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论评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地质论评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logical Review

  • 11-1952/P 国内刊号
  • 0371-5736 国际刊号
  • 1.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地质论评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36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地质论评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工作服务城市发展与安全、城市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利用、基础地质研究进展、能源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矿产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深地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进展、自然资源经济与管理、地质遗迹、地学科普与教育与旅游地学、现代地质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主题、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

地质论评 2005年第01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滇西昌宁—孟连带南部孟连—曼信地区晚古生代地层若干问题1-9

摘要:昌宁-孟连带作为古特提斯主洋盆(多岛洋)的观点/模式的提出,已在国内外引起强大反响和争论,由于形成观点和建立模式所依据的资料很多来自孟连县曼信及相邻地区.因此该区的有关地质构造问题,自然也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根据笔者对这些地区长期的野外观察和研究,发现许多资料不支持大洋模式,尤其是原来建立模式时所依据的地层系统中尚存在若干重要的遗漏和错误.笔者初步认为:该区晚古生代沉积不是大洋沉积;地层中存在明显的沉积间断,地层系统需要重新厘定.本文在详细介绍实际资料的基础上,对该区晚古生代地层系统,沉积相和古地理环境进行了探讨.

黑龙江嘉荫地区古近纪早期古气候分析10-15

摘要:黑龙江嘉荫地区是在我国范围内最有希望找到确切陆相白垩系-古近系界线的地区之一,定量研究界线附近古气候变迁有助于了解该界线前后的生物灭绝与复苏过程.本文以乌云组含煤段第10层所产20属29种木本双子叶被子植物化石为根据,定量研究了嘉荫地区白垩系-古近系界线之后的生物复苏的环境条件.'叶相--气候多变量程序'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古近纪早期年均温度(MAT)约11.45℃,属暖温带气候类型;'叶缘分析'得出年均降水量(MAP)约为1424 mm,林相总体上属混交中生林.

华北地块东部晚中生代至新生代岩石圈不均一减薄与改造模式16-26

摘要:本文综合运用不同时代幔源包体平衡温压对比、玄武岩地球化学性质对岩石圈厚度的反演以及不同时代岩石圈地幔地球化学性质的对比的方法,把华北地块东部岩石圈的减薄时间限定在晚中生代至新生代之间.减薄的机制可能是华北东部地区晚白垩世以来大陆岩石圈的拉张作用.由于机械性拉薄和热、机械和化学侵蚀作用,岩石圈厚度最终减薄到70 km以下.但古老的岩石圈地幔并没有完全因减薄而消失,残留部分受到了来自软流圈物质的强烈改造,使其Sr、Nd同位素组成类似于软流圈,但Os同位素没有受到明显的改变.改造后的岩石圈地幔成为华北地块东部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主体.在时空上,岩石圈的减薄具有不均一的性质.

琼北全新世火山区熔岩流流动速度的恢复与火山灾害性讨论27-35

摘要:琼北全新世火山区分为4个火山系统,熔岩流流动距离集中在4~8 km之间,而熔岩流宽度则以1.5km左右为常见.根据琼北全新世火山区内熔岩流不同流动单元表面坡度、岩流厚度的调查,结合熔岩流温度与密度等物理参数计算恢复的琼北全新世火山区熔岩流流动速度众值在0.5 m/s左右,底部剪切力约为5000 Pa.对于厚度巨大的熔岩流(流动单元厚度>15 m)流动速度可加快至5 m/s,而底部剪切力则可加大至50000 Pa.对于一条8 m厚的熔岩流,其地表流动时间均在100h以内,而以流动时间在1 d以内为常见.根据熔岩流长度与体积恢复的喷发持续时间对于不同火山系统短至2个月,长达2年.8 km预期熔岩流长度可以作为未来火山喷发时熔岩流火山灾害影响范围的重要参照系数,制定的相应减灾措施应该以此作为重要依据之一.琼北近代火山区火山灾害主要表现为熔岩流对农田、林地、道路的毁坏及引发的火灾.

