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论评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地质论评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logical Review

  • 11-1952/P 国内刊号
  • 0371-5736 国际刊号
  • 1.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地质论评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36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地质论评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工作服务城市发展与安全、城市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利用、基础地质研究进展、能源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矿产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深地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进展、自然资源经济与管理、地质遗迹、地学科普与教育与旅游地学、现代地质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主题、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

地质论评 2005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二叠纪灰岩体的动物群及其古地理意义225-233

摘要: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含有从砾石级到几十平方千米大小的二叠纪灰岩体,它们没有完整的地层层序,与围岩形成混杂或滑杂堆积,长期以来对其来源的解释存在争论.本文通过对灰岩体的动物群类型、古生物地理区系及其岩石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比较,认为雅鲁藏布江缝合线一带的二叠纪灰岩体总体上都呈现出冈瓦纳冷水型与华夏暖水型动物群混生特点,应形成于相同或类似的沉积环境.根据珊瑚、(蜓)、腕足类等动物群大致分为与南方冈瓦纳大陆北缘内陆棚相动物群比较接近和与更靠近古赤道区的拉萨地块动物群较为接近两种类型,其时代从早二叠世晚期至长兴期不等.灰岩体主要由肉红色或灰色纯生物碎屑灰岩组成,不含或含有很少的陆源碎屑,均孤立地分散于中生代地层中,与围岩往往呈断层接触,断层带或灰岩夹层中经常有玄武岩或其他火山岩.因此,灰岩体可能为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外陆棚上小型碳酸盐台地或新特提斯洋最初裂解带上的海山型碳酸盐岩沉积,受后期印度-欧亚大陆板块碰撞作用而成为外来体夹于缝合带的其他海相沉积中.

义县阶的时代与侏罗系-白垩系界线——义县阶标准地层剖面建立和研究之三234-242

摘要:义县阶中孔子鸟类、中华龙鸟类、翼龙类、叶肢介、昆虫、双壳类和植物(包括木化石)时代确定为晚侏罗世晚期或提塘晚期;哺乳类、鸟臀类恐龙和孢粉为早白垩世早期或贝里阿斯期;介形类、鱼类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过渡期或提塘晚期贝里阿斯期.考虑到义县期生物群与德国索伦霍芬(Solnhofen)生物群、英国普尔贝克(Purbeck)生物群,日本晚侏罗世手取(Tetori)型、领石(Ryoseki)型植物群可以比较、对比以及与中侏罗世约克郡(Yorkshire)植物群、大河口(Great Estuarine)叶肢介群的联系分析,综合时代可确定为提塘晚期至贝里阿斯期;尖山沟层时代倾向于提塘晚期,大康堡层时代倾向于贝里阿斯期.由于可与义县组对比的英国普尔贝克(Purbeck)群(组或层)的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仍未确定;同时因缺乏实测数据,国际地层表推荐的144 Ma、145 Ma、135 Ma等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年龄,不能作为可靠的依据标准;因此应据中国义县阶标准地层剖面的综合生物年代及实测同位素年代确定侏罗系与白垩系界线,界线倾向于义县阶下部尖山沟层与上部大康堡层之间,同位素年龄以124Ma为界线年龄符合目前综合生物年代,是较优选的方案.

地质论评杂志默认
新书介绍242-242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大别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的氦同位素组成及对其形成环境的制约243-249

摘要:大别山地区榴辉岩全岩的3He/4He值分布在0.013×10-6~0.760×10-6之间,平均0.200×10-6,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单矿物的3He/4He值与其全岩的3He/4He值基本一致.在3He-4He分布图上榴辉岩的氦同位素数据点远离地幔氦的分布范围,而位于大气氦与地壳氦的过渡部位.采用真空压碎方法对榴辉岩中石榴子石和绿辉石的氦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也未找到地幔氦的明显踪迹.结合大别-苏鲁地区榴辉岩中极低的δ18O值、εNd(0)值等地球化学特征,提出大别-苏鲁地区超高压变质榴辉岩可能是在地壳中形成的,并未曾俯冲至100多千米的地幔深度.榴辉岩的3He/4He值与围岩类型密切相关,榴辉岩的δ18O值与围岩的δ18O值同步变化,以及含柯石英大理岩、片麻岩和硬玉石英岩等非基性超高压变质岩和脉状榴辉岩的发现,均证明榴辉岩与其围岩一起经历了超高压变质过程,榴辉岩及其围岩在变质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位移,即榴辉岩是原地成因的.

