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论评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地质论评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Geological Review

  • 11-1952/P 国内刊号
  • 0371-5736 国际刊号
  • 1.84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地质论评是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36年创刊,目前已被维普收录(中)、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地质论评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地质工作服务城市发展与安全、城市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利用、基础地质研究进展、能源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矿产资源研究及勘查进展、深地资源勘查理论与技术进展、自然资源经济与管理、地质遗迹、地学科普与教育与旅游地学、现代地质分析技术及应用进展主题、地质大数据与信息服务

地质论评 200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辽西北票地区中—晚侏罗世土城子组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561-566

摘要:辽西朝阳北票南八家子附近中-晚侏罗世土城子组发现了大量恐龙足迹化石(兽脚类、鸟脚类、蜥脚类).本文主要对兽脚类恐龙足迹做了报道.兽脚类恐龙为两足行走,三趾型、窄行迹、多数为趾行式,化石均为上层面保存.层面发育泥裂和波痕.足迹大小从29.5cm×19cm到4cm×3cm,连续分布的足迹构成明显的行迹,行迹方向规律性分布为当时恐龙的行为习性提供了可靠证据.南八家子地区发现的大量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表明:在北票地区小型兽脚类恐龙在中晚侏罗世土城子期已经出现.

地质论评杂志庆祝《地质论评》出版发行50卷
《地质论评》刊行50卷祝辞566-566

摘要:今年《地质论评》已出版50卷.我国超过50卷的学术刊物是很少的,《地质论评》刊出50卷是个值得庆贺的时刻.《地质论评》1936年创刊,1951年出到第16卷时,与“Bulletin of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地质学会会志》(英文、法文、德文)合并为中文版的《地质学报》.随着地质工作的蓬勃发展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中国地质学会事理会会议决定恢复《地质论评》,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塔里木西南缘(齐姆根弧)前陆构造及形成机理567-576

摘要:在对齐姆根弧形构造地表地质构造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齐姆根弧形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分段性,提出了齐姆根弧形构造由依格孜牙薄皮推覆构造段、齐姆根主弧形三角带构造段和叶尔羌棋盘对冲构造段组成,各弧形构造段之间以横向走滑斜冲断层为界;发现了齐姆根弧形构造中规模巨大的塔里木西南盆地白垩系新生界沉积盖层向西昆仑帕米尔被动反(逆)冲逆掩构造系统,阐述了齐姆根主弧形构造段由铁克里克主动逆冲推覆系统、塔里木西南盆地被动反冲逆掩系统和深部双重构造组成.齐姆根弧形构造的隆升时期为喜马拉雅运动,新生代,尤其是第四纪以来西昆仑帕米尔向北和北东整体推移导致的深部双重构造是齐姆根弧形隆升的主因.

鲁西晚中生代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577-586

摘要:本文从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对鲁西地区淄博盆地几个岩区的基性脉岩的成因和源区性质进行了探讨.脉岩的K-Ar年龄(72.2~116.3 Ma)表明其为晚中生代(白垩纪)岩浆作用的产物.主量元素显示该脉岩总体属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特征表明脉岩为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成岩过程可能同时经历了橄榄石、单斜辉石、Ti-Fe氧化物以及少量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Pb同位素组成:208Pb/204Pb=36.308~38.329;207Pb/204Pb=15.170~15.632;206Pb/204Pb=16.658~18.470,可以和下地壳组成相比,暗示成岩过程中存在大量下地壳物质的参与.岩浆在构造上受控于燕山造山带坍塌和沂沭断裂带(郯庐断裂山东段)的活动(左行平移和伸展),但在上升侵位过程中没有遭受地壳物质的混染,且具有大陆边缘弧玄武岩的特性.这暗示岩浆早期鲁西地区存在古大洋板块(苏-鲁洋)的俯冲作用(即古俯冲作用).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高钛玄武岩”和“低钛玄武岩”成因探讨587-592

摘要:大量的岩石化学资料分析表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玄武岩的TiO2含量是连续变化的,不存在明显的间断.野外地质特征表明高钛和低钛玄武岩既不存在空间分带,也不存在时间分带.其Sr、Nd和Pb同位素组成也没有明显的区别,推测它们可能是同源岩浆分离结晶的产物.根据MgO和TiO2的相关关系,可将苦橄岩和玄武岩的演化划分为4个趋势,并采用分离结晶模式对其进行了成因模拟,表明高钛和低钛玄武岩是同一母岩浆(苦橄-玄武岩浆)通过不同矿物相分离结晶的产物.

地质论评杂志默认
爱国——地质学家的责任,争鸣——学术进步的动力——庆祝《地质论评》刊行50卷592-592

摘要:《地质论评》自1936年创刊至本期(卷终),已整整发行了50卷.60多年来,她作为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对促进中国地质学的进步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地质论评杂志问题讨论
东营凹陷富有机质烃源岩顺层微裂隙的发育与油气运移593-597

摘要:根据岩心观察,在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中,发现大量顺层面分布的微裂隙,且大部分为亮晶方解石所充填.裂隙发育段在平面上的展布较广,在纵向上始于2900~3000m左右,与烃源岩成熟阶段对应.岩石学和有机地化研究表明,裂隙一般限于高有机质丰度、纹层理发育的页岩中,而有机质丰度较低、具块状层理的泥岩一般不发育,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裂隙发育与有机质丰度以及成熟度的关系表明,烃类生成是水平裂隙产生的主要原因.进入成熟阶段的富有机质烃源岩大量生烃,造成孔隙流体压力迅速上升,并最终导致顺层裂隙的产生.由于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以泥、页岩互层为特征,因而裂隙发育的非均质性造成裂隙发育段与裂隙不发育段的纵向叠置,并决定了其排烃过程以近似于三角洲前缘砂泥岩互层的排烃方式,从而一定程度提高了烃源岩的排烃速率和排烃效率.

