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电影文学杂志

《电影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电影文学剧本、新人新作园地、剧作课时、焦点话题、影视论谈、世界影视巡礼等。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国内刊号:22-1090/I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8
  • 综合影响因子:0.03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影文学 2016年第03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作为方法的大数据:影视笑文化的新认知

摘要:新世纪大数据作为一种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推动社会各个领域的深入发展甚至变革,尤其对影视艺术生产机制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们以笑文化作为切入点,整体观察大数据对于影视艺术的深刻影响,发现这种影响不仅停留于作品本身,而且能够深入普通观众的日常生活,从审美角度重建普通群体在知识权力场域中的话语权,从而将影视艺术中的笑文化置于当下更为广阔的大文化语境之下,在根本上为其提供新的认知视野,注入新的文化内涵,进而影响笑文化在影视艺术中的再生产。
4-6

河北省“十七年”小说的电影改编

摘要:河北省"十七年"小说的电影改编主要分为表现革命战争和反映现实生活两类,尤以前者为多。这些作品政治意味较浓、说教气息较重,许多作品沦为意识形态的宣传工具,但也有一些作品在政治规范和艺术规律之间寻找到了一条折中之道。这些折中的作品政治性与艺术性兼顾、革命性和娱乐性交织,因而为大众所欢迎,较为突出的有《红旗谱》《烈火金钢》《小兵张嘎》等。
7-10

国产商业电影的审美特征与市场策略

摘要:商业电影,也必须在商业运作过程中保证自己的艺术性,具有优秀审美价值的电影即使在档期安排、发行量以及电影宣传方面存在劣势,也很有可能依靠观众的口碑获得票房上的佳绩,宁浩的《疯狂的石头》等几部小成本电影便是典型范例。因此,当我们审视商业电影这一目前国产电影中的主流电影类型时,对其在审美特征以及在市场中生存的策略必须给予同等的关切。文章在简述国产商业电影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其审美特征以及市场策略。
11-13

少数民族影片的大众化情节

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着个各自的地域和文化特点。少数民族电影作为中国电影重要的组成部分,曾经涌现过许多优秀的电影作品。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族题材电影的数量虽然有所增加,但是受到大众广泛认可的电影作品屈指可数,而反情节叙事方式在民族题材电影中的广泛应用正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本文在探索中国民族电影发展过程存在的问题的同时,从大众情节设置和叙事方式转变等角度探讨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之路。
14-16

国产青春影片的精神走向

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许多年轻人陷入对于青春的回忆之中,这也使满足人们对于青春追忆的需求,承载人们对于青春的想象的青春影片受到了巨大欢迎。但是,《小时代》《同桌的你》《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电影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迎来了许多批评和非议。如何处理好这些批评和非议关系到青春影片的未来。本文研究了国产青春影片的主题和审美变迁,深入解析青春影片的精神走向。
17-19

欧美电影对“二战记忆”的反思

摘要:长期以来,"德国纳粹罪责"是欧美社会对二战反思的"记忆"焦点,冷战过后,这套有罪恶遮蔽且禁忌的"记忆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在世界和平诉求的语境下逐步受到欧洲各国的正视。曾以歌颂英雄、控诉纳粹为主题的欧美二战题材电影如今也参与到这样的"记忆"变迁之中,渐趋将二战的真实予以还原,实现了从简单化美学向解禁叙事的转变。本文在欧美社会二战"记忆文化"的大背景下,根据多部影片文本对近几十年相关解禁话题进行了梳理。
23-25

浅析日本电影的现实主义美学内涵

摘要:纵观日本电影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即使在题材手法的多种变化中,这些风格各异、立意迥然的影片仍然保持着一种整体性,它们不约而同地在本土性与世界性文化差异的对立与转换中,始终不移地坚持着日本化的选择,即日本民族主义的绝对轴心地位。日本电影的现实主义内涵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日本国民价值理想的诠释与探索,它们是整体的、不可分割的,每一种类型的电影都在完整着、补充着我们注视的日本文化。
26-28

美国好莱坞惊悚类型片的叙事模式

摘要:惊悚电影是好莱坞经久不衰的类型片之一,其诞生和兴盛与人们内心的欲望息息相关。就惊悚片而言,好莱坞无疑在世界电影中占据领头羊位置,在长时间的探索中,好莱坞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固的叙事模式与商业操作手法,而前者又直接影响着后者,因此对好莱坞惊悚电影的叙事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是有助于我们把握这一类型片的脉络的。文章从缺乏理性的叙事逻辑、类型性的角色塑造、开放性的叙事结构三方面,分析好莱坞惊悚片的叙事模式。
29-31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跨文化电影中女性形象解读

摘要:跨文化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东西方观众。以严歌苓为代表的华裔美国女性作家的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其文学文本的画面感和影视制作手法的融合使其更容易被改编为电影剧本,而且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电影文本,都体现了跨文化和双语性特点。在跨文化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既体现了东方女性的神秘特质,又隐匿着西方物质主义的光芒,这一视角为电影开辟了更加庞大的受众群体。
35-37