地质论评杂志默认
《地质学报》和《地质论评》分别获得第三届国家期刊奖和提名奖249-249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甘肃北山旧井地区晚第四纪活动断裂分布及其构造意义250-256

摘要:通过对甘肃北山地区遥感影像分析、地质填图和断裂活动性研究,探讨了北山地区晚第四纪以来的变形机制.结合青藏高原北部区域构造应变、应力场,认为北山地区现今构造格局是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形成的北东向挤压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重新激活东西向的晚古生代、中生代断裂,并产生北东向新生断裂.说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并持续向北运移所产生的构造变形不仅局限于青藏高原内部及其边界,更影响到青藏高原以北的地区.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
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纪实256-256

摘要:"2004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于2004年11月19~24日在海南省海口市成功举办.会议共收到摘要230余份,与会人员250余人,人员来自全国50余家地学单位,另有8家杂志社和出版社以及1个仪器厂家.会议特邀了9名代表大会发言,170余人分别在两个分会场发言.本次会议参加人数众多,云集了国内大批专家教授,包括9名院士,充分展现了近年来高水平的研究新成果;会内会外讨论热烈,学术气氛浓厚,与会者反映会议十分成功,收获很大.本次会议成功有以下几个特点: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吐哈盆地十红滩铀矿床的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257-263

摘要:吐鲁番-哈密盆地十红滩铀矿床属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床,位于吐鲁番哈密自流水盆地南缘的艾丁斜坡带上,含矿含水层赋存于中侏罗统水西沟群西山窑组含煤碎屑岩中,主要岩性为砾岩、含砾粗中粒长石石英砂岩,赋存孔隙承压水,渗透系数为0.14~0.53m/d,现代地下水流向总体由南向北,地下水为高矿化度的Cl·SO4-Na型水,地下水中铀含量最高可达2.2451 mg/L,其主要以UO2(CO3)2形式迁移.研究认为:区域上有利的地下水补-径-排系统是形成该矿床的前提条件,局部构造作为局部补给源影响着地下水的流向,进而控制层间氧化带及铀矿化的形成及展布方向,铀矿化主要产于含水层渗透性相对较好的疏松砂岩中.铀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成岩过程的预富集和后期层间氧化带成矿作用两个阶段.至今,铀成矿作用仍处于发展演化过程中.

黑龙江黑河三道湾子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264-267

摘要:通过氢、氧、硫同位素测试和流体包裹体测温,结合三道湾子金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三道湾子金矿矿床成因.研究表明三道湾子金矿为与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有关的中低温浅成热液矿床.矿石矿化类型为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0~276C,盐度(NaCleq)为2.89%~5.82%,平均4.2%.黄铁矿δ34S值为-3.1‰~+3.8‰,石英δ18O值为-11.3‰~-8.5‰,δDv-SMOW值为-110‰~-85‰.

首都圈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在地震构造研究中的应用268-274

摘要: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地区39°~41°N,115°~118°E范围内1980~2000年的2098个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均方根残差从重新定位前的1.4 s降到0.32 s.重新定位后,地震活动多集中分布于北东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处,或密集成北东与北西向线性分布,与已知活动断裂具有密切的关系.在顺义与延怀盆地一带揭示出几条高角度北西向隐伏活动断裂,长度在10~20 km间.小震活动显示的构造信息表明,北西向构造是重要的发震构造,在现今构造变形和地震孕育、发生中,与北东向构造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同时,重定位震源深度分布在东西方向上显示出明显的不均匀性,推测是地壳变形和构造活动强弱在横向变化的一种反映.

地质论评杂志默认
新书介绍274-274

地质论评杂志科技述评
20世纪地质科学学科体系的发展与演变——根据地质论文统计分析275-287

摘要:地质科学100年的发展折射了20世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曲折过程,地质学科的演化反映了工业化对矿产资源的依存度和社会进步对地质学科布局的深刻影响.通过对20世纪100年世界地质科学论文的统计、分析和综合,从计量的角度获得了反映地质科学及其各学科发展和演化的轨迹,包括:①见证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动力从"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的转变;②记录了工业化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对地质科学发展和演变的影响;③反映了过去100年重大历史事件对地质科学发展的影响;④体现了技术进步是地质科学发展的革命性推动力;⑤揭示了我国与发达国家地质科学发展的差距.运用学术论文定量分析地质科学长周期发展规律,用数据反映地质学科的百年兴衰,是研究地质科学发展战略的新思路、新方法.

