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

发表咨询:400-808-1731

订阅咨询:400-808-1751

电影文学杂志 北大期刊

Movie Literature

  • 22-1090/I 国内刊号
  • 0495-5692 国际刊号
  • 0.18 影响因子
  • 1-3个月下单 审稿周期
电影文学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一本学术期刊,主要刊载该领域内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综述和评论等。杂志于1958年创刊,目前已被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是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之一。电影文学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该期刊发表的文章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践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案例和行业信息,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
栏目设置:学术论坛、新锐视点、电影史料、热片劲评 电影《第十一回》专题、风格与特色、电影剧本

电影文学 2016年第2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中国电影格局中IP电影模式研探4-8

摘要:IP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电影趋势在中国电影市场崭露头角,原因在于其自身IP属性中既有基于互联网数据预测商业效益方面的保证,又有商业性保障基础上IP电影在艺术性表达方面更大的自由。基于IP电影现象,突破原有共时性讨论电影商业与艺术,将IP作为前提历时性探讨中国电影格局中艺术与商业并行不悖,分析IP电影成为未来中国电影发展的一种成熟模式的可能。以期为解决部分电影在艺术和商业面临的困难提供相关的借鉴。

论电影创作中的“驿车”空间9-11

摘要:电影中的“驿车”空间,泛指一切具有封闭性结构的交通工具,不仅被看成是某种流动和栖居的异类空间意象,更是某种结构叙事的场景空间。作为封闭空间的表现形式之一,交通工具结合了封闭性的空间结构和动态性的空间特征,呈现出更为丰富的空间表达。交通工具作为“运动的视点”,可以强化电影的“凝视”效果。失控状态下的交通工具,则更具空间魅力。轮船作为一种流动的孤岛,其叙事手段更为丰富。

论融合文化中电影艺术传播的版权管理12-14

摘要:面对融合文化这种在媒体融合技术基础上生成的新型媒体范式,电影艺术传播的版权管理必须在反思电影版权实质、明确传播生态新形势的前提下,不断完善电影版权的合理使用原则,加快电影数字版权管理的制度化,增设应对新兴传播机制的特别条款。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前不断发展的媒体融合时代中,确保电影版权制度在私人权益与社会公益之间维持平衡,并且最终实现电影版权制度的原初旨归和根本目的。

中国电影国际化传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5-17

摘要:面对好莱坞商业模式大片在国际市场上的攻城略地,如何提升文化软实力一直是中国国产电影的难题。如今,依托于国内庞大的电影消费市场,中国电影逐渐具备了“与狼共舞”的筹码。政府签订高层次合作协议,民营影业“借船出海”均成为影视合作的重头戏和常态戏码,中国影业在合作中也通过“巧投资”获取比之前更多的话语权。然而,国产电影仍没有打通全球商业传播渠道,国产电影跨文化传播任重道远。

新发现致洪深的三封信函18-19

摘要:《黎锦晖给洪深的信》《中国国民党江苏省党务委员会给洪深的慰问电》《边区文化界慰问洪深先生电》,是洪深研究中尚未发掘和运用的新资料,这些书信函电,关系到洪深第一部电影《冯大少爷》的命名、美国影片《不怕死》的辱华事件、洪深1941年在重庆的自杀事件等,这些新资料的发现,对洪深研究资料的补充和完善、对推动洪深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意义。

论微电影的美学和传播价值20-22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微电影成为继微博、微信之后,一种崭新的、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独特艺术魅力的文化传播现象。微电影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创作形式和观影方式,促进了创作者和观众的情感互动,带来了与传统电影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微电影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内容参差不齐、商业气息过浓、难于监管等问题。因此,研究和分析微电影的美学特点及其传播价值就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新时期国产类型电影的创新之路23-25

摘要:改革开放之前,以反映当时社会现状为主题的类型电影曾经备受观众青睐。新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电影的需求也与之前大不相同,加之受到西方娱乐大片的冲击,类型电影自然变得反响平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再有市场,相反,有一大批观众依然对类型电影保持着浓厚的兴趣。所以,类型电影就应该以观众为导向,终结传统的创作思路,在主动迎合电影商业化趋势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自身的娱乐性,做到既维持本性又有所创新。

影像行动下的中国社会纪录片26-28

摘要:文章以西方影像的行动主义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当代社会纪录影片展开详细的分析和阐述,进而总结出,国产纪录片之所以会兴起主要是受益于全球影像行动的蓬勃发展,加之国内新民权运动的出现,因此才会一蹴而就。而作为全球影像行动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对中国纪录影片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不仅促进了中国世纪影像国际化前进的步伐,更衍生出了不可比拟的社会价值。

时代背景下国产电影的平民美学29-31

摘要:电影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将人世百态以“戏剧化”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眼前。时代背景是电影创作的大前提,直接决定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影片所描述的事件多是对现实问题的委婉揭露,并将某种思想隐喻其中,会为观众设置一个宽阔的叙事空间,任其自由发挥。因此,越是平民化的表达,影片所折射的社会现象越真实,越容易被观众所接受,就越能体现电影的存在价值,更体现出了以观众为导向的创作原则。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韩国惊悚犯罪电影的惊恐之美与罪恶之花32-34