铜陵冬瓜山铜矿成矿流体特征和演化36-41

摘要:本文通过对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内石英闪长斑岩中石英斑晶和夕卡岩矿物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及流体氢、氧同位素的研究认为,早期夕卡岩的形成可能涉及到高温岩浆流体过程,而在成矿过程中,以热液流体为主,至少发生了两次构造减压沸腾作用.第一次发生于静岩压力约为112 MPa,流体温度主要介于430~465℃之间,盐度介于7.9%~53.7%(NaCl eq.)之间,结果生成大量石英和磁铁矿;第二次发生于静岩压力约为83.6 MPa,流体温度集中在340~389℃之间,盐度介于6.6%~52.1%(NaCl eq.)之间.在成矿近于结束时,有少量大气降水混入,形成了少量低温、低盐度流体.此外,保存在石英斑晶和早期夕卡岩矿物中的高温岩浆流体也曾发生沸腾作用.沸腾作用对冬瓜山铜矿床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黔西地方流行病——氟中毒起因新解42-45

摘要:国内外闻名的黔西地方流行病氟中毒常常归因于黔西晚二叠世煤中高含量的氟以及不科学的燃煤方式.通过对黔西50个煤层刻槽样品的研究发现,黔西晚二叠世煤中氟的含量范围为16.6~500μg/g,算术均值为83.1μg/g,接近于中国大部分煤中氟的含量(82μg/g)和美国煤中氟的平均含量(98μg/g).当地饮用水和新鲜的玉米中氟的含量亦很低,不足以导致氟中毒.然而,当地居民把粘土作为煤燃烧的添加剂和制作煤球的粘合剂,这种粘土中的氟含量很高,为100.8~2455.7μg/g,均值为1027.6μg/g,它是造成黔西地方流行病氟中毒的根本原因.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
纪念李春昱先生百年诞辰座谈会在北京召开45-45

摘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于2004年11月26日上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李春昱先生百年诞辰.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地质出版社、中国地质学会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李春昱先生的生前同事、学生和家属代表共计50多人出席.座谈会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耿元生研究员主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王洁、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张彦英、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松辽盆地断陷期超层序界面的地质属性刻画及其油气地质意义46-54

摘要:松辽盆地断陷期分为1个超层序组、3个超层序、6个层序.从火石岭组到营城组构成一个完整的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断陷超层序组.三个超层序分别为同碰撞期火山-断陷超层序(火石岭组)、火山间歇期断陷超层序(沙河子组)和后碰撞期火山-断陷超层序(营城组).超层序组底界T5界面是前三叠纪拼合基底与侏罗系火山岩-沉积岩互层序列之间的反射界面,界面上下层系之间的间断时限≥45Ma;界面之下是古亚洲洋构造域时期形成的拼合基底,界面之上是鄂霍次克洋构造域形成的火山-沉积建造.超层序组顶界T4界面是断陷期火山岩-碎屑岩互层/序列与上覆坳陷期正常沉积岩层序之间的反射界面,界面上下层系之间的间断时限为3~5 Ma;界面之下是鄂霍次克洋构造域晚期形成的火山-沉积建造,界面之上是太平洋构造域早期形成的坳陷期沉积层序.层序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十分明显.高产工业气藏主要见于超层序组的顶界面;工业气藏和低产气藏主要出现在层序界面附近;层序内部一般多形成低产气藏或差气层.