生物礁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288-300

摘要:生物礁是由固着生物所建造的本质上是原地沉积的碳酸盐建造.生物礁内部孔隙和空洞非常发育,从而成为油气和多种矿藏资源的有利富集场所,所以生物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而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生物礁成分、构造以及形态复杂多样,研究历史非常久远并且充满了争论.在以前的研究中非常依赖于一些非常主观的特点,如抗浪性等来判断是否为生物礁,因此在生物礁100多年的研究中始终都存在着礁与非礁的尖锐争论.这一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生物礁的基本概念、定义以及各种术语的含义.这些方面的混乱严重的影响了生物礁的研究与发展.经过最近20年的研究,生物礁的国内外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对生物礁的判断现在主要根据生物礁客观和固有的特点,如生物礁内部的构造支撑以及构造支撑所决定的内部成分.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展了生物礁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对最新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和介绍必将推动我国生物礁研究的发展.本文在参考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生物礁研究的历史与最新成果;总结了生物礁概念与定义的最新认识以及建立在构造基础上的分类方案;对生物礁生长的过程与影响因素以及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论述;介绍了造礁生物在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发展与演化,以及生物礁地化研究的成果与意义.

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展望301-308

摘要:在2004年6月在中国北京召开了第一届世界地质公园大会和2004年8月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行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来自五大洲数十个国家的地质学家和地质公园管理者发言,展示了各国地质遗产保护现状,地质公园建设中地质遗产的科学研究,公众教育;保护方法技术;与文化遗产的关系;与城市和区域发展规划的关系;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地质公园与国家公园的关系;欧、美及非洲、大洋洲和亚洲各国地质公园发展前景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照各国的近况,我国在地质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方面要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在相关法规建设,地学背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地质论评杂志默认
新书介绍308-308

地质论评杂志研究进展
东海西湖凹陷新生界主要不整合面地层剥蚀厚度恢复309-318

摘要:综合地质对比法、声波时差法以及不连续镜质体反射率法得到西湖凹陷新生界T20、T42、T03三个重要的不整合面上地层的剥蚀厚度.剥蚀量的宏观分布与主要构造带的走向基本一致,局部构造的剥蚀与其特定的构造位置有关.T02反射界面为斜坡-褶皱型地层剥蚀模式,剥蚀量主要分布在中央背斜构造带,沿龙井一井-东海一井-花港一井-玉泉二井-残雪一井一线附近的地层剥蚀量最大,可达2000 m以上;西部斜坡区次之.T42反射界面地层剥蚀模式为过渡型剥蚀模式,地层剥蚀量在凹陷东部边缘较大,最大可达800 m以上;中央背斜带的东海一井构造带、龙井一井构造带、花港一井构造带、玉泉一井构造带、玉泉二井构造带、残雪一井构造带、春晓构造带等有局部剥蚀,一般在400~600 m以内.T03反射界面为断块-斜坡地层剥蚀模式,地层剥蚀量以西部斜坡最大,中央背斜局部构造有剥蚀.西部斜坡带剥蚀量一般在200~800 m之间,中央构造带的龙井二井构造带、花港一井构造带、玉泉二井构造带、天外天一井构造带以及东缘构造带有较少剥蚀,一般在200~400 m以下.

天津蓟县二维纳米级伊利石研究319-324

摘要:天津蓟县中元古界串岭沟组上部黑色页岩产有丰富的伊利石,其矿物组合仅为石英和伊利石,是重要的可利用伊利石资源.运用化学成分分析和XRD方法确定出伊利石含量为64%~70%.由Scherrer方程计算的平均c*轴方向厚度为12 nm,平均b轴方向长度为167 nm,结合伊利石的片状生长习性,可确定串岭沟组上部黑色页岩所产伊利石为二维纳米级伊利石,具有重要的纳米属性.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黑色页岩所产伊利石具有0.75的层间电荷和二八面体为主的二八-三八面体的过渡类型八面体结构特点.对数正态粒度大小的分布特征表明黑色页岩中的伊利石经历了由成核→等体积转移→最终长大的Ostwald成熟效应.

成熟勘探矿集区新一轮找矿:勘查战略创新及铜陵矿集区找矿实例325-333

摘要:成熟勘探的矿集区非常有必要开展新一轮的找矿,但矿床模式的局限和大埋藏深度等困难制约了这些地区的预测性找矿发现.促进其预测性找矿发现的关键战略包括:勘查模型的创新、勘查技术的创新和各种信息的综合集成预测.勘查模型的创新必须包含基于地球动力学剖析的新成矿概念,动力学数值模拟是有效的创新手段之一;勘查技术创新的主要目的是加大探测深度和提高探测与解释的准确性,必须以详细可靠的地质资料为基础;综合信息集成是利用GIS和知识驱动及数据驱动的方法充分提取各种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集成为更加可靠的预测图.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在铜陵凤凰山矿田进行了预测和勘查,并成功地发现了深部的隐伏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