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

  • 11-2488/TN 国内刊号
  • 1000-7105 国际刊号
  • 2.03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是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87年创刊,目前已被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视觉测量与图像处理”专题、学术论文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6年第04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专家论坛
低空安全走廊及应急管理可视化研究进展493-505

摘要:低空飞行安全环境是低空空域管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低空安全走廊及应急管理的可视化研究可以用于飞行器在低空空域的飞行安全保障及对地面人群和建筑物的保护等方面。综合阐述了近年来低空安全走廊及应急管理可视化的研究进展。首先总结了国内外低空空域的飞行安全事故和现状。然后从三维低空安全走廊构建、动态信息交互机制及安全应急管理策略、低空起降阶段安全监管可视化三个方面介绍了低空安全走廊及应急管理可视化的研究进展,阐述了应用于低空安全走廊及应急管理可视化方面的相关技术,并对低空安全走廊及应急管理可视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对相关领域研究者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业界动态
是德科技E波段信号分析仪参考解决方案,实现全面的多通道毫米波测试517-517

摘要:低价位多通道毫米波测试解决方案助力工程师更快、更高效地开发新技术 新闻要点: 采用M1971E智能混频器进行1通道或2通道E波段(60-90GHz)分析 测量平面校正到波导法兰,提供校正后的结果 与10比特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共同组成系统,可利用现有仪器资产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学术论文
基于小波多分辨分析和LSQR的快速EIT图像重建算法518-525

摘要:针对LSQR(least square QR-factorization)算法在求解电阻抗层析成像(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逆问题时,由于矩阵维数高、计算量大而导致重建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基于小波多分辨分析的LSQR算法(wavelet multi-resolution based least square QR-factorization,WALSQR)。该方法将EIT的图像重建过程投影到低维的尺度空间进行,通过提取有效信息减少数据计算量,明显提高了图像重建速度。同时由于去除了噪声和冗余信息,保证了成像质量。本文将SALSQR方法分别应用于二维、三维EIT成像实验,证明其有效性,并为三维动态EIT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多共振频带自适应检测的轴承微弱故障诊断方法526-533

摘要:滚动轴承的局部缺陷产生的冲击可激励起轴承自身固有频率及相邻部件固有频率,使得采集到的振动信号中包含多个共振频带。针对一般方法难以直接地定位多个共振频带的问题,通过讨论变分模式分解方法与轴承故障振动信号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一种多共振频带自适应检测的轴承微弱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变分模式分解法将振动信号分解为独立模式分量,然后对解析形式的独立模式分量进行包络分析,最后提出以归一化频率能量比作为识别故障分量的准则以及把故障模式分量的中心频率作为轴承缺陷激励起的相关部件固有频率。仿真与试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地检测多共振频带,以及有效地进行轴承微弱故障诊断且诊断结果显著优于传统解调方法。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业界动态
EDICONChina2016新增主题聚焦于雷达、电磁兼容和5G/物联网533-533

摘要:北京,2016年4月19日——EDICON China今年已举办至第四届,本届大会与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会议和中国电磁兼容大会/展览联合举行,进一步扩大了行业涵盖范围。中国雷达行业协会会议、中国电磁兼容大会/展览以及EDICON China的联合举行,使本届会议覆盖雷达、RF/微波、高速数字、EMC/EMI、测试测量技术等广泛的知识领域,创下了中国单次活动中会议数量的最高值(约170场会议),进一步提升了本届会议的参会价值与行业地位。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学术论文
迁移因子分析在齿轮箱变工况故障诊断中的应用534-541

摘要:针对变工况下齿轮箱监测数据重用性低,受复杂工况影响大和传统诊断方法难以进行准确检测和有效识别,为此提出迁移因子分析算法(transfer factor analysis,TFA)。该算法基于高斯潜在因子模型,通过将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投影到性能优越、分布间距最小的潜在空间寻求公共潜在因子进行迁移,有效减小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分布差异,为变工况下设备故障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实验证明,该算法相比传统机器学习算法(主成分分析、核主成分分析、局部线性嵌入算法和因子分析)及迁移成分分析(transferred component analysis,TCA)算法,故障诊断正确率平均提高10%~20%,最高可达93.63%,因此该算法可用于变工况下齿轮箱故障诊断。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业界动态
派更半导体推出支持氮化镓功率放大器频率的新型单片相位和振幅控制器541-541