塔里木盆地克拉2气田异常高压的成因分析及其定量评价55-63

摘要: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2气田自始新统以下地层内砂岩储层的实测压力梯度为1.8~2.1 MPa/100m,过剩压力达30~35 MPa,表现为明显的异常高压.前人认为超压的形成主要受控于构造挤压作用,此外还有高压天然气的注入、构造抬升等因素,基本不存在欠压实作用.本文首先总结了各种成因机制的可能性,以此为依据,定量评价了气柱浮力、欠压实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等因素对砂岩内异常高压的贡献,并提出了克拉2气田超压形成的概念模式.研究发现,该气田不同深度间的过剩压力差异完全是气柱浮力引起的,但气柱浮力对超压的贡献不超过10%;明确指出欠压实作用肯定存在,且对砂岩中超压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其贡献一般为20%~30%,部分层段高达40%~50%;从构造压实作用机理出发,分三种情况讨论了构造挤压对流体增压的影响,认为构造应力能够传递给流体的最大压力为侧向上的最大主应力与沉积压实阶段的上覆负荷之差,其对本地区超压的贡献最大可达40%~50%,部分层段仅20%~30%.克拉苏地区超压形成的时间先后顺序(概念模式)为:首先因欠压实作用而出现超压,形成了封闭体系;其次为天然气的快速注入;而康村期(N1-2k)以来的构造挤压则引起流体压力幅度的进一步增高.

地质论评杂志科技述评
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综述64-76

摘要:近年来地球科学越来越多地面向城市,城市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广泛影响,自然及人类活动引起的城市地球化学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城市环境地球化学是应用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主要研究城市土壤、沉积物、尘埃、地表水、地下水、生物、空气等介质中化学元素及同位素的分布、演化、环境作用及健康效应,重点解决城市地球化学环境质量变化的原理及由此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及人体健康效应.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传统工业城市、典型矿业城市及国际化的大都市.在城市地球化学概念出现之后短短的10余年时间内,很多国家开展了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和进展,并发展成为环境地球化学与城市环境的重要方向,但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目前,城市环境系统的地球化学填图、城市地球化学与环境污染研究、城市地球化学与生态风险研究、城市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研究、城市地球化学系统的调控与环境规划等领域是国际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的热点和前沿.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
纪念黄汲清院士、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76-76

摘要:2004年3月30日和2004年5月8日分别是黄汲清院士和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纪念日.为了缅怀两位前辈对中国地质事业的贡献,弘扬他们的优秀品德和严谨学风,沿着他们的足迹继续为中国地质事业和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科学院于2004年11月26日至11月28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纪念纪念黄汲清院士、李春昱院士百年诞辰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地质论评杂志研究进展
内蒙古集宁盆地阿尔布期——土伦期新地层的发现77-85

摘要:在集宁盆地商都坳陷,首次应用丰富的孢粉、介形类和轮藻等化石资料论证并命名了一套新地层,自下而上为高勿素组和大囫囵组,在高勿素组中分别建立了孢粉I.Cyathidites-Aequitriradites-PilosisporitesTricolpo pollenites组合;介形类I.Mongoloc ypris infidelis-M.tera-M.longa组合;轮藻I.Obtusocharaniaoheensis-Ato pochara alanensis-Sphaerochara datongensis组合.在大囫囵组中建立了孢粉Ⅱ.Schizaeois poritesTaxodiaceae pollenites组合,包括2个亚组合,即①Cicatricosis porites-Classopollis亚组合,②Tricolpites-Polyporites亚组合;介形类Ⅱ.Mongoloc ypris cf.in fidelis-M.cf.tera组合;轮藻I.Grambastichara yuntaishanensis-Hornicharaproductas-Raskyaechara wumengensis组合.根据上述微体古生物化石,认为高勿素组相当于早白垩世晚期的阿尔布期,大囫囵组相当于晚白垩世早期的赛诺曼-土伦期.

江西相山火山—侵入杂岩及中基性脉岩形成时代研究86-91

摘要:单颗粒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表明,在相山西部(尤其是邹家山矿床)两火山旋回的界面之间,存在另一类潜火山岩的侵位,其形成年龄为136.0士2.6 Ma,岩性为潜流纹英安斑岩;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中心相碎斑熔岩中的花岗质"团块"属潜火山岩,其形成年龄为134.2土1.9 Ma.火山期后的潜石英二长斑岩及煌斑岩脉的形成年龄分别为129.5士2.0 Ma及125.1±3.1 Ma,从而揭示相山地区的伸展、裂解作用从早白垩世就开始了,明显早于浙、闽沿海地区.

