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 22-1090/I 国内刊号
  • 0495-5692 国际刊号
  • 0.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影文学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影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 2017年第15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电影产业促进法》与制片贷款融资问题4-6

摘要:电影制片业处于电影产业链的上游,直接决定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健康与否。长期以来,制片企业因为生产成本高、风险大等现实问题,在融资过程中一直处于不利地位。贷款是现阶段制片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然而在贷款的质押、担保方面,制片企业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2017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对制片企业贷款融资产生了有利的影响,但要真正解决这方面的困难还需要多方面共同的努力。

电影时空美学的逻辑起点7-9

摘要:电影艺术的表达形式想要达到意义深远就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真正想要在虚拟的影像中达到这种效果就无法脱离电影时空的塑造。在电影的世界里,电影时空与哲学犹如双胞胎兄弟,亲密关系表达完全在存在中体现。这份存在是时空结构的存在,与电影世界中的“存在”有着同一性。是电影中所提到的疏明之境和真理之境,与电影中追求的本质要素可谓殊途同归。电影借助镜头语言等手段展现世界和人类精神的本真。这既是电影作为艺术的内在基础,也是电影时空美学的逻辑起点。

电影本体观念的嬗变10-12

摘要:本文以国内电影媒介快速发展变迁所带来的“本体焦虑”状况为论述起点,从对电影媒介内外部因素变迁所形成本体挑战的状况梳理,到对这种变迁形成原因与表现的论述。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当下电影概念由“运动影像”转变为“影院叙事体”的指向偏移,电影本体观念则是在资本趋利性的前提下,由“科技本体”向“艺术本体”进行嬗变,并就当下电影业诸种本体争论现象,阐明了电影本体观念随着多媒介化发展而不断嬗变的特征。

可能世界理论下纪录片与伪纪录片辨析13-16

摘要:辨析纪录片与伪纪录片,明确两者边界问题,需要掌握两者不同的体裁规定性,进而确定基础语义域,分析纪录片与伪纪录片是如何明晰界限的,又是如何与可能世界发生联系的;本文旨在结合可能世界理论,从纪录片和伪纪录片的区分界限、体裁规定性和期待视野出发,对纪录片和伪纪录片做一个明确辨析,确定纪录片和伪纪录片的不同性质、特征,为纪录片或伪纪录片的专题研究奠定基础。

中国电影的意象美学17-19

摘要:中国电影在中国人特有的传统审美观的影响下被打上了或深或浅的民族烙印。对中国电影中的意象美学进行研究,可以发现,西方的电影艺术理论与中国的美学思维既有抵触的一面,又有契合的一面。将中国传统美学作为一个研究当代国产电影的切入点,不仅仅是对中国电影美学方向的一种梳理和总结,甚至可以视作一条一窥电影这门艺术本质的门径。文章从直观之“象”、非直观之“意”、意象背后的文化与意识三方面,分析中国电影的意象美学。

中国当代怀旧电影研究20-22

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起,“怀旧”之绪在中国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被全面点燃,基于日常生活中的“怀旧”滥觞,集合影、音、像为一体的电影成为“怀旧”审美的最便捷途径,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花繁果硕。本文将以阐释“怀旧”为开端,立足《阳光灿烂的日子》《大红灯笼高高挂》《孔雀》《紫蝴蝶》等中国当代影坛上的怀旧力作,从“怀旧之源”“怀旧之叙”“怀旧之蕴”三个层面探析中国当代电影中的怀旧情结。

正能量电影的文化起源及影响力23-25

摘要:美国正能量电影起源于独有的影片类型,将现实与剧情进行融合,展现出一个或一群富含正义感的英雄人物形象。首先追溯正能量电影的文化起源。它既是欧美社会发展的产物,又符合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其次,进一步分析正能量电影的产业文化,揭示出其成因及发展前景。其以特有的视觉表现手法和人物内涵价值,在本质上反映了美国人民的社会文化心理。包容性和先进的技术性决定了它在美国主流商业电影中的地位,也决定了它在世界电影市场中的影响力。

IP时代传统文化与影视产业的融合策略26-28

摘要:2015年被国内影视行业称为“IP元年”,由此国内电影市场进入“大IP时代”,传统文化应当抓住这一机遇积极参与并融入其中。本文介绍了IP时代下国内外影视产业发展的形势,分析了传统文化在当前影视行业中与IP结合的现状,提出“大IP”应具备的五个要素,并尝试提出了我国传统文化和影视产业之间的衔接和融合策略,目的是通过传统文化在影视产业中的重构,以达到我国传统文化复兴和影视产业发展的双赢局面。

从微电影创作看当代影像文化诉求的转型29-31

摘要:微电影是影像文化重要的新范畴。微电影创作的文化诉求主要分为商业诉求、社会诉求和个人表达诉求三种。在影像发展的历史上,由于影视制作和影视传播壁垒的存在,个人表达诉求的影像文化被挤压到主流影像文化之外。而如今,由于影视生产工具的数字化、小型化、廉价化以及低成本、自由度高的网络空间的出现打破了影视制作和影视传播的壁垒,个人表达诉求的影像文化在微电影创作中逐渐抬头,影像文化将会更加自由地被制作和传播。