摘要:北京(2016电子设计创新会议)——射频绝缘硅(RFSOI)技术创始者及先进射频解决方案开创者派更半导体展示出了两款采用UltraCMOS技术且适用于多赫蒂放大器的单片相位和振幅控制器(MPAC)——PE46130和PE46140。这两款产品与PFA6120均可为多赫蒂功率放大器提供最大的相位调谐灵活性。PE46120、PE46130和PE46140这三款引脚兼容产品均适用于频率在1.8~3.8GHz这一范围内的多赫蒂功率放大器。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学术论文
基于Pt100的红外干燥箱动态温度补偿方法研究542-549

摘要:本文针对红外干燥箱中传感器具有较大温度滞后性的缺点,将自适应算法与基于数字滤波方法的动态补偿有机结合,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温度动态补偿方法。首先建立Pt100温度传感器的模型,并采用双传感器法在线计算传感器的时间参数。应用Savitzky-Golay滤波对温度采样数据进行滤波,以防高频噪声干扰;应用预测中值滤波、固定窗长的滑动滤波对温度时间变化率和时间常数进行滤波,保证Pt100的温度测定的准确性。利用测温曲线的拐点和温度相对误差,自适应判断补偿的起点与终点。为了验证该动态温度补偿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阶跃响应、测温对比及温控实验,实测结果表明本方法能有效缩短传感器响应时间并减小温控过程中因传感器滞后造成的温度超调。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业界动态
新款EMI测试接收机R&S ESW:为认证测试提供快速可靠的测试方案549-549

摘要:R&S ESW测试接收机是罗德与施瓦茨公司专门为制造商EMI实验室和测试机构的应用而设计的。它可以实现对模块、零部件和设备以及系统和技术设施进行的认证测试,符合所有相关的民标和军标,如:CISPR、FCC和MIL-STD。R&S ESW是传导和辐射认证测量的理想选择,甚至能满足汽车行业企业内部标准所规定的针对EMI测试异常严格的要求。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杂志学术论文
气体涡轮流量计前导流器的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550-557

摘要:前导流器是气体涡轮流量计的主要部件之一,其结构直接影响流量计的计量性能。以50 mm口径气体涡轮流量计的前导流器为优化对象,通过CFD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前导流器的流场速度分布,引入了流场均匀性指数来评价整流效果,提出了针对前导流器结构的优化方案,探讨了优化对安装位置的要求,并对优化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导流体长度由25 mm加长至125 mm时,流场均匀性提高,流量计的线性度误差和重复性误差降低,压损减少13.92%;导流叶片由60 mm缩短至15 mm时,流场均匀性提高,流量计的计量性能改善,压损减少20.89%。该优化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口径涡轮流量计前导流器的结构优化。

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的拥塞控制策略558-567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中的拥塞会引起数据的重传以及重传失败进而导致较长的时延、较高的数据丢失率以及较多的能量消耗。针对无线传感器通信网络自身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广义混合控制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避免控制模型。分析了考虑邻近节点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避免控制方案,窗口变化率、队列数据长度变化率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带有时延线性系统的混合控制器。建立模型与一般基于广义混合控制器参数对应关系和通信网络络的闭环控制系统。最后对所提出的拥塞控制策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进行测试以及具体算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保证通信数据传输时在满足可靠性、实时性的前提下使得网络通信性能达到最佳。

多微网配电系统协调优化调度和经济运行研究568-576

摘要:多微网系统由多个子微网构成,其控制策略较单微网系统更为复杂,针对多微网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多微网协调控制策略,根据微网的动态出力范围,考虑网损和负荷波动方差构建多目标优化函数,通过预测控制求得多微网协调因子的最优值,基于此最优值协调各微网之间的功率分配,从而维持整个微网电压和频率的稳定,并运用基于随机模拟的粒子群算法求解上层优化问题。仿真结果显示:基于多微网与电网合理的调度,可充分发挥微网“荷-源”双重特性的灵活调度,平滑负荷曲线并降低系统网损并可减轻负荷波动对电网影响以及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

