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文学杂志社
分享到:

电影文学杂志

《电影文学》杂志在全国影响力巨大,创刊于1958年,公开发行的半月刊杂志。创刊以来,办刊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主要栏目设置有:电影文学剧本、新人新作园地、剧作课时、焦点话题、影视论谈、世界影视巡礼等。
  • 主管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办单位:长影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国际刊号:0495-5692
  • 国内刊号:22-1090/I
  • 出版地方:吉林
  • 邮发代号:12-8
  • 创刊时间:1958
  • 发行周期:半月刊
  • 期刊开本:B5
  • 复合影响因子:0.18
  • 综合影响因子:0.036
期刊级别: 北大期刊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电影文学 2016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电影文学杂志学术论坛

新时期东北电影的诗意探寻

摘要:在中国电影发展的百余年历程中,东北电影曾经书写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学术界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东北电影承载了一个特殊年代下艰巨的历史使命,同时也与中国电影一起经历着社会文化的时代转型。回首过往,人们习惯于在历史的光环下寻找激情。时过境迁,对于东北电影的评价已由喧嚣进入沉静,在这样一个自我反思的阶段,人们应当理性面对现实的困惑,在历史的回顾与追溯中思考未来东北电影的生存之路。
4-9

当前影视生态环境中媒介的社会角色

摘要:当前的影视生态环境中乱现象、怪现象层出不穷,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肆意行走。这种由媒介投射的影像话语正在建构人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重构社会的价值标准,挑战社会的道德底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媒介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感知社会的重要力量,媒介社会角色定位偏差,将会使得我们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加速社会的价值失衡和道德伦理的沦丧。媒介在影视生态环境中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是否应该为失衡的影视生态环境负责,是值得考虑和深究的问题。
10-14

“互联网+”时代促进微电影传播的对策

摘要:虽然微电影出现的时间很短,但其发展势头迅猛。然而,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微电影在传播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从微传播视域下大众审美文化变迁与主流价值建构的视角出发提出以下建议:注重专业群体与大众群体的结合,将商业与艺术有效融合,探寻微电影营利方式,从“精”“新”“广”“全”方面促进微电影传播,希望能够提升微电影的传播效果,发挥其在主流价值构建上的作用。
18-20

华语青春片中的成长命题分析

摘要:成长命题是华语青春片中的重要主题,但不同导演对成长这一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解和评判尺度。有的导演旨在表达成长时期经历的创伤性体验,有的则倾向于表现某种私密而带有真诚性的成长情感。对于华语青春片而言,不宜采用某种单一视角来分析其成长命题。事实上,由于成长在华语青春片中所扮演的角色有主线与非主线的区别,在对这一命题的阐释程度上,也可以由浅入深大致分为三类,即个体成长、人生重要命题和社会反思。
21-23

早期国产电影的女性主义表达

摘要:早期的国产女性电影虽然在电影历史长河中只是倏忽一瞬,却使人们记住了中国20世纪30年代那段独特的历史阶段。这段时期的电影作品对于女性的关注情有独钟。影片通过不同女性身上所蕴含的深层次内容,来揭示女性的命运、女性的矛盾性,既包含了对女性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和独立精神的赞许,又表达了对女性性格中摇摆不定的疑惑。本文从女性身份及叙事策略角度来研究早期国产女性电影的女性表达方式,进一步探讨女性电影的存在意义,为女性电影的更好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7-29
电影文学杂志新锐视点

文化焦虑:《智美更登》从藏戏到电影

摘要:万玛才旦的两部电影《静静的嘛呢石》和《寻找智美更登》对藏戏《智美更登》进行了浓墨重彩的表述。藏戏从“广场剧”发展为电影这种“光影”艺术形态,《智美更登》从藏戏到电影的艺术转换过程中隐藏着深入肌理的变化:“智美更登”故事原本具有的神圣性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逐渐消解。这种消解现象折射出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生存空间的被挤压以及逐渐被遗忘的衰败景象,含蓄而又深沉地表达了万玛才旦对传统藏戏的“忧思”及“反思”。
30-32

“物哀”美视域下的《狼图腾》

摘要:风靡一时的《狼图腾》不论是文本创作还是影视传播,都受到中外读者(观众)的普遍关注。它的成功与作品中散发着的“物哀”美息息相关。“物哀”是日本审美传统中最重要的美学思想,《狼图腾》因为具备与日本传统审美活动相似的背景土壤和审美要素,并且“物哀”的美学原则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与当下世界多元化、平面化、边缘化、个体化的时代特征暗合,在人类学“互渗律”的作用下,《狼图腾》打破了国家、民族、文化的界限,被中国乃至世界各民族读者(观众)广泛接受。
33-35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复古美学

摘要:导演韦斯·安德森以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为叙事媒介,将斯蒂芬·茨威格自传体小说《昨日的世界》中的“最美好的欧洲”搬上了大银幕,在复古美学与现代美学双重美学维度下进行了立体而丰满的影像建构。影片表现了导演韦斯·安德森浓厚的怀旧情结,展现了旧欧洲的时代风貌、人文精神和文化底蕴,并实现了韦斯·安德森对比利·怀尔德与恩斯特·刘别谦经典喜剧艺术的复古美学仿效,以及对旧欧洲审美意识的吸纳与重构。
36-38