地质论评杂志科技述评
青藏高原莫霍面的研究进展598-612

摘要: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莫霍面的发现,介绍其基本性质,然后对青藏高原莫霍面研究的重要进展进行了评述.在区域尺度上,被动源地震(天然地震)方法研究结果勾勒出青藏高原地壳及岩石圈底部的深部构造轮廓.然而受分辨率的限制,天然地震结果给出的地壳及上地幔结构的细节不足.近年来已经用分辨率达到几千米甚至百米级的主动源地震(包括宽角反射与折射地震和深反射地震)方法,揭示出青藏高原地壳及上地幔的精细结构.本文对近30年来深地震探测获得的青藏高原各个地块的莫霍面深度、壳幔结构和上地幔盖层速度等基本数据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并对青藏高原莫霍面研究存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地质论评杂志默认
对2002年颁发的地质行业单矿种勘查规范中化学分析质量检查要求的探讨612-612

摘要:作者在勘探地质报告编写与储量报告评审中发现,当其化学组分的质量分数小于一般工业指标一个数量级时,其内外检合格率常达不到行业规范要求的百分比.为此,对与之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了认真的对比研究,并通过对一个典型水泥用灰岩地质勘探报告中内、外检查样品数据统计分析,提出了对现行行业标准中关于化学分析质量检查要求的修改建议.

地质论评杂志科技述评
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中的沉积灰岩墙研究进展613-619

摘要: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中近直立的二叠纪、三叠纪沉积灰岩墙与围岩时代相差最大超过80Ma(中二叠统茅口组灰岩墙插入中泥盆统东岗岭组中),有人推测岩墙至少切穿整个石炭系、是海底扩张造成的巨型张裂隙;有人认为它是古构造间断面上古褶皱轴面裂隙充填.但这两种认识都有无法解释的矛盾.笔者识别出沉积灰岩墙内的变形平行层理和垂直贯入层理为地震灾变事件记录,认为沉积灰岩墙是地震液化沉积物流贯入地裂缝形成,是强地震事件在软硬岩层中的不同响应.同时发现与同沉积断裂伴生的台地边缘角砾岩是震裂岩、并有同期斜坡相塌积砾屑灰岩和盆地浊积岩(夹多层玄武岩),从而揭示右江盆地内二叠纪-早三叠世火山-构造地震-沉积系统、并初步解释了沉积灰岩墙成因.沉积灰岩墙表明右江盆地晚古生代有多个地震活跃期,灰岩墙与围岩的时间差标志多期局域构造活动.从而质疑早石炭世-中二叠世"右江盆地为稳定碳酸盐岩台地阶段",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将可能引起地层和构造关系的重新调整,进而对右江盆地演化和全球超大陆裂解提出重要证据.

科学出版社期刊分社期刊征订重要启事619-619

微生物地球化学及其研究进展620-632

摘要:本文阐述了微生物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及微生物地球化学近期的研究进展.微生物可以促进许多地质地球化学过程,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岩石和矿物风化、元素迁移和聚集、有机质降解以及矿床形成等方面;还表现在部分控制大气成分,参与有机物和无机物循环并影响其全球分布,从而对地球形成以来物质在上部岩石圈、水圈和大气圈中的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微生物地球化学的成果已经从根本上修正了地球科学的核心观点,它的发展必将对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地质论评杂志庆祝《地质论评》出版发行50卷
庆祝《地质论评》刊行50卷632-632

七律:贺《地质论评》刊行50卷632-632

贺《地质论评》出刊50卷632-632

地质论评杂志研究进展
南黄海构造样式的特征与含油气性633-638

摘要: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的地震资料揭示,南黄海不同构造层内发育各具特色及多种类型的构造样式,主要表现有压缩、伸展和反转构造样式,分别有基底卷入型的压性断块和冲断构造、挤压背斜构造、潜山构造、穹隆构造、张性断块构造以及断层扩展反转褶皱构造、盖层滑脱型褶皱反转构造、单条冲断系负反转构造等.本文着重从剖面形态和平面展布分析各构造样式的特征,追溯它们在时、空上的相互联系和叠置关系,阐述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对构造样式的作用,认为这些构造样式是地壳挤压、伸展和走滑联合作用的结果,并探讨了油气赋存的规律.

西昆仑库地伟晶辉长岩和玄武岩锆石SHRIMP年龄:库地蛇绿岩的解体639-643

摘要:西昆仑"库地蛇绿岩"是中国西部地区研究程度较高的蛇绿岩之一.对这条蛇绿岩带的时代、构造背景至今存在很大分歧.笔者等在库地超镁铁岩体中,获得侵入于橄榄岩中的伟晶辉长岩锆石SHRIMP年龄为525±2.9 Ma,在库地一些克沟获得块状玄武岩锆石SHRIMP年龄为428±19 Ma,这表明库地超镁铁岩和库地一些克沟玄武岩不属于同一时代,因此它们可能形成的构造背景也存在差异,库地蛇绿岩应解体.本文提供的年代资料为研究这一地区的早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物理模拟实验在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和马海气田成藏过程为例644-648

摘要:物理实验模拟是研究油气运移和聚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而天然气物理模拟实验则是一个研究相对不足而又非常重要的领域,它的操作和完善可以大大促进我国西部天然气勘探,直接影响着西气东输的国策.本文正是涉及这个领域,选取柴北缘马海、南八仙气田作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其成藏模式,认为在西部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过程中断层与不整合及输导层相比,一般是优势通道;而南八仙凝析气田的形成具有差异聚集的特点,即下盘聚气而上盘不聚气,这种现象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包括断层本身的非均质性、圈闭幅度不足及通天断层的存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