板块释放的富含钾质流体交代的结果。

地质论评杂志消息报道·通讯资料
关于颁发第三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的决定21-21

摘要:为缅怀我国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先生对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继承和发扬他从国家需求出发,积极投身科学实践,求真务实,不断创新,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献身祖国地质事业的爱国主义精神,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鼓励青年地质工作者为祖国的建设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根据《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章程》和《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奖励条例》规定,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基金管理委员会评选产生了第三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学技术奖获奖者。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云南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线锆石激光拉曼光谱研究及意义22-30

摘要:本文通过对8个澳大利亚TEM标准锆石和近百枚云南梅树村剖面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线M5层斑脱岩火山成因锆石进行了不同入射方位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和对比研究。证实正常锆石拉曼光谱各峰的出现、强度与拉曼光束的入射方位有关,同时也发现晶化度差的异常锆石其拉曼光谱各峰的出现、强度与拉曼光束的入射方位无关或有很小的关系。这类异常锆石在四个不同方位上并不产生特征拉曼谱峰,就是有其强度也非常小。可以认为这些异常锆石的激光拉曼光谱特征与其晶体结构及蜕晶化的程度是有密切关系的。笔者等发现:①产在新鲜的火山灰M5层中约有80%的锆石因为高铀钍含量已发生不同程度蜕晶化,5%的锆石为滚圆状的继承老锆石,均为不适合铀一铅离子探针质谱(SHRIMP)和热电离同位素质谱(ID—TIMS)定年的异常锆石;②因为低铀钍含量该M5层中仅有15%的锆石没有发生蜕晶化,为适合SHRIMP和ID-TIMS同位素定年的正常锆石,只有这类锆石的年龄才能代表前寒武系一寒武系界线的年龄。首次提出火山成因锆石晶化度与锆石拉曼光谱的定量关系。使用这项显微拉曼光谱新技术方法可以对寒武系底界M5层火山灰或其它火成岩和变质岩锆石晶体的晶化状况作出了快速判断。对U-Pb定年来讲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十分有效的重要制约手段。

浙东南英安质火山岩早侏罗世锆石SHRIMP年龄的首获及其地质意义31-35

摘要:浙江中生代晚期火山岩极为发育,而有无中生代早期火山岩,则向无定论。本文在确认浙东南松阳毛弄煤矿一带煤系沉积下部火山岩属中生界毛弄组的基础上,测得其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80±4Ma,首次证明浙江存在早一中侏罗世火山岩,同时表明浙东南尚没有确切的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火山岩活动记录,而且也缺失晚侏罗世和大部分中侏罗世地层。

深水沉积研究前缘问题36-43

摘要:深水沉积研究经历了50年,争论也持续了50年。从浊流及鲍玛序列开始,随着对浊流定义的过分使用,到今天对鲍玛序列作为浊积岩相序及相关的扇模式普遍持否定态度,深水沉积研究经历了一个认识的旋回。主要问题和争论的焦点是:是否所有深水砂岩都是浊流成因,鲍玛序列能否代表浊积岩相序;是否所有的深水扇水道下方都能形成席状的、平行的、加厚的、具有丘状外形的浊积砂岩沉积;是否可以利用地震方法识别深水扇的砂岩储层。对“浊流”概念的过分使用把深水扇模式内几乎所有深水沉积都解释成浊流成因,导致了曾经为之建立模式的学者纷纷撰文抛弃原有扇模式。深水沉积研究面临着对过往认识的否定和如何建立新的理论模式。尽管浊流及相关的深水扇模式研究走向穷途末路,石油工业却从浊流理论和相关模式中获得了许多油气发现,勘探家们仍然希望通过这些模式寻找更多的油气,科学理论和应用出现了分化。对深水沉积过程和流态的认识及沉积模式的建立是当今深水沉积研究的难点,实现深水砂岩储层的有效预测是深水沉积研究的主要目的。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在即,深水沉积的科学问题同样不可逾越。