从《滚蛋吧!肿瘤君》看IP电影元素

摘要:IP改编热潮从某个侧面象征着中国电影正蓬勃发展,归纳其发生的原因有三:首先,大IP拥有数量众多的粉丝群,内容和题材都受到年轻人青睐,因而改编成的影视剧也容易吸引年轻人进入影院。其次,快节奏、轻喜剧深受观众青睐,改编此类剧本的开发周期比较短,节省了筹备期的时间,因此也减少了投资风险。再次,原IP的粉丝可以直接转换成电影的观众,再加上影片演员的明星效应,电影的票房就有了极大的保障。
39-41

当代校园电影中的叛逆青春与教化回归

摘要:校园电影这一类型片,目前随着“青春”一词空前密集地为电影业内人士提起,俨然已经成为电影市场上一个异军突起的新势力。校园电影以其投资上的小成本、票房上的大回报受到了电影人的高度关注。应该说,校园电影在市场与文化、艺术与思想两方面取得的双赢局面能够给予其他类型电影启示,值得人们重视。文章从我国校园电影的发展流变、校园电影的叛逆元素、校园电影的教化性回归三方面,分析国产校园电影的审美特征。
42-44

怀旧青春电影的叙事转向

摘要:怀旧青春电影作为近年最受欢迎的类型电影之一,却因一味地重复鲜少创新而在2015年类型多元、主题多重的众多影片中被淹没,甚至出现谈青春电影必想到“烂片”的地步。而《港囧》和《夏洛特烦恼》作为当下怀旧青春电影的一种新的尝试,打破了以往怀旧青春电影的叙事模式,在青春和现实两个层面探索了一种新的可能,从对青春的沉迷到冷静,对现实的抗拒到接受,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实现了类型影片的叙事转变。
45-47

英国喜剧电影的小丑形象刻画

摘要:随着全球化与好莱坞电影越发走高的市场占有率,包括喜剧在内的英国电影不得不探寻新的出路。英国喜剧电影变革中,较为突出的一点是一改原来影片中主要表现生活惬意、拥有浪漫爱情的中产阶级白人形象的俗套,而在电影中加入了诸多其貌不扬、处处倒霉的小丑人物,来反映整个英伦社会的一角以及人物面临的诸多心理危机等。本文从英国喜剧对英雄神话的解构、愚蠢型人物的展现、性别倒错手法的运用三方面,分析此类影片中小丑人物的形象刻画。
51-53

当代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形象

摘要:华人形象在美国电影史上已走过百余年的历程。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和东方文化的传播,华人形象也一改“跳梁小丑”“穷凶极恶”的原始呆板形态,逐步转向讴歌英雄、赞美人性等多元发展趋势。近年来,学界已初步关注到美国电影中的各色华人形象,但还缺乏综合性的人物类型概括。文章从边缘矮化、嘲讽调侃的传统格调,同台主演、讴歌赞美的形象转变,形象转变的文化解构与认同三方面,分析当代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形象。
54-56

现代国产动画影片的审美陌生化趋向

摘要:早期国产动画影片尽管也充满了瑰丽的想象,然而往往局限于观众耳熟能详的传说故事与时事新闻,并没有给予创作者太多发挥的余地。而现代国产动画则给创作者更大的自由空间。当前,国产动画电影除了市场企划渐趋成熟之外,其在艺术形式上也不断探索,逐渐形成了贴近现代观众口味的艺术特色。而审美陌生化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从形象陌生化、情节陌生化、叙事陌生化三方面,分析现代国产动画影片的审美陌生化趋向。
60-62

电影《海洋之歌》人物形象的审美价值

摘要:爱尔兰动画片《海洋之歌》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艺术佳作,在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的光环之下,《海洋之歌》通过成功的本土制作和海外发行模式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对于爱尔兰传统民族文化与美学思想创新性融入二维动画的创作当中,使整部影片表现出浓厚的怀旧情绪和审美价值。本片尤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结合了爱尔兰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审美的双重维度,对于民族文化独立性的坚持让本片没有陷入美国动漫造型艺术的窠臼当中。
63-65
电影文学杂志导演评述

伯格曼电影表达和戏剧经验的关系探研

摘要:大师英格玛·伯格曼的电影和戏剧创作都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对于伯格曼的艺术创作产生了什么作用、有什么样的关系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通过分析发现,伯格曼的电影呈现和戏剧经验之间可谓是互为表里。戏剧创作是其电影艺术的思想原动力和方法实践场,同时,电影技术的发展补充、完善排遣着他对戏剧艺术的思虑。伯格曼对这两种艺术的熟稔,使得戏剧和电影可以在其创作中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神奇而通达的艺术效果。
66-68

克里斯托弗·诺兰电影中人性展现与反思

摘要:克里斯托弗·诺兰凭借自己的想象力和对人性的思索,在好莱坞赢得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尽管诺兰并无意在电影中为人类寻找到未来的希望或发展道路,但是诺兰电影已经超越了单纯娱乐的范畴,带有浓厚的哲学气息。可以说,诺兰的这种尝试对于未来的艺术影片以及商业影片的创作来说,都是极具借鉴和参考价值的。文章从人性扭曲与人格障碍、人性弱点与利用和被利用、人性光辉与拯救世界三方面,分析诺兰电影对人性的反思。
69-71

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的简·坎皮恩电影

摘要:新西兰著名女导演简·坎皮恩是戛纳电影节上唯一赢得金棕榈的女性,其电影都渗透着女性特有的情感体验和女性主义的艺术理念。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野来剖析坎皮恩的电影,不仅是接近坎皮恩艺术世界的正确途径,同时也完全有可能是探寻女性主义电影在未来的发展模式的一个切入点。文章从电影中的女性“失语”状态、“凝视”与“被凝视”、女性自由意志三方面,以女性主义视角,观照简·坎皮恩的电影。
72-74