电影叙事对文学叙事的承接32-34

摘要:《灰姑娘》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迪士尼投资改编了《灰姑娘》并且以2015年真人电影的形式拍摄上映。虽然业内对《灰姑娘》的改编褒贬不一,但从叙事层面来看,2015年影片版《灰姑娘》的改编因袭了其文学的传统,并且在童话文本之上展示迪士尼童话改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文本到影片的叙事承接和互相交流。因此作为极佳的电影叙事分析样本,也有必要对《灰姑娘》的叙事特点、文学到影片转换的叙事转移等问题加以剖析和探究。

试析中国电影海外推广的现状与策略35-37

摘要: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电影的国族主体性如何在多元文化环境中生存,保持鲜明的民族意识,中国如何将本民族优秀文化资源转换成文化资本应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迄今为止,中国电影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共捧回至少8座金狮奖杯。通过分析新时期以来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电影,可窥探其评审标准中的基本诉求和审美期待。作为“走出去”的主流途径之一,总结威尼斯电影节对继续做好中国电影的海外推广颇有启示意义。

新世纪以来美国电影中的中国符号38-40

摘要:在美国电影产生发展的数百年间,许多异域元素或异域文化均在美国好莱坞影片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新世纪以来,在中国形象和中国故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美国影坛的同时,许多中国符号也活跃在美国影片里。本文从微观角度入手,以影片《花木兰2》《龙骑士》《面纱》《异能》《2012》《功夫熊猫》为例,从中国图腾、中国景观、中国物饰三个方面解读新世纪以来美国电影中的中国符号。

都市文化视域下美国影片的人性欲望书写41-43

摘要:都市文化诞生于工业文明时代,而电影中的都市文化则是后工业文明时代,城市高度繁荣之后的产物。在以当代都市为背景的电影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见当前特有的时代情状。当我们将美国电影置于都市文化视域中时,不难发现,部分电影表现出了某种共同或类似的价值取向、角色的情感发展方式以及具体的影像语言表达形式。文章从都市景观与人性欲望、都市意识与人性欲望、都市生活状态与人性欲望三方面,以都市文化观照美国电影的人性欲望书写。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西部影片研究44-46

摘要:在宅地法和淘金热的推动下,美国西部涌入了许多拓荒者,而这些拓荒者的故事便成为美国西部影片的叙事题材来源,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美国西部影片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叙事内容和逐渐深刻的叙事内涵。本文将以概述美国西部影片产生背景及发展历程为起点,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西部片中的代表作品为范例,重点解读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科恩兄弟、昆汀·塔伦蒂诺所执导的西部影片,呈现当代美国西部影片的独特魅力。

美国战争电影的视觉隐喻47-49

摘要:战争片是电影的重要类型之一,目前,美国战争电影在拍摄制作模式与票房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其不仅拥有独特的意识形态,在形式上,随着一代代导演的不断探索,美国战争电影也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形式。在世界已经高度“图像化”的今天,这些审美形式理应得到电影人的注意。其中各类视觉隐喻便是值得关注的外在形式之一。文章从道具隐喻、场景和画面隐喻、人物形象隐喻三方面,分析美国战争电影的视觉隐喻。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晚清西洋电影在华传播探研50-52

摘要:晚清以来,西洋奇物相继传入中国。作为“舶来品”的西洋电影不仅展现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极大地丰富了国人的娱乐方式,也带来了如损害利权、影响风化、管理不便等诸多弊端。随着电影的普及与推广,电影放映规章制度开始建立,时人跳出“娱乐”视角,以实用的眼光重新审视电影的发展,对其积极作用加以肯定与思考。晚清西洋电影的传播发展,为20世纪初电影业的顶峰时期做了铺垫。

当代国产青春电影的影像审美53-55

摘要:当代的国产青春电影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这是与电影导演在影像上的审美判断以及艺术品位息息相关的。除了怀旧情结以外,影像审美被认为是青春电影保持着较为持久的艺术生命力和对观众的吸引力的重要因素。我们有必要将研究的视角对准当代国产青春电影的影像审美,挖掘其魅力的来源。文章从叙事——主观化的影像审美、风格——纪实与唯美、视觉语言——影像元素的运用三方面,分析当代国产青春电影的影像审美。

中国电影中的青春书写56-58

摘要:作为民族振兴的中坚力量,青年这一重要的群体一直活跃在中国影坛之上,无论是革命年代的战火青春,还是“”时期的伤痕青春,抑或是改革浪潮中的觉醒青春和当代影坛的怀旧青春,都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而备受关注和欢迎。本文将以《青春之歌》《风声》《归来》《人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等优秀的青春题材影片为重点,呈现不同时代中不同的青年生活和追寻,解读中国电影中的青春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