铜陵冬瓜山层状铜矿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成矿机制研究44-51

摘要: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铜、金、硫产地,区内分布着一系列喷流沉积及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型层状铜金矿床。本文以冬瓜山层状铜矿床为例,通过热液流体和矿石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层状铜矿床的成矿机制,重点分析了成矿物质的来源。冬瓜山铜矿床热液流体氢、氧、碳和锶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热液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混有少量大气降水;CO2可能主要来自被岩浆同化的原始地层中海相沉积碳酸盐;Isr具有地壳物质来源的特征。各种类型矿石的硫、铅同位素研究显示,硫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和后期岩浆热液叠加作用的特征,铅则以上地壳铅为主,混有少量的地幔铅。上述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冬瓜山层状铜矿床是在原始沉积基础上,经燕山期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所形成。

地质论评杂志消息报道·通讯资料
2005年度与地质学有关主要期刊总被引频次表51-51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锡铁山喷流沉积矿床卤水与海水的相互作用52-64

摘要:锡铁山大型铅锌矿床发育有完好的喷流沉积系统,赋矿地层产状倒转。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大理岩延长约2km,延深约1km,往深部厚度增大,至代表管道相的网脉状蚀变岩,厚度迅速减薄、尖灭。角砾状非层状铅锌矿体赋存于紧邻网脉状蚀变岩的厚层状大理岩中,条带状层状矿体赋存于外侧条带状大理岩的下盘。对锡铁山矿床两条典型剖面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近喷口相大理岩与远离喷口相大理岩相比,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以反映远端沉积的剖面为例,自下往上,条带状矿体→条带状大理岩→块状大理岩,Al2O3、Fe2O3、Sr、B、T1以及MgOi(CaO+Mgo)、Na2O/(Na20+K2O)比值等逐渐降低,Sr/Rb、Sr/Ba比值等迅速降低,REE总量降低,分异增强,Eu异常减弱,ce负异常更加明显;δ^18Osmow=10.1%。~12.5%。,向上增高,δ^13CV-PDB=-0.9%o~0.2‰;大理岩^87Sr/Sr=0.7113~0.7148,低于矿石方解石的0.7146~0.7147,高于同时期的正常海相灰岩。综合这些地质地球化学特征,锡铁山矿床的容矿大理岩明显不同于正常海相沉积碳酸盐岩,而是介于喷流卤水与海水特征之间,上部的大理岩中有更多的海水参与。以sr同位素数据计算出本区大理岩来自海水的组分约占1/3,来自卤水的组分约占2/3,大理岩总体上仍主要分布于喷口附近,更多地受到卤水的影响。通过大理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揭示出,矿床中发育有两条同生断层,一条沿以网脉状蚀变带代表的管道相分布,另一条分布于25线附近,共同制约着大理岩与成矿物质的堆积。锡铁山矿床可能存在着规模巨大的层状矿体,其分布范围可能超越一直作为重要找矿评价标志的大理岩。

南秦岭凤县八方山一八卦庙Pb-Zn与Au矿化的共生/共存关系研究65-74

摘要:南秦岭晚古生代凤县一太白盆地是在扬子地台北缘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发展起来的具裂陷性质的盆地,处在秦岭微板块当中,在盆地内既产有八卦庙超大型金矿也产有八方山一二里河大型铅锌矿床,是铅锌与金矿床共生/共存的一个典型地区。两种矿床在地质背景、产出层位和成矿特征等方面具有某些关联,铅锌矿层产在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变泥质岩过渡层位的铁白云石一钠长石一硅质热水沉积岩系中,金矿体位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底部,由含石英细脉多期变形的蚀变钠长石、铁白云石粉砂岩等热水沉积岩系构成。硅同位素组成反映金矿床中存在两类不同来源的硅,一类是钠长石岩和顺层石英细脉的硅同位素组成(δ^30Si=-0.40%。-0.32%。),与铅锌含矿层中硅质岩的硅同位素组成相似,硅质与热水沉积作用相关,另一类是金矿体中的穿层石英脉,其硅同位素反映硅来自晚期岩浆流体;铅锌矿床硫化物中硫同位素(δ^34S:6.03‰-16.88‰)反映硫主要来自海底热水沉积,形成于盆地早期开放体系;金矿石中硫化物硫同位素组成(δ^34S=4.10‰-15.40‰)反映硫主要为地层硫,形成于盆地晚期半封闭一封闭体系;铅同位素组成反映盆地内由西坝岩体→泥盆系地层→铅锌矿石→金矿石铅同位素演化有幔源成分减少,壳源成分增加的趋势;氢、氧同位素数据揭示出铅锌矿成矿流体中的水来自于大气降水,金矿则具多源性,包括岩浆水、大气降水和变质水。研究认为泥盆纪海底热水沉积作用形成了铅锌矿层的主体,也使金(银、铜)在热水沉积岩系中明显富集,而中生代造山过程中的构造一流体作用使金矿体定位。金与铅锌的共生/共存关系,受控于这种成矿地质过程及流体化学、物理化学演化。金与铅锌的�

准噶尔盆地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75-82

摘要:本文在对成藏动力学系统的概念重新描述的基础上,选择经历了多旋回构造与沉积演化的准噶尔盆地进行成藏动力学系统划分。准噶尔盆地发育6套烃源岩、多套储集层、2套区域性盖层和数个局部盖层,它们构成6套生、储、盖组合。同时,钻井揭示盆地超压发育,结合测井与地震资料,将地层压力在垂向上划分为2个常压系统和3个超压系统。该盆地垂向通道众多,构造活动期流体上下连通性好,整体可划为一个复杂的成藏动力学系统。然而,断裂活动具幕式特征,相对盆地演化史,大部分时期处于静止封闭状态。因此,进一步将准噶尔盆地划分为6个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①二叠系自源超压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②三叠系他源超压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③侏罗系混源超压半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④白垩系一侏罗系混源常压开放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⑤古近系一白垩系混源超压封闭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⑥新近系他源常压开放型成藏动力学子系统。不同的子系统,成藏条件、成藏动力和成藏规律不同。

地质论评杂志消息报道·通讯资料
2005年度与地质学有关主要学术期刊影响因子表82-82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飓风的启示:渤海湾西岸现状与趋势分析83-91

摘要:墨西哥湾飓风促使本文作者再次反思渤海湾西岸的现状:海岸线由曲折转为平直的、以侵蚀为主的自然进程,人为活动为主因造成的潮间带变宽变缓的、以淤积为主的干扰进程,以及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出在海面上升、地面下沉伴随下,在淤积进程达到其顶点后、重归以侵蚀为主的自然进程的可能前景,届时的“沼泽化”威胁,将加剧目前以“封闭治理”理念为主导的防洪措施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地质论评杂志消息报道·通讯资料
“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在京召开91-91

摘要:为了深入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精神,弘扬献身地质工作光荣,鼓励更多的有志者投身到地质工作,为祖国寻找急需的矿产资源。力争围绕重要成矿区带、重要含油气盆地、国家重点煤炭基地,发现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实现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以缓解国家经济建设中资源供应的紧张局势。总结交流“十五”期间地质科技和找矿成果,为“十一五”期间地质科技和地质找矿工作起到借鉴作用。2006年12月6日-8日,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单纯形一模拟退火混合算法反求水文地质参数及其并行求解92-97

摘要:本文利用单纯形法局部搜索速度快和模拟退火算法全局寻优的特点,同时为了克服各自算法的弊病,提出采用单纯形一模拟退火混合算法(SMSA)进行水文地质逆问题的求解。论文详细描述了SMSA算法的具体操作算子的实现,并将该算法应用于一个大型水源地的地下水模拟反演。计算结果表明,SMSA算法在水文地质参数反演计算具有求解速度快,精度高的特点,而且易于实现并行运算。

地质论评杂志消息报道·通讯资料
曾培炎副总理接见第三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得者并发表重要讲话97-97

摘要:2006年11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同志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接见了第三届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获得者,并发表重要讲话。国土资源部部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黄汲清青年地质科技奖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孙文盛同志主持了会议。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特色及快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98-103

摘要: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已近5年,总数也达到138家。中国在推动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上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的经验对推动全球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国家地质公园在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经济发展和科普教育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快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数量增长相对过快、类型和地区分布还有待平衡和谐、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旅游品牌效应尚需提高、科普与旅游参与尚待有机和谐等方面。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试探讨了现象背后的原因所在,并尝试对中国今后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