富镁和贫镁坡缕石及其酸浸蚀产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研究92-99

摘要:本文对两个富镁和贫镁坡缕石的红外吸收光谱高频区的拟合结果表明,富镁坡缕石(pO)和贫镁坡缕石(g0)的八面体离子的配置有区别,前者除出现Mg3OH振动外,MgM2□OH振动的比例比AlM2□OH振动的大,后者则反之.经酸短时间浸蚀的和未经浸蚀的坡缕石红外吸收光谱相比,除部分吸收峰(如3560 cm-1)的峰形发生明显变化外,其余各吸收峰的峰形相似、强度稍有变化,且SiU-O-SiD的不对称振动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偏移、对称吸收峰向高波数方向偏移;坡缕石中790 cm-1左右的吸收峰的归属是不明确的,据实验确认它是由SiU-O-Sip的对称吸收所致;由985 cm--1、1030 cm-1、1080 cm-1和1200 cm-1左右4个吸收峰组成Si-O骨架振动吸收带的峰形、强度和峰位移反映了酸浸蚀过程中坡缕石的结构改变.两个坡缕石经360 h盐酸浓度为1 mol/L和3 mol/L浸蚀后,所得产物的粉末X射线衍射谱虽仍具有坡缕石的衍射线,但它们的红外吸收光谱却只有与表面OH振动、物理吸附水相关的OH振动和几个SiO振动吸收峰,而无代表八面体振动、硅氧骨干中的大部分SiO振动和晶格中的结晶水的振动,说明酸对坡缕石浸蚀的最后产物是以硅氧为主.

地质论评杂志通讯·资料·消息报道
“岩浆岩研究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三届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召开99-99

摘要:“岩浆岩研究发展战略研讨会暨第三届花岗岩成因与地壳演化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11月8日~9日在南京大学成功举行。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浆岩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同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北大学等单位的大力资助。

地质论评杂志研究进展
四川盆地西南部储层有机包裹体组成和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对油气来源的指示100-106

摘要:本文对四川盆地西南部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的有机包裹体特征、组成、碳同位素进行了研究,追索了研究区油气的演化、运移及油气的成因.结果表明,在震旦系灯影组和二叠系茅口组、长兴组储层中,皆存在有三期以上的油气运移.不同储层中,相应各期的油气运聚特点及演化程度略有不同,灯影组中各期有机质的成熟度及油气演化程度均略高于二叠系;同储层中,各期油气运聚的特点及演化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石油成熟阶段、高成熟凝析油-湿气阶段、过成熟干气阶段.研究区灯影组储层的天然气成因为油型气,二叠系的为多成因;各储层中的CO2主要为有机成因气,少量为无机成因气.

新疆塔里木盆地艾协克—桑塔木南地区油气地球化学指标的多重分形性分析107-112

摘要:用分形与多重分形的方法研究地球化学场中地球化学指标的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多重分形矩方法研究了新疆塔里木盆地艾协克-桑塔木南地区2000km2内采集的2085个土壤样中20项油气化探指标的多重分形谱函数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主要成油气指示指标的多重分形谱基本上呈单一"钩状",显示较弱的多重分形或单一分形;而其他指标多显示较强的多重分形特征.这些性质在研究区广泛存在,将对区域含油性研究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地质论评杂志默认
《盐系统》网站杂志简介112-112

摘要:国际盐湖学会和生物医学中心正在合办一份独立的、网上公开性的新杂志,杂志名称叫《盐系统》(Saline Systems)。该刊以展示国际上高水平的、与盐环境有关的学术研究成果为目的,内容涉及自然湖泊、沼泽、泉水、泻湖、港湾和人造太阳池等盐环境,以及这些环境中的生物和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具体研究领域包括:①嗜盐和耐盐生物的系统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环境生物学;②盐湖湖沼学,包括微生物生态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营养和生态系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