运行激励下结构模态参数测试方法及其实现577-582

摘要:提出了一种在结构自身运行激励下只根据响应信号测试结构模态参数的方法—“峰值法”。通过MATLAB软件编程实现了该方法,并且利用传统的锤击方法和“峰值法”对一金属圆盘进行了实验模态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所取得的结果在前两阶模态中固有频率误差分别为1.6%和1.7%,阻尼比误差分别为7.2%和11%,振型整体趋势一致。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该方法适合不容易被激振的大型结构,而且能够分析结构在运行激励情况下的振动特性。

基于最大特征分量的快速人脸倾斜校正方法583-589

摘要:人脸图像倾斜校正是人脸识别中一种重要的预处理过程。该文提出了最大特征分量的快速人脸图像倾斜校正方法。该方法避免了计算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运算量小,并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几何矩来计算人脸图像的主轴偏转的方向及倾斜角度等同于主元特征向量的方向。该文在ORL人脸数据库上选取了十幅不同倾斜方向的人脸图像进行了充分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用该方法来校正倾斜的人脸图像是可行的,同时基于主元分析的方法平均计算时间是0.0722,而利用几何矩方法平均计算时间是0.0465。在时间消耗方面,该方法更优。

电磁力反馈中磁场特性分析与线圈姿态计算590-597

摘要:电磁力反馈技术是人机交互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电磁力反馈技术能克服机械力反馈技术的摩擦力误差、连接积累误差、操作空间有限等问题,但是线圈的空间姿态摆放对电磁力反馈交互性能影响很大。针对该问题,采用有限元法分析线圈磁场特性并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互应用需求计算线圈姿态的算法。首先,分析了线圈磁场的盲区特性、线圈的姿态对电流与磁场变化关系的影响及磁场随线圈姿态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采用概率云描述了交互应用需求并提出了一种针对不同交互应用需求计算线圈姿态的方法。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线圈姿态算法能大幅提高电磁力反馈交互性能。

基于特征点的3D人脸姿态跟踪605-612

摘要:针对视频序列中的人脸跟踪问题,提出一种单摄像头的人脸3D姿态跟踪方法。利用SIFT特征点匹配算法来得到可靠的帧间特征匹配。将前帧与所选的关键帧特征匹配信息及融入到对当前的姿态估计中,利用SIFT特征点匹配算法来得到可靠的帧间特征匹配。最后通过利用RANSAC随机选取特征点对,并用POSIT和最小化误差组合的3D投影方法以迭代的方式得到精确的当前帧人脸姿态估计。通过多组实验数据对比,表明了该算法在严重遮挡、头部摆动幅度较大、匹配点较少的复杂情况干扰下仍具有鲁棒性,并且解决了3D人脸跟踪的漂移问题,实现对目标人脸的稳定跟踪,对比以往2D跟踪算法在复杂环境下具有明显的改善。

一种基于加权多循环频率的盲波束形成算法613-620

摘要:由于单循环频率盲波束形成算法仅利用了循环平稳信号的某个典型的循环频率,其性能对循环频率的选择有较大依赖性,只要循环频率存在偏差会导致整个算法失效,因此基于单循环频率的算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局限性。针对该问题,为了充分利用信号的多循环频率信息,消除循环频率偏差对算法的影响,研究并首次提出了一种加权的多循环频率盲波束形成算法,给出了多循环频率的最优加权组合方案,该方法采用迭代的方法寻找最优循环频率加权矢量。仿真实验和理论分析表明,在存在循环频率偏差的情况下,本文提出的算法性能优于基于单循环频率算法。

负氧离子收集器的分析及设计621-628

摘要:针对负氧离子收集器设计的问题,分析了影响负氧离子收集器准确度的因素,根据空气离子的特性,利用挡板过滤测量范围外空气离子,推导了负氧离子收集器主要参数间的关系,设计了负氧离子收集器。固定收集器的内外电极尺寸,设定多组不同参数的挡板,以ANSYS软件为平台对负氧离子收集器进行流体仿真,分析了不同形状挡板对负氧离子收集器入口段和出口段流场的影响,得到了负氧离子收集器的最优设计参数。结果表明,所设计的负氧离子收集器内的流速平稳,电场强度与理想值相近,满足收集负氧离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