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 22-1090/I 国内刊号
  • 0495-5692 国际刊号
  • 0.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影文学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影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 2017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新中国“十七年”儿童电影:叙事特征及主流意识形态表达4-7

摘要: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的儿童电影是“文艺为政治服务”的时代产物,这些影片在叙事层面所呈现出来的特征极其直接地彰显了那个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内涵。而依据小主人公们所从事的活动,可以将新中国“十七年”时期的儿童电影分为革命型、社会主义建设型和日常生活成长型三种类型,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三类儿童影片在叙事上有哪些特征,这些特征又表达了怎样的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内涵。

探析当代电影中的怀旧情结8-10

摘要:在电影中,过往的一切可以通过银幕而在观众(或主创)的心灵世界中复归,以弥补观众(或主创)在感知过去时不能“在场”的遗憾。因此,怀旧情结成为电影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审美要素。当代国产电影中亦不乏充斥怀旧情结,使观众可以在自己或他者的经验世界之中重游故地的作品,其中怀旧的对象一般有个体的青春时代、家园故里以及民族、族群的历史过往等。文章从青春追忆、思乡恋歌、历史沉思三方面,分析当代电影中的怀旧情结。

符号语境运行机制在电影当中的运用11-13

摘要:电影文本,同样也可以作为一种符号文本,电影导演通过安排符号语境,完善、影响电影文本意义的传达;同时,电影观众受符号语境的影响,又对符号文本中所含意义做出自己的解释。符号语境扮演着意义生成场域、意义传达方式以及影响意义接收因素等不同角色。运用符号学对电影语境进行分析势在必行。本文试图从符号学角度出发,根据赵毅衡先生对符号语境的分类,联系皮尔斯提出的符号学相关概念,对电影文本的内部符号语境、外部符号语境以及内外关系做出分析。

河南影视集团戏曲电影创作述评14-17

摘要:现代电影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展现戏曲艺术的魅力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电影科技深入发展的今天,在保证戏曲“虚”的本质特征的同时,如何恰当地突出戏曲电影中“实”的成分,迎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观众的审美期待,打造出令人震撼的视听盛宴,满足观众日益多样化的审美体验,是戏曲电影发展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2000年以来,河南影视集团参与拍摄的戏曲电影在处理戏曲表演的“虚”与电影艺术的“实”之间的关系方面做出了一些新探索,这些探索为戏曲电影的进一步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新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审美导向18-20

摘要:商业电影的进步意味着大众文化的兴盛,电影创作需要回归大众,以满足大众对文化消费品的需求。面对中国电影市场“井喷”的2015年,为商业电影带来了无限机遇,愈加多元化的商业电影一方面在塑造中国化的影像乌托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批扎根现实主义的作品。虽然中国艺术片市场呈逐年萎缩状态,大众对艺术片兴致寥寥,有着艺术理想的电影导演仍然在寻求现实主义的“出口”,试图启发并引导观众适度地脱离“全民娱乐”,将审美趣味更多地倾注在现实主义美学之上。

中国喜剧片的影像风格及叙事艺术21-23

摘要:喜剧片,是传播方式最成功的大众文化产品之一。其在叙事和影像上,都展现为具有民族文化的心理情节和模式结构,构成观看和接受的文化基因。从影像的外在形式和叙事的内在结构上探讨中国喜剧电影,所指向的不仅仅是某种电影现象,更多的是深层次的“文化真实命题”。文章从“审丑”艺术和“粗糙美学”,碎片化的叙事策略和类型混杂的结构张力,本土意识及与世界对话的多元触角三方面,分析中国喜剧片的影像风格及叙事艺术。

好莱坞科幻电影中的危机与伦理24-26

摘要:好莱坞科幻电影作品以其出色的音像效果,为观众塑造了逼真的未来世界,让观众看到了人类未来的走向,深受广大观众的追捧,这些作品中,展现了技术强大的塑造能力,同时揭示了未来世界中技术与人类改造世界的关系,与生态灾难的想象尤其引人深思。文章通过分析科幻电影中技术引发的生态灾难,构建了西方关于环境的意识形态构图,以此警醒观众:敬畏自然、慎用技术、关爱同类。

英国当代体验式观影文化的价值27-29

摘要:英国电影在世界电影发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性一方面得益于电影本身,另一方面则得益于由电影所引发的观影活动,而笔者也试图从当代数字化,国际化大背景下对这一观影模式进行分析,并从营销策略手段、形式风格以及内容环节等方面着手,探讨“秘密影院”的文化内涵,在观影的背后隐藏的更多来自政治、经济、社交、文化等诸方面的价值性存在,以及此观影模式所产生的积极性体验经济价值及迷影文化。

美国好莱坞电影的文化认同意识30-32

摘要:文化认同与票房收入是互为因果的关系,好莱坞电影凭借其对市场的垄断地位主导了人们的意识,又根据人们对某事物的共同观点而继续产出符合人们口味的影片,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在对世界各国观众的思想、意识乃至行为习惯方面产生深远影响方面,好莱坞电影取得了其余美国媒介难以匹敌的效果。文章从恒定的人类核心价值观、与“美国梦”相适应的个人主义、现代性与创新性三方面,分析好莱坞电影的文化认同意识。