摘要:韩国不缺乏热衷暴力美学、熟谙惊悚犯罪悬疑元素的导演和作品。作为当代韩国电影的重要片种,韩国恐怖惊悚犯罪片获得了很大的成就。而本文便力图通过大量电影作品分析解读,纵观韩国恐怖惊悚悬疑电影所共有的主题如何撕开光鲜华丽的表象、温暖甜蜜的外衣,用偏执极端的方式与阴冷色调对本民族的社会特性和民众心理进行现实观照与剖析,形成韩国惊悚恐怖与犯罪悬疑电影独特的电影美学符号体系。

好莱坞影片的美国文化认同性诉求35-37

摘要: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好莱坞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对外宣扬着美国文化、美国价值以及美国经验。而对内而言,好莱坞作为美国文化的代言人之一,无疑也在吸收、整合甚至反过来影响美国文化,巩固着美国国民的文化认同,成为美国电影中的“主旋律”。文章从文化认同性诉求的基础——基督教文化,文化认同性诉求的核心——个人英雄主义文化,文化认同性诉求的表现形式——“文化帝国主义”文化三方面,分析好莱坞影片的美国文化认同。

美国青春电影中的叛逆者形象分析38-40

摘要:青春电影作为一种富有活力的类型片诞生于美国,其发展至今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叙事套路等已经成为一个个为人们所热衷于探讨的电影现象。而在业已成熟的美国青春电影中,叛逆者形象是其中一个重要元素。甚至可以将其分为两个系列,即具有正向意义的叛逆者和具有负向意义的叛逆者。对美国青春电影中这些形形色色的叛逆者,我们有必要给予一定的关注,这不仅是电影“典型人物”塑造手法的补充,同时也是进一步了解美国青春电影艺术特色的题中之意。

由喜剧电影解读美国幽默文化特征41-43

摘要:喜剧电影之所以一直保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并在全世界电影人的心目中都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便是因为人类自古以来便有着对欢笑的需求。对全球观众影响最为深远,在制作与理论建设上都堪称最为成熟的,当属好莱坞喜剧电影。不可否认,好莱坞出品的喜剧电影是美国幽默文化的一面镜子,二者是互为映照的,以美国的喜剧电影来解读美国幽默文化,不仅是对美国幽默文化的一次剖析,也是对美国喜剧电影审美的一次有益考察。

论美国电影中的癫狂之美44-46

摘要:法国著名哲学家福柯曾对“疯癫”的历史及内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为,疯癫者是处在理性语言、理性推理与非理性“心象”之间的矛盾者,从而导致了所谓的“疯癫”。近年来,美国影坛上有不少影片塑造了疯癫者的形象,甚至由此构建成为独特的疯癫美学。本文就将以影片《沉默的羔羊》《七宗罪》《黑天鹅》为主要论述对象,从“癫狂蜕变”“癫狂救赎”和“癫狂完美”三个角度阐释美国电影中的癫狂之美。

好莱坞女性主义电影的叙事立场47-49

摘要:女性主义电影是21世纪最重要的类型电影,随着女性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女性主义电影也在随之发生着演变和发展。女性主义电影和女权运动有着协调一致的发展轨迹,从女性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到突破男权主义的沉重精神和道德枷锁,再到女性的独立,这不仅是女性主义发展的轨迹,更是女性主义电影的内容和主题。本文以女性主义叙事立场为视角,审查和梳理好莱坞女性主义电影的叙事内容和主题共同特征。

《变形金刚》中粉丝电影营销传播学研究50-52

摘要:近些年,随着大众文化的快速发展,文化市场日渐繁荣,社会媒介传播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粉丝与明星之间的距离。基于这种变化,粉丝电影作为电影市场新兴类型应运而生,并以其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以电影《变形金刚》为例,对粉丝电影在中国的发展现状、粉丝电影营销模式的探析以及粉丝电影营销模式产生的负面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以促使其健康合理有序发展。

《美人鱼》原始意象下的艳俗美学53-55

摘要:周星驰导演的影片《美人鱼》融合了浪漫的爱情与当下流行的环保主题,展现了善与恶的价值冲突。美人鱼本有多重层次的形象,甚至有美丑两极的分化,影片中采用原始的善良意象,并对原型故事进行了个性化处理。美人鱼是融合周星驰个人解读的审美意象,既有喜剧的恶搞,又有原始的纯真。它揭示了环保问题,甚至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的思考,影片中美人鱼的形象非常丰富,甚至以审丑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又以复仇为目标,颠覆了传统的形象。这让大众对艳俗美学下的原始意象产生反思。

电影文学杂志导演评述
伊斯特伍德女性电影的审美特征56-58

摘要:女性电影从女性的立场与视角出发,反映女性生活与思想,但又并不仅仅局限于由女导演执导的影片,其关键在于是否表达了女性话题和女性意识。在伊斯特伍德的艺术生涯中,也有一部分将女性作为影片主要表现对象,反映出女性在特定时代中需要的作品,这些作品对于当代美国女性电影的研究而言有着不可忽视的范本意义。本文从伊斯特伍德审美思想的渊源、伊斯特伍德女性电影的审美特征以及伊斯特伍德女性电影的审美情怀三方面对这些电影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