青春电影创作与观众的审美默契

摘要:青春电影是电影中不可回避的题材。严格来说,青春电影并不能算是一种电影类型,但是近些年电影的发展使得青春电影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独特的叙事模式和特定的内容,使得青春电影有着固定的受众群体。本文分析了国产青春电影的发展,探讨了青春电影的界定,近些年中国青春电影的创作思路和类型以及近些年其与观众之间关系的变化,对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38-40

以《狼图腾》为例的现代视角对称性叙事

摘要:电影《狼图腾》改编自姜戎的同名小说。不同于小说中以狼为叙述主体,锐化狼性的叙事方式,电影《狼图腾》以讲述牧民、狼和"外来者"之间的纠葛为主线。作为一部故事结构略显单薄的影片,就《狼图腾》这部影片的情节而言,难免缺少出彩之处,但影片的精妙在于其在叙事手法上强调了对称性的引入,以现代性视角推进电影事件的发展,形成强烈的冲突感,对狼性进行了多维度的解读,对无视自然法则的人类进行了强烈的控诉。
44-46

从菲勒斯中心主义看《上海王》女性主义

摘要:在菲勒斯中心主义的控制下,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总是以被动的方式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呈现。影片《上海王》有明显的女性主义色彩,其以女性为叙述主线,生动地描述了女主人公由乡下大脚丫头逐步嬗变为中国第一女投资家的传奇经历。本文从女主人公的事业和情感两个方面解读女性对菲勒斯中心主义的突围,鼓舞更多女性依靠精神和经济的独立在社会上获取话语权,达到男女真正平等的人性平等,促进人类两性社会更加健康和谐发展。
47-49

新媒体时代国产动画电影角色形象探析

摘要:新媒体时期,国产动画电影在我国经济中的分量与日俱增,但在国际动画市场上的竞争力却相对薄弱。究其原因,角色形象设计的不足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发展滞后的关键因素。国产动画电影必须革除既有的传统角色"翻新化"、日美角色"模仿化"以及3D角色"技术化"等形象设计思维,塑造多元化角色,设计整体性角色,开创符号化角色,打造延伸性角色,如此才能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并谋求长足发展。
53-55
电影文学杂志导演评述

导演王小帅的双向反思叙事

摘要:王小帅是目前中国电影界少有的仍然坚持自己追求的导演,在王小帅的电影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历史情怀,对于历史的思考。在王小帅的作品中,每个人物都承载着历史,他善于将历史和现代联系起来,在叙事中娓娓道来历史,在反思历史的同时达到对于现代生活的申诉,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本文以王小帅的历史情怀为出发点,分析其电影中的历史反思和叙事风格,对于研究王小帅作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56-58

导演李霄峰首部剧情长片的青春书写

摘要:青春是一场浩浩荡荡、轰轰烈烈的烟花表演。有绚丽的绽放时期,也有落寞的黯淡时期,青春中的伤与痛,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一般的青春电影抓住的都是对于过往岁月的怀旧,而《少女哪吒》则从不一样的角度,以支离破碎的片段回忆为主,将一段带有痛意的青春献祭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大家面前。本文以影片中的叙事情节为背景,对主人公在青春时期中的表现进行梳理,结合影片与实际的青春生活,定位《少女哪吒》的影片意义。
59-61

李安电影的多元文化主题解读

摘要:李安导演电影作品的成功可以说得益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生活、教育背景。生在台湾的书香门第,之后留学美国并经历了长时间的蛰伏,这些经历成就了李安的艺术品位和导演风格——在他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多元文化不同程度的碰撞和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使得他的影片呈现出多层次的文化内涵而发人深省。文章将从影片中无处不见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以及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三个方面,来解读李安电影的多元文化主题。
62-64

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作为香港电影史上最杰出的女性导演之一,许鞍华创作了大量的令人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她本人更曾五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三次获得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许鞍华以其女性的独特视角去展示女性的生存状态,反映不同女性的心理情感,在不同的影片里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文章以许鞍华几部典型作品作为研究对象,从人物的人格塑造、情感刻画以及命运安排三个方面,来简要分析许鞍华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65-67

徐静蕾影片的视觉空间解读

摘要:从2002年以《我和爸爸》首执导筒以来,徐静蕾完成了从一个女演员到女导演的蜕变。历来有关徐静蕾电影的研究,多半执著于其女性主义思想的表现。然而,徐静蕾在阐述女性主义思想时的具体数手段同样是值得关注的。单纯从叙事空间上来看,观众很容易产生徐静蕾电影空间单一的错觉。事实上,徐静蕾电影中的视觉空间可以由时间从过去到现在分为一个从模糊到明晰的三重递进,即心理空间、历史文化空间以及现代都市空间。
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