美国主流商业影片的叙事学分析33-35

摘要:以电影的产业化转型而言,发展最为迅猛、营销最为成功的莫过于美国的主流商业影片。无论就产量抑或票房而言,好莱坞均在世界电影市场上保持着无可匹敌的优异成绩。对于商业影片而言,它既是艺术品,又是投资者获得利润的产品。叙事学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美国主流商业影片成功原因的切入点。文章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视角三方面,从叙事学角度分析美国主流商业电影,以期对国产电影形成一定的借鉴意义。

浅析美国纪录片的“动人”策略36-38

摘要:美国纪录片通常以情感表达为主要叙事线索,紧紧抓住人类情感的根源,令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对情感的回归是近期美国电影的主打方向,而以“父爱”为题材的纪录片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人性”的表达,“以人为本”的策略为电影和观影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情感的桥梁,凸显了影片的价值。文章深入剖析美国父爱题材电影中的情感把控策略,学习如何才能令影片中的情感更加动人和真实。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金蝉脱壳》的哲学解读39-41

摘要:在艺术作品中,包括在反乌托邦电影中,“跑”和“逃跑”都具有多层次的所指。从结构主义角度来看,影片《金蝉脱壳》的核心是“越”和“狱”,符号“跑”和“逃跑”的能指和所指、表层和深层之间有多种关系。如果从政治哲学角度解读,“监狱”是现代规训社会的象征,相应的,“越狱”意味着从现代性中的逃亡,由规训社会向控制社会的转变。影片与福柯关于现代社会的思想以及德勒兹关于逃亡路线的思想之间有着内在的互文性。

《荒蛮故事》:电影中的主题一并置叙事42-44

摘要:阿根廷导演达米安·斯兹弗隆执导的西班牙语剧情片《荒蛮故事》是一部关于人类失控行径的黑色喜剧,由六个独立故事组成。本文将该片作为主题一并置叙事的文本来解读,系统分析了组成影片的不同故事之间存在三个层次的共同主题,即人类的非理性、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存在主义的荒诞世界;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影片的节奏和画面、现实主义风格和黑色幽默在配合主题展示方面的独特作用。

电影《乱》的权力叙事分析45-47

摘要:黑泽明的电影《乱》是在莎士比亚戏剧《李尔王》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影片将莎剧中对于人性的洞察与批判移植到日本的战乱历史之中,具有深刻的反思力度。《乱》以人物之间的权力争夺为线索,描绘了一幅乱世的图景,展现了英雄暮年之哀,并对武士道精神的逝去表示了叹惋。同时,影片中塑造了两个女性形象来推动辅助线索的推进,女性形象的生动演绎揭示了欲望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实为导演在改编基础上的一大创造。影片的结尾归于疯狂与毁灭,最终揭示了权力的空洞。

探析电影《天堂电影院》的时空体48-50

摘要:时空体理论是俄罗斯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巴赫金依据物理学相对论的时空体所创造的艺术批评理论,阐述了文学作品中时间与空间之间的重要关系,它对电影拍摄与建构同样重要。由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执导的故事片《天堂电影院》,通过时间的空间化处理,画面组合、背景音乐、人物的内心变化等构成典型的时空体。本文着重分析“天堂电影院”时空体构建与情节发展以及萨尔瓦多在这一特殊时空体下的心路历程。

《致命ID》的限定空间叙事51-53

摘要:由詹姆斯·曼高德执导的《致命ID》堪称限定空间叙事中的翘楚之作。整部影片逻辑严谨,剧情跌宕起伏,并且情节刻画生动。分析《致命ID》的叙事策略以及这种叙事的优长之处和需要避免的问题,将对那些试图在电影叙事上另辟蹊径的中国青年导演有启发作用。文章从限定空间与观众情感认同、限定空间与悬念营造、限定空间与开放空间的转化三方面,分析《致命ID》的限定空间叙事。

中国红色电影中的女性形象流变54-56

摘要:20世纪40年代中期,中国红色电影开始快速发展,相伴而来的是中国女性银幕形象的变化,虽然革命题材的影片依然难逃男性形象掌控全局的叙事,但革命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出现更多的类型,同时性格塑造也相对丰满。本文将以《洪湖赤卫队》《烈火中永生》《战火中的青春》等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为重点分析对象,从伟大母亲、先进女性和女性英雄这三类不同的女性形象,探析中国红色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发展流变。

“非写实”电影元素的多维度指涉57-59

摘要:《蓝丝绒》以“非写实”手法有效地传达了导演大卫·林奇永恒不变的电影理念,再现了奇异世界中野蛮与恐怖的场域。电影元素中指涉了多种解释维度,有意识地让持续流行的形象和精神分析理论融合交织在一起,无论是类型的指涉,还是精神分析的指涉,都被清晰地表示出来。电影创造出的符号学、象征、隐喻、音乐以及人类文化已经经历过的其他术语的游戏,通过人类思维的不精确和不可见的运转而发挥作用